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纸上层析法已广泛应用于许多科学技术领域中,而圆形纸层析法是其中的一种操作方法,由于它具有快速、简便并较好的重现性,正在日益扩大其应用。现对有关问题作一介绍。一、操作技术圆形纸层析法到目前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在文献中可以见到的形式和操作技术亦很多。今选其一部分介绍如下,得可一窥其发展情况。早在1938年,Brown即建议应用纸于色层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三十年代以来三明治型的二层和三层金属(稀土金属Sc,Y,Ln、锕系金属Th,U,Pa,Np,Am、前过渡金属Ti,Zr,Hf、主族金属In,Sn,Bi)酞菁(Pc)配合物化学研究的进展,并根据其三维共轭电子结构性质阐述了其作为新型分子电导、电致变色、气体传感、非线性光学材料和液晶等功能材料的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谷氨酸柱撑水滑石超分子结构层柱材料的插层组装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用返混沉淀方法实现了谷氨酸柱撑水滑石超分子结构层柱材料的插层组装,得到结晶度高、晶相单一且谷氨酸在层间有序排列的超分子结构层柱材料.用X射线衍射、原子光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差热分析表征了超分子结构层柱材料的结构,给出其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4.
甲氨蝶呤柱撑水滑石超分子结构层柱材料的插层组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共沉淀和离子交换法将抗肿瘤类药物甲氨蝶呤(MTX)插层组装到水滑石层间,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结晶度高、晶相单一且MTX在层间有序排列的超分子结构的药物-无机复合层柱材料.用XRD、原子光谱、元素分析、FT/IR、SEM及TG-DSC分析表征了超分子结构层柱材料的结构,并给出其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表面现象理论进行了研究,提出物理面界层模型;提出两相各自的界面张力、两相的表面力(表面内力、表面外力)的概念,导得其计算公式;并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观点讨论了表面力,在理论计算公式中考虑了诱导力的贡献。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理论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贝壳珍珠层及其仿生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贝壳珍珠层是一种天然的有机-无机层状复合材料, 其独特的多尺度、多级次“砖-泥”组装结构赋予其优异的机械性能. 受贝壳珍珠层启发, 人们已利用不同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仿生高强超韧层状复合材料, 这些材料在航空航天、军事、民用工程及机械等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就贝壳珍珠层的结构及增韧机制和近年来仿贝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一些看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不同公司的多层柔性版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其技术应用作了简要说明;系统地分析了主要公司的多层柔性版技术专利,给出了我国开发多层柔性版技术的切入点;最后展望了多层柔性版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预测两油层合采过程中单层的产量分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付晓泰  王振平  毕丽飞 《色谱》2000,18(4):318-321
 在全油的气相色谱指纹没有显著差异的原油中 ,发现了萘、菲系列化合物在原油中的浓度具有显著差异。提出了预测两油层合采过程中的分层产量分数的新方法。选择萘、菲系列化合物为地化指标 ,用氧化铝 硅胶柱对其预分离 ,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视浓度。通过用人工配制的混合原油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全油气相色谱差别小的原油 ,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偏差为 8% ,精确度优于全油气相色谱指纹法。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由于制备工艺简单、重量轻、成本低廉、可制备大面积柔性器件等优点,成为新能源和材料科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经过近10年的发展,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从2005年的5%提高到目前的10%左右,然而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形貌仍是制约其能量转换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围绕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重点介绍了活性层材料的分子设计(共轭主链调制、烷基侧链优化等)和加工方法(热退火、添加剂、三元溶剂、绿色溶剂等)对其微观形貌的影响,并展望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关键挑战.  相似文献   

10.
白云石制备菱面片层纳米氧化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白云石为原料通过二次酸浸、EDTA-氨水络合法制得纳米MgO晶体, 并采用XRD、FT-IR、SEM、T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研究表明, EDTA/PEG分子具有结构导向作用, 使Mg(OH)2分子呈外延辐射状均匀生长. 550-650 ℃煅烧前驱体制得的MgO纳米微片生长均匀, 为立方晶系结构的单晶, 具有类似花瓣状的菱面微片结构, 其厚度约为10-20 nm, 最大面积可达1 μm2左右. 氧化镁晶体沿[100]方向取向生长, 并保留了前驱体的外延辐射状生长特性. 结合热力学及动力学等相关理论研究了氧化镁纳米微片的取向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以其质量轻、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成为清洁能源利用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逐步提高,单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超过11%,其中器件的界面修饰层成为影响器件光伏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总结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阴极修饰层的研究进展,分别从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两方面介绍了常用的阴极修饰层材料.无机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等,有机材料包括聚合物、富勒烯衍生物以及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等.本文还从阴极修饰层的电学特性、光学特性、能级位置、表面形貌、界面接触等方面讨论了其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展望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在微米级奥克托今(HMX)炸药颗粒表面包覆了氧化铝和氧化锌薄膜.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包覆后HMX颗粒的表面化学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法分析了包覆后HMX的热分解行为.测试了ALD氧化物包覆的HMX的机械感度和静电火花感度,研究了HMX颗粒表面包覆层的组成和厚度对其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LD氧化铝或氧化锌薄膜均能够完整、均匀地覆盖HMX颗粒的全部外表面,薄膜厚度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精确可调.ALD氧化铝或氧化锌薄膜对HMX的热分解性能影响很小.由于金属氧化物具有很高的硬度,ALD氧化铝或氧化锌包覆膜不能降低HMX的机械感度.但氧化物薄膜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可降低HMX的静电火花感度.  相似文献   

13.
王蕾  宫勇吉 《应用化学》2020,37(8):855-864
二维材料凭借其独特的电学、光学、磁学等性质引起了广泛关注,如何处理二维材料使其改性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插层方法是目前调控二维材料性质的主要方法之一。 插层过程中,客体粒子插入主体材料的范德华层间,造成二维材料物理与化学性质的变化。 气相、液相、固相插层均可以使二维材料的性质得到提升。 本文主要介绍二维材料插层方法,分析其不同优势和限制条件,并展望如何综合应用插层方法更好地提升二维材料电学、光学等性能。  相似文献   

14.
孙红娟  彭同江  陈彦翠  古朝建 《化学学报》2011,69(17):2003-2008
基于蒙脱石层间域的二维纳米反应器属性,通过溶剂化作用,将氧化钛前躯体钛酸丁酯引入有机季铵盐阳离子插层的蒙脱石层间域中,并使其在蒙脱石层间域中水解、成核和相变结晶.采用XRD、原位升温Raman光谱、TEM分析手段研究了钛酸丁酯进入蒙脱石层间域过程,以及钛酸丁酯在蒙脱石层间域中水解和TiO2成核及相转变过程.结果表明钛酸...  相似文献   

15.
张超  王幸  宋西亮  宋开慧  钱萍  尹洪宗 《化学学报》2013,(11):1553-1563
水合肼以其碱性及吸附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它在粘土中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工作构建了高岭石团簇模型为Al6Si6O42H42并在B3LYP/6-31G(d,p),MP2/6-31G(d,p)//B3LYP/6-31G(d,p)和MP2/6-31++G(d,p)//B3LYP/6-31G(d,p)水平下对一水合肼以及二水合肼在高岭石层间的插层性质(如:优化构型、结构参数、结合能、电荷分布、振动光谱、静电势等)进行探究.计算表明,当一水合肼进入层间后,水分子和肼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了改变.即水与肼分子分别以氢键的形式插层于高岭石层间,且肼与高岭石之间的相互作用要强于肼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插层位点多位于高岭石四面体层和八面体层的重叠区域内,这些都是水合肼易进入高岭石层间而难以脱去的重要因素.当二水合肼进入层间后,随着层间距的不断扩大,肼分子与高岭石铝氧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仍强于肼分子与水分子间的作用.但当层间距超过1.05 nm时,水分子与肼分子之间的作用则强于肼分子与高岭石的作用,这也印证了若要将肼脱附,需将层间距增大以减弱肼分子与高岭石的作用,再用溶剂将其脱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阴离子型层柱材料的插层组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任玲玲  何静  段雪 《化学通报》2001,64(11):686-691
提出插层组装的概念,论述了阴离子型层状材料经插层组装出结构有序的层柱材料,包括层柱材料插层组装途径、插层组装的客体、插层组装的驱动力以组装客体在层间的定位,以及插层组装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将水面上漂浮的不溶性单分子膜转移到固体基片上,所得到的单分子或多分子层膜称为Langmuir-Blodgett膜,简称LB膜。它在微电子学、光学、磁学及生物和化学传感器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硬脂酸镉(CdSt_2是有代表性的成膜物质,人们常将它用作模型化合物来深入探讨其LB膜的周期结构与膜厚的关系,设立模型进行拟合,试图得到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Triton X-100作为模板剂制备半导体硫化银纳米颗粒,并研究了其吸收光谱的兰移特性。在金属铝或金基底上自组装有机双功能分子单层膜后,将其浸入所制备的纳米硫化银颗粒的微乳液中,自组装得到硫化银纳米颗粒单层膜并研究了其表面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19.
硫代硫酸根插层水滑石的层间限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无机阴离子硫代硫酸根(S2O23-)限域在锌铝水滑石(LDH)层间,并研究了其在水滑石层板限域空间内被铁氰根(Fe(CN)63-)氧化的反应过程.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对反应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进行的表征发现,氧化产物连四硫酸根(S4O62-)进入到溶液中,还原产物亚铁氰根(Fe(CN)64-)则保留在水滑石层间.进一步系统研究了该反应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硫代硫酸根插层水滑石用量、铁氰化钾浓度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氧化还原反应符合球体内扩散模型.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得出了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4.6kJ.mol-1,比相同条件下溶液中反应活化能降低了约13.7kJ.mol-1.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计算了水分子含量对硫代硫酸根插层水滑石层间距大小的影响.计算表明:在水溶液环境中,水滑石微反应器的尺寸在特定方向具有可调控性.根据实验表征和理论计算对该层间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因此,该类层状材料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纳米级微反应器应用于调控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20.
以卟啉为基础的叶绿素分子在光合作用中担任重要角色。它们吸收太阳光子,将其能量传递给在光合膜里流动的电子。荷兰Delft工业大学的J.M.War-man等通过用有组织的自我装配的人造卟啉层制成了这种电荷传递的初级模型物。通过电离辐射诱发卟啉里的电荷,然后用微波技术监测导电率的变化,发现无论是固态结晶相还是相对塑性的液晶相,电荷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