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测量压杆临界压力的理论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细长压杆临界压力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实验测定压杆临界压力的困难,阐述了用振动方法测量细长压杆临界压力的理论,介绍了在轴向拉力和压力状态下用振动方法测量压杆临界压力的实验,并与材料力学中通常的压杆稳定实验------测量压溃载荷的实验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用振动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得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  相似文献   

2.
李尧臣 《力学季刊》2002,23(2):265-271
本文研究了线弹性的圆截面压杆在刚性井壁的曲线井中的屈曲问题。压杆两端为铰支,杆和井壁之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失稳前假设压杆位于曲线井的较低侧。分析了压杆屈曲时的几何变形条件,导出了压杆的曲率,变形能和各项外力势的表达式,用最小势能原理导出压杆失稳的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引入梁单元,用有限单元法求得了压杆失稳时的临界压力和杆轴线状态。结果显示,临界压力随着压杆自重和曲线井半径的增加而增加。自重为零时,杆轴线为半个正弦曲线;自重不为零时,杆轴线为振荡的曲线,且振荡主要集中在压杆顶部。  相似文献   

3.
在导出等截面理想压杆的临界力时,对压杆开始失稳发生微弯以前的均匀压缩变形,一般都略去不计,亦即认为压杆的长度不变。今以两端铰支等截面压杆为例,说明压杆的均匀压缩变形对临界力的影响是可以略去不计的。以压杆轴线为x轴。选用坐标系如图1所示。弯矩的正、负号规定与材料力学相同。压杆开始失稳时,在x-y平面内发生微弯,l_x=l_(min)。  相似文献   

4.
工程中两个杆柱稳定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考虑自重的压杆和具有内压的圆筒压杆的稳定性问题,确定了两种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公式,并分别计算分析了自重和筒中内压对临界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图乘法近似计算压杆的临界荷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压杆弯矩、荷载关系出发,采用图乘法,计算了压杆临界荷载  相似文献   

6.
?????? 《力学与实践》1990,12(4):61-62
<正> 求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用欧拉公式式中(?)为细长压杆的临界应力;E 为压杆材料的弯曲弹性模量;λ为压杆的柔度.式(1)由压杆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推导得出.该方程只有在材料服从虎克定律的条件下才能成立.由  相似文献   

7.
陈玉骥  罗旗帜 《力学与实践》2012,34(3):29-31,35
针对上翼缘和下翼缘, 假设不同的剪力滞翘曲位移函数, 导出了薄壁压杆的能量泛函. 基于最小势能原理, 对开口薄壁压杆考虑剪力滞效应和几何非线性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推导了压杆的特征方程, 并求出了简支压杆考虑剪力滞效应的临界荷载以及欧拉公式的修正系数, 讨论了翼缘宽度、厚度和压杆长度以及几何非线性对临界荷载修正系数的影响, 说明了欧拉临界荷载公式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8.
竹子轻盈坚韧的特性源自于竹子特殊的天然构造。根据对竹子构造观察所获得的启示,认识到细长压杆二阶屈曲的物理存在性,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加以验证。针对细长压杆潜在的屈曲多向性,设计了一种含有双向引导槽的细长压杆,当杆件受到轴向压力时可以沿着二阶屈曲方向自动产生微曲,继而对细长压杆的二阶屈曲临界态进行探讨和数值模拟,从而进一步从物理角度揭示了细长压杆二阶屈曲临界态的潜在性。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两端铰支二阶屈曲态细长压杆的临界力为一阶屈曲态临界力的3.24倍;经过特殊设计的智能压杆可以自动向着压杆二阶曲线形态屈曲,从而大幅提了高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关注和挖掘细长压杆高阶屈曲的潜能对某些需使用昂贵材料制作压杆的特殊领域而言,可以大大降低工程成本,并具有着很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压杆稳定性实验是材料力学中一个重要实验内容。然而,压杆稳定性实验中压杆两端的约束往往需要附加刚性的夹持件来实现。为了讨论压杆端部夹持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本文基于弹性系统的稳定性理论,采用欧拉方法,分析了两端包含刚性段的复合压杆的稳定性,并通过数值求解讨论了刚性段不同占比情形下压杆的临界载荷。同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本文结论将为压杆稳定性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明 《实验力学》2009,24(4):374-379
因为缺乏相关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局部削弱压杆的临界载荷通常按无削弱压杆处理.工程中,局部削弱压杆的使用极为普遍.对局部削弱压杆的稳定性的定量研究结果,无论是工程中,还是材料力学教学中都是迫切需要的.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局部削弱压杆的临界载荷作了定量的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细长压杆,即使削弱部分的刚度下降达到38.9%,对失稳临界载荷的影响仍可忽略;试验结果与黄玉珊提出的对局部削弱压杆稳定性的定量计算方法也比较接近.研究结果对部分工程问题和材料力学教学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得到外挂再生混凝土墙钢框架结构的简化分析模型,通过分析柱顶水平荷载作用下外挂墙结构与填充墙结构的受力异同,在忽略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前提下,将外挂再生混凝土墙钢框架结构简化为等效单压杆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等效单压杆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等效单压杆模型适用于外挂再生混凝土墙钢框架结构,但需对等效单压杆有效宽度计算公式进行修正,修正后的等效单压杆模型与整体模型的单调荷载-位移曲线吻合较好;通过对不同跨高比、轴压比、再生混凝土强度及外挂墙厚度等参数下,外挂再生混凝土墙钢框架结构整体模型与等效单压杆修正模型的验证分析,确定了等效单压杆模型有效宽度修正公式对以上参数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轴向可压缩压杆的压缩失稳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受压变形明显的聚胺脂胶棒进行了两端铰支的压缩失稳试验。为减少铰支处的摩擦力,在胶棒的两端铰支处安装了直线轴承。试验中观察到了Euler压杆理论所不包括的一些失稳现象,如:仍然在线弹性变形范围内的压杆,没有像Euler压杆理论预测的那样发生屈曲;在较高的临界载荷作用下,柔度较小的压杆发生了亚临界屈曲,所产生的弯矩是突然失稳弯曲的杆件不能承受的,于是杆件突然卸载。另外,大柔度压杆的超临界屈曲,即类似Euler压杆的屈曲现象也被观察到了。这些实验结果与轴向可压缩压杆失稳理论所预测的相符。  相似文献   

13.
用弯剪矩阵法确定压杆临界力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弯剪矩阵法确定压杆临界力的教学研究李有兴,肖芳淳(西南石油学院,南充637001)确定压杆临界力的方法很多,有静力法、能量法等,但就其推导过程而言,至今无一个统一算式。在目前的教材中,大多从压杆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出发,先求出两端铰支压杆的临界力,...  相似文献   

14.
用弯剪矩阵法确定压杆临界力的教学研究李有兴,肖芳淳(西南石油学院,南充637001)确定压杆临界力的方法很多,有静力法、能量法等,但就其推导过程而言,至今无一个统一算式。在目前的教材中,大多从压杆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出发,先求出两端铰支压杆的临界力,...  相似文献   

15.
压杆截面按轴力和弯矩联合作用考虑,计算大、中、小柔度工程压杆的变形和强度。  相似文献   

16.
一般晶体压杆传感器的可测时间间隔均受压杆长度限制,为了解决这一根本问题,本文对晶体压杆的动力特性,特别是应力波在晶体压杆中的传输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就晶体片与压杆的匹配问题而言,单纯考虑声阻抗匹配与否是不够的。为了获得正确的压力波形,就必须把晶体与压杆看作两个弹性振动系统,来研究它们的相互作用。根据这一分析,我们提出了晶体压杆传感器的设计原则和改善传感器性能的几种方法。给出了性能较好的传感器设计:上升前沿小于2微秒,噪声比为±5%,测量范围0.1公斤/厘米~2至数百个大气压,其最大优点在于测量时间间隔不受压杆长度限制。   相似文献   

17.
钢筋混凝土平面构件的配筋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筋混凝土D区构件由于不满足平截面假定,以往多采用试验加经验的方法进行配筋设计,误差较大,结果多偏于保守。由于钢筋混凝土构件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复合构件,它的工作本质可抽象为由混凝土压杆和钢筋拉杆构成的、形状自由的拉压杆模型。引入一种新的结构优化方法遗传演化算法建立反映构件最实质工作机理的拉压杆模型,在所获拉压杆模型的指导下,拉杆位置布置受拉钢筋,压杆位置认为由混凝土承担,完成钢筋混凝土D区构件的配筋设计。首先以一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深受弯构件为例证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根据所求得的拉压杆模型配置的钢筋数量少于现行规范用量。另外这种方法还被证明能方便地找到包括钢筋混凝土简支深受弯构件、牛腿、框架节点等典型D区构件的拉压杆模型,并据此给出相应的配筋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压杆失稳的临界力与失稳后杆件屈服形态的关系,在理论推导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捕捉细长压杆失稳时的失稳点来确定压杆临界力的分析方法,通过测量细长压杆失稳时微弯状态下杆端的纵向位移,求得临界压力的大小. 文中将该方法的实验结果与直接用欧拉公式计算的临界压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考虑细长压杆微弯状态时杆端的纵向位移所得到的失稳的临界压力值大于利用欧拉公式计算的临界压力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压杆的微分方程出发,推得了锥形压杆的传递矩阵,用传递矩阵法对复杂的变截面压杆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定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公式正确。该方法具有精确度高、力学概念清晰及简便易行的优点,适于工程技术人员在微机上应用  相似文献   

20.
郭伟国  赵融  魏腾飞  姚爽 《实验力学》2010,25(6):682-689
为提高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的测试效率与精度,通过对电磁驱动技术的分析,设计并进行了电磁线圈驱动导体杆的原理性实验。以微型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为基础,将电磁线圈驱动原理用于撞击杆的驱动。通过单级线圈驱动不同长度撞击杆,获得储能电量与不同长度撞击杆的速度为线性关系。结合对镁合金材料的动态应力应变关系测试结果,证明此系统速度容易控制、重复性好、可靠性高和实用性强、电磁干扰并不影响信号采集。借助此原理,通过提高储能电量或采用多级同轴线圈驱动方法,可以实现各种规格的Hopkinson压杆装置中撞击杆的有效驱动,使Hopkinson杆测试装置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