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金属催化法分别合成出了2,1,3-苯并硒二唑与N,N′-二氯联苯醌二亚胺、3,3′-二甲基-N,N′-二氯联苯醌二亚胺,3,3′-二甲氧基-N,N′-二氯联苯醌二亚胺的共轭交替共聚物:聚(N,N′-联苯醌二亚胺-2,1,3-苯并硒二唑),聚(3,3′-二甲基-N,N′-联苯醌二亚胺-2,1,3-苯并硒二唑),聚(3,3′-二甲氧基-N,N′-联苯醌二亚胺-2,1,3-苯并硒二唑)。利用凝胶色谱(GPC)、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以及循环伏安(CV)等对这三种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研究。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种共聚物分别在305nm、421nm,325nm、438nm和330nm、558nm处出现吸收峰,但由于受侧基的影响,聚(3,3′-二甲氧基-N,N′-联苯醌二亚胺-2,1,3-苯并硒二唑)相对于聚(N,N′-联苯醌二亚胺-2,1,3-苯并硒二唑)和聚(3,3′-二甲基-N,N′-联苯醌二亚胺-2,1,3-苯并硒二唑)的共轭程度要高,而且共聚物链上的侧基对其电化学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1,3-二(二苯基膦)丙烷二氯化镍(Ⅱ)作为催化剂,分别合成了2,2′-二噻吩与N,N′-二氯对苯醌二亚胺和2,5-二甲基-N,N′-二氯对苯醌二亚胺的共轭交替共聚物:聚(N,N′-对苯醌二亚胺-2,2′-二噻吩)和聚(2,5-二甲基-N,N′-对苯醌二亚胺-2,2′-二噻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等测试方法对这2种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共聚物分别在263、315、410、261、3214、03 nm处出现了紫外吸收峰,对苯二胺上的甲基对共聚物电化学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金属配合物的存在下,通过N,N′-二氯对苯醌二亚胺与1,4-二炔基-2,5-二(烷氧基)苯共聚,得到了一系列新型交替共聚物聚[N,N′-对苯醌二亚胺-1,4-二炔基-2,5-二(烷氧基)苯](PAn-PPE)。采用FT-IR、1H-NMR、GPC、XRD、UV-Vis、PL、TGA等测试手段对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能进...  相似文献   

4.
联苯胺类共轭共聚物的金属配合物催化法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苯二胺 ,3,3′ 二甲基联苯二胺在次氯酸钠介质中氧化制备了相应的N ,N′ 二氯联苯醌二亚胺 ,3,3′ 二甲基 N ,N′ 二氯联苯醌二亚胺 .通过红外 (FT IR) ,核磁共振 (1 H NMR)等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此化合物在二价镍配合物存在下 ,与 2 ,5 二溴噻吩制成的Grignard试剂共聚的方法 ,并得到了联苯醌二亚胺与噻吩交替共聚的共轭聚合物 .该合成方法所得聚合物的纯收率分别为 6 3% ,88% .循环伏安测定表明该类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 ,紫外 可见光谱中分别在 310nm ,4 5 0nm处 (共聚物Ⅰ )和 2 90nm ,4 30nm处 (共聚物Ⅱ )出现吸收峰 .根据聚合物的粉末X 射线衍射图 (XRD) ,对所得聚合物的结晶性也做了初步探讨 .  相似文献   

5.
在水相中,FeCl3催化对甲基苯胺聚合合成了对甲基苯胺三分子聚合物——(N,N′E,N,N′E)-N,N′-(2-氨基-5-甲基-2,5-环己二烯-1,4-二亚基)二(4-甲基苯胺)(1),其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仪表征。1属六方晶系,R3空间群,晶胞参数:a=21.116(2),b=21.116(2),c=10.364(2),α=90°,β=90°,γ=120°,Mr=315.41,Z=9,V=4002.1(10)3,Dc=1.178 g.cm-3,μ=0.070 mm-1,λ=0.710 73,F(000)=1 512,R=0.067 8,wR=0.112 6。  相似文献   

6.
联苯二胺,3,3′-二甲基联苯二胺在二价镍配合物存在下,直接与2,5-二溴噻吩的格氏(Grignard)试剂共聚,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该合成方法所得联苯二胺与噻吩共聚物、3,3′-二甲基联苯二胺与噻吩共聚物的收率分别为63.4%和70.8%。在25℃测得的特性粘度分别为O.75dL/g和O.67dL/g。聚合物的循环伏安测定表明该类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每种聚合物均在O~O.8V之问出现两对氧化一还原峰。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分别在415nm和450nm处有最大吸收峰。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液缩聚法合成了不同摩尔比的3,3′-二氨基联苯二胺(DAB)、2,3,5,6-四氨基吡啶(TAP)盐酸盐和4,4′-二羧基二苯醚(DCDPE)的共聚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热重分析(TGA)以及电子拉力机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聚反应中,当TAP在两种胺类单体中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1、0.2、0.3时,30℃的特性黏度对应为0.806、0.8161、.028 dL/g。共聚物在N,N-二甲基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N-甲基-2-吡咯烷酮(NMP)等极性溶剂和浓H2SO4中有良好的溶解性。3种单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共聚产物,产物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微波法合成了2,5-二(2′-苯并咪唑)吡啶,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得到了它的单晶(1)及其锌的配合物[Zn(C19H12N5)2(H2O)2].5H2O(2)。IR和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测定和结构解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由2,5-二(2′-苯并咪唑)吡啶和晶格水组成,化合物2中Zn2+离子与2,5-二(2′-苯并咪唑)吡啶的N原子配位,通过氢键作用形成1D链状结构,再通过配体间π-π作用形成三维结构。此外,TG和荧光测定分析表明化合物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9.
作为相互识别的结果,(±)-2,2′-二羟基-1,1′-联萘酚可与4,4′,6,6′-四甲基-2,2′-联嘧啶、1,2-双(4-吡啶)乙烷、反式-1,2-双(4-吡啶)乙烯、4,4′-联吡啶-N,N′-双氧化物及双-2-吡啶基甲酮等多种含氮化合物分别形成外形良好的共晶化合物1,2,3,4及5.本文对5个共晶化合物的晶体...  相似文献   

10.
一种杂环磺化聚芳醚腈酮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含二氮杂萘酮结构类双酚DHPZ,3,3′-二磺酸钠基-4,4′-二氟二苯酮,2,6-二氯苯腈以及4,4′-二氟二苯酮,通过缩合共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磺化度、高分子量的磺化聚芳醚腈酮.聚合物特性粘数为0·58~2·0dL/g.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表征了聚合物结构.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聚合物的耐热性能,研究表明其玻璃化温度(Tg)可达352℃,5%热失重温度大于500℃.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聚合物膜,并测定了膜的溶胀率以及质子交换能力.结果表明,与Nafion膜相比,磺化聚芳醚腈酮膜在相同的质子交换能力条件下,溶胀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以4,6-二氨基-1,3-苯二酚盐酸盐为原料,分别和对苯二甲酸、1,4-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2,5-噻吩二甲酸、4,4-′(1,2-二苯基乙烯)二甲酸在多聚磷酸介质中反应,合成单环的聚(1,4-亚苯基)苯并二噁唑(PBO)、稠环的聚(1,4-亚萘基)苯并二噁唑(1,4-PNBO)和聚(2,6-亚萘基)苯并二噁唑(2,6-PNBO)、杂环的聚(2,5-亚噻吩基)苯并二噁唑(PTBO)及含有两个苯环的聚-4,4′-亚(1,2-二苯乙烯基)苯并二噁唑(4,4′-PDPEBO).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元素分析、特性黏数分析对系列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PBO、1,4-PNBO、4,4-′PDPEBO、2,6-PNBO和PTBO 5种聚合物的耐热性能依次降低,特性黏数依次为25.40、16.76、20.63、15.38和14.63 dL/g.  相似文献   

12.
选用2,2′-双三氟甲基-4,4′-联苯二胺(TFDB)与二苯醚四甲酸二酐(ODPA)作为聚合物的基本骨架进行缩聚反应生成聚酰胺酸,再经过化学亚胺化得到可溶性聚酰亚胺(PI)。通过调节2-甲基吡啶在亚胺化试剂中的含量以达到控制酰亚胺化程度的目的,探讨不同亚胺化程度的PI胶的显影性能。结果表明,当n(2-甲基吡啶)∶n(乙酸酐)=1∶5时,所合成的光敏聚酰亚胺的显影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合成了4种新型不对称酰胺荚醚萃取剂:N,N′-二甲基-N,N′-二苯基-3-氧戊二酰胺(DMDPhDGA)、N,N′-二甲基-N,N′-二己基-3-氧戊二酰胺(DMDHDGA)、N,N′-二甲基-N,N′-二辛基-3-氧戊二酰胺(DMDODGA)、N,N′-二甲基-N,N′-二癸基-3-氧戊二酰胺(DMDDDGA)。以氯仿为稀释剂,研究了N,N,N′,N′-四丁基-3-氧戊二酰胺(TBDGA)及上述4种萃取剂从硝酸体系中萃取Gd(Ⅲ)的反应机理,得出萃取能力顺序为:DMDHDGA>DMDDDGA>DMDODGA>DMDPhDGA>TBDGA。考察了水相酸度和萃取剂浓度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得出萃合物中有3个萃取剂分子同时参与配位;并结合红外光谱解释了萃取剂结构与萃取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二(三甲基硅基)甲基锂与二甲基胺基腈反应后再与氯代二苯基膦完成膦基取代合成了新型有机磷化合物--(1E,3E)-N1,N1,N3,N3-四甲基-N1′,N3′,2-三(二苯基膦基)丙二酰亚胺(3),其结构经1H NMR,元素分析和XRD表征.3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7.265(5)(A),b=8.735 (3)(A),c=29.191(9)(A),α=90.00°,β=90.00°,γ=90.00°,DC=1.175 g·cm-3,Z=4,F(000)=1648.初步探讨了合成3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以2,6-二甲基吡啶-3,5-二甲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经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溴代、亲电取代反应合成了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双功能螯合剂2,6-{N,N′,N,N′-[二(2,2′-联吡啶-6,6′-二甲基)]二(氨甲基)}-吡啶-3,5-二羧酸二乙酯。经差热分析仪(DT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1 H NMR)、质谱仪(MS)等技术手段表征确认了化合物结构和性能。对该化合物与铕离子形成螯合物的荧光性质研究表明:激发光谱波长范围较宽,激发峰值为322nm;荧光发射峰为597nm(~5D_0-~7F_1)、618nm(~5D_0-~7F_2);荧光寿命为918μs;量子产率Φ=0.249。  相似文献   

16.
对1,2-二甲基咪唑啉的合成进行了详细研究. 以甲胺水溶液和2-溴乙胺氢溴酸盐(1)为原料进行反应, 在两种原料物质的量之比为5∶1, 缓缓回流12 h的条件下, 得到N-甲基乙二胺(2), N-甲基乙二胺经过乙酸化得到N-甲基-N,N′-二乙酰基乙二胺(3), 然后, N-甲基-N,N′-二乙酰基乙二胺和氧化钙在高温下关环得到1,2-二甲基咪唑啉(4). 并对所得到的产物1,2-二甲基咪唑啉经元素分析, 1H NMR, IR和GC-MS得到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通过3-氨基-4-羟基苯甲酸盐酸盐(AHBAH),2,5-二氨基-1,4-苯硫醇盐酸盐(DABDT)和2,5-噻吩二羧酸(TDA)在多聚磷酸中缩聚,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高、低带隙无规共聚物聚(2,5-苯并噁唑)-co-聚(2,5-噻吩基苯并二噻唑)(ABPBO-co-PBZTT),并制备了一系列由ABPBO和PBZTT组成的共混物.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致荧光光谱研究了聚合物不同组成和结构变化对光物理性能的影响.随着共聚物中PBZTT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发射波长红移,并发生了明显的ABPBO结构吸收能量向PBZTT转移的现象,共聚物膜的量子效率比纯PBZTT膜的量子效率有明显提高.共混物虽然也发生了能量转移现象,但其更易于形成集聚体,量子效率与纯的PBZTT聚合物相比,并没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由三齿含氮配体2,6-二[1-(2,6-二甲基苯基亚胺)乙基]吡啶(L1)、2,6-二[1-(2,6-二乙基苯基亚胺)乙基]吡啶(L2)和2,6-二[1-(2,4,6-三甲基苯基亚胺)乙基]吡啶(L3)分别与MnCl2·4H2O在乙腈中反应,合成了3个新的具有较大空间位阻的2,6-吡啶二亚胺基氯化锰配合物L1Mn(Ⅱ)...  相似文献   

19.
详细考察了V和Cr在聚(丙烯酰胺-乙烯基吡啶-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整体柱上的吸附行为,优化了吸附和解吸条件,并将聚合物整体柱微萃取(PMME)与氟化电热蒸发(FETV)等离子体质谱(ICP-MS)相结合,建立了分析海水样品中痕量/超痕量元素V和Cr的新方法。该聚合物整体柱对V和Cr的吸附效率高,吸附容量大,再生性能好;所建立的方法抗干扰能力强,实现了待测元素V和Cr与Cl、Na、Mg、Ca、K、Br等多种基体元素的分离,进而避免了海水样品中大量盐基体可能产生的对V和Cr的质谱干扰,消除了基体效应。  相似文献   

20.
环氧氯丙烷与4,4′-二羟基偶氮苯(AZO)经缩聚反应合成了预聚物DGAZO(聚4,4′-二缩水甘油醚偶氮苯); DGAZO通过开环加成反应与PEI(枝化聚乙烯亚胺)连接制得侧链含偶氮基团的共聚物DGAZO-co-PEI(聚4,4′-二缩水甘油醚偶氮苯-co-聚乙烯亚胺),其结构经UV,IR和荧光光谱表征.DGAZ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