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鞠先  陈洪渊 《化学学报》1991,49(7):694-699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Hg^2^+在碳纤维微电极电沉积Hg的形态, 沉积机制和实验参数对汞膜性质及溶出电流的影响; 剖析了Hg的成核过程, 验证了成核理论; 借扫描电镜观察了汞晶体图象。约在6×10^-^5mol·L^-^1Hg^2^+时镀汞, 可形成密布型微汞滴构成的类汞膜, 微滴直径在0.03-0.2μm, 汞微滴密度约为5.7×10^6个/cm^2, 提出了优化汞膜的实验条件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Hg~(2+)在碳纤维微电极表面电沉积Hg的形态,沉积机制和实验参数对汞膜性质及溶出电流的影响;剖析了Hg的成核过程,验证了成核理论;借扫描电镜观察了汞晶体图象.约在6×10~(-5)mol·L~(-1)Hg~(2+)时镀汞,可形成密布型微汞滴构成的类汞膜,微滴直径在0.03—0.2μm,汞微滴密度约为5.7×10~5个/cm~2.提出了优化汞膜的实验条件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溶出伏安法中玻碳镀汞电极表面的汞膜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宝祥  漆德瑶 《化学学报》1985,43(2):134-139
本文对不同条件下形成的汞D$的形成过程丶汞膜形态与其形成条件的关系以及对溶出峰的影响.结果表明: 玻碳表面的汞膜是由视直径小于10μm, 的微汞滴构成, 其分布密度随镀汞电位的负值增加而增加;微汞滴在电析过程中不断长大并相聚成更大一些的微汞滴, 在旋转玻碳电极上, 汞膜的最大平均厚度大会超过5μm, 而适用于溶溶出分析的范围为0.05~1μm, 比文献记载的范围(0.001~10-5M时虽经长时间镀汞用的Hg2+ 浓度的适用范围为1X10-5 ~2x10-4 m; Hg 2+浓度为2X10-ⅴM 时虽经长时间镀汞亦不易产生较大的微汞滴. 实验还表明峰高的重现性与电极表面载汞量有关. 还观察到较大的微汞滴在电极表面滑动以致被甩离电极表面的现象, 严重时会引起峰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双硫腙光极法测定废水中的痕量汞离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双硫腙为探针制备了PVC膜离子选择性光极,在优化膜组成和考察对常见金属离子响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测定痕量汞的光极方法。结果表明:光极膜组成为双硫腙∶PVC∶DOP∶KTpClPB(相对于双硫腙的mol%)=4∶60∶120∶50%时,对汞离子的响应最佳;在pH4.5的缓冲体系中,该光极对5×10-8~7×10-7mol/L的Hg2+有线性响应,检出限达4×10-8mol/L,只有Ag+、Pb2+有较小干扰,可用于水体中痕量汞的快速检出。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一种以苯海拉明与碘汞酸盐缔合物为电活性物的新型聚氯乙烯膜汞离子选择电极 ,电极的线性响应范围为 1.0× 10 - 2 1.6× 10 - 5mol·L- 1,级差为 2 9mV·pC- 1,检出限为 1.0×10 - 5mol·L- 1。该电极响应迅速 ,重现性好 ,用此电极以标准曲线法对污水中的Hg(Ⅱ )进行了测定 ,方法简便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以十六烷基双硫腙·四氯络汞 (Ⅱ )为载体 ,制备了PVC膜四氯络汞 (Ⅱ )阴离子选择性电极 ;测定了40多种金属离子以及阴离子的选择性 ,除Sn(Ⅳ)、Sb(Ⅲ )稍有干扰外 ,其它金属离子均无明显的干扰 ;25℃时 ,1mol·L-1 NaCl-1×10-3 mol·L-1HCl溶液中 ,汞(Ⅱ)浓度在6×10-6~1.0×10-2 mol·L-1 呈线性响应 ,斜率为31±2mV/decade,检出限为4×10 -6mol·L -1;用电位法测得汞在蔬菜中的回收率为92.5%~97.2 % ,相对标准偏差在0.8 %~1.6 %范围 ;该法用于绿萍、莴笋、丝瓜等中微量汞的含量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Hg(Ⅱ)催化K4Fe(CN)6分解的反应与鲁米诺同Cu(CN)的化学发光反应相偶合,采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实现了痕量汞的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DL=2.2×10-7g/L,测定汞的线性范围为8×10-7~4×10-5g/L,对8μg/L汞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4%。用于环境水中痕量汞的测定结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Hg^2 在自合成的新型含硫螯合树脂-聚[对乙烯苄基-(2-羟乙基)硫醚](PSME)上的吸附机理。静态吸附结果表明:吸附属于液膜扩散控制机理;树脂对Hg^2 的等温吸附过程可以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在吸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氧化还原现象。在较低浓度下,Hg^2 主要被还原成Hg2^2 和Hg^0;而在较高浓度下Hg^2 则主要被还原成Hg2^2 。在两种情况下,-S-均被氧化成-SO2-键。  相似文献   

9.
双光子感生荧光法快速测量大气汞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双光子感生荣光法对大气中汞浓度的快速测量进行了实验研究。用波长约为280.3 nm的激光将汞原子从基态激发到6~1D_2态,测量从该激发态退激所发出的579.1nm的荧光。当测量时间仅为2 s时,获得的检测限为2.2×10~9个原子/cm~3。通过进一步改进,可获得更低的检测限10~5~10~6个原子/cm~3。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铜膜电极代替汞膜电极测定重金属铋的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实验了同位镀膜法测定铋的条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Bi3+浓度在5×10-8~2×10-5mol/L范围内,其溶出峰峰高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达到1×10-8mol/L。测定了一些药物中铋的含量,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1.
410t/h煤粉锅炉的汞排放及其NID系统除汞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配备有NID系统的410t/h燃煤电站锅炉的煤、底渣、飞灰进行取样,测定了样品中汞的含量。采用Ontario Hydro方法测定了NID前和ESP后烟气中汞的形态。实验结果表明,汞主要以飞灰形式排放,占总汞量的90%,烟气汞占10%。NID前和ESP后的烟气中,汞的浓度分别为21.3μg/m3~22.4μg/m3和1.93μg/m3~3.67μg/m3,说明该NID系统对烟气中汞具有相当高的脱除效率,达到83.6%~90.9%。对汞的化学形态研究表明,NID前烟气汞主要以Hg2+形式存在,占气态汞量的67%;ESP后烟气中Hg2+占气态汞量的71.8%~85.1%,Hg0的含量为零,说明烟气中Hg0在NID系统中经历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后,被氧化成Hg2+并吸附脱除。  相似文献   

12.
在程序升温热解反应装置上,研究了低氯煤中添加不同氯含量(质量分数0.1%、0.3%、0.5%)的CaCl2对煤热解过程中汞析出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汞析出的关键因素;随着氯添加量的增加,Hg2+析出比例呈上升趋势,且汞的最佳析出温度降低,汞的释放率也有所降低;随着热解气氛中O2比例的增加,Hg2+比例也略有增加;较高的升温速率能加快汞的释放,也能提高Hg2+的比例。低氯煤中添加氯化钙能够强化单质汞的氧化。  相似文献   

13.
用滴定量热法分别建立了滴定期和停滴反应期单底物酶促反应热动力学的数学模型。根据这两种模型,可由一次实验的滴定量热曲线同时解析出单底物酶促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rH~m)和动力学参数(K~m和k~2)。用滴定量热法研究了一个经典的单底物酶促反应---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反应的热动力学,由滴定期和停滴反应期热动力学模型解析出在298.15K和pH=7.0时该反应的米氏常数K~m分别为(5.41±0.24)×10^-^3和(5.43±0.21)×10^-^3mol.L^-^1,酶转换数k~2分别为(3.58±0.33)×10^3和(3.60±0.41)×10^3s^-^1,摩尔反应焓为(-86.75±0.88)kJ.mol^-^1,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热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设计合成了结构简单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荧光传感分子1,3,4-噻二唑类衍生物(1), 实现了水-乙醇(体积比1∶9)混合溶剂中Hg2+的荧光猝灭型选择性灵敏传感, 荧光猝灭常数达5.5×105 mol-1·L, Hg2+线性响应范围为5.0×10-6~5.0×10-5mol/L. 基于等摩尔连续变化法、红外光谱和核磁滴定实验结果提出了传感分子1与Hg2+的1∶1型结合模式, 其中1-位S原子和2-位胺N原子为Hg2+配位原子; 结合光谱变化讨论了Hg2+结合显著增强分子内电荷转移的荧光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新试剂乙氧基苯并噻唑重氮氨基偶氮苯 ,并研究了它与汞的显色反应。在TritonX 1 0 0存在下 ,pH 1 0 4~ 1 1 0的Na2 B4O7 NaOH缓冲溶液中 ,试剂与汞生成 1∶1型红色配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为 5 1 0nm ,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 1 6× 1 0 5L·mol- 1 ·cm- 1 。Hg2 +的浓度在 0 μg/L~ 6 0 0 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标准加入回收法测定了实验室废水中的汞含量。  相似文献   

16.
用电化学方法和扫描电镜对沉积晶体图象的观察,剖析了碳纤维微电极上汞膜的形成过程,提出了优化汞膜的实验条件;导出了碳纤维微汞膜电极上单扫描溶出电流方程式。通过搅拌和支持电解质对溶出峰电流影响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简化的分析手续,开发了CFME在ASV中的应用,Cu~(2+),Pb~(2+),In~(3+)和Cd~(2+)同时测定的检测限达3.0,0.6,1.2和0.5ppb,Zn~(2+)的检出限为1.3ppb。  相似文献   

17.
以Tween-20为增溶剂,用直接光度法研究了汞与双硫腙络合物的组成,以及该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摩尔吸光系数。测得络合物的最大配位数为4,积累稳定常数分别为:β_1=3.77×10~4,β_2=8.03×10~6,β_3=7.75×10~9,β_4=5.60×10~(12)”。相应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_1=3.98×10~4,△ε_2=4.18×10~4,△ε=4.25×10~4,△ε_4=4.35×10~4。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循环伏安法成功制备了铁氰化锰 (MnHCF)膜修饰玻碳 (GC)电极。探讨了影响膜电沉积的各种因素 ,通过扫描电位范围对膜电沉积的影响 ,确定MnHCF膜的组成为Mn3 + Fe3 + (CN) 6[普鲁士黄类似物Fe3 + Fe3 + (CN) 6]。首次发现在整个膜电沉积过程中存在 3个阶段 ,最后阶段对制备均匀、致密的MnHCF/GC电极至关重要。阴离子的种类对MnHCF/GC电极的伏安特性及电催化活性有显著的影响 ,只有当支持电解质中含有HPO2 -4离子时 ,MnHCF膜修饰电极对H2 O2 的电氧化才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在 0 .10mol/LNa2 HPO4溶液中 ,催化电流Δipa与过氧化氢浓度 (CH2 O2 )的线性关系为 :Δipa(μA) =2 .84 32 +2 .2 2 89× 10 4CH2 O2 (mol/L) (R =0 .994 4 ,n =9) ;线性范围为 1.4× 10 -5~ 1.8× 10 -3 mol/L ;检出限为 3.6× 10 -6mol/L (S/k =3)。  相似文献   

19.
粉煤灰中痕量汞的催化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p H3.5乙酸 -乙酸钠缓冲溶液中痕量汞 ( )对 K4[Fe( CN) 6 ]与 4 ,7-二苯基 -1 ,1 0 -邻菲 口罗啉 ( BPT)显色反应有催化作用 ,加入硫脲能提高其灵敏度 ,显色程度与 Hg( )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相关。借此建立测定痕量 Hg( )的分光光度法。实验表明 ,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535nm,摩尔吸光系数为 4 .5× 1 0 6 L·mol- 1· cm- 1 ,催化程度与 Hg( )量在 0 .0~ 2 .0 μg/ 50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选择性较好。结合萃取分离 ,本法可用于测定粉煤灰中的痕量汞。  相似文献   

20.
阻抑甲基橙褪色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绍龙 《分析化学》2001,29(8):947-949
在pH =4.5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氢氧化钠缓冲介质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溶液中 ,Hg2 + 对I-催化IO-4氧化甲基橙褪色有阻抑作用 ,研究了其动力学条件 ,建立了测定二价汞的动力学光度分析方法。本法的线性范围为 0~ 2 0 .0mg L ;检出限为 1 .1× 1 0 - 1 1 g mL。除NH+4、Cr 、Ag+ 外 ,常见离子均不影响测定。NH+4可煮沸除去 ,Cr 、Ag+ 干扰可加入Na2 S2 O3消除。用于天然水和人发中痕量汞的测定 ,标准加入回收率为 98.3 %~ 1 0 2 .8% ;RSD为 1 .2 %~ 2 .2 % (n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