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我国东南部新生代火山岩的时代和空间分布,以及它们的岩石化学特征。它们是碱质的和非碱质的。除了台湾北部更新世钙碱性火山岩和台湾东海岸山脉晚第三纪拉斑玄武质岩石以外,以碱性玄武质岩石形成主体。海丰-政和-上虞断裂带以西的内陆只有碱性和强碱性玄武岩和超基性火山岩。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化学性质显示了随时间和空间明显变化的趋势这表明它们的形成明显地受大地构造环境所控制。  相似文献   

2.
根据郯庐断裂带鲁皖段早第三纪、中新世以及更新世玄武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应用稀土判据探讨了区内玄武岩的形成机制。稀土元素和常量元素的相关关系显示,郯庐断裂带新生代3个阶段玄武岩成岩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不明显,其形成机制应该为上地幔部分熔融作用。通过多种稀土元素联合协变关系也同样反映了这些玄武岩的形成机制为上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同时也显示区内新生代玄武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继承了其源区物质的稀土元素特征。这一结论与区内Sr,Nd同位素研究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新生代火山岩Pb-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大陆地幔存在3个主要端元,即五大莲池富集端元、雷琼-南海亏损端元与云南西部再循环端元。在Nd-Sr-Pb同位素空间数据可拟合于三元混合曲面,并与大洋地幔三元混合曲面相交。根据交线求得了原始地幔的同位素组成。全球地幔可大体分成7个主要端元。根据上、下地幔与上、下地壳四体系再循环理论可以较好解释Nd-Sr-Pb同位素分布规律与7个端元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附近海域航空磁测及区域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根据历年来在中国附近海域进行航空磁测所得资料,探讨了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地质构造特征。指出渤海拗陷是产生在华北地块前震旦系刚硬的结晶基底之上的新生代裂陷式盆地。黄海是相邻陆区地质构造的沉没部分。东海深部构造呈近近东西向,属古亚洲域构造。南海属太平洋西缘典型的边缘海之一,是渐新世以来大陆边缘破裂、海底局部扩张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张宏  张旗 《中国稀土学报》2005,23(6):736-741
辽西北票四合屯地区的义县组火山岩主要由高镁火山岩组成,其在稀土、微量元素特征方面有明显的特殊性。首先,具有高Mg^#,高相容元素含量的特点,反映了火山岩有明显的幔源岩浆的特征。同时该火山岩也具有明显的壳源物质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高、稀土元素的分馏程度较高,高La/Nb,Ba/Nb比值;在蛛网图中击现为明显的Nb,Ta负异常和Pb正异常;在Sr-Nd-Ph同位素方而,(^87Sr/^86sr),的值较高,εNd(t)值区范围较大,显示出富集地幔的组分特征;结合该火山岩Sr,Ba,Y,Yb的古量,Sr/Y比值的分析,该高镁火山岩具有日本Setouchi岛弧的Sanukite火山岩的特征;说明了Sanukite不仅分布在板块边缘俯冲带附近的岛弧区,在板块内部也可同样存在。分析表明:该地区高镁火山岩是幔源岩浆和地壳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说明辽西地区在早白垩世具有特殊的构造地球化学背景,在中国东部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中具有特殊性,是进一步研究中国东部岩浆作用的特点,探讨壳-幔演化(物质交换)具体进程的理想研究地区。  相似文献   

6.
张八岭隆起南缘早白垩世火山岩稀土元素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八岭隆起南缘早白垩世火山岩与北大别山东部、庐枞盆地、鲁西同期火山岩同属于中国东部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形成的火山岩。然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却反映出,张八岭隆起南缘火山岩来源于壳幔过渡带。而北大别山东缘同期火山岩与岩浆上升过程中地壳物质的混染有关,庐枞盆地火山岩岩浆来自与俯冲洋壳有关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鲁西地区火山岩岩浆与俯冲的陆壳在地幔源区发生混染和交代形成的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有关。稀土元素研究的结果与构造背景、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索等研究相吻合,进一步表明稀土元素在火山岩岩浆来源方面有很好的示踪作用。岩浆的来源不同以及研究区大型断裂的作用正是张八岭隆起地区成为金矿成矿远景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近些年来在华北北部地区进行的大量深部探测工作,研究了地壳上地幔的速度结构、电性结构、热结构,以及地壳、莫霍界面和上地幔高导层构造,表明本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与地壳上地幔的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认为,由于软流圈的强烈不均匀活动引起了莫霍界面的巨大变化,导致基性岩浆大量溢出、地壳增温、下地壳出现蠕变、上地壳侧向扩张、浅部张性断裂大量发育,其倾角随深度变缓,地表下沉接受沉积。  相似文献   

8.
滇西澜沧群两类火山岩系的识别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采自惠民的变火山岩和采自粟义的交玄武岩是两套不同的火山岩系。前者是以安山岩为主的非碱性岩系,后者是跨式A型碱性岩系。根据它们的REE,LIL和HFS元素以及Nd和Sr同位素特征,惠民火山岩形成于岛弧环境,而粟义火山岩形成于以陆壳为底的初始弧后扩张区,二者之间没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
辽宁宽甸黄椅山玄武岩REE及Sr,Nd,Pb同位素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主元素、矿物化学、REE及同位素体系的研究,根据郯庐断裂两侧新生代火山岩的同位素组成有差异的事实,指出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使源区产生壳、幔物质的混合作用和交代作用是导致这种变异的主要原因。交代型超镁铁岩捕虏体含有金云母和韭闪石,为地幔交代作用提供了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弹性波在半无限空间介质中传播的基本原理和地壳波浪运动学说对大陆边缘地壳的构造进行了探讨,解释了不同类型大陆边缘地壳构造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特别对活动大陆边缘的海沟和岛孤的形成进行了定性的计算,同时,还对大西洋型和太平洋型两种大陆边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它们相互关系和在地质发展历史中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苏皖四处凹凸棒石粘土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苏皖四处凹凸棒石粘土矿床不同类型矿石的烯土元素组成及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玄武岩首先风化形成蒙皂石族粘土矿物,在此过程中稀土元素没有明显的分馏作用,强风化的玄武岩重稀土元素强烈亏损;如果玄武岩在地表进一步风化形成红土型蒙脱石粘土,则发生明显的铈正异常,中稀土亏损而轻稀土和重稀土又重新富集,这反映了当时大陆地表特殊的氧化条件和盆地湖水溶液的胶体吸附作用。玄武岩在原地进行水-岩作用,发生递进化学风化,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玄武岩及其风化产物的稀土元素化学特征基本一致,总量略低,显示REE没有大量迁移流失,沉积型凹凸棒石粘土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也与玄武岩及其风化产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但同时表现出轻重稀土比值磁大,铕正异常,表明沉积型凹凸棒石粘土的物源基本上是来源于玄武岩的风化产物,但REE配分模型受玄武岩风化残积物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与中国大陆地壳的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壳幔混合铅的二阶段模式计算,表明大陆地壳主要派生于太古代,地壳增加速率在33—34,26和16—17亿年出现极大值.晚元古代后,中国大陆出现广泛的重熔再造,导致了高Pb~(207)/Pb~(204)与Pb~(208)/Pb~(204)异常铅的出现,表明其改造程度要比其他大陆强烈.中国大陆铅源普遍具有高Th/U比特征也可能反映原始地球的区域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稀土元素特征对闽西基性脉岩的成岩方式和岩浆演化机制进行探讨. 闽西基性岩脉的稀土元素参数与常量元素的协变关系表明岩浆在上升侵入过程中可能没有发生地壳混染作用,在成岩过程中结晶分异作用可能不明显;多种稀土元素协变关系表明闽西基性脉岩的成岩机制可能为上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基性脉岩的地幔源区可能曾经遭受过俯冲流体交代富集作用,这种交代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密切相关,软流圈地幔上涌导致地壳拉张作用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屯林矿床位于十万大山盆地东南侧,是我国典型的砂岩型铀矿床之一。十万大山盆地是大型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总面积18 000 km2,盆地基底为前中三叠统及印支期花岗岩,盖层为上三叠统到古近系,盆地内构造发育;在盆地中发现多个铀异常点,大多数产于侏罗系,375铀矿床就是其中之一。该文通过对375铀矿床见矿孔ZK9901,进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对375矿床的形成环境及过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环境的交替行进下,利用泥岩的不透水性和砂岩透水性的相互作用,并经过后期的热液改造作用,造成了铀的富集沉淀。碎屑物质来源具有同源性,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大陆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裂陷作用和东北亚断陷盆地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论证了分布于中国东北部、苏联外贝加尔地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东部的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断陷盆地属于同一个盆地系,这一盆地系可分四个带,盆地的形成和分布受控于先存断裂网络、裂陷作用期的构造应力场和深部因素。板块相互作用引起的中国大陆内部应力场的巨大变化可能是深部过程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新疆萨吾尔地区两类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萨吾尔地区两类花岗岩(A型、 I型)的稀土元素特征. 两类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 这与其所处的不同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密切相关. 森塔斯岩体和沃肯萨拉岩体为形成于后碰撞阶段晚期挤压-拉张转换体制下的I型花岗岩, 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其岩浆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不发育, 具幔源特征. 阔依塔斯岩体和恰其海岩体为形成于后碰撞结束阶段拉张体制下的A型花岗岩, 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其岩浆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发育, 其稀土元素显示的一定的壳源特征应为幔源岩浆受地壳物质混染所致.  相似文献   

17.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代表中生代特提斯的洋壳残余,其中包括两套火山岩:一套为晚侏罗—早白垩世的变玄武岩;另一套为早白垩世的枕状玄武岩。两套火山岩具有不同的时空格局和明显的地球化学差异。通过对两套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中生代特提斯洋壳演化的两个阶段。中生代特提斯的演化经历了早期裂谷阶段、中期洋壳发育阶段以及末期闭合阶段。洋壳的演化包括早期的不连续扩张阶段,形成了变玄武岩和晚期的扩张阶段,发育了枕状玄武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稀土科技文献索引(1993)地质与选矿001浙江晚元古代火山岩系形成环境的稀土元素证据,叶瑛等,地球化学,1993,(3),269.002大别杂岩内角闪质岩石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成因,王江海,地球化学,1993,(2),155.003上地幔Sni/...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在康滇构造带中段——攀西地区的地球物理探测:重力场、磁力场(包括古地磁和航磁测量)、地热场、大地电磁测深、天然地震、古地磁与块体运动、地壳与上地幔的爆炸地震深部探测等资料,从整体上研究了攀西地区的深部结构、性质与综合地球物理场特征。结果表明,攀西构造带并不是一个已完全消亡的“古裂谷”带,也不是中、新生代以来所形成的正在盛期的现代裂谷系。而是这条“古裂谷”带由于受到临近地区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的多期作用与改造所形成的活动构造带——“复苏”的“古裂谷”带。  相似文献   

20.
地质与选矿苏鲁皖新生代玄武岩中巨晶组合的稀土元素特征,王艺芬等,岩石矿物学杂志,1989,8(l).64.内蒙集宁群麻粒岩相中石榴石的稀土元素特征,韩松等,岩石矿物学杂志,1 989,8(2),173.陕西金堆城一黄龙铺地区含铂花岗岩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聂风军等,岩石矿物学杂志,1989,8(l),24.新疆于田县康苏拉克新生代火山岩sr、Nd、Ce、O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刘丛强,解厂‘轰等,科学通报, 1989,34(23),1803.安徽款县伏川蛇绿岩套的Sm一Nd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周新民,杨杰东等,科学通报,1989,34(16),1243.大别山北翼大别群中C型榴辉岩的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