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化学实验评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化学学科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尝试借鉴香港高中化学学科校本评核方法设计“教、学、评”活动促进学生化学学习和实验能力发展。介绍了香港高中化学学科校本评核框架及准则,以人教版《化学1》(2003年课标本)“铁盐和亚铁盐”为例,结合2017年课标设计实验评价量表,通过实验活动串联教学任务,以期实现教、学、评目标。通过评价反馈,促使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表现,为教师的化学教学实践提供改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丁革兵  李赤  刘春华 《化学教育》2012,33(8):29-34,41
阐述了以“学生化学学习需求和发展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高中化学新授课“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有效教学模式的内涵,即教师以“相信学生是重要的学习资源”为前提,课前至少经历2次“学与教”的设计,学生至少经历2次“学”即课前“先学”和课堂“再学”的过程.阐述了该模式的师生角色定位(包括教师的2次教学设计要求、学生的“先学”和“再学”要求)、实施要求(包括学案设计要求和课堂教学流程)以及评价特点.  相似文献   

3.
精准设计评价目标是有效开展教学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前提和保证。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目标的制订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合理规划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依据学习活动承载的素养功能和水平,结合相关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准确定位评价角度和评价水平。以“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课时教学为例来说明评价目标的科学制订和规范表达。  相似文献   

4.
以学论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依据以学论教的内涵和特点,以“学生学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4方面围绕过程、内容、结果3个学习纬度,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实践的应用完善,构建了以学论教化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围绕量表的使用,介绍了该评价量表指标及其观测点的特点及评价注意点。  相似文献   

5.
"以学论教"的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思“以教论教”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内涵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从“学生学的行为”、“教师教的行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4方面围绕过程、内容、结果3个学习维度构建了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李川  刘敬华 《化学教育》2021,42(13):14-20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开启了我国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实践的新时代。美国高中阶段实施的2019版AP化学课程凸显科学实践的课程目标,以4个化学大概念为依据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倡导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性探究实验,设计多样化的评价任务。对比我国现行化学教学实践中缺少大规模教、学、评一体化平台,科学解释和论证能力目标外显不足,教师难以建立化学知识与学科观念素养间联系的现状,提出聚焦课程目标建设过程性评价体系,深度挖掘教学内容背后的科学解释和科学论证能力要求,深入理解知识承载的认识功能和价值等思考。  相似文献   

7.
李斌  李继良 《化学教育》2020,41(3):52-60
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借助表现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根据“表现性评价”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内涵,从“获取推理证据”“基于证据推理”“建立认知模型” “基于模型认知”等4个维度提出表现性评价量规,以 “空气”第1课时教学内容为例,设计表现性任务。介绍了在“空气”第1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基于表现性评价观测学生课堂表现,并根据学生素养达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展开“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何鹏 《化学教育》2022,43(13):13-22
“教、学、评”一体化是确保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如何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目标设计是当前化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所共同关注的课题。引进国际科学教育领域中学习表现性目标理念,基于整合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采用结构中心设计原则和证据中心设计原则作为设计方法论,构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化学学习表现性目标设计框架。并以“2.2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为例,阐述该专题下化学学习表现性目标的设计过程以及基于该目标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活动设计,以期对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与评价研究和实践提供新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孙圣勇 《化学教育》2020,41(7):113-114
新时代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主体性和积极性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理解和参与,由“被教、被管、被考”三被角色转变为“课堂学习主体”,与教师互动形成教学合力。《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作者是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由闫寒冰、宋雪莲、赖平翻译。整体而言,该书是教学设计改革的研究成果,著者提出了相关的理论框架,为教学设计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俞建锋 《化学教育》2018,39(1):43-47
以高中化学必修“电离和离子反应”为例,提出了以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维度的素养为导向,凸显情境、知识、素养的有效整合,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和实践操作案例。  相似文献   

11.
周业虹 《化学教育》2009,30(10):23-24,31
活动元,是指在教学中为完成某一学习任务中的一个或几个子任务而进行的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在进行活动元教学设计时,必须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情况、教材特点设计教学目标。通过设计一个个活动元来展开教和学,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最终完成教学目标。以“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为例,简单论述了活动元教学设计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化学课堂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零散化、评价过程没有落实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以SOLO分类理论为依据,基于已有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概念优化整合,建构了 “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学习进阶模型,进而以“钠及其化合物”为例设计了教学活动,然后根据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设计了相应的教、学、评一体化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13.
秦蕾 《化学教育》2017,38(5):40-43
在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中,分别通过新授课、概念课和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阐述如何遵循认识发展来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诠释“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和“教学发展”的问题,凸显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于少华  焦鹏 《化学教育》2022,43(16):49-55
“电解质的电离”作为高中化学的重要学科内容,受到教师广泛重视,但是在实践中存在着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主要表现是学生未建立微观认识物质的视角,这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电解质概念,进行具体性知识教学而忽视具有核心素养培养功能的电离概念的教学有直接关系。从素养发展来看,“电解质的电离”是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方面时重要的内容载体,而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情况决定“电解质的电离”这一核心概念的教学效果。通过凸显水的作用、导电性实验的功能化处理、加强电离概念的功能化教学等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尝试,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考”三位一体教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考”三位一体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做法,连续两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新方法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毅力方面成效显著,同时也分析了新方法运作需要的若干条件  相似文献   

16.
陈鹤 《化学教育》2019,40(1):31-34
以常见的阴、阳离子的检验为例,研究了如何实施基于标准的教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为标准、教材、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提供保障;以学生应知的和能做的驱动课堂活动;根据达成标准应有怎样的质量表现,试卷编制先于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学”双方都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提供多种策略来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要,如提供工具,搭建脚手架,并以“微”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进步空间。  相似文献   

17.
刘玉荣  刘倩 《化学教育》2019,40(19):41-46
为了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构建了基于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基本思路,提出了4个方面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单元,整体规划素养发展路径;制订教-学-评目标,监测素养达成;设置活动任务,承载素养的发展;创设真实情境,联结素养与知识。并以“沉淀溶解平衡”为主题教学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设计思路付诸应用,促进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8.
学习投入是评价教与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先学后教”是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抓手。调查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九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投入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化学课堂学生学习投入水平较高,其中情感投入水平最高,行为投入次之,认知投入最低;情感投入在性别变量上呈现显著差异,女生的情感投入显著高于男生。学生学习投入与学习成绩整体上呈低度相关,具体来看,与上、中游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相关,与下游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相关。学习环境、教师教学、自我效能感因素对学生学习投入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果为理解“先学后教”形态下的化学课堂学生学习投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9.
依据课堂教学系统的CPUP模型理论,分析了“气体摩尔体积”课堂中教学行为对的频次、所用时间等特征和教学行为链的频次、所用时间及分布等特征。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发现该节课有以下特点:学与教的活动多样化,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以及课堂教学节奏感较强、张弛有度。课堂教学系统的CPUP模型理论可以解析课堂教学行为,可以为探索课堂教学有效性及学生参与度等研究提供崭新的视角,可以为中学化学一线教师设计和诊断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创新应用能力及岗位需求重构课程标准,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4个方面系统地探索了基于翻转课堂-PBL教学的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模式建设与应用,旨在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药物分析教学新体系,将“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学习,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