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流态化两相理论,建立了描述流化床燃烧器中煤焦间歇燃烧过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只有一个可调参数(△T),能够预测煤焦的烧失时间以及气泡相和密相氧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对模型输入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表明,煤焦加入量、探头位置以及过剩空气速度是影响气泡相和密相氧浓度的主要操作因素。  相似文献   

2.
使用一种特殊的复合氧/气泡探头,对流化床燃烧器中气泡相和密相氧浓度进行了实验测定,并与以两相理论为基础所建立的燃烧模型的预测值进行了比较。燃烧模型较准确地预测了密相氧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对于气泡相,模型值与实验值间存在着少许偏差。当从实验数据中扣除含有碳颗粒的低氧浓度气泡的影响后,气泡相的模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在本实验条件下,燃烧模型的唯一可调参数为煤焦与床层颗粒间的温差值(20℃)。该温差值明  相似文献   

3.
使用一种特殊的复合氧/气泡探头,对流化床燃烧器中气泡相和密相氧浓度进行了实验测定,并与以两相理论为基础所建立的燃烧模型的预测值进行了比较。燃烧模型较准确地预测了密相氧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对于气泡相,模型值与实验值间存在着少许偏差。当从实验数据中扣除含有碳颗粒的低氧浓度气泡的影响后,气泡相的模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在本实验条件下,燃烧模型的唯一可调参数为煤焦与床层颗粒;司的温差值(20℃)。该温差值明显低于以往的报道值,其可能原因有三个:(1)当烧失过程趋于完成时,煤焦颗粒温度减小;(2)过去所测的煤焦温度可能偏向于煤焦在气泡内的温度值;(3)计算模型各参数时的微小误差也可能导致所得△T值偏低一些。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温高压管式炉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研究了不同压力下(0.1-6 MPa)热解煤焦矿物相和碳微晶结构以及燃尽煤灰矿物相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矿物相转化上,压力的升高对煤焦矿物相种类影响较小;在微晶结构上,温度和压力的升高使得焦炭的芳香层片堆叠高度变大,石墨化程度加深;在官能团特征上,压力对于煤焦中有机官能团结构的影响有限。压力变化对煤灰中主要矿物相种类的影响较小,但对其相对含量有一定影响,主要原因是不同压力下煤粉着火机理的转变造成燃烧温度有所不同;温度对煤灰物相转化的影响相较于压力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张玉奎  邹汉法  卢佩章 《色谱》1990,8(5):285-292
 本文应用统计热力学导出的保留值变化规律式以及式中参数与溶质分子结构参数的关系,建立了反相色谱流动相和固定相的选择规则,并应用文献中的结果对这些规则进行了初步验证。本文还从分子结构和分子作用力出发,研究了各类组分用保留值变化规律式中参数与分子结构参数的定量关系进行色谱峰保留值定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水解聚安、黄原胶和木质素磺酸盐对中相微乳液相体积、粘度和界面张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有聚丙烯酰胺时,中相微乳液的相态、增溶参数、中相与下相间界面张力及中相粘度均无明显变化。生物聚合物对中相微乳液的物理影响也不大,木质素磺酸盐册对微乳液的形成产生明显影响;随着木质素磺酸盐浓度的增大,微乳液由中相转变为相,相应的物理参数亦有变化 。  相似文献   

7.
基于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研究了含酮基团对煤焦异相还原NO的影响及其产物发生氧脱附的微观反应机理。计算结果表明,NO更易于吸附在含酮基团煤焦表面。椅形含酮基团强化了煤焦异相还原NO;锯齿形含酮煤焦表面与NO异相反应决速步能垒值(495.45 kJ/mol)大于锯齿形纯碳基煤焦表面与NO决速步能垒值(331.32 kJ/mol),基于锯齿形含酮煤焦模型中的氧浓度不在利于NO还原的范围内而不易于NO的还原。中间产物P1在无CO存在情况下,较纯碳基煤焦表面更易于发生氧脱附而产生表面缺陷;在CO存在条件下,含酮煤焦表面为氧脱附过程提供自由活性位点,降低了过程能垒消耗。  相似文献   

8.
徐广通  侯镜德 《色谱》1990,8(2):77-80
〕本文从梯度和等浓度两方面讨论了反相色谱流动相组分最优化过程中初始条件的迅速选择。讨论了不同梯度参数对确定初始流动相组分的影响;对不适于梯度洗脱的情况,提出了用逐步逼近的等浓度洗脱过程确定初始流动相组分的方法。以多环芳烃和去痛片组分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O2/CO2气氛下煤焦燃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不同气氛下徐州烟煤及其煤焦的燃烧实验,分析了O2浓度、CO2浓度和颗粒粒径等参数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燃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气氛对煤和煤焦开始脱挥发分的时间影响不明显,但对其燃烧速率和燃尽时间影响很大;高浓度CO2使煤焦的燃尽时间延长。气氛没有改变煤焦的燃烧反应动力学机理。O2浓度提高、CO2浓度降低和煤粉细化均可改善燃料的燃烧特性,但对煤焦的改善程度比对烟煤的小。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同等O2浓度下O2/CO2气氛较空气气氛煤灰表面孔隙结构更丰富。  相似文献   

10.
氯氧镁水泥水化相定量测定的重叠峰—K值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的重叠峰-K值法,测定了氯氧镁水泥水化相含量,回收实验的相对误差小于8%,水化相含量与氯氧镁水泥的抗压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糖苷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苷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中草药和天然药物中的许多抗病活性化合物也是糖苷化合物。根据糖苷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配糖体与糖环碳原子相连的原子类型可把糖苷化合物分为氧苷、氮苷、硫苷和碳苷等。未作特殊说明的糖苷化合物均指氧苷,且配糖体为羧酸的糖苷化合物亦称为糖酯。有关糖苷(酯)化合物和其合成方法的研究很多,其中应用相转移催化法较为常见。我们曾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过许多糖酯化合物并对其生理活性进行研究报道。本文在原合成糖酯的基础上通过相转移催化法,选用不同于文献报道催化剂及溶剂体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原位直接缩聚反应,制备了刚性棒状聚对羟基苯甲酸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四亚甲基醚多嵌段共聚物和微相复合物,复合物可溶于氯仿等溶剂,可以浇铸成膜,本文研究了PHB含量和聚合过程中,基体聚合物溶液浓度对微相复合物形态以及力学性能影响,同共混法相比,原位缩聚法可得到分散更均匀,力学性能更优良的微相复合物。  相似文献   

13.
尤慧艳  齐建平 《分析化学》1998,26(2):242-242
1引言毛细电色谱中,流动相的选择同样取决于固定相及被分离样品。对于ODS柱,若分离中性样品时,通常选择一定体积比的有机相和无机缓冲溶液混合,如一定百分比的CH3CN和一定百分比的Na2B4O7水溶液。流动相浓度配比不同时,样品在固定相上的保留不同,进而造成分离时间和选择性不同。笔者通过实验观察到,当在同样浓度的有机相中加入的缓冲溶液不同时,固定相对样品的分离能力也不尽相同。本文即以实验为依据,分别讨论ODS柱在不同体积比流动相及在相同体积比流动相,不同缓冲溶液下的分离行为。2实验部分2.1仪器与…  相似文献   

14.
李春生  柴之芳 《分析化学》1998,26(3):267-270
建立了基于化学逐级溶解、火试金预浓集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的地质样品中铂族元素的物相分析新流程。应用逐级溶解,地质样品可被分成即水溶相、可交换相、碳酸盐相、Fe/Ni金属相、硫化物相、氧化物相、硅酸盐相和残渣相8个组分。详细研究了溶解实验中试剂、温度、酸度和时间等实验参数。作为应用的实例,研究了丹麦Stevns Klint K/T界线样品中5个铂族元素的物相分布。  相似文献   

15.
乙醇在相转化中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验表明在发生相转化的FeCl_3-HCl水解体系中,醇的存在起到了相转化抑制剂的作用,降低了α-Fe_2O_3沉淀组分的过饱和浓度,减少了成核数目,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均匀胶体粒子.粒子尺寸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大,形状因球形趋变为立方体.  相似文献   

16.
吴文文  秦思佳  王邃 《分析试验室》2014,(11):1317-1321
以Hummers法为基础,合成了磁性氨基化石墨烯(NH2-G/Fe3O4),用NH2-G/Fe3O4-Nafion修饰了玻碳电极,用于氯氟吡氧乙酸的固相微萃取处理,结合电化学发光技术(ECL),建立了高灵敏度检测环境中氯氟吡氧乙酸残留的分析方法。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 H等相关参数对电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在最优实验的条件下,体系的ECL猝灭值ΔI与氯氟吡氧乙酸的浓度的对数值在0.01~25μg/m 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89),检出限(LOD)为3 ng/m L(S/N=3)。方法对玉米和河水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8%~104.3%和93.4%~103.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5%~4.5%和1.5%~5.7%。  相似文献   

17.
温和条件下环己烷的均相催化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泽彪  张铭俊 《分子催化》1994,8(5):398-402
温和条件下环己烷的均相催化氧化吴泽彪,张铭俊,奚祖威(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116023)关键词环己烷,氧化,均相催化.1.前言饱和烃的氧化是很多化学家都感兴趣的一个前沿性课题.强共价C─H键由于键能大,若进行剧烈氧化则产物选择性较差,氧...  相似文献   

18.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的相行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混合系统相行为的研究,总结出正、负离子表面性剂混合体系普遍存在三上浓度区的规律,即在低浓度与高浓度时为透明均相溶液,中间浓度区为复相体系,而且表明,随极性基体积增大,混合体系形成均相溶液的能力增加;在高浓度区,疏水链长短对混合体系形成均相溶液能力的影响与低浓度区的情况不完全一致,有时会出现疏水链较短的体系形成均相溶液的能力反而较差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9.
夏金强  张乐沣  郁蕴璐 《色谱》1992,10(3):128-130
 〕本文在研究二元流动相体系基础上推出特殊三元流动相体系(恒定其中一种组分浓度而变化另两种组分浓度)保留值与流动相组成的关系式:logk'=B0+B1Φ+B2Φ2+B3log(K+Φ),我们采用理论计算K值的方法使方程线性化,简化计算方法,实验证明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手性配位体交换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对映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新  曾苏 《色谱》1996,14(5):354-359
综述了手性配合基交换色谱法通常采用三种手性相系统中的流动相添加剂方法。主要内容有:(A)手性配合基交换机制,给出了描述对映体对在色谱系统中的保留时间和分离选择性的公式,包括手性选择剂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各种不同情况。公式表明整个色谱往系统的对映体选择性不同于溶液中所存在的选择剂与被选择物作用的情况;(B)影响配合交换的参数,讨论了金属离子、金属离子/配位体比率、金属离子络合物浓度、固定相、流动相pH、洗脱顺序、有机调节剂、离子对试剂、流动相离子强度、温度、立体选择性和手性交互识别;(C)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