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磁致伸缩材料性能测量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较法和电桥法测量了Terfenol-D样品的磁致伸缩系数,并采用共振法测量了Terfenol-D样品的磁机械耦合系数.将超磁致伸缩材料特性测量实验引入本科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近代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中接触到材料科学研究前沿领域的技术与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始终是近代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文章分析了在近代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背后物理思想的重要性.近代物理实验的实验背景、实验目的、仪器设备、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等每一个环节的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思想,本文通过对塞曼效应实验各环节物理思想的深入探究,让学生掌握每个实验环节独特的设计和巧妙的灵感,并训练学生掌握用物理思想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教学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尤其是光学部分,主要是通过学生对现象的直观认识建立概念.一个好的引入实验,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同时也要能够在一节课的知识应用环节得以解释,做到首尾呼应.当下,很多中学物理教师改进设计了很多引入实验,以回避教材中实验的弊端,但仍然存在不真实、演示效果不佳、器材不便准备等问题.本文在克服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设计"模拟夕阳"演示实验,能利用简单的器材,呈现明显的效果,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4.
张流柱 《物理通报》2002,(11):28-29
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创新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除了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智能素质外,还包括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力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何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也成为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关心和研究的热点.对中学物理实验的创新研究,由低到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实验局部改进;二是实验思想更新;三是实验内容创新.  相似文献   

5.
物理教学中不能不开展实验创新.实际创新的内涵为实验改进、自制教具、实验管理和实验教研;实验创新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实验效果,还兼有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技术和科学素养的广泛迁移功能.  相似文献   

6.
创新能力是本世纪的核心竞争力,其关键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为理工类高校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高校中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实施是解决此挑战的有效途径之一.以笔者承担的系列三维立体投影物理实验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为例,探讨了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循序渐进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搭建实验装置和编写控制程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主探究性实验为学生营造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通过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索,达到激发潜在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以石墨烯制备与性能表征实验为例,采用分组协作的学习模式,通过文献调研、组会讨论和期末答辩等环节实现对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选题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成效等方面展开探讨,展示了清华大学近代物理实验课程...  相似文献   

8.
在创新教育的视角下审视物理演示实验,从创新教育、情境教学设计、创新能力评价和科学普及4个方面对演示实验的价值进行重构.学生制作和创作并重,结合内部动机和外部激励,逐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化已有的演示实验,根据情境教学法编制系列情境演示实验;为选拔具有创新意识学生,设计评价性实验;利用演示实验的独特优势进行科学...  相似文献   

9.
物理实验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李潮锐  吴深尚 《物理实验》2005,25(4):25-27,31
结合物理学科建设和学生受教育多元化需求,以物理实验课程内容改革为切入点,实践了物理实验创新教育. 充分认识到实验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教学实验室建设,通过设备资源使用优化满足优生优培的教学需要. 实施“4周1专题”等一系列“快乐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在实验学习中创新,培养了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任海锋 《物理通报》2023,(8):106-110
开发创新演示实验服务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发展,也能锻炼教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实现专业发展.为了更好进行实验创新,教师有必要牢记创新实验的落脚点——服务物理教学,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理清创新实验的着眼点——要让实验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改善实验的哪些方面;梳理创新实验的切入点——从何处创新,采用什么样的办法实现实验效果的改善.准确把握落脚点、着眼点、切入点,教师进行实验创新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1.
黄文奇  于岩 《物理通报》2022,(8):108-112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所有理工类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实验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光敏传感器在现代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原理包含丰富的物理内涵和思想,是实施课程思政和创新教育的良好载体.详细阐述了光敏传感器实验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介绍了如何利用光敏传感器进行创新实验探索,以达成全方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大学物理实验综合性项目设计与教学实践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引入综合性实验内容,从具体项目的确立,到教学的操作实施过程;从查阅文献制订实验方案、实施具体的实验步骤及撰写实验报告等各个方面,如何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注重对学生科研设计能力的初步培养进行了阐述;并对实验的成绩评定方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主要参考了国内外高校物理实验模式,将创新性模式与传统实验模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模式和研究性实验模式进行比较,提出创新性实验模式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突出实验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增强学生能力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专教育本质上是劳动技能的职业教育 .中专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社会生产第一线培养实用性操作人才 ,这就决定了中专教育的全过程应该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把实验性教学环节放在突出地位 .物理学恰恰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实验很多都是重要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再现 ,它能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 ,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增强观察物理现象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最大努力 ,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提高实验开出率 ,让学生学会观察并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 ,学会使用仪器仪表 ,掌握…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实验物理教学中留白的目的、实验教材留白、实验课堂留白的策略和作用.通过适当的留白艺术,激发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验能力,让物理实验课生动有趣、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6.
正1主要内容西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针对"如何在近代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让学生在经典实验中体验研究创新的思想方法,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养成科学研究的习惯和规范"这一问题,从实验教学理念、实验项目层次优化、课题引入方式与推进方法及综合化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开展了细致的研究性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了具有借鉴价值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知识可视化作为提高人与人之间知识传播与创新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与重视.“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是一项经典的大学物理实验项目,针对该实验项目在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学生学习认知特点,提出基于知识可视化“杨氏模量测定实验”实验导学的教学设计.通过“杨氏模量测定实验”可视化导学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认为知识可视化这一方式可以将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可以将关键知识有效快速地传递给学生,提高实验预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物理教学中 ,我们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 ,十分重视实验教学 ,对中专物理实验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1 重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展现物理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 ,它有化枯燥为生动 ,化抽象为具体 ,化平淡为神奇的功能 .在激发学生兴趣 ,建立概念 ,验证规律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1 .1 由演示实验引新课讲授新课时 ,教师应想办法引入一个能使学生产生疑问和兴趣的演示实验 ,由实验引入新课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电场中的导体”一课 ,教师可把正在收听的收音机用金属罩罩住 ,声音立即减弱 ,为…  相似文献   

19.
以物理实验教学的预习环节为例,对使用虚拟仿真实验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实验理论知识、实验操作能力)利用SPSS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虚拟仿真实验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得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并且通过对问卷调研的深入分析和参考目前空中课堂开展的相关研究,为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开展的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将高压科学实验技术引入到近代物理实验课堂,采用刚玉代替金刚石作为压贴,并用黄铜或磷铜作为垫片,改进后的DAC压机成本低,可应用于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