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焉翠蔚  李延团等 《应用化学》2001,18(10):806-809
以N,N'-双(3-氨基-2,2-二甲基丙基)草酰胺根阴离子(Me2oxpn)为桥联配体,分别端接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n)和2,9-二甲基-1,10-邻菲甲啉(Me2-phen);合成和表征了3种新的异双核配合和物[Cu(Me2oxpn)Fe(tmen)2]SO4(a),[Cu(Me2oxpn)Zn(tmen)2]SO4(b)和[Cu(Me2oxpn)Zn(Me2-phen)2]SO4(c)。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及磁性测量等方法推定了这些配合物的结构。测定并研究了(a)的变温磁化率(4-300K),求得交换参数J=-12.96cm^-1,表明双核配合物中Cu(Ⅱ)-Fe(Ⅱ)离子间存在反铁磁超交换作用。测试了3个双核配合物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N,N-二(N-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甘氨酸,并以元素分析、IR、^1H NMR和质谱进行表征,实现中发现铕(Ⅲ)与N,N-二(N-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甘氨酸和1,10二氮杂菲形成的配合物具有光致变色的性质。在铕变色物种里,铕离子与N,N-二(N-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甘氨酸中的羧基,1,10-二氮杂菲中的氮原子相结合,同时也可能与水分子和羟基基团结合。  相似文献   

3.
李淑兰  杨兆荷 《结构化学》1997,16(2):159-163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深蓝色的水杨醛-L-缬氨酸二吡啶合铜(Ⅱ)配合物晶体-C22H23CuN3O3属单斜晶系,空间群对1114可观测衍射最终一致性因子为R=0.066,该配合物中心离子是5配位的,其中希夫碱配体提供3个配位原子:N(1)、O(1)、0(2);另外2个配位原子为2个吹吹分子提供的N(2),N(3)。N(1),N(2),N(3)组成三角形平面与O(1),O(2)构成三角双锥,Cu的配住为畸变三角双锥构型。其中,N(1),N(2),N(3)为赤道配位原子,而O(1)-Cu-O(2)为配合物的轴。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类新的金属配合物[Cu(sampn)CuL](sampn~(4-):N,N′-1,2-丙二水杨酰胺根离子;L:2,2-联吡啶或1,10-菲绕啉),经元素分析、IR、电子光谱等手段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Cu(Ⅱ)离子的配位环境为畸变四方构型。测定了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与修正的Bleaney-Bowers方程拟合,从中得到较大的θ值,表明双核分子间有较大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子磁体化合物的设计合成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兴前沿领域[1 ,2 ] ,它涉及化学、物理、材料等诸多领域 ,多核配合物体系是分子磁体化合物中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的一类体系。在多核金属配合物中 ,异多核体系的分子磁性研究尤为引人注目。有关草胺酸类、草酰胺类、草酸根类、二肟类和氰根类多原子桥异多核配合物分子磁体的设计合成已有综述报道[3] 。硫氰酸根可以将多个顺磁性金属离子桥联成一维、二维或三维分子 ,但有关硫氰酸根桥异多核配合物磁性研究的报道比较少[4,5] ,本文报道二个硫氰酸根桥联异三核配合物的合成与磁性研究。1 实…  相似文献   

6.
合成和表征了四种新的以二硫代草酰胺基(dtO2-)或二环己酮草酰二腙(BCO)作桥基的双核金属配合物[Cu2(phen)2(dtO)](ClO4)2(1)、[Cu2(dien)2(dtO)](ClO4)2·2H2O(2)、[Ni2(dien)2(H2O)2(dtO)](ClO4)2(3)及[Cu2(phen)2(ClO4)2(BCO)](ClO4)2(4),(phen:1,10-邻菲咯啉,dien:二乙烯三胺)。测定了配合物1和4的变温磁化率,并求出交换积分J分别为-7.67(1)和-0.92(4)cm-1,表明双核配合物中铜离子间存在反铁磁性自旋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万山  许春萱等 《分析化学》2001,29(9):1107-1107
1 引 言N-烯丙基-N′-(对苯磺酸钠)硫脲(以下简写为NaNTU)是我们合成的一种新的硫脲类衍生物,性质稳定,易溶于水,无毒,具有很好的分析特性。从我们研究的36种离子与NaNTU的反应情况看,在1.7~4.2 mol/L的HNO3溶液中,只有钯*"能与NaNTU生成黄色络合物。据此,我们成功地将其用于钯*"的鉴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将该试剂首次应用于钯*"的光度分析,从而建立了光度法测定微量钯*"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在1.7~4.2mol/L的HNO3溶液中,Pd2+和NaNTU形成一种稳定的摩尔比为1∶2的黄色水溶性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和表征了四种新的三核铜(Ⅱ)配合物{[Cu(L)]2[Cu(CH3-ebo)]}(ClO4)2(CH3ebo表示1,2-亚丙基双(草酰胺根),L表示1,10-菲咯啉(phen)(1),5-硝基-1,10-菲咯琳(NO2-phem)(2),2,2’-联吡啶(bpy)(3)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Me2py)(4)).测定了四种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77-300K),求得交换参数分别为J1=-219.6cm-1,J2=-191.7cm-1,J3=-200.8cm-1,J4=-185.5cm-1,表明Cu(Ⅱ)-Cu(Ⅱ)离子间存在着强的反铁磁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三元混配配合物[Cu(L-Ile)(Phen)(H_2O)(ClO_4)](L-Ile=L=异亮氨酸,phen=1,10-邻菲咯啉),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704(5)nm,b=0.8090(5)nm,c=2.1822(5)nm,β=98.061(5)°,Z=2,D_x=1.60Mg·m~(-3),R_1=0.0462,wR_2=0.1225。每个配合物分子中Cu(Ⅱ)离子与一个L-Ile(N,O)配体、一个Phen(N,N)配体、一个H_2O(O)配体及一个Cl_O~-(O)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本文还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2个Schiff碱Cu(Ⅱ)/Ni(Ⅱ)配合物[Cu(L1)2](1)和[Ni(L2)2](2)(HL1=1-(4-(((E)-3,5-dichloro-2-hydroxybenzylidene)amino)henyl)ethanoe O-benzyloxime,HL2=1-(4-(((E)-4-methoxy-2-hydroxybenzylidene)amino)phenyl)ethanone O-benzyloxime),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X射线结构表明:配合物12具有类似的结构,均由1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12都是单斜晶系,但配合物1空间群为C2/c,而配合物2为P21/c。且中心金属Cu(Ⅱ)和Ni(Ⅱ)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四配位的扭曲的平面四边形结构。配合物1通过π…π和C-H…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2通过C-H…π作用形成2D超分子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用新合成的显色剂N-烯丙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ASAT)光度法测定微量金(Ⅲ)的方法。在pH35~55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该试剂和金(Ⅲ)形成一种稳定的水溶性配合物,其组成为n(Au3+)∶n(ASAT)=1∶2,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2986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4×105L·mol-1·cm-1。Au3+量在72~568μg/L服从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3。将该法应用于金矿石中微量金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3种以4,4'-联吡啶为桥联配体的三核环状Cu(Ⅱ)配合物[Cu_3(4,4'-bpy)_3·(phen)_3](ClO_4)_6·2H_2O(1)、[Cu_3(4,4'-bpy)_3](bpy)_3](ClO_4)_6·H_2O(2)和[Cu_3(4,4'-bpy)_3·(NO_2-phen)_3](ClO_4)_6·6H_2O(3)。经元素分析、电导、IR、电子光谱、ESR、磁化率等方法进行了表征,推定该配合物具有以4,4'-联吡啶为扩展桥的结构。利用Heisenberg模型求得交换参数J值为-0.23cm-1(1)和-0.90cm-1(3),表明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间仅有很弱的反铁磁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2-甲基苯并噻唑和取代苯胺为原料,合成了7个N-取代苯基-N′-[6-(2-甲基苯并噻唑)基]脲类新化合物,产率分别为82.0%,88.5%,87.0%,90.5%,91.0%,83.5%和85.0%。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确定。  相似文献   

14.
N-辛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是新合成的一种显色剂,该试剂极易溶于水而形成无色溶液。在pH3.6~5.2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试剂与铜(Ⅱ)形成一种稳定的蓝色水溶性配合物,其组成比为:Cu(Ⅱ):OPT=1:3。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301.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301.4)=1.82×10 ̄5L·mol ̄(-1)·cm ̄(-1)。Cu(Ⅱ)在0~10μg/25mL服从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6,方法的检出限为3.85×10 ̄(-9)g/mL。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可直接在水相中测定。将本法用于合金钢和生物制品中微量铜的测定,均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5.
王瑾玲  刘恒潜 《结构化学》1992,11(5):384-387
<正> Diaquo (N - p-methylphenyl) iminodiacetato Copper (Ⅱ) Cu-CH3C6H4N(CH2COO)2](H2O)2, Mr = 320. 79, orthorhombic,Pcab (No. 62 non-stamdard setting, symmetry code: x,y,z; 1/2 + x ,y , 1/2 + z; x; , 1/2 -y , 1/2 -z; y,z),a = 7. 612(2), b = 12.938(1), c=26.574(3)(?) , V = 2616. 9(2) A3, Z = 8, Dc=1. 628 Mg.m-3, Do = 1.63 Mg.m-3, μ(CuKα) = 2. 62mm-1, F(000) = 1320, T =298K, final R = 0. 049 for 1136 observed reflections. In the molecule, the Cu (1) atom is bonded to two carboxyl oxygen atoms O(1), O(2), and two oxygen atoms O(10), O(20) from two water molecules and an imino N(1) atom to form a distorted square pyramid, in which the O(20) atom occupies an axial position and bond length of Cu(1)- O(20) 2.315(?) shows Jahn-Teller effect.  相似文献   

16.
Robson和Okaw等用2,6-二甲酰-4-取代的酚和合适的多胺缩合成了一系列的大环双核配体及其双核配合物(a),并对双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光谱和磁性进行了研究。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见到有关N-氧化-2,6-二甲酰吡啶和多胺缩合生成大环配体及其配合物的报道。为研究大环双核体系中不同桥连原子对金属间磁相互作用的影响,我们首次以N-氧化-  相似文献   

17.
文报道了四种新的双核钴(Ⅱ)配合物,即[Co2(4Br-TPHA)(L)4](ClO4)(4Br-TPHA=四溴代对苯二甲酸根阴离子,L=1,10-菲咯啉(phen)(1),5-硝基-1,10-菲咯啉(NO2-phen)(2),2,2′-联吡啶(bpy)(3)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Me2bpy)(4))的合成和表征,基于IR光谱、元素分析、电导测量等方法推定配合物具有四溴代对苯二甲酸根桥联结构和Co(Ⅱ)离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75-300K)已测,其数据已用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为J=-0.88cm-1(1),J=-0.86cm-1(2),J=-0.89cm-1(3),J=-0.90cm-1(4),表明金属离子间有弱的反铁磁性自旋变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两个N,N′-亚乙基双(1-苯基-3-亚氨基-1-丁酮)(简写为H2bzacen)的锰配合物Mn(bzacen).(NO2)EtOH)(1)和Mn(bzacen)(NO2)MeOH)(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晶胞参数a=2.8173(6)nm,b=2.1946(4)nm,c=0.7683(6)nm,V=4.750(5)nm^3,Z=8, μ=5.71cm^-1,R=0.0540.配合物2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君Pbca晶胞参数a=27641(6)nm,b=2,1832(4)jnm,c=0.7705(2)nm,V=4.650(3)nm^3,Z-8, μ=5.81cm^-1,R=0.0564。在这两个配合物中,Mn( Ⅲ)原子均具有畸变的N2O4八面体配位构型,整个晶体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一维的无限链, 红外光谱表明,配体在形成配合物后,VC=N和VC=O和VC-=C谱带移向低频,NO^-2以一个O原子与Mn(Ⅲ)配位,电子光谱表明存在d-d^*,π-π^*和d-π的跃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4-[(N-甲基-N-羟乙基)氨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HL)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核磁共振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组成为ML2(M=Ni(Ⅱ)、Cu(Ⅱ)、Zn(Ⅱ)、Cd(Ⅱ)、Pd(Ⅱ)。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体分子中除了羟乙基偏离平面外,其余各原子几乎在一个平面上。晶体结构中存在N-H…O(N1…O1)和O-H…S氢键,形成一个二维网状结构。在与金属离子配合时,配体由硫酮式转变为硫醇式作为负一价二齿配体通过S和β-N与金属离子螯合,形成稳定的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20.
配合物[UO2(Bu2NCOCH2CONBu2)(NO3)2]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0.744(2),b=13.229(5),c=20.011(8)A,β=99.21(3)°,V=2808(2)A3,Dc=1.07g·cm(-3),Z=4,配合物分子中具有直线结构的铀酰离子由六个氧原子配位,其中四个来自硝酸根,另外两个来自羰基,形成平面六角形,六角形的平面与铀酰离子的直线垂直,两个硝酸根处于相邻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