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簇骼为M6E8P6的六核簇合物的一个新成员--Co6S8(PBun3)6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表明,可能是由3个单核基元Co(PBun3)2S先组装成三核簇状基元化合物Co3(μ2-S)3(μ3-S)(PBun3)3,然后由2个这样的三核亚单元形成μ3-S桥生成该六核簇合物.讨论了簇骼为[M6E8P6]n(M=Fe,Mo,Co,Cr,W;E=S,Se,Te;n=-1,0,+1,+2,+3)的系列簇合物的分子内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3.
簇合物[Fe(DMF)6][W2S6]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NH_4)_2WS_4、FeCl_3和NaS_2CNC_5H_(10)为原料,合成出[Fe(DMF)_6][W_2S_6]簇合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胞结构.其晶胞参数为a=0.8778(1)nm,b=0.9467(3)nm,c=1.1362(6)nm,α=71.506(1)°,β=74.775(2)°,γ=74.775(2)°,ν=0.84806nm~3,Z=1.晶体结构经块矩阵最小二乘法精修后,最终偏离因子R=0.0811.此外还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5.
基本标题簇合物的快原子质谱研究,提出该二簇合物在质谱过程中的可能断裂途径及其簇骼转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标题簇合物的快原子质谱研究,提出该二簇合物在质谱过程中的可能断裂途径及其簇骼转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宋礼成 《中国科学B辑》2008,38(10):851-866
介绍了一系列含μ-CO配体的蝶状Fe/E(E=S,Se,Te)簇盐的化学研究进展.这些簇盐包括11种新颖簇阴离子,它们是单蝶状单μ-CO阴离子[(μ-RE)(μ-CO)Fe2(CO)6]^-(A,E=S,Se,Te),双蝶状双μ-CO阴离子{[(μ-CO)Fe2(CO)6]2([μ-EZE-μ)]^2-(B,E=s;C,E=Se),三蝶状三μ-CO阴离子{[([μ-CO)Fe2(CO)6]3[(μ-SCH2CH2)3-N]3^-(D),{[(μ-CO)Fe2(CO)6]3[1,3,5-(μ-SCH2)3C6H3]}^3-(E),{[(μ-CO)Fe2(CO)6]3[(μ-SCH2)3CMe]^3-(F)及由F转化的双蝶状单μ-CO阴离子{[μ-CO)Fe2(CO)6][Fe2-(CO)6][μ-SCH2)3CMe]}^-(G),四蝶状四μ-CO阴离子(μ—CO)Fe2(CO)6]4[1,2,4,5-(μ-SCH2)4C6H2]}^4-(H)及由它转化的三蝶状双μ-CO阴离子([(μ-CO)Fe2(CO)6]2[Fe2-(CO)6][1,2,4,5-(μ-SCH2)4C6H2]}^2-(I),四蝶状四μ-CO阴离子{[(μ-CO)Fe2(CO)6]4[μ-SCH2)4C]}^4-(J)及由它转化的三蝶状双μ-CO阴离子{[μ—CO)Fe2(CO)6]2[Fe2(CO)6]-[μ-SCH2)4C]}^2-(K).文中不仅描述了这十一种阴离子簇盐的形成方法,而且阐述了它们所发生的新颖反应以及由这些反应所生成的多种新型蝶状Fe/E簇合物,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10.
刘启旺  胡襄 《结构化学》1996,15(3):210-214
Fe3(CO)12和取代2,4-二硫代乙内酰脲反应,得到新的取代物Fe3(CO)8^-(:CNHC(S)C(CH3)2NH(μ3-S2),并进行了IR,^1HNMR,MS表征,测定了它的分析和晶体结构,讨论了杂环卡宾碎片:CNHC(S)C(CH3)2NH的取代位置,它是通过卡宾碳原子与Fe配位。  相似文献   

11.
郑发鲲  张汉辉 《结构化学》1998,17(6):463-470
标题两个化合物是在反应体系(NH4)3VS4/CuX/PPh3/NEt4X中采用低温固相反应方法得到的,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VS4(CuPPh3)5Br2(I)和VS4-(CuPPh3)5I2是同构的,其中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Mr=1968.2,a=20.215(7),b=15.691(4),c=27.345(9)A,β=95.29(3)°,V=8637.0A^3,Z=4,Dc=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系列含μ-CO配体的蝶状Fe/E(E=S,Se,Te)簇盐的化学研究进展.这些簇盐包括11种新颖簇阴离子,它们是单蝶状单μ-CO阴离子[(μ-RE)(μ-CO)Fe2(CO)6]-(A,E=S,Se,Te),双蝶状双μ-CO阴离子{[(μ-CO)Fe2(CO)6]2(μ-EZE-μ)}2-(B,E=S;C,E=Se),三蝶状三μ-CO阴离子{[(μ-CO)Fe2(CO)6]3[(μ-SCH2CH2)3-N]}3-(D),{[(μ-CO)Fe2(CO)6]3[1,3,5-(μ-SCH2)3C6H3]}3-(E),{[(μ-CO)Fe2(CO)6]3[(μ-SCH2)3CMe]}3-(F)及由F转化的双蝶状单μ-CO阴离子{[(μ-CO)Fe2(CO)6][Fe2-(CO)6][(μ-SCH2)3CMe]}-(G),四蝶状四μ-CO阴离子{[(μ-CO)Fe2(CO)6]4[1,2,4,5-(μ-SCH2)4C6H2]}4-(H)及由它转化的三蝶状双μ-CO阴离子{[(μ-CO)Fe2(CO)6]2[Fe2-(CO)6][1,2,4,5-(μ-SCH2)4C6H2]}2-(I),四蝶状四μ-CO阴离子{[(μ-CO)Fe2(CO)6]4[(μ-SCH2)4C]}4-(J)及由它转化的三蝶状双μ-CO阴离子{[(μ-CO)Fe2(CO)6]2[Fe2(CO)6]-[(μ-SCH2)4C]}2-(K).文中不仅描述了这十一种阴离子簇盐的形成方法,而且阐述了它们所发生的新颖反应以及由这些反应所生成的多种新型蝶状Fe/E簇合物,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NiO(100)面小分子(CO,NO,O2)吸附的DV—Xa嵌入簇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在晶体场中嵌入原子簇的量子化学DV-Xa方法,计算了小分子CO,NO,O2等在NiO(100)面上阳离子吸附位上的吸附行为,发现有两种不同的作用存在于XO/NiO(100)吸附体系中,一种是表面电场对吸附分子的静电作用,大小顺序为:CO>NO>O2;另一种是吸附分子与表面原子间的轨道相互作用,大小顺序为:NO>O2>CO。CO与表面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静电作用;在NO以及O2分子的吸附中,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Fe_3(CO)_9(μ_3-S)_2和P(YR)_3(Y=O,S)在温和条件下反应,获得8种一取代和二取代新的簇合物,发现Fe_3(CO)_9(μ_3-S)_2和P(OR)_3有新的二取代方式,进而合成了另8种具有新的结构的二取代簇合物。对这些簇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IR、~1H NMR、MS表征,并对Fe_3(CO)_7(μ_2-CO)·[P(O-cyclo-C_6H_(11)](μ_3-S)(Ⅷ)进行了X光单晶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杂化密度泛函(DFF)方法优化了过渡金属纯团簇Nbn,Con(n≤4)和二元铌钴团簇NbxCoy(x+y≤8)的结构.并计算了较稳定结构的NICS(核独立化学位移)值,分析这些过渡金属团簇的成键情况,讨论不同轨道对各过渡金属团簇芳香性的贡献,发现在过渡金属团簇中,除了具有s,p轨道贡献的σ、π芳香性外,很重要的地d轨道的参与而形成的δ芳香性.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CO与钯团簇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PdnCO(n=1-8)体系的最低能量结构是在Pdn(n=1-8)团簇最低能最结构或亚稳态结构的基础上吸附CO生长而成;CO的吸附以端位吸附为主,其吸附没有改变Pdn团簇的结构;CO分子在Pdn团簇表面发生的是非解离性吸附.与优化的CO键长(0.1166 nm)相比,除了n=2,团簇PdnCO的C-O键长为0.1167-0.1168 nm,吸附后C-O键长变化较小,CO分子被活化程度较小.电荷集居数分析表明,CO的吸附对Pdn团簇的影响比较小;二阶能量差分表明,n=4,6的团簇是相对稳定的团簇.  相似文献   

18.
液相色谱法直接分离SFeCoMo(CO)8(C2H5OCOCp)簇合物对映体王来来高平武和平吕士杰李树本(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和选择氧化重点实验室730000)液相色谱法直接分离对映异构体在近20年来得到迅速发展[1~2],过渡金属羰...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标题簇合物的快原子质谱研究,提出该二簇合物在质谱过程中的可能断裂途径及其簇骼转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