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蛋白质的检测方法与乳制品中蛋白含量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家喜 《大学化学》2009,24(1):66-69
介绍5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以及凯氏定氮法在食品,特别是乳制品蛋白含量测定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血清白蛋白与偶氮胂Ⅲ结合反应的分光光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在生化、药物、食品及临床分析中有着重要作用。某些生命物质如多肽、酶、蛋白质、激素等的分离提纯更是离不开蛋白质的定量。在蛋白质临床分析中染料结合法有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检测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是利用氨基与亚硝酸的反应,其原理是α-氨基与亚硝酸可定量生成氮气,但蛋白质侧链和辅基中的含氮基团难以进行上述反应或者无氮气生成,因此该法不能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含量,但可用于测定蛋白质的水解度。通过比较各种检测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凯氏定氮法、紫外吸收法、双缩脲法、BCA法、folin-酚试剂法、考马斯亮蓝结合法,建议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双缩脲法。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是生命功能的执行者,其功能的发挥受自身结构动态变化、与其他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及修饰等因素的调节。因此,对蛋白质及蛋白复合物结构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重要生命过程中的分子机理与机制。氢氘交换质谱(Hydrogen deuterium exchange mass spectrometry,HDX-MS)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的强有力工具,也是传统生物物理手段的重要补充。该文综述了HDX-MS的基本原理、机制、实验方法和研究最新进展,并从蛋白质自身动态变化、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3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HDX-MS在蛋白及蛋白复合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界面流变测量技术以及相关的光学辅助仪器的发展,近10年来界面流变学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蛋白质膜界面流变行为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蛋白质界面流变学在泡沫和乳液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分为3个部分,内容包括:蛋白质膜界面流变学行为与泡沫、乳液稳定性的相互关系,蛋白质-多聚糖的界面流变行为研究,蛋白质-表面活性物质的界面流变行为研究。界面流变学在泡沫和乳液方面取得的较快研究进展不仅促进了人们对蛋白质膜界面流变行为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且为更好地开发和应用蛋白质及其混合物作为表面活性物质和胶体稳定剂而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甲基蓝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蛋白质是构成一切生物的生命物质之一,它的定量分析在医学、药学、生命科学和食品营养学中有重要意义。甲基蓝在pH1.8—4.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显蓝色,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62nm,在室温下与蛋白质迅速反应导致吸光度在562nm明显降低,636nm附近增强,且吸光度差△A=A0-A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而两个△A的绝对值之和也  相似文献   

7.
美拉德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郑文华  许旭 《化学进展》2005,17(1):0-129
美拉德反应主要指还原糖与氨基酸、蛋白质之间的复杂反应,它与食品加工、疾病生理过程等有重要关系.除该反应对食品品质影响的研究仍在进行外,近来美拉德反应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蛋白质交联、类黑素、动力学以及丙烯酰胺等与人类健康关系更密切的方面,本文从这些方面综述了美拉德反应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组学定量的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质组学是一门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新兴学科。定量蛋白质组学是指通过某种方法或技术,对生物样品(细胞、组织或体液等)在某些过程中蛋白质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近几年来,定量蛋白质组的技术发展很快,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的提出,为准确定量在细胞或组织体系中发挥重要功能的低丰度蛋白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定量分析技术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奶制品主要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组成,其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也是构成人体新生组织、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成分,其含量直接决定奶制品的营养价值和质量.因此,研究奶制品中蛋白质的成分成为食品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设计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胜  来鲁华 《物理化学学报》2012,28(10):2363-2380
蛋白质相互作用是生命活动在分子水平上的基本事件.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三维图像可以给出关键生命活动过程的分子细节. 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原理有助于揭示生命活动的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重要价值的蛋白质设计. 本文对于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设计和调控研究的近期进展进行了总结归纳, 介绍了作者实验室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主要包括: (1)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和蛋白质复合物结构计算分析; (2) 基于序列、结合位点以及复合物结构的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 (3)蛋白质相互作用设计方法; (4) 利用化学分子调控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5) 针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药物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天然无序蛋白质是一类新发现的蛋白质,它们在天然条件下没有确定的三维结构,却具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广泛参与信号传递、DNA转录、细胞分裂和蛋白质聚集等重要的生理与病理过程.无序蛋白质的发现是对传统的蛋白质"序列-结构-功能"范式的挑战.在这篇综述里,我们首先回顾了蛋白质的传统范式以及无序蛋白质的发现过程,然后介绍无序蛋白质在结构、序列、功能等方面的特征与相互作用,并以分子识别过程为例,进一步阐述目前国际上对无序蛋白质所具有优势的一些认识与观点.我们还分析了无序蛋白质研究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并介绍了国内在无序蛋白质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由于生物样本中蛋白质含量的动态范围跨越多个数量级,快速、高效的蛋白质分离富集是低丰度蛋白质成功鉴定的关键.一些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蛋白质的表达量通常很低,预富集就成了这些蛋白质获得成功质谱鉴定和分析的必备条件.富集的主要目的就是有选择性地从复杂生物样本中分离目标分子,从而达到降低样本复杂程度,辅助后续质谱高灵敏鉴定.近些年来,将纳米颗粒引入到这一领域大大促进了富集技术的发展.在本文中,我们集中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利用不同的纳米颗粒,富集低丰度和特定翻译后修饰的蛋白质或多肽并适合质谱鉴定的蛋白质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浅谈蛋白质含量量值溯源传递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溯源到SI单位的重要性,结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开展的工作及当前国际蛋白质计量发展的趋势,阐述了实现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溯源到SI单位的两种方案,方案中蛋白质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可以通过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滴定法、凝固点下降法等权威计量方法最终与SI单位连接,因此保证了蛋白质标准物质定值结果的准确和可溯源.以蛋白质标准物质作为量值的载体,可实现蛋白质含量量值在应用领域的传递,从而构建起蛋白质含量量值溯源和传递体系.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分析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和蛋白质组分析的现状与展望。介绍了生物试样的制备、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以及生物质谱鉴定蛋白质等蛋白质组分析的主要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大豆东农42和东农47为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研究在开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稀土元素La(Ⅲ)和Ce(Ⅲ)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对大豆两个品种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都大于对脂肪含量的影响。所有处理(30~120mg·L-1)都使东农42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量增加,脂肪含量减少,其中30 mg·L-1CeCl3处理蛋白质含量最高为43.16%,比对照增加10.60%。而所有处理都使东农47脂肪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量减少,在90 mg·L-1LaCl3处理下脂肪含量最高为22.46%,比对照增加9.24%。  相似文献   

16.
甲醛-三氯乙酸沉淀-凯氏定氮法测定牛奶中真蛋白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有效去除三聚氰胺等非蛋白氮干扰的凯氏定氮法测定牛奶中真蛋白质的含量的方法。在5mL样品中加入甲醛3 mL,漩涡混匀1 min,于70℃水浴加热10 min后,加入150g·L-1三氯乙酸溶液5mL沉淀蛋白质,抽滤分离后,应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沉淀中的蛋白质含量。经配对t检验分析,本法与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中蛋白质含量、与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牛奶中真蛋白质含量以及干扰试验中各干扰物添加组与对照组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被分离的滤液中干扰物的回收率在98.4%~100%之间。  相似文献   

17.
赵婧  朱小立  李根喜 《电化学》2012,18(2):97-107
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对于生命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蛋白质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研究蛋白质修饰的方法主要有质谱法、亲和层析等,然而由于蛋白质修饰研究的复杂性,迫切需要发掘新的技术手段.电化学方法理论成熟、应用广泛,在生命科学许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的体外修饰必将导致蛋白质特定位点基团的变化,可以利用巧妙设计的电化学方法予以表征和分析,以期探明修饰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此外,又可以利用电化学定量分析的独特优势快速准确地测定蛋白质修饰中涉及的相关酶活.正因为如此,蛋白质体外修饰的电化学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作者课题组近期研究工作为主,结合国内外同行的相关代表性工作,介绍电化学方法在蛋白质修饰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火焰原子吸收和发射法测定鸡蛋中微量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蛋是人们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重要营养品,它的营养丰富、食用方便多样,除含蛋白质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因此研究微量元素的含量及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有着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其定量分析是生命科学、临床检验及生化研究等领域的重要课题.以金属络合物为光谱探针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可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1,2].本法研究表明,在pH 2.0~2.4介质中,蛋白质与铜(Ⅱ)-偶氮胂Ⅲ络合物发生作用,生成三元复合物,其λmax为635 nm.研究了该体系的光谱变化,试验了影响因素及最佳条件,建立了以该金属络合物作为光谱探针测定蛋白质的方法.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总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郭兴家  徐淑坤  佟健  邢长宇  杨薇薇 《分析化学》2006,34(11):1668-1668
1引言 血清白蛋白是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原卟啉Ⅸ二钠盐具有促进细胞组织呼吸、改善蛋白质和糖代谢等作用。研究原卟啉Ⅸ和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对了解内源性或外源性原卟啉Ⅸ在血液中储存、运输和作用机理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