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化镧对缺钙黄瓜根系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缺钙营养条件下,5μmol/L的氯化镧促进了黄瓜的生长并使其根系活力增加。应用钙离子选择电极及ICP测定结果表明,在低浓度钙下,氯化镧处理抑制了黄瓜根系对钙的吸收并降低了植物组织中钙的含量;用两相法分离提纯了黄瓜根系的质膜组分,缺钙使质膜上K~ 、Mg~(2 )-ATPase活性降低,而氯化镧处理后则使其活性升高。这些研究表明,氯化镧对缺钙黄瓜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是通过增加植物对外部溶液中钙离子的吸收,而是通过改变一些质膜上受缺钙影响的生理生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镧对水培菜豆和玉米幼苗镉胁迫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菜豆(Phaseolusvulgaris)、玉米(Zeamays)两种生活型植物幼苗为实验材料,以水培方法研究了镧对镉抑制两种作物生长与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300μmol·L-1镉剂量胁迫下,两种作物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主要表现为株高、主根长下降,叶面积锐减,叶、茎、根的鲜重、干重明显下降;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是叶绿素含量下降,质膜透性、MDA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增加,且随镉处理时间的延长,伤害加重。叶面喷施10~20mg·L-1镧1次,对镉污染下的两种作物幼苗的生长与代谢有一定缓解效应,可减轻镉对幼苗的伤害程度。这与镧能提高两种作物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维持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多重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相对耐铁的水稻品种"中优9288"和敏感品种"汕优10号"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铁毒对水稻离体边缘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铁浓度的升高(除400μmol/LFe2 外),处理时间的延长,边缘细胞存活率下降:400μmol/L浓度铁处理时,边缘细胞存活率增加;低浓度铁能促进PME活性增长,高浓度铁则抑制PME活性。  相似文献   

4.
陈榕  郭艳玲  杨频 《化学研究》2000,11(3):12-14,22
使用Fura - 2荧光探针技术 ,检测细胞内的镧离子浓度 [La3+]i 变化 ,研究其跨膜行为。结果显示 ,细胞外镧 [La3+]o(0 .1mmol/L)可使细胞内镧离子浓度增加 ,说明镧离子能够跨越小鼠心肌细胞膜 ,讨论了跨膜机理。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个可以在线监测反渗透膜(RO膜)清洗过程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离子含量变化的系统。纯水循环清洗下来的有机物含量约为8 mg/L,加入超声后有机物含量迅速增加至20 mg/L,说明超声能够显著提高对RO膜上有机物的清洗效果;0.2%草酸循环清洗掉的有机物含量约为136 mg/L,说明草酸对有机物清洗效果很好。RO膜清洗过程中K/Na/Cl/Ca无机离子含量的检测条件为:总离子强度调节液(TISAB)的各离子浓度为0.05μmol/L K~+,0.05μmol/L Ca~(2+)及0.15μmol/L Cl~-;二异丙胺(碱化试剂)浓度为4.5%(V:V);碱化管长度为40cm;采样流速1.5 m L/min。方法的标准添加回收率在96.2%~105.8%之间。  相似文献   

6.
辛亮  邵青  王俏  程翼宇  瞿海斌 《分析化学》2007,35(7):1083-1086
以自制微透析探针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芍药苷微透析实验,评估灌注液流速、人工细胞外液中药物浓度、回收率测定方法及半透膜性质对自制同轴型微透析探针取样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自制探针的回收率随灌注液流速升高呈近似指数曲线降低。当灌注流速为8.0μL/min时,回收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采用直接透析法或反向透析法所得同一探针回收率存在显著差异。回收率因探针不同而存在差异。探针在体内连续取样6h,半透膜的通量未见衰减。实验室自制探针性能稳定,可用于体内微透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镧对青菜生物量、植株氮磷钾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镧对青菜生物量、植株氮磷钾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镧显著增加了青菜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地上部干重提高了5.49%~19.78%,根干重提高了13.51%~51.35%.在低浓度下,随镧浓度的升高,青菜茎叶和根的氮、磷、钾含量逐渐增加,到一定浓度后,随着镧浓度的继续升高,含量反而逐渐降低.镧施入土壤后对脲酶、酸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表现出刺激作用并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而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对脱氢酶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方波伏安法测定食盐中的碘酸根离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一种测定碘酸根离子含量的方法。在 0 .5mol/L Na Cl介质中 ,碘酸根离子在汞膜电极上于 - 1 .2 5V( vs.Ag/Ag Cl)左右产生一灵敏的方波伏安峰 ,峰高与碘酸根离子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方法检出限为1 .0× 1 0 - 7mol/L,已用于加碘食盐中碘酸根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探究了金属钠与硝酸盐、氯化盐、硫酸盐、高锰酸钾等盐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了产生现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钠和盐溶液的反应,都比钠与水的反应要剧烈很多。当硝酸根离子浓度达到1 mol/L时,会有明显的黄色火花产生,并出现钠的燃烧现象;研究表明,随着硝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反应会越快越剧烈。  相似文献   

10.
镧、铈及重金属元素铬、锌对竹叶眼子菜的毒害作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研究了镧、铈及重金属元素铬、锌对高等沉水植物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 Miq.)的毒害作用. 结果表明, La3 , Ce3 , Zn2 在低浓度范围内, 均能诱导叶绿素、蛋白质合成, 但浓度过高时却对叶绿素、蛋白质起破坏作用;而Cr6 处理却使上述两指标随其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 4种离子对竹叶眼子菜的保护酶系统存在不同的影响, 低浓度条件下, 诱导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 当污染加重时, 这两种酶的活性却随处理浓度的升高逐渐下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与CAT、 POD相反, 它在低处理浓度情况下酶活下降, 随处理浓度的加大酶活诱导上升, 其活性变化趋势与·O-2 产生速率正好相反. 随4种离子处理浓度增高, MDA含量呈升高趋势, 并与4种离子的处理浓度之间皆呈极显著正相关. 4种离子的毒性强度依次为Cr6 >Ce3 >Zn2 >La3 . Cr6 对竹叶眼子菜的致死浓度为0.5~1 mg·L-1, Ce3 , Zn2 为3~5 mg·L-1 , La3 为7~10 mg·L-1. 镧、铈同重金属元素铬、锌对竹叶眼子菜的毒害机制相似.  相似文献   

11.
选用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Litv.)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水培条件下吸收稀土可溶态镧、铈离子(六水硝酸镧、六水硝酸铈,七水氯化镧、七水氯化铈,八水硫酸镧和八水硫酸铈)的过程,揭示樟子松修复镧、铈离子污染的机制。本研究应用吸收动力学的方法探究了樟子松在不同时间内吸收镧、铈离子的含量和速率;并通过回归分析法探究了樟子松-水培体系中吸收镧和铈离子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水培溶液中的镧和铈离子浓度分别设置为100, 300, 500, 1000 mg·L-1。试验结果表明,樟子松体内的镧、铈离子含量随着水培溶液浓度升高而增加,其中,La2(SO4)3, La(NO3)3, LaCl3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14~0.0142 g, 0.0009~0.0115 g, 0.0017~0.0195 g; Ce2(SO4)3,Ce(NO3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稀土镧离子对非兴奋性小鼠成骨细胞(MC3T3)钙激活外向钾电流及其激活和失活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MC3T3细胞钙激活外向钾电流随着电极内液中游离Ca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具有电压和胞内游离Ca2+依赖性特征.细胞外液中的稀土镧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MC3T3细胞钙激活外向钾电流,其半数抑制浓度(EC50)为8.23±1.45μmol/L.50μmol/L氯化镧可使钾电流的激活曲线向正电位方向移动,而使其失活曲线向负电位方向移动,但对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的斜率因子k值影响都不大.研究表明:抑制钾通道电流,可使细胞膜去极化,细胞的兴奋性增加,从而增加胞外Ca2+向胞内流动,引起胞内Ca2+浓度的增加,由此而诱发一系列的生理和分子生物学事件.这一过程可能是稀土镧影响MC3T3成骨细胞生长和功能的分子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氧化镧离子电极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氧化镧混合在不同母体材料中,研制出几种类型的氧化镧离子电极,并研究了电极的性能。首次发现,电化学聚合的含有氧化镧的聚吡咯薄膜可以作为镧离子选择性电极膜。还发现,虽然都用同一种活性材料,各种电极随母体材料不同其性能有所不同.最佳电极线性范围为1×10~(-1)~1×10~(-5)mol/L。内充液式和石墨为基底的镧离子选择电极,适宜的pH范围为2.8~6.1。以二次标准加入法测定已知样品,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大孔丙烯酸树脂对镧元素的静态与动态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孔丙烯酸树脂(MAR)对镧离子的吸附与解吸行为.静态吸附研究pH值、接触时间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孔丙烯酸树脂可以有效地将镧离子从水溶液中去除.吸附平衡的时间为14 h.在308 K时,缓冲液pH值6.50,由Langmuir等温线模型得出大孔丙烯酸树脂对镧离子的最大吸附量是379 mg·g-1.吸附过程符合液膜扩散动力学(k=4.37×10-5~5.06×10-5s1).与Freundlich等温线相比,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吸附热力学参数分别为:△H=16.7 kJ·mol-1,△S=130 J·(mol·K)-1,△C298K=-22.0 kJ·ml-1.托马斯模型用于确定动态吸附的特征参数以及预测突破曲线.镧离子可以用浓度为0.5 mol·L-1的HCl溶液洗脱.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大孔丙烯酸树脂的表面进行吸附前与吸附后的表征.  相似文献   

15.
Ti-PbO2-La电极处理硝基苯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电沉积法制备Ti-PbO2-La电极,考察了不同掺镧电极对电化学氧化反应中?OH生成的影响,结合SEM、XRD发现,电镀液中掺镧可使电极活性层发生结构改变,增大电极稳定性的同时生成更多的羟基自由基参与降解反应。实验表明当掺杂量为0.015mol/L时电极对模拟水处理效率最高。硝基苯、化学需氧量的浓度变化和电流强度、溶液pH、初始浓度有关。实际水的最佳处理条件是:I=0.9A,pH=5,d=1cm。当NB(ρ)=322.7mg\L,CODcr=1730mg/L时,反应2.5h后, NB(ρ)<0.2mg/L;反应4.5h后,CODcr<40mg/L。  相似文献   

16.
李淑淳  李芳  刘斌  孙向英 《分析化学》2014,(7):1044-1048
利用自组装膜技术在石英片表面构建了多肽自组装膜。考察了组装液浓度和组装时间对多肽自组装膜组装效果的影响,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该膜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水溶液浓度为1%(V/V),组装时间为3 h;金纳米浓度为2.4×10-4mol/L,组装时间为12 h;多肽浓度为1×10-4mol/L,组装时间为12 h时,组装效果最好。基于凝血酶可特异性酶切多肽中精氨酸和甘氨酸之间的肽键,建立了一种测定微量凝血酶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响应范围为2.8×10-12~9.9×10-10mol/L,检出限为1.4×10-12mol/L。此膜用于血清样品中凝血酶的测定,回收率为91.6%~107.6%。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浓度镧来固体培养美洲商陆毛状根,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来测定毛状根的商陆皂苷含量、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及苯丙氨酸裂解酶(PAL)酶活性,以探讨镧对美洲商陆毛状根生长及其次生代谢影响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镧浓度低于10.0 mg·L~(-1)可促进毛状根的生长,其中以5.0 mg·L~(-1)镧处理的毛状根生物量最大,而高于20.0 mg·L~(-1)镧则抑制毛状根生长,但其皂苷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低于10.0 mg·L~(-1)镧可提高毛状根SOD活性,其中以1.0 mg·L~(-1)镧的SOD活性最高;而镧浓度为0.5 mg·L~(-1)时,毛状根的POD活性最高,大于0.5 mg·L~(-1)时,POD活性随着镧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毛状根PAL活性及其皂苷含量则随着镧浓度增大而逐渐提高。表明镧可能通过提高毛状根的抗氧化酶和PAL活性而影响其生长和皂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18.
环境中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 REEs)可通过启动植物叶胞吞作用进入植物体,而自然条件下,植物与外源REEs接触多发生在根系。因此,以环境中累积量高的REE La(Ⅲ)和模式植物拟南芥为代表,从细胞与分子生物学视角揭示REEs影响根胞吞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处理12 h, La(Ⅲ)可增强根细胞胞吞作用,且增强作用与La(Ⅲ)剂量有关:高(160μmol·L~(-1))中(80μmol·L~(-1))低(30μmol·L~(-1));处理24 h:中(80μmol·L~(-1))高(160μmol·L~(-1))低(30μmol·L~(-1))。除160 mnol·L~(-1) La(Ⅲ)处理(24 h),衔接蛋白2 (Adapter protein 2, AP2)基因表达量降低外,其他处理条件下AP2和网格蛋白基因表达量均增加。综上所述, La(Ⅲ)可通过上调AP2网格蛋白基因表达量增强拟南芥根细胞胞吞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1-[3'-(N-吡咯)丙基]-3-己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以其为单体,采用循环伏安法(CV)制备出聚离子液体膜修饰玻碳电极,经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处理实现阴离子交换,获得聚离子液体疏水膜界面(PIL/GCE),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K_3Fe(CN)_6/K_4Fe(CN)_6探针表征了该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通过伏安法研究了槲皮素在PIL/GCE电极界面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槲皮素在该修饰电极上只有一个不可逆的氧化峰,与裸玻碳电极相比,氧化峰电流显著增强。优化了实验条件如:聚合膜的厚度,pH,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等。在优化条件下,槲皮素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0.5~3.0μmol/L和3.0~20μmol/L范围类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2μmol/L。方法已用于中药中槲皮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法测定锅炉水中磷酸根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法测定锅炉水中磷酸根离子含量的方法.样品加入量为90μL,钼酸铵和酒石酸锑钾酸性混合溶液(R1)加入量为160μL,抗坏血酸溶液(R2)加入量为470μL,加入R1反应时间为50 s,加入R2反应时间为300 s,检测波长为880 nm,采用稀释模式检测.磷酸根离子的质量浓度在5~50 mg/L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