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国东南陆缘地带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人工地震深部探测、天然地震P波残差与速度结构和三维速度地震层析成像、并辅以大地电磁测深的资料以及其它地球物理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大地构造格局研究了我国东南陆缘地带的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形成、演化及其动力学。计算与研究结果表明:东南陆缘地带地壳与上地幔结构不论在纵向与横向都是不均匀的,而是一个由主动演化为被动的大陆边缘,并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附近海域航空磁测及区域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根据历年来在中国附近海域进行航空磁测所得资料,探讨了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地质构造特征。指出渤海拗陷是产生在华北地块前震旦系刚硬的结晶基底之上的新生代裂陷式盆地。黄海是相邻陆区地质构造的沉没部分。东海深部构造呈近近东西向,属古亚洲域构造。南海属太平洋西缘典型的边缘海之一,是渐新世以来大陆边缘破裂、海底局部扩张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断裂力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地壳断裂构造体系形成的力学机制和过程。对地球广泛存在的两组X型剪切断裂体系的方向进行了分析计算,认为地球转动和内部热活动是形成X型剪切断裂系的主要原因。X型剪切断裂系形成后由于总体和局部应力场变化,它们中的部分逐步固结闭锁,部分更加活动,从而发生进一步的扩展和相互作用。本文根据单条孤立断裂和断裂系扩展过程的分析计算,对剪-张型和剪-压型锯齿状断裂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最后还举例讨论了断裂体系及其扩展在地震预报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三维弹性、粘弹性程序,模拟广东新丰江水库区地壳上层(地下5km以上)和下层(5—10km)的构造骨架。在给定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探讨断裂的危险程度,下层构造变动对上层构造以及地形地貌的影响。计算认为,地壳下层的北西向断裂是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主震的地震断层。本区的地震活动不仅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有联系,而且与地壳上层和下层的构造框架都有密切关系。在地震序列发展过程中,地壳的上层和下层构造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在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赋存于较深部位的新构造活动可能牵动浅层构造的变化,影响地势起伏的基本格局。深部构造的新活动性对地表地貌的影响是隐蔽的,属于间接控制,可是,其重要意义则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皖南晋宁早期初生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认为,皖南晋宁早期花岗岩类属陆壳改造型(S型),但又不同于一般的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类而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们形成于晚元古代初期,当时该地区处于大陆边缘岛弧发展阶段,大陆壳刚刚形成,具有初生陆壳的性质,正是这种初生陆壳决定了该花岗岩类的一系列特点,使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岩石类型,是大陆壳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南地区地壳生热率与地幔热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波速(v_p)-生热率(A)相关关系使地壳生热率的分布得以评估,据此可推算出我国东南地区两条大陆地学断面方向上21条地震波速-深度剖面处的地幔热流。关于造山带地区v_p-A换算的几个特殊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壳热流变化于17.8—46mW/m~2,其显著的不均一性可能起因于富放射性的地壳浅层的推覆与叠置所形成的复杂地壳结构,地幔热流介于23.2—41.6mW/m~2之间,其区域变化对应着造山带尺度的区域构造-热演化。  相似文献   

7.
屯林矿床位于十万大山盆地东南侧,是我国典型的砂岩型铀矿床之一。十万大山盆地是大型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总面积18 000 km2,盆地基底为前中三叠统及印支期花岗岩,盖层为上三叠统到古近系,盆地内构造发育;在盆地中发现多个铀异常点,大多数产于侏罗系,375铀矿床就是其中之一。该文通过对375铀矿床见矿孔ZK9901,进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对375矿床的形成环境及过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环境的交替行进下,利用泥岩的不透水性和砂岩透水性的相互作用,并经过后期的热液改造作用,造成了铀的富集沉淀。碎屑物质来源具有同源性,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大陆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新生代火山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中国东南部之下的上地幔,相对球粒陨石质地幔,富集强HYG元素,以及从沿海向内陆玄武岩浆源的深度变大。新生代玄武岩质火山作用发生于张裂的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中。相反,以长英质为主的中生代火山岩喷发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中。由超镁铁质岩包体推导的地温分布表明,中国东部新生代张裂作用主要受热地幔底辟作用所控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近些年来在华北北部地区进行的大量深部探测工作,研究了地壳上地幔的速度结构、电性结构、热结构,以及地壳、莫霍界面和上地幔高导层构造,表明本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与地壳上地幔的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认为,由于软流圈的强烈不均匀活动引起了莫霍界面的巨大变化,导致基性岩浆大量溢出、地壳增温、下地壳出现蠕变、上地壳侧向扩张、浅部张性断裂大量发育,其倾角随深度变缓,地表下沉接受沉积。  相似文献   

10.
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与中国大陆地壳的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壳幔混合铅的二阶段模式计算,表明大陆地壳主要派生于太古代,地壳增加速率在33—34,26和16—17亿年出现极大值.晚元古代后,中国大陆出现广泛的重熔再造,导致了高Pb~(207)/Pb~(204)与Pb~(208)/Pb~(204)异常铅的出现,表明其改造程度要比其他大陆强烈.中国大陆铅源普遍具有高Th/U比特征也可能反映原始地球的区域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1.
台湾及闽粤沿海一带板块碰撞及地震屏护区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台湾及闽粤沿海一带的物探资料地质构造特征、地震活动性以及其它有关资料的比较研究,发现台湾东海岸纵谷以西部分和华南大陆,由于东山-北港水下隆起的存在而连为一体。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台湾东部海域特殊的碰撞形式,以及板缘的构造特征,使该地区成为应力集中区,积累的应变能除大部以火山活动、地震活动、水热活动,地壳形变等形式释放外,应力还通过东山-北港隆起传递至闽粤沿海,形成泉州-汕头地震带,后者则在事实上屏护了广大的华南内陆,使之成为少震区或弱震区。  相似文献   

12.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热液中∑CO_2来源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根据多种制约手段,探讨了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热液中∑CO_2的来源。结果表明,形成产铀岩体的高酸度花岗岩浆分异不出富∑CO_2的流体;华南3个铀主成矿期成矿热液中的∑CO_2均来自地幔,并分别受三期地壳拉张作用的控制。研究结果合理地解释了富铀花岗岩浆分异结束后为什么不能成矿,以及花岗岩型铀矿床为什么集中在富铀花岗岩体形成后的地壳拉张期成矿。  相似文献   

13.
冲绳海槽的构造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冲绳海槽是一个弧后盆地,具有过渡性构造单元的特点:地壳厚度减薄,构造活动剧烈,地壳热流值高等,地震调查表明,海槽内发育三套不同环境下的岩层:A,B,C层,A层代表更新—全新统,北部薄南部厚;B层代表上新统,北厚南薄;C层为“声波基底”,中新世末—上新统初发生海槽运动Ⅰ幕,是冲绳海槽的莫基构造幕,上新世末发生海槽运动Ⅱ幕,是冲绳海槽的统一和扩张幕,冲绳海槽的形成经历了深部物质的拱顶期,地壳的裂陷期和岩浆溢出推挤两侧岩体的扩张期。  相似文献   

14.
那丹哈达地体的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那丹哈丹地体与相邻地块在演化历史、构造背景、变形特征等诸方面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断层接触关系确认该地体的存在,通过生物地层学、古地磁学的研究讨论那丹哈达地体自三叠纪至晚侏罗世期间古地理位置的变迁以及地体与古大陆边缘拚贴的时期。最后通过地体拚贴后的构造变动讨论了地体增生的后继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新疆萨吾尔地区两类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萨吾尔地区两类花岗岩(A型、 I型)的稀土元素特征. 两类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 这与其所处的不同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密切相关. 森塔斯岩体和沃肯萨拉岩体为形成于后碰撞阶段晚期挤压-拉张转换体制下的I型花岗岩, 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其岩浆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不发育, 具幔源特征. 阔依塔斯岩体和恰其海岩体为形成于后碰撞结束阶段拉张体制下的A型花岗岩, 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其岩浆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发育, 其稀土元素显示的一定的壳源特征应为幔源岩浆受地壳物质混染所致.  相似文献   

16.
应力叠加和联合构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地壳构造变形中存在两类叠加现象:复合叠加和联合叠加。根据弹性理论的叠加原理,同一地块在两组或两组以上外力同时联合作用下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场,等于各组外力分别作用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场的叠加。本文导出应力叠加公式,分析了均匀应力场和非均匀应力场的叠加及其所决定的联合构造型式,解释了弧形联合构造的一系列几何性质和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南大陆基底构造格局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中国东南边缘大陆基底年代学和构造发展程式是半个余世纪来纷争不已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本文根据多种计时法所获年龄测定成果以及大量地质事实论证了“华夏古陆”,厘定其年代区间为(9—20)×10~2Ma,其间不整合面为1400Ma左右;华夏古陆与江南古陆在晋宁期发生对接碰撞,但向赣、湘、粤、桂方向开启,形成残洋盆地;自晋宁期—加里东期盆地沉积中心不断迁向南西,最终于广西运动、东吴运动关闭。华夏古陆在晋宁期后可能发生了漂移旋转运动。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子活化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田上方的地质样品进行了某些元素的检测,通过实验分析,得到了该地区岩石中某些元素的含量,并对该地区的放射性元素作出了评价,绘制了样品的稀土配分模式图和评价了当地的金属矿产资源情况.结果表明,在油气田的上方,放射性元素铀呈现出负异常;钍和钾无明显异常;岩石中的其它元素和中国大陆地壳元素丰度基本...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在康滇构造带中段——攀西地区的地球物理探测:重力场、磁力场(包括古地磁和航磁测量)、地热场、大地电磁测深、天然地震、古地磁与块体运动、地壳与上地幔的爆炸地震深部探测等资料,从整体上研究了攀西地区的深部结构、性质与综合地球物理场特征。结果表明,攀西构造带并不是一个已完全消亡的“古裂谷”带,也不是中、新生代以来所形成的正在盛期的现代裂谷系。而是这条“古裂谷”带由于受到临近地区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的多期作用与改造所形成的活动构造带——“复苏”的“古裂谷”带。  相似文献   

20.
富蕴县阿克塔斯铜金矿床火山岩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克塔斯铜金矿区位于新疆富蕴县内,矿区主体位于东准噶尔北部,靠近阿尔泰与北准噶尔两个具有不同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的构造单元。阿克塔斯金铜矿体主要赋存于石英脉、斜长花岗岩、蚀变安山岩及接触带内的千枚岩破碎带中。根据安山岩的微量元素分配模式的研究发现,岩浆在演化的过程中有大陆地壳的物质加入其中并进行混染。通过对含矿石英脉中黄铁矿和黄铜矿中的硫进行同位素分析,表明黄铁矿、黄铜矿中硫可能都来源于地幔。矿区区域地球化探异常发育,金、铜、砷元素含量高、相关性好,并与火山―岩浆岩有密切空间关系,是寻找评价与火山岩以及浅成岩有关铜金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