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三数学经过第一轮复习后,学生已较系统地掌握了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一阶段的复习中,主要是知识的综合、提高的过程.笔者在近几年高三数学教学中发现,后一阶段复习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这一问题,将会影响后一...  相似文献   

2.
高三复习课离不开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让问题引领教学;高三复习课更离不开探究,探究是新课程的亮点,让问题探究激活课堂.那么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高三复习课中如何利用问题进行探究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呢?本文试图从一道试题来谈谈高三复习课中问题探究的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3.
试卷讲评是目前高三后阶段教学中的一个重头戏.试卷该如何讲评,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最近新昌县举行了一次高三试卷讲评优质课活动.笔者有幸听了几位教师的讲评课,现对在这个活动中产生的一些看法和感悟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1问题调查及获得的启示在高三复习课中,试卷讲评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讲评课中往往存在着学生处于接受现成答案的被动地位,很少有机会参与或独立完成某一个问题的解决.从而大大削弱了高三学生已具备的自学能力强,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优势,影响高三复习的学习效率.我们曾在高三学生中采用问卷、座谈或个别询问等方式做过一些调查,现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1)问:当进行一次测验或大考后,你对试卷中出现的疑问或不解之处是等下一次老师的试卷讲评才弄清楚,还是通过其它方式自行解决(如自学、翻阅书以及其它资料、重新验算…  相似文献   

5.
二次函数及其相关的问题经久不衰,可以说是接触时间最早,出现频率最多的问题,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层出不穷.所以在高三的复习中,二次函数的复习要提到相当的高度,要花大力气引领学生复习,针对二次函数的复习,笔者结合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以及具体的问题,就二次函数复习的四个层次做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6.
李济凤 《工科数学》2000,16(1):21-24
献「1」中,Ming.R.Y.C引进了YJ-内射模的概念,且指出正则环上的每个模均是YJ-内射模,那么反之如何呢?「1」中做了一些结果,本拟就这个问题作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1.问题的提出 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提出:谁能为美丽的蜂窝构造解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蜂窝构造非常精巧,由许多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房孔紧密而无空隙组成,房孔都是正六边形,每个房孔都被其它房孔包围,两个房孔之间只隔着一堵蜡墙.它们为什么由正六边形组成的呢?是为了省材料?还是为了美观?还是为了实用?或者都兼有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展开了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夏越春 《数学通讯》2013,(11):35-37
近年来,各地的高考试题和调研试题中,出现了一些圆锥曲线中有关定点定值的试题.这些试题的相继出现,引发了笔者基于师生两类不同视角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期盼的是:这类试题如何求解?有无章法可依?教师的关注点是:这类试题是怎样命制的?是否有规律可循?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对高三的复习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明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 寻求新形势下高三复习课的突破口 在新形势下,高考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查.高三复习课的首要任务是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要想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靠“题海战”是低效的.那么如何才能切实贯彻新课程理念,让高三复习变得“轻松高效”起来呢?本人认为,在复习过程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适时地穿插一些带“探究”性质的习题课是很好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 分式函数f(x)=cx+d/ax+b(ad≠bc)的图像的对称轴方程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一位同学在课堂上提出来的,当他提出这个问题时,笔者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冷静地引导同学们作如下探究.  相似文献   

11.
俞新龙 《数学通讯》2007,(10):33-34
1.问题的提出 在2007年高三复习中笔者选用了温州市高三适应性测试数学试卷,其中解答题17题是这样的:如图(图略),设A(-2,0),B(2,0),直线l:X=1,点C在直线l上,动点P在直线BC上,且满足→AP·→AC=0.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知道,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重点和难点呢?笔者经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总结了如下做法,现撰文于此,供讨论斧正.一、梯度问题训练法,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何谓梯度问题训练法?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一个问题,教...  相似文献   

13.
笔者为了了解中学生对概率概念的理解情况,特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在湖北省某中学高中三个年级做了抽样调查,分别是两个高一普通班、一个高二奥赛班和一个高二平行班、两个高三普通班和一个高三奥赛班.有这样一道关于中学生对“小概率事件”的认识的题目引起了笔者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4.
吕水庚 《数学通报》2006,45(2):12-13
一次单元测试后,一个学生鼓足了勇气来找我,说:“老师,我平时上课都能听懂,而且该做的作业也会做,但每到考试时头脑里就一片空白,思路很乱,一点头绪都没有,我想请您帮我指导一下学习方法,好吗?当时,我从课前准备,课堂积极、主动参与,课后复习巩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这个学生走了以后,我陷入沉思之中,这种现象不只是发生在该学生一个人身上,也不是只发生在某一门学科上,而是具有普遍性.那么,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公开课大家并不陌生,根据不同需要体现为评优课,展示课,研究课,赛课等不同形式,每位教师都在(或将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公开课与教师之间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然而近年来大家对它的争议越来越大,数学公开课也未能远离旋涡.究竟是何原因呢?就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几方面再次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张培强 《数学通讯》2010,(10):30-31
解析几何为几何问题的解决开启了新的大门.坐标运算一蹴而就,代替了思维上的攻坚,却同时也减弱了探索的乐趣.探索代数运算背后的几何本质,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本文以一道高三联考题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解完一遭题后,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一般同学是核实答案是否正确,检查推理是否严密,这样做既应该也必要.但是从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角度来说,倘若仅仅满足于此,那么其收获就很有限了.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这道题还有没有其它解法?它的结论有什么作用?它能否再引伸.拓广?这道题体现了什么思维方法?这种方法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有助于发掘数学题的潜在数学切能和它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就解题以后还应思考些什么谈谈看法和体会.1思考解题本身是否正确由于在解题的过程中,可能…  相似文献   

18.
编辑部收到湖北省十堰市竹溪一中高三 (9)班罗金成同学的一封信,内容如下: “前一阵子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我遇到一 道题.当我用两种不同的解法去做时,却得出 了不同的答案.我仔细查看了自己的解答过 程,又请教了几位老师,但都没有找到原因.为 此,我希望贵社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找出问 题的所在.这道题目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朱传美 《数学通讯》2013,(11):66-68
在高三复习时,同学们肯定会遇到不少“很是刁蛮”的难题,这些题目往往很新,要么就是找不到思路,要么就是有思路了,但很繁琐,难以正确地进行到底,很不好对付.笔者在遇到此类难题时,经探究,发现:从曾经做过的题或用过的方法中找思路,即从“似曾相识”出发,寻找破解之道,颇为有效.特举例说明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石钟慈  谢正辉 《计算数学》1997,19(3):313-328
1.引言设0是RZ中的有界多边形区域,其边界为Rfl.考虑下面的重调和Dirichlet问题:(1.1)的变分形式为:求。EHI(fi)使得对?/EL‘(m,问题(1.幻的唯一可解性可由冯(m上的M线性型的强制性和连续性以及La。Mlgram定理得出(of[4]).令人一{丸)是n的一个三角剖分,并且满足最小角条件,其中h是它的网格参数.设Vh为Money元空间[41.问题(1.2)的有限元离散问题为:求。eVh使得当有限元参数人很小时,这个方程组很大,而且矩阵A的条件数变得非常大,直接求解,存贮量及计算量都很大.如果B可逆,则方程组(1.4)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