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标题化合物的分子式为[Eu(NO3)6][Eu(NO3)2C12H24O6]3。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m,a=28.772(6),b=11.142(2),c=12.024(2)Å,β=112.63(2)°,Z=2。对1167个可观察反射(I≥3σ(I)),用块矩阵最小二乘法精修所有的结构参数,最后的一致性因子R=0.063。结构分析表明:晶体学上有三个不同的离子,(1)[Eu(NO3)6]3-,(2)[Eu(NO3)2C12H24O6]+(有序)和(3)[Eu(NO3)2C12H24O6]+(无序)。前两个离子都具有C2h对称性。第三个离子是C1对称性,它有一个无序的冠醚环。在Fourier图上二个冠醚环叠加,它们的相互交错角为32°。  相似文献   

2.
本文制备了15种稀土元素与2-乙基已基膦酸单2-乙基已基酸(EHPAEH)的固体和溶液络合物,测定了他们的FT-IR光谱和减法光谱。在固体和溶液络合物的减法光谱中,在1200cm-1和990cm-1附近,得到两对正峰和负峰。前一对分别对应于νp=0→M和νp=0,后—对分别对应于νp-0-M和νp-0-H。 νp=0→Mp—0—M和远红外区的150cm-1峰(ν0=M)随镧系原子序数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四分组”效应。稀土元素钇(Y)的位置在Er和Tm之间。  相似文献   

3.
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PrCl3·C10H20O5和SmCl13·C10H20O5的晶体结构。二者均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8.167(2)[8.129(7)],b=14.225(3)[14.176(7)],c=14.208(4)[14.117(5)]Å,β=104.78(2)[104.62(5)]°,Z=4。稀土离子的一侧与三个氯,另一侧与五个冠醚氧键合,形成不规则的八配位多面体。Ln-O平均键长为2.606[2.566]Å,Lu-Cl为2.714[2.666]Å,都比配位数高的相应键长短。  相似文献   

4.
用蒸发溶液法生长了四磷酸镨钾(KPrP4O12)晶体,并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β型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7.913(2),b=12.489(3),c=10.659(3)Å,β=110.48(2)°,Z=4。结构的基本单元是P4O126-环,它们沿C方向成层状排布。镨离子位于层间,与周围八个氧成键,平均Pr—O=2.468Å。  相似文献   

5.
四磷酸铕钾晶体KEu(PO3)4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a=7.932(4)Å,b=8.375(1)Å,C=7.261(3)Å,β=92.05(4)°,V=482.0Å3,Z=2。用PW-1100四圆衍射仪收集衍射强度,独立衍射点数为979。用重原子法解出晶体结构。结构参数采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的R=0.084。基本结构单元是(PO3)n螺旋带,它们由共角的四面体构成。由氧原子构成铕离子的八配位十二面体。最短的Eu—Eu距离为6.93Å。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13种由稀土离子(La3+、Pr3+、Nd3+、Sm3+-Yb3+和Y3+)与马来酸(C4H4O4)和邻菲咯啉(Phen)形成的三元配合物。元素分析和微量水分测定确定其组成为Ln2(C4H2O4)3(Phen)2·4H2O.研究了它们的紫外,红外吸收光谱,探讨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镀铜铂电极和暂态恒电流阶跃的方法测得了铜物显(铜物理显影)体系的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单电极Cu2+还原的阴极极化曲线与NaBH4氧化的阳极极化曲线交点的混合电位Emp=-715mV,对应的iR为8.9×10-4Acm-2。这与直接测得的铜物显体系的Emp=-720mV,和iR=8.7×10-4Acm-2很相近。这意味着应用混合电位理论来分析铜物显过程是合理的。在铜物显的混合电极系统中,Cu2+还原的阴极反应与BH4-氧化的阳极反应相互影响很小。当镀铜电极表面涂有明胶时,反应速率降低(6.09μgcm-2min-1),与动力学测得的结果(4.82μg cm-2 min-1)比较接近,而在不涂明胶的电极上反应速率则大得多(17.12 μg cm-2 min-1),这表明了明胶对物显过程的显著影响。根据Tafel方程,从极化曲线斜率可求碍转移系数α=0.48,并推测铜沉积过程是两步单电子转移反应,且第一个电子的转移是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8.
用具有大能隙的本征半导体(SrTiO3及SnO2)粉末作本体,分别掺杂1%(原子百分数)的Eu2O3;所得物质表现出Eu3+离子的线发射光谱特性,但相对发光强度及光谱形状有相当大的变化。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显示Eu3+在SrTiO3晶格里是处在间隙位置,而它在SnO2晶格里则形成新物相Eu2Sn2O7。  相似文献   

9.
氯代四(对甲氧苯基)卟啉合锰(Ⅲ)的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晶胞参数:a=23.3973(6)Å,b=22.5524(7)Å,c=15.1043(2)Å。V=7970.02Å3,Z=8。收集衍射强度在Nicolet XRD R3系列四圆衍射仪上进行。数据收集范围3°< 2θ < 45°,以ω扫描,用MoKα射线,共收集到独立衍射点5200个,可观察点2859个(Ⅰ>3σ(Ⅰ))。重原子法测定结构,用方块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结构参数,Mn-N的平均键长为2.005Å,Mn-Cl的键长为2.370(3)Å。  相似文献   

10.
以5,5-二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DMPO)为自由基捕获剂,分别以去离子水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对UV、O3、TiO2/O3、TiO2/UV/O2、UV/O3和TiO2/UV/O3这6种体系中形成的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进行了检测,同时考察了反应时间、催化剂投量以及体系溶解氧对TiO2/UV/O3体系形成·OH和·O2-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纳米TiO2光催化体系中加入臭氧,能显著增加反应体系中·OH和·O2-自由基的生成量,6种体系中DMPO-·OH和DMPO-·O2-加合物的ESR波谱峰信号强度分别为:TiO2/UV/O3>TiO2/UV/O2>UV/O3>UV>TiO2/O3>O3和TiO2/UV/O3≈TiO2/UV/O2>TiO2/O3>UV>UV/O3>O3,在TiO2/UV/O3体系中成功监测到·O3-自由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伯胺N1923硝酸盐(RNH3NO3)从硫代硫酸盐溶液中对Ag(I)的萃取.结果表明,Ag(I)同时以AgS2O3-和Ag(S2O3)23-两种形式萃入有机相.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磁带、磁盘等磁记录材料的记录密度,"分散"问题是关键之一,而分散过程中的润湿、磁粉团的解体和粒子的凝聚都直接与磁粉的表面特性有关。本文通过各种极性或非极性液体对密堆积磁粉的渗透速度以及磁粉在这些液体中沉降体积测定,研究了液体对磁粉的润湿特性,估测了它们的接触角;文内还尝试按Fowkes理论假定进行了计算,求得γ-Fe2O3磁粉表面张力为:γsd=24dyn/cm,γsp=17dyn/cm,γssdsp=41dyn/cm。  相似文献   

13.
用分解稳态极化曲线的方法,在PbO2阳极上,H2SO4和H2SO4-(NH4)2SO4溶液中得到了相应于S2O82-形成和O2发生的动态力学数据。在高于+2.25V的电位区,这两个反应的Tafel斜率都是2.303RT/βF(β=0.52~O.55),S2O82-形成的电流效率低于29%,且几乎不随阳极电位而改变。S2O82-的形成速度与溶液中硫酸离子浓度无关,而O2发生速度随硫酸离子浓度的增大稍有减慢。提出了在高电位区S2O82-形成及O2发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质子导体(Ce0.8La0.2)1-xCaxO2-δ 在合成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萤石型稀土复合氧化物(Ce0.8La0.2)1-xCaxO2-δ, 利用XRD、TEM和SEM对样品进行表征. 电化学方法研究表明, 合成样品在400~800 ℃温度范围内具有质子导电特性. 将(Ce0.8La0.2)1-xCaxO>2-δ高温烧结体用于固态质子传导电池, 在常压下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合成氨气, 并确定了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650 ℃时Ce0.8La0.2O2-δ和(Ce0.8La0.2)0.975Ca0.025O2-δ对应的氨产率分别达7.2×10-9和7.5×10-9 mol•s-9•cm-9.  相似文献   

15.
用恒电流充电曲线法研究了CKOH、CAl以及电流密度对铝电极惰化的影响,得到i~τ-1/2之间符合如下的不稳定扩散方程: 曲线由不同斜率的两条直线组成,iL系铝腐蚀产生H2搅拌的影响。同时,还求得了几种KOH溶液中CAlS和DAl的值。 实验结果表明:低电流密度区,惰化过程受Al(OH)4-扩散控制,由过饱和Al(OH)4-溶液中析出成相的Al(OH)3或Al2O3膜,引起电极惰化。高电流密度区,除扩散外,还可能由电化学反应直接形成表面惰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