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徐进勇 《数学通讯》2010,(11):26-28
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能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巩固过程,经历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将知识、技能、情感内化为生命中的财富.“探究式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  相似文献   

2.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暴露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注重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让学生亲身追求知识的生成轨迹,领悟对问题的探究方法与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3.
中学数学教学方式改革的理性思考与课堂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应当把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思路,给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在老师的教导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使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象历史在戏剧中的重演,使学生真正亲近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有句名言:“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初中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尝试和探索,这个过程不断交织着正确与错误,这是正常的现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犯错,并利用好课堂中出现的错题资源,分析错误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为学生创设探究性的学习空间.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本文对一个错排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7.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研究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古人云:“学贵自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教会学生学习是一个重要内容,而教会学生问问题正是激励他们创造性学习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8.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知识.在过程中学会思考、在过程中学会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我的学习能力,从学习过程中形成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它反映的是学科内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我们的传统数学教学往往是重结论、轻过程,这使得结论形成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造成学生思维断层,不仅出现严重的“消化不良”,还加重了学生负担.  相似文献   

10.
反函数是一个充满了运动与辨证的概念,又是中学阶段的难点之一,难在哪里?易混淆在何处?数学学习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学生会求会用反函数有时未必是真的理解.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往往比仅仅记住概念本身更有价值,学生若能从反函数的学习中获取思想与方法上的启迪,那就比掌握知识本身更有意义.基于此在这里解析反函数,让学生理解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只有源头活水,才有涓涓清流.  相似文献   

11.
刘慧 《数学之友》2022,(16):20-21
深度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于所学知识的深化认知,并且引导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高中数学单元教学立足于一般教学的思路之上,在具体开展中学生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获取相应的知识,从而形成对应的知识结构,以此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情感元素,同时还要合理地利用重组单元教学形式来展开,这样有利于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一、以原图形为基础。增设或改变条件形成新命题 通过对原题中的简单图形的改造或增设坐标系形成新的图形,由此构造出问题的命题思路.这类试题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习过程,从而较为有效地发挥了试题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较好地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能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巩固过程,经历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将知识、技能、情感内化为生命中的财富.探究式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学习潜力得到拓展,真正成为知识建构的筑路者,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策略是经过思维而形成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上海卷数学命题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力争把具有发展能力价值的、富有发展潜力的、再生性强的能力、方法和知识作为考查的切人点,从测量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着手,突出能力的考查.2004年上海高考数学试题浓墨重彩,在总结2003年高考命题的基础上,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考查获取新知识,独立加工处理信息的学习能力;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考查应用数学的意识,分析解决生  相似文献   

15.
一、注重展示数学思维过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1.重视探究数学思维中的认识发生阶段数学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可分为认识发生阶段和知识整理阶段,前者是指概念形成、被发现的过程;后者是指用演绎法进一步理解、开拓知识的过程.前阶段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极好时机,应注重前一阶段,将发现结论的思维过程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学习一般都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已有的思维出发,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抽象概念、形成公式、产生结论、感悟思想方法,建构知识的意义与价值.笔者认为,要将静态的知识变成学生头脑中“活”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旨在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方法、思想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研究,有助于学生了解知识和结论产生的过程,体验研究发现的激情,掌握知识获取的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和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9.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学习方式,是高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它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在高中新课标的实施建议中也建议数学课堂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函数的应用     
潘慧 《数学通讯》2014,(1):91-95
1.本单元知识点 数学应用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