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成了一对结构类似的双核铜和锌配合物,Cu2(L1)2 (1)和[Zn2(L2)2(CH3OH)2] (2),其中L1和L2分别是2-溴-N'-(2-羟基-5-甲基苯亚甲基)苯甲酰肼(H2L1)和2-氯-N'-(2-羟基-5-甲基苯亚甲基)苯甲酰肼(H2L2)的二价阴离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它们的结构.配合物1以三斜晶系P1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0.914 11(6) nm,b=1.180 04(7) nm,c=1.359 36(9) nm,α=101.928(2)°,β=91.399(2)°,γ=107.873(2)°,V=1.359 3(2) nm3,Z=2,R1=0.054 0,wR2=0.118 9,GOF=0.970.配合 物2以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1.216 97(9) nm,b=1.214 96(9) nm,c=1.212 83(9) nm,β=110.939(1)°,V=1.674 8(2) nm3,Z=2,R1=0.034 1,wR2=0.068 9,GOF=1.024.X射线分析表明2个化合物都是中心对称的双核配合物,其中配合物1中的Cu原子是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配合物2中的Zn原子是四方锥配位构型.还通过MTT法研究了这两个配合物的抗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色假单胞菌)和抗真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黑曲霉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对结构类似的双核铜和锌配合物,Cu2(L1)2(1)和[Zn2(L2)2(CH3OH)2] (2),其中L1和L2分别是2-溴-N''-(2-羟基-5-甲基苯亚甲基)苯甲酰肼(H2L1)和2-氯-N''-(2-羟基-5-甲基苯亚甲基)苯甲酰肼(H2L2)的二价阴离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它们的结构。配合物1以三斜晶系P1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0.91411(6) nm,b=1.18004(7) nm,c=1.35936(9) nm,α=101.928(2)°,β=91.399(2)°,γ=107.873(2)°,V=1.3593(2) nm3,Z=2,R1=0.0540,wR2=0.1189,GOF=0.970。配合物2以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1.21697(9) nm,b=1.21496(9) nm,c=1.21283(9) nm,β=110.939(1)°,V=1.6748(2) nm3,Z=2,R1=0.0341,wR2=0.0689,GOF=1.024。X射线分析表明2个化合物都是中心对称的双核配合物,其中配合物1中的Cu原子是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配合物2中的Zn原子是四方锥配位构型。还通过MTT法研究了这两个配合物的抗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色假单胞菌)和抗真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黑曲霉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Salen型双肟配体H2L1(H2L1=5,5′-二(N,N′-二乙胺)-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与乙酸铜反应,合成了一种双核铜(Ⅱ)配合物[Cu2(L2)2](H2L2=4-(N,N′-二乙胺)水杨醛O-(2-羟乙基)肟),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羧酸配体 2,2''-(1,4-亚苯基双(亚苯基))双(硫二基)二苯甲酸(H2L1)和 2,2''-(2,3,5,6-四甲基-1,4-亚苯基)双(亚甲基)双(硫二基)二苯甲酸(H2L2)分别与金属盐反应,通过溶剂热方法合成了 3个配位聚合物:{[Ni(L1)(H2O)4]·2H2O}n (1)、[Zn(L1)(DMA)2]n(2)和[Co(L2)(DMF)2]n (3),其中DMA=N,N-二甲基乙酰胺,DMF=N,N-二甲基甲酰胺。对配合物1~3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和固体紫外可见光谱测试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3个配合物均为一维锯齿形链状结构,并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骨架,且配体均表现为反式构象。此外,对配合物2固态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羧酸配体2,2''-(1,4-亚苯基双(亚甲基))双(硫二基)二苯甲酸(H2L1)和2,2''-(2,3,5,6-四甲基-1,4-亚苯基)双(亚甲基)双(硫二基)二苯甲酸(H2L2)分别与金属盐反应,通过溶剂热方法合成了3个配位聚合物:{[Ni(L1)(H2O)4]·2H2O}n1)、[Zn(L1)(DMA)2]n2)和[Co(L2)(DMF)2]n3),其中DMA=N,N-二甲基乙酰胺,DMF=N,N-二甲基甲酰胺。对配合物1~3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和固体紫外可见光谱测试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3个配合物均为一维锯齿形链状结构,并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骨架,且配体均表现为反式构象。此外,对配合物2固态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由三唑农药烯效唑和多效唑合成了2个铜配合物[CuL41Cl2](1)和[CuL42Cl2·4H2O](2)(L1=uniconazole,L2=paclobutrazol)。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ray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956(3)nm,b=1.3267(4)nm,c=1.4918(4)nm,α=94.828(3)°,β=97.774(3)°,γ=105.280(3)°,V=1.6808(9)nm32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2189(19)nm,b=1.329(3)nm,c=1.3664(3)nm,α=81.564(2)°,β=79.508(2)°,γ=79.185(2)°,V=1.7853(7)nm3。在2个配合物中,六配位的铜离子都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分别来自三唑配体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氯原子配位。12都由分子间氢键连接成一维链结构。与相应的配体相比,12的抑菌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利用配体1,5-二(3-羧基吡啶基)-N-甲基二乙胺(L)合成2种稀土金属配合物{[La2L4(H2O)2](ClO46·6H2O}n1)和[Nd2L4(DMF)6(H2O)2]2(ClO46·4H2O(2)。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为a=1.4966(3)nm,b=1.5597(4)nm,c=1.9568(4)nm,α=86.776(6)°,β=77.723(7)°,γ=87.168(7)°,Z=2。在配合物1中,一对La(Ⅲ)原子被2个羧基桥联,形成双核结构;双核结构进一步被羧基连接,从而形成平行于c轴的一维链。值得注意的是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中包含着由氢键连接的6个H2O分子组成的水分子簇。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408(4)nm,b=1.3541(5)nm,c=2.975(1)nm,α=94.390(8)°,β=91.720(7)°,γ=95.230(4)°,Z=2。配合物2中4个羧基连接一对Nd(Ⅲ)原子,形成四轮状结构,其中2个羧基采取syn-syn双原子桥联模式,而其余2个羧基则采取单原子桥联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构筑单元K[Cr(bpb)(CN)2] 和[Cu(cyclam)] (ClO4)合成了一个氰根桥联的Cr-Cr一维化合物{[Cu(cyclam)] [Cr(bpb)(CN)2]2·2H2O}n[cyclam=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bpb2-=1,2-二(2-吡啶甲酰胺基)苯] (1),并通过X-衍射单晶分析表征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是由氰根桥联的2种不同金属组成的聚合物,其结构属于三斜晶系, P1空间群,a=0.9667 3(19) nm,b=1.345 1(3) nm,c=1.382 0(3) nm,α=77.12(3)°,β=76.93(3)°,γ=82.02(3)°,V=1.699 1(6) nm3,Z=2,Dc=1.567 g·cm-3,μ=1.086 mm-1,F(000)=828,R1=0.0413,wR2=0.1200.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的Cr离子和Cr离子之间存在弱的铁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配合物[Zn2(tpta)0.5(H2tpta)(dpe)(H2O)2]n(1)(H4tpta=三联苯-2,2',4,4'-四羧酸,dpe=1,2-二(4-吡啶基)乙烯),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和荧光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1.0174(2)nm,b=1.0341(2)nm,c=1.8831(4)nm,α=96.147(4)°,β=96.866(4)°,γ=98.023(4)°,V=1.9322(7)nm3,Z=2,Dc=1.640g·cm-3,μ=1.320mm-1,F(000)=974,R1=0.0669,wR2=0.1332(I>2σ(I));具有环状双核锌(Ⅱ)连接的二维双层结构,双层之间又进一步通过O-H…O氢键组装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该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对结构类似的双核铜配合物,[CuL1]21)和[CuL2]22),其中L1是双席夫碱配体N,N’-二(5-氟水杨基)-1,3-丙二胺(H2L1)的二价阴离子,L2是N,N’-二(5-氟水杨基)-1,2-乙二胺(H2L2)的二价阴离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它们的结构。配合物1以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1.3488(1)nm,b=0.6814(1)nm,c=1.7087(1)nm,β=108.903(3)°,V=1.4857(2)nm3,Z=4,R1=0.0480,wR2=0.1141,Goof=1.115。配合物2以单斜晶系C2/c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2.7568(2)nm,b=0.7036(1)nm,c=1.4547(1)nm,β=94.758(2)°,V=2.8118(5)nm3,Z=4,R1=0.0472,wR2=0.1139,Goof=1.094。X-射线分析表明2个化合物都是中心对称的双核配合物,其中Cu原子都是四方椎配位构型。通过MTT法研究了这2个配合物的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和抗真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黑曲霉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林深  刘世雄  林碧洲 《无机化学学报》2002,18(12):1205-1210
以负三价、五啮的N-乙酰水杨酰肼(ashz3-)作为配体,合成了二个大环六核氮杂金属冠醚[Mn6(ashz)6(MeOH)6]·6MeOH (1)和[Mn6(ashz)6(DMF)6]·3DMF (2)。晶体学数据是:配合物1,三方晶系,空间群R3,a=b=24.806(2),c=11.260(1)?,Z=3,μ=1.007mm-1,R=0.0572,wR=0.1142;配合物2,三方晶系,空间群R3,a=b=26.629(3),c=23.298(4)?,Z=6,μ=0.856mm-1,R=0.0671,wR=0.1661。这两个配合物属18-氮杂金属冠醚-6结构类型,冠醚分子具有晶体学C3i对称性。配体ashz3-通过它的肼基的N-N桥连金属原子,从而形成有中央空穴的六核锰的大环配合物。变温磁化率(4~275K)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金属离子间存在着反铁磁性耦合。  相似文献   

12.
以双(4-吡啶-4-苯基)胺(BPPA)和4,4-(六氟)双(苯甲酸)(H2hfipbb)或对苯二甲酸(p-H2bdc)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与M(NO3)2·6H2O(M=Co、Zn)组装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Co2(BPPA)(hfipbb)2·(H2O)3]·6H2O}n(1)、{[Zn2(BPPA)2(p-bdc)2]·H2O·DMF}n(2),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为二维结构。配合物1具有新的拓扑结构。配合物2的二维结构又可以组成三维框架结构。配合物1为正交晶系,Pnna空间群,a=2.6409(2) nm,b=1.71578(13) nm,c=1.50411(11) nm,V=6.8154(9) nm3,Z=4,μ=0.571 mm-1,F(000)=2592,Dc=1.245 g·cm-3,Mr=1383.76,R1=0.0666,ωR2=0.2089(I>2σ(I));配合物2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2.79670(9) nm,b=1.81482(6) nm,c=2.30313(7) nm,β=102.1360(10)°,V=11.4283(6) nm3,Z=8,μ=0.906 mm-1,F(000)=4944,Dc=1.391 g·cm-3,Mr=1196.85,R1=0.0398,ωR2=0.1064(I>2σ(I))。此外,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12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以反式-3-[N,N-二(2-吡啶甲基)氨甲基]-2-羟基-5-甲基苯甲醛肟(H2L)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颖的线性三核铜(Ⅱ)配合物[Cu3L2(py)](ClO4)2·2THF (1)(py=吡啶,THF=四氢呋喃),对其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和单晶结构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2.969 0(7) nm,b=1.302 8(3) nm,c=2.057 4(9) nm,β=132.435(2)°,V=5.873(3) nm3,Z=4,R1=0.047 9。单晶结构表明,这是一个混合桥(-N-O-和μ2-O-)连的线性五配位三核铜(Ⅱ)配合物:每个铜均由3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配位,中间的铜为扭曲的三角双锥构型,而两侧的铜为扭曲的四方锥构型。变温磁化率显示1的铜离子间存在中等的反铁磁性(J=-33.3(5) cm-1)。  相似文献   

14.
在甲醇体系中,分别将苯并咪唑席夫碱HL1和HL2与高氯酸镍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结构类似的镍配合物[Ni(L12]·2H2O(1)和[Ni(L22]·2H2O(2)(HL1=N-(benzimidazol-2-ylethyl)-5-chlorosalicylideneimine,HL2=N-(Benzimidazol-2-ylethyl)-5-bromosalicyli-denei-mine),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Ni(Ⅱ)与来自2个席夫碱配体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结构。配合物中的氢键将配合物1和配合物2分别连接成二维和三维网络结构。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菌种,研究了2个席夫碱配体和2个配合物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甲醇体系中,分别将苯并咪唑席夫碱HL1和HL2与高氯酸镍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结构类似的镍配合物[Ni(L12]·2H2O(1)和[Ni(L22]·2H2O(2)(HL1=N-(benzimidazol-2-ylethyl)-5-chlorosalicylideneimine,HL2=N-(Benzimidazol-2-ylethyl)-5-bromosalicyli-denei-mine),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Ni(Ⅱ)与来自2个席夫碱配体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结构。配合物中的氢键将配合物1和配合物2分别连接成二维和三维网络结构。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菌种,研究了2个席夫碱配体和2个配合物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过渡金属锰盐与稀土盐水热合成了杂核化合物{[MnSm2(INAIP)4(H2O)4]·2H2O}n(1)和同核{[Sm(INAIP)(HINAIP)]·2H2O}n(2)(INAIP=异烟酰胺吡啶基异酞酸根),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188(5)nm,b=1.08386(6)nm,c=1.38721(8)nm,V=1.475(14)nm3,Z=1,Dc=1.802g·cm-3,μ=2.271mm-1,F(000)=793,Rint=0.0105,R1=0.0512,wR2=0.1319。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4305(18)nm,b=1.3765(17)nm,c=1.62408(15)nm,V=2.7028(6)nm3,Z=4,Dc=1.861g·cm-3,μ=2.251mm-1,F(000)=1500,Rint=0.0514,R1=0.0322,wR2=0.0887。配合物1是由配体INAIP连接稀土钐离子形成二维层状结构,该二维层通过Mn-O和Mn-N键连接成三维非贯穿网络结构。而配合物2是由配体INAIP连接稀土钐离子形成二维双层状结构,该二维层通过氢键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1失去水分子后具有稳定微孔结构,对二氧化碳具有一定的吸附,而对氮气没有吸附作用。此外,配合物12具有典型的稀土钐离子红色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2个2-氨基-3-羟基-吡啶Schiff碱双核Ni(Ⅱ)和Zn(Ⅱ)配合物,[Ni(L1)(DMF)]21)(H2L1=4-羟基-3-((3-羟基-吡啶-2-亚氨基))-苯并吡喃-2-酮)和[Zn(L2)(H2O)]2·2DMF(2)(H2L2=2-((3,5-二溴-2-羟基)-氨基)-吡啶-3-醇),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具有双核结构,均由2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以及2个配位的溶剂分子组成,不同的是配合物2含有2个溶剂分子。配合物12都是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且中心金属Ni(Ⅱ)和Zn(Ⅱ)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五配位的扭曲的四方锥。此外,配合物12通过分子间氢键、C-H…ππ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此外,讨论了H2L1,H2L2及其相应的Ni(Ⅱ)和Zn(Ⅱ)配合物的荧光性质。配体H2L1和H2L2呈现蓝色发射,最大发射波长λem分别为457和473 nm,而配合物12显示绿色发射,λem分别为543和538 nm。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2个2-氨基-3-羟基-吡啶Schiff碱双核Ni(Ⅱ)和Zn(Ⅱ)配合物,[Ni(L1)(DMF)]21)(H2L1=4-羟基-3-((3-羟基-吡啶-2-亚氨基))-苯并吡喃-2-酮)和[Zn(L2)(H2O)]2·2DMF(2)(H2L2=2-((3,5-二溴-2-羟基)-氨基)-吡啶-3-醇),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2均具有双核结构,均由2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以及2个配位的溶剂分子组成,不同的是配合物2含有2个溶剂分子。配合物12都是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且中心金属Ni(Ⅱ)和Zn(Ⅱ)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五配位的扭曲的四方锥。此外,配合物12通过分子间氢键、C-H…ππ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此外,讨论了H2L1,H2L2及其相应的Ni(Ⅱ)和Zn(Ⅱ)配合物的荧光性质。配体H2L1和H2L2呈现蓝色发射,最大发射波长λem分别为457和473 nm,而配合物12显示绿色发射,λem分别为543和538 nm。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四齿刚性羧酸配体H4L(H4L=4,4',4",4"'-silanetetrayltetrabenzoic acid)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微孔配位聚合物,分别是[CoL][NH2(CH3)2]2·2.25H2O(1)和[Co3L2]H3O]2·4DMA(2)(DMA=N,N-二甲基乙酰胺)。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这2个化合物均属于正交晶系,晶体1的空间群是Pbca,晶胞参数是a=2.2702(2)nm,b=1.4565(7)nm,c=2.8264(7)nm,晶体2的空间群是Pnna,晶胞参数是a=2.6982(3)nm,b=2.1882(2)nm,c=1.3821(9)nm。化合物1是由四面体型的单核钴和4-连接的配体构成的sra拓扑的三维结构。化合物2是由三核钴{Co3(COO)8}和4-连接的四面体型配体构成的、带有一维孔道的双节点(4,8)-连接的alb三维网络结构。讨论了由H4L构成的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一个含混合多齿螯合配体的四核Mn配合物Na2[Mn2Mn2(pdmH)2(L)2(N3)2]·2CH3OH·2H2O(1·2CH3OH·2H2O,pdmH2为2,6-吡啶二甲醇,H2L为2,6-吡啶二甲醇与2,2-二吡啶酮水合物的脱水物),并对其进行单晶结构分析、红外、元素分析和磁性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分子中2个Mn2+、2个Mn3+及6个来自pdmH-或L2-配体的O原子构成1个双缺口立方烷结构。磁性研究表明Mn2+与Mn3+之间为弱的反铁磁性耦合作用(J1=-0.89cm-1,J2=-1.13cm-1),Mn3+离子之间为稍强的铁磁性耦合作用(J3=3.20cm-1),基态自旋值S=2,交流磁化率研究表明,在所测试条件下,其虚部没有表现出单分子磁体所具有的频率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