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GeO_2-PbO-ZnO红外玻璃的Raman光谱和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薛理辉  金云 《光散射学报》1999,11(3):269-273
用Raman光谱研究了GeO2 PbO ZnO玻璃结构,结果表明,这种三元系统红外玻璃主要以[ZnO4]单元和含两个非桥氧的[GeO4]四面体单元共同构成三维网络。网络中含两个非桥氧的[GeO4]四面体数量随PbO含量增加而增加,而低含量的ZnO则能提高网络中[GeO4]四面体单元的聚合度。  相似文献   

2.
掺镱硼酸盐激光玻璃的光谱性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试了掺镱硼酸盐玻璃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计算了掺镱硼酸盐玻璃光谱参数;计论了网络修饰体种类、B2O3含量和高价离子La^3+、Ti^4+、Nb^5+、Ta^5+氧化物的引入对掺镱硼酸盐玻璃光谱性质的影响,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其受激发射截面进行计算,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用漫反射红外光谱和光声红外光谱法研究了金属羰基化合物[CpFe(CO)2]2Cp=η5—C5H5与酸性、中性和碱性Al2O3及TiO2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Al2O3表面生成的衍生物种类及浓度与Al2O3的酸碱度明显相关。在酸性Al2O3表面,主要存在衍生物[CpFe(CO)2Fe—H—Fe(CO)2Cp]+及少量的CpFe(CO)2(—O—);在中性Al2O3表面存在CpFe(CO)2(—O—)及较少的[CpFe(CO)]4;而在碱性Al2O3表面主要衍生物为[CpFe(CO)]4及少量CpFe(CO)2(—O—)。衍生物的相对浓度以酸性Al2O3表面最高,碱性Al2O3表面最低。在TiO2表面,[CpFe(CO)2]2结构基本未变,在空气中比较稳定,没有观察到衍生物的生成。测定了[CpFe(CO)2]2及其在TiO2表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指认了大部分观察到的光谱为羰基振动的合频和倍频,并尝试指认了少数光谱为高级(三级)倍频和多元组频(合频)。  相似文献   

4.
在(2s+2p+3s)2四维模型空间中,利用由B—Spline构造的有限基集[3],进行了硼离子B+基态关联能的计算。在二阶微扰近似下,所得关联能为实验值[5]的97.2%。  相似文献   

5.
对含Y_2O_3和Gd_2O_3的La_2O_3-B_2O_3-BaO玻璃化学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含Y2O3和Gd2O3的La2O3-B2O3-BaO玻璃的耐水性和耐酸性。结果表明,比硅酸盐玻璃化学稳定性差的La2O3-B2O3-BaO玻璃,可以适量的用Y2O3和Gd2O3取代La2O3,可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6.
张佳新  祁长鸿 《光学学报》2000,20(6):52-858
详细研究了碱金属氧化物K2O和Na2O、碱土氧化物CaO、SrO、BaO以及La2O3、Al2O3、B2O3氧化物对Yb^3+掺杂的硅酸盐玻璃的性质的影响,尤其是对荧光寿命和受激发射截面的影响。考虑了荧光捕获效应对测量寿命的影响,对高浓度掺杂Yb^3+的玻璃中的寿命猝灭现象作出了解释,在听研究的硅酸盐玻璃中获得了较长荧光寿命和较大的受激发射截面。  相似文献   

7.
陈宝玖  孔样贵 《发光学报》1999,20(4):300-304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Tm^3+、Yb^3+共掺杂的多氟化物调整碲酸盐(MFT)玻璃材料,其组份为50TeO2-14.PbF2-10AlF3-10BaF2-10NaF-0.1Tm2O3-5Yb2O3。测量了该玻璃系统的Raman散射光谱,在970nmLD激发下裸眼可以观察到很强的蓝色我,光谱测量证实这个蓝色发射(476nm)来源于^1G4→^3H6的跃迁,同时,还有两个较弱的红色发射源于^1G4→^3H  相似文献   

8.
SO2-4/TiO2固体酸的红外和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IR、Raman光谱研究了SO^2-4/TiO2固体酸在不同烧温度下的结构、晶相转变和表面酸中心。结果表明,SO^2-4与TiO2表面的结合为螯合式双配结构。当烧结温度小于500℃时,SO^2-4/TiO2样品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晶相结构以锐钛矿为主,表面B酸位数目约是L酸位数目的2倍,当烧结温度大于500℃时,随着烧结晶度的升高,表面结合的SO^2-4逐渐流失,晶相从锐钛矿转变为金红石,表面B酸位减少并消失。  相似文献   

9.
在K2O(Na2O)-PbO(TiO2)-SiO2(Al2O3)系统中,防辐射玻璃是采用常规熔融方法制备的。该玻璃对X射线的防护能力可以用Co60-γ源检测。通过对玻璃的折射率、密度、显微硬度及线膨胀系数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玻璃的防X射线能力不仅取决于玻璃的密度及组分的质量吸收系数,而且与玻璃的结构特征有关。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玻璃组成和结构对玻璃防X射线能力的综合效应的观点。玻璃结构紧密,能降低玻璃中高能粒子的运动速度,有利于玻璃对辐射粒子的吸收。我们将这种结构效应称为“韧滞效应”。  相似文献   

10.
氟化物玻璃中Tm^3+离子敏化Ho^3+离子的红外发光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毛和  祁长鸿 《光学学报》1998,18(10):454-1458
研究了氟化物玻璃中Tm^3+和Ho^3+离子的红外吸收光谱性质,用钛宝石激光器作为激发源,研究了Tm^3+离子的交叉弛豫过程和Tm^3+敏化Ho^3+2μm的红外发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发Tm^3+离子浓度较高(~2wt%)时,才能发生较强的交叉弛豫进行,随Mo^3+离子浓度的增加,2μm的发光强度增大,当激发光波长为813nm时,2μm的发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Raman光谱、X射线衍射(XRD)和热分析(DSC)技术研究了包容TiO2的磷酸钙玻璃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TiO2添加量小于3 mol%时,与磷酸钙形成均质玻璃.添加量为6~12 mol%时,玻璃基体中生成了Ca2P2O7和CaTi4(PO4)6品相.随着TiO2的加入,玻璃体系中发生了偏磷酸盐向焦磷酸盐和正磷酸盐的结构转变.TiO2添加量小于3 mol%时,加入TiO2增强了玻璃结构的内聚力,使得玻璃转变温度逐渐提高,玻璃的热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一系列碲铌酸盐玻璃85TeO2-(15-x)Nb2O5-xB2O3-1%Er2O3(TNBx=0, 3, 6, 9, 12, 15).根据Judd-Ofelt(J-O)和McCumber理论,讨论和分析了B2O3含量对掺铒碲铌酸盐玻璃热稳定性及光谱性质影响.研究发现,玻璃开始析晶温度和玻璃转变温度差值ΔT(Tx-Tg),J-O强度参数,FWHM和峰值受激发射截面的乘积在B2O3引入摩尔分数为9%时达到最大值.同时,Er3+:4I13/2能级寿命也随着B2O3含量的增加而单调增加.结果表明,在掺铒碲铌玻璃中,适量的B2O3能较好地提高玻璃的热稳定性能和Er3+离子的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经典离子晶体相互作用势模型, 进行量子化修正,对TiO2金红石相替位式掺杂0.5mol%V5+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常温常压下的键长、键角的分布函数,分析了晶体的微结构变化以及V5+对TiO6八面体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掺杂V5+会导致Ti-O、O-O键长以及O-Ti-O键角的分布范围变宽,其中,键长的主峰位置未发生显著的移动, 而键角主峰向低角度方向移动. 由于V5+比Ti4+有较高的正电荷和较小的离子半径, 因此V5+向氧八面体间空隙扩散,且掺杂V5+迁移出原来的O6八面体,从而导致空隙邻近的TiO6八面体发生严重扭曲.在低掺杂情况下(0.5 mol%)虽然掺杂易造成结构畸变,但模拟体系整体仍维持金红石结构;所得模拟的键长变化、掺杂V5+迁移、晶相等结构特性与FTIR、Raman、XRD、ESR等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以钛酸丁酯、醋酸钙、醋酸锌、柠檬酸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a2Zn4Ti16O38 ∶ Pr3+, Na+ 发光粉。研究了前驱溶液的pH值对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发光粉物相组成、样品形貌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热重-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前驱物分解、发光粉物相和颗粒大小进行了研究。采用荧光光谱对材料的光谱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前驱溶液pH ≤ 3时,所得发光粉样品为蓬松的、颗粒均匀的单相Ca2Zn4Ti16O38粉末,红色余辉时间较长;随着pH值增大,逐渐有杂质相TiO2、CaTiO3和Zn2TiO4生成,并且样品颗粒逐渐变大,颗粒团聚呈现不规则形状,余辉时间变短。结果表明,只有在pH ≤ 3条件下以溶胶-凝胶法制备Ca2Zn4Ti16O38 ∶ Pr3+, Na+ 发光粉下才能获得被日光有效激发,并呈现余辉衰减慢的红色长余辉(644 nm)发光。  相似文献   

15.
Wang XG  Qi X  Bo SL  Na ML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5):1193-119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Eu3+掺杂于不同比例的纳米TiO2-SiO2复合体系,研究了基质中钛、硅摩尔配比对发光性能的影响.样品的FTIR谱图显示:纳米复合氧化物SiO2-TiO2之间发生了键合作用,形成了Ti-O-Si键;TEM显示样品的颗粒大小约为35 nm,是具有一定的单分散性的球形颗粒;XRD和SAED结果表明,样品退火至700℃后仍为单一的锐钛矿相,这说明微量硅的加入对二氧化钛的锐钛矿相有热稳定的作用.当微量的Si4+进入TiO2的晶格,取代部分Ti4+的位置时,形成了结构等电子陷阱.通过对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分析,发现这种结构有利于将基质吸收的能量传递到发光中心,使Eu3+的465nm处7F0→5D2激发效率最高,成为最灵敏的激发线.  相似文献   

16.
镍锰共掺杂T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的方法,镍、锰离子在钛酸丁酯[Ti(OBu)4]水解的条件下掺杂到TiO2中,合成了不同摩尔比的镍、锰离子共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通过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实验,对所制备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掺杂后的TiO2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对甲基橙能有效地降解,表现出了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当镍、锰离子掺杂量...  相似文献   

17.
魏洪源  熊晓玲  刘国平  罗顺忠 《物理学报》2011,60(6):63401-063401
应用群论及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方法推导了TiO分子基态(X3Δr)的离解极限.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包括密度泛函B3LYP,B3P86,BP86,B3PW91和MP2,MP4方法,结合不同基组计算了TiO分子基态的平衡核间距、能量和振动频率.研究表明,使用B3LYP方法,对O原子使用6-311+G基组,Ti原子使用6-311+ +G**基组时计算得到的平衡几何结构、分子离解能和谐振频率与实验值符合得最好.使用优选出的方法和基组对T 关键词: TiO 势能函数 光谱常数 密度泛函理论  相似文献   

18.
紫外光下纳米TiO2薄膜亲水性机理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溶胶 凝胶方法在透明导电玻璃ITO (SnO2 ∶In)表面制备纳米TiO2 薄膜 ,XRD谱图表明TiO2 是锐钛矿晶型 ,AFM (Atomic Force Microscope)测得薄膜表面粒子约为 10 0nm .研究了ITO表面纳米TiO2 薄膜的光致亲水性变化 .通过循环伏安技术测定TiO2 薄膜电极在 2 5 3.7nm的紫外光照射后的电化学行为推测光致亲水性机理 .发现在紫外光照射一定时间后 ,TiO2 薄膜电极的循环伏安图在 +0 .0 35V处出现新的氧化峰 ;且随光照时间的增加 ,氧化峰的峰电流增大 ,溶液中的溶解氧对峰电流的大小有明显影响 .实验表明 ,在紫外光照下电极表面有Ti3 + 产生 ,证实了TiO2 薄膜的光致亲水性转变过程与Ti3 + 的生成导致的表面结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Ti(SO4)2水热法制纳米SO2-4/TiO2光催化剂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Ti(SO4) 2 水溶液为前驱物 ,尿素为沉淀剂 ,采用水热沉淀 加热分解 浸渍烧结法制备纳米SO2 -4/TiO2 固体超强酸光催化剂 ,并用XRD ,BET ,FTIR ,DRS和FS等对中间态粒子和产物进行表征 ,以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为模型反应 ,筛选制备SO2 -4/TiO2 光催化剂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 ,用Ti(SO4) 2 为前驱物 ,水热法能在较低的温度、弱碱性介质中 ,得到纳米锐钛矿型TiO2 晶体 ;在 30 0℃下控制焙烧 4h ,基本能使水热反应副产物 (NH4) 2 SO4等分解 ,又避免H2 SO4大量的流失 ;SO2 -4负载量和烧结时间是影响SO2 -4/TiO2 光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 ,当SO2 -4负载量 11%、烧结温度 4 5 0℃时 ,制备的SO2 -4/TiO2 光催化剂活性较高 ,达P 2 5光催化剂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