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喜章  苏天升 《高分子通报》1989,(3):54-61,43,62
本文扼要介绍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所应用的各种高分子色谱固定相概况、原理、类型和制备等问题,高分子材料在色谱上的应用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2.
何轶  鲁静  林瑞超 《色谱》2006,24(1):99-102
对加压薄层色谱的原理和应用作以介绍。介绍了加压薄层色谱的仪器结构、工作方式;对影响加压薄层色谱的因素、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总结;简要地介绍了该方法在分析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旋转薄层色谱分级聚合物,及配合直接扫描密度法测定分子量分布的结果.在旋转薄层硅胶板上用混合溶剂成功地分离并直接收集了聚苯乙烯21个级分,分子量测定结果与GPC法基本一致.初步认为旋转薄层色谱以薄层吸附色谱分离机理为基础,采用连续注入流动相和旋转薄层板离心力相结合的方式,改善并加快了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4.
薄层色谱分析法及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汪瑗  朱若华  陈惠 《大学化学》2006,21(3):34-40
介绍常规薄层色谱和几种高效薄层色谱分析方法,薄层色谱与红外光谱、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电化学等联用检测技术,以及薄层色谱与联用检测技术在医药、生物制品、毒物、环境有害物质、食品及其他领域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七十年代以来,在色谱领域里继高效液相色谱之后又发展了高效薄层色谱。由于双波长薄层色谱扫描仪的出现,使高效薄层方法在天然产物的分离鉴定方面应用更为广泛。高效薄层色谱(High PerformanceTLC)的优点是加样量少,快速、分辨力高、检出限度可达毫微克至微微克水平。一般薄层色谱的塔板高为30微米,而高效薄层可低至12微米,这样在展开距离为3—7厘米时,塔板数可达数千之多,因此分离效能大为提高。一般薄层展开10—15  相似文献   

6.
前言色谱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手段,但分离后的组分一般色谱自身不能定性,定性要借助于标准样品或者其它仪器。薄层色谱对于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而言它是开放床,可以直接对分离组分显色定性。若分析未知样品,或者又无标样时,就需要把分离的各个组分从薄层板上提取下来,用其它仪器如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测定结构。应用制备薄层色谱提纯或者制备少量样品是很必要的。制备薄层色谱  相似文献   

7.
薄层电色谱技术将电场力的作用引入薄层色谱的分离过程中,具有分离时间短、分辨率高等特点,将可能在物质分析分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薄层电色谱仪器装置的设计、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类型、薄层电色谱的应用等内容,总结了目前的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还介绍了与薄层电色谱有相似的毛细管电色谱和自由流电泳技术.引文献50篇.  相似文献   

8.
凝胶渗透色谱法是六十年代中期出现的一种快速的高聚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方法,它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柱色谱分离手段,可以根据溶液组份的分子尺寸大小的差别来进行分离,这就使原来某些较难解决的分离问题,得到了解决。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高分子的分子量分布测定问题。高聚物的分子量分布是一个决定加工和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过去没有一个实用的快速测定方法,凝胶色谱法的出现就提供了一个较满意的快速测定方法。由于凝胶色谱的独特性质,它已在石油化工、高分子工业、医药工业、生物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高分子工业的生  相似文献   

9.
邹晓伟  刘星  张建明 《色谱》2023,41(1):24-36
薄层色谱(TLC)是一类非常实用的液相色谱方法,由于其装置简单、操作便捷、灵活、通量高、成本低,以及样品前处理简单等优点,在许多行业的检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检测技术综合应用程度的加深,薄层色谱与质谱的联用(TLC-MS)也成为这一方法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医药、食品、科学仪器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升级,相信薄层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并迎来发展的契机。该综述将目前薄层色谱-质谱的联用形式分为3类,一是接口仪器的间接联用,二是质谱对薄层板的原位检测,三是质谱对薄层分离过程的实时监测,并按此分类对典型的联用形式进行了总结和简要描述。随着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的广泛使用,薄层色谱与质谱联用的技术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食品、药用生物活性物质的研发效率。目前,薄层色谱与质谱联用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即插即用”型部件的设计和商品化。具有实时监测功能,同时又兼备灵活扫描功能和高通量特点的TLC-MS技术也很令人期待。此外,不同种类TLC-MS解吸-电离技术的对比研究也是有待讨论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薄层色谱法;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正己烷/水微乳液在氨基酸薄层色谱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梦婷  巩丹丹  孙万阳  孙国祥 《色谱》2018,36(10):1045-1052
径向展开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将样品由中心沿径向向外展开的简便、快速、高效的色谱方法。该文组装了简单的径向展开薄层色谱装置,并建立了朱砂安神丸的径向展开薄层色谱检测法,对其中的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研究了径向展开薄层色谱的分离特性。从薄层色谱基础理论出发,对径向展开薄层色谱和一般薄层色谱的分离效能进行了比对研究,设计试验进行计算和求解。证明了径向展开薄层色谱法更快、更高效、更经济,适用于生物碱等高极性样品分离。探索了径向展开薄层色谱法高分离效率的理论根源,这一研究思路也为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谌学先  袁黎明 《色谱》2016,34(1):28-33
根据作者团队近八年的手性薄层色谱文献的再现实验以及进一步研究,从实用性的角度系统总结了手性薄层色谱的9个特点。并且根据作者团队的再现实验结果,介绍了目前的手性薄层色谱报道情况、已有商品手性薄层色谱板的拆分性质及作者团队的万古霉素薄层色谱板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薄层色谱技术是一种简便易行,不需要特殊设备的、快速灵敏的分离分析手段。它具有高效液相色谱及气相色谱法所不易具有的独特优点,便于基层单位广泛应用。因此,国外已提供各类予制板,便于在各种领域里开展应用此项技术。并予言八十年代将会是薄层色谱技术应用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薄层色谱扫描仪没有统一的量值溯源方法和标准装置的问题,建立薄层色谱扫描仪检定方法。通过对薄层色谱扫描仪各部分的结构进行分析,建立了薄层色谱扫描仪检定项目及计量性能要求。采用低压汞灯为标准器进行波长示值误差和重复性检定,采用薄层色谱标准板进行仪器重复性和线性检定。该检定方法能准确评价薄层色谱扫描仪的性能,为薄层色谱扫描仪的量值溯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胶束薄层色谱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体慧 《色谱》1988,6(4):209-211
1979年美国D.W.Armstrong等开始研究胶束薄层色谱(Micellar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胶束薄层色谱是用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或非极性有机溶液并含有少量水)作展开剂,常以聚酰胺、氧化铝、硅胶或硅烷化的硅胶作固定相的一种薄层色谱。胶束薄层色谱分正相胶束薄层及反相胶束薄层两种。  相似文献   

16.
室温离子液体作为21世纪的新型溶剂,近几年在分析领域应用广泛.本文重点综述了离子液体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及薄层色谱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在色谱分离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何丽一 《色谱》1987,5(6):352-354
为了更好地发挥薄层色谱技术的特点,近年来薄层色谱工作者在缩短分离时间、提高分离效率、提高检测灵敏度、保证定量精度以及扩大应用范围等方面不断进行研究,并取得—些进展。但至今薄层色谱法的整个操作仍是不连续的,因此其进展也多在设备及技术上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薄层色谱(Thin-Layer Chromatography,简称 TLC)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所用设备也比较简单,因此,在生化、药物、油脂、涂料、塑料、橡胶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与纸色谱相比,它有分离时间短,能用腐蚀性的显色剂,分离效果好等优点。最近,薄层色谱已经开始应用于高聚物本身的研究,并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目前大致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薄层色谱能成功地分离不同化学组成的共聚物,并且能区分无规、交替和嵌段共聚物,就是说,薄层色谱能使不同序列结构的共聚物得到分离;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近年来,交联毛细管色谱柱已经成为气相色谱毛细管柱研究中人们感兴趣的一个课题。被认为是继石英毛细管柱后毛细管色谱技术又一重要发展。所谓交联指毛细管内壁的固定相是利用高分子交联的方法进一步聚合成纲状分布在管内壁和传统的涂渍毛细管柱相比,它有耐高温、抗溶剂抽提,液膜稳定,寿命长等优点。交联反应在有机高分子化学中属于自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辅助高效薄层色谱最优化分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琴孙  王恒岩 《色谱》1989,7(5):288-291
近年来,色谱分析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模拟优化分离条件是一新动向。其中窗图法(Window diagram)不仅用于气相色谱固定相的选择,也用于液相色谱流动相等的选择,但在薄层色谱方面未见过报道。本文主要将窗图法应用到高效薄层色谱,将难分离对的△R_f=R_(fi)-R_(fJ)与展开剂组成作图,选择溶剂的最佳配比。整个过程由自编的OS-T2软件处理。通过对13种有机氮农药进行连续展开的高效薄层色谱实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