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对比研究了尾挂侧链液晶聚合物和腰挂侧链液晶聚合物在结晶相和液晶相转变过程中的液晶基元取向情况.研究表明,石英基材表面倾向于诱导偶氮液晶基元垂直于基材排列;观察到了在液晶态尾挂侧链液晶聚合物和腰挂侧链液晶聚合物的不同取向行为.在室温下重新结晶数天后,腰挂液晶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缓慢回复.  相似文献   

2.
手性聚甲基丙烯酸酯液晶聚合物的合成及相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手性聚甲基丙烯酸酯液晶聚合物的合成及相行为的研究向前,张纪宇,张树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手性液晶聚合物,相行为手性侧链液晶聚合物在侧链中含有不对称碳原子的末端基,使聚合物显示St相.S?相层中的分子呈倾斜排列而产生自发极化....  相似文献   

3.
以含硝基偶氮苯侧基的丙烯酸酯液晶聚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DSC、WAXD、偏光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分子结构对侧链液晶聚合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酯类液晶聚合物的晶区是由介晶基团的规整排列形成的,大分子主链和柔性间隔基不参与结晶。随着柔性间隔基长度的增加,晶区分子排列有序性提高,结果度增大;非晶共聚组分MA含量的增加,限制了介晶基团的有序排列,当MA含量超过83%后,只得到非晶共聚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单体与小单体共聚的技术,通过自由基引发溶液聚合,合成了一系列水溶性梳状聚合物———聚丙烯酸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PAA-g-mPEG).制备过程分两步进行,首先合成大单体聚乙二醇单甲醚丙烯酸酯,然后将大单体与丙烯酸单体共聚,合成了梳状聚合物.通过控制反应条件,获得了一系列主链和支链组成比不同的接枝共聚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并对其侧链的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差热扫描量热法(DSC)表征并分析了不同侧链长度的mPEG的热性能及其结晶情况.利用相差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薄膜的结晶形貌,表明梳状聚合物的侧链mPEG在受限条件下的薄膜结晶形貌为高度支化的晶体,初步分析了mPEG链长及其在共聚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对晶体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乙氧基做为主链与侧链的柔性间隔,合成了手性侧链液晶高分子.通过DSC,热台偏光显微镜及X-衍射等手段,研究了柔性间隔链长对液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类液晶高分子有较宽的相变温度范围.聚合物的相变温度及液晶态的形成与柔性间隔链长有关.  相似文献   

6.
结晶聚合物晶相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DSC、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及拉伸试验研究了HDPE与LLDPE、HDPE与LDPE之间的晶相相容性。结果表明,链结构相近的HDPE和LLDPE的晶相相容性好,能形成共晶,而链结构差异较大的HDPE和LDPE的晶相相容性较差,倾向于分别结晶。但有部分链段被对方的晶区夹持。不论是支化度大的LDPE锻段插入以HDPE为主的晶区,还是支化度小的HDPE锻段插入以LDPE为主的晶区,都可破坏晶区的规  相似文献   

7.
通过DSC、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及拉伸试验研究了HDPE与LLDPE、HDPE与LDPE之间的晶相相容性.结果表明,链结构相近的HDPE和LLDPE的晶相相容性好,能形成共晶;而链结构差异较大的HDPE和LDPE的晶相相容性较差,倾向于分别结晶,但有部分链段被对方的晶区夹持.不论是支化度大的LDPE链段插入以HDPE为主的晶区,还是支化度小的HDPE链段插入以LDPE为主的晶区,都可破坏晶区的规整性.共晶的形成使共混物的熔点、结晶度、晶粒体积等低于两组份的线性加和,而力学性能,尤其是断裂伸长率,则显著提高,呈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聚烯烃用成核剂的结构特征设计合成了两种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交替排列的乙烯基单体,并利用自由基引发聚合,制备出相应的侧链型液晶聚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所合成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并采用热失重(TG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相转变温度.结果表明,所合成聚合物的起始热分解温度均在337℃以上,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液晶相变温度区间可达186 K,具有较宽的液晶态温度范围.热台偏光显微镜(HS-POM)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均呈现出纹影织构,证明所合成的聚合物均为热致向列型侧链液晶高分子.采用DSC和HS-POM研究了所合成的侧链液晶聚合物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异相成核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侧链型液晶聚合物在提高HDPE结晶温度、结晶度以及降低HDPE晶粒的尺寸及分布方面均有优异的效果,是一类HDPE有效的成核剂.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变侧链中柔性间隔基的长度,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两个手性中心的侧链液晶(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红外、核磁和GPC表征各中间体、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和分子量.通过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系统地研究了单体和聚合物的液晶态织构.结果表明,含有六个碳的柔性间隔基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表现为近晶SA和手性近晶SC^*液晶相.  相似文献   

10.
手性丙烯酸酯侧链液晶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手性丙烯酸酯侧链液晶共聚物的研究何流,张树范,漆宗能,王佛松(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手性液晶,近晶相,丙烯酸酯共聚物侧链液晶聚合物既具有小分子液晶的光电敏感性,又具有高分子聚集态结构性质,在光学记录、贮存和显示材料领域有潜在的实...  相似文献   

11.
近晶C(Sc)相串型液晶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5 二(对烷氧基苯甲酰氧基) 对苯二酚和不同结构的脂族二酰氯为单体,采用低温溶液缩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液晶基元垂直于分子主链的Sc相串型液晶高分子.单体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等方法确证.聚合物通过GPC、DSC、TG、WAXD和偏光显微镜等方法测试表征.研究发现,所有的聚合物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以观察到纹影或焦锥织构.通过变温X 射线衍射证明它们为Sc相.所有聚合物的熔点(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T1)随分子中末端烷氧基增大和柔性间隔段长度增加逐渐降低,液晶态温度范围变窄.  相似文献   

12.
HDPE/LDPE共混物形变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合物熔体结晶由于链缠结等因素的影响,其形态结构非常复杂,这给研究结晶聚合物的微观结构,特别是聚合物在拉伸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将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两种不相容的组分进行共混,使少量HDPE分散在LDPE中,...  相似文献   

13.
以单体双-(3-甲氧基-4-羟基苄叉)-4,4'-二亚胺基苯与a,ω-二溴烷,采用相转移催化聚醚化法合成7种主链型液晶聚甲亚胺醚,用^1H NMR、IR、UV、元素分析及热台偏光显微镜、DSC和WAXD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液晶行为进行了表征。熔点和清亮点随间隔基数(n)改变,并有奇偶效应,呈现锯齿形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和最终凝聚态结构直接影响材料的加工使用性能.作为高分子材料的最大品种,聚烯烃由于分子量大,分子量分布较宽,结晶过程中形成多种亚稳态,因而从分子水平上阐明其结晶机理存在困难.与聚乙烯链结构相似的长链正烷烃可作为聚烯烃的模型化合物,研究其受限结晶行为能为复杂的聚合物受限结晶提供理想的模型体系.长链正烷烃的受限空间可以分为一维受限薄膜、二维受限微孔、三维受限微乳液或微胶囊等.相对于本体,长链正烷烃在每个受限体系中的结晶行为各不相同,这主要来源于受限体系对成核、结晶以及相转变的影响.本文重点综述了长链正烷烃在3种受限体系中的结晶特点,并结合各个体系中聚合物的结晶特点,阐述了长链正烷烃作为聚合物模型化合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以差示扫描量热法对热致液晶聚酯酰亚胺的结晶过程和液晶化过程的非等温相转变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Jeziorny方法处理数据得到了表征聚合物非等温相转变动力参数Zc,Gc并对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条件下聚合物的相转变过程基本上符事Jeziorny结论,但两种相转变的成核与生长方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以2,4-二异氰酸甲苯酯(2,4—TDI)、胆甾醇、丙烯酸β-羟丙酯为原料,合成了含胆甾醇介品基团的侧链液晶高分子、并用NMR、IR和元素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聚合物的相转变温度和形态织构用DSC、X-射线衍射和偏光显微镜进行了测定和观察。  相似文献   

17.
链缠结对聚合物结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链缠结是聚合物分子链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 ,它主要影响分子链的长程运动 .自链缠结的概念被提出以来 ,人们对聚合物粘弹性、流变行为和网络平衡力学等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 .然而 ,在聚合物结晶领域 ,链缠结对结晶过程的影响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论 .Flory等 [1] 认为 ,聚合物结晶时分子链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构象调整 ,分子链进入晶格后 ,使大量的缠结链段被挤入非晶区 ,并由此建立了聚合物结晶“插线板”模型 .Hoffman等 [2 ]根据单根分子链从过冷熔体“卷饶”到晶体前沿所需的时间进行估算 ,结果比 Flory预言的快约 3~ 5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Menshutkin反应合成聚(对亚二甲苯基-4,4'-联吡啶二溴)(PXV)半刚性链聚紫精,采用等量混合法将聚紫精与系列不同碳链长度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酸钠Cn-1COONa(n=10,12,14,16,18)组装制备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PXV-Cn)复合物,运用DSC,TGA,XRD,FTIR等表征手段初步考察复合物的超分子结构及相行为.基于FTIR谱学分析特征、小角与广角变温XRD数据以及DSC热分析焓变的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半刚性主链聚紫精和脂肪酸盐极性头基组成的极性层与侧链烷烃非极性层交替排列形成层状超分子结构,其中烷烃链靠近极性端约8个亚甲基处于无定型态,其余碳链则形成结晶相.最短的PXV-C10形成少量规整度较低的三斜晶βT,n≥16以上的长碳链复合物则以六方相αH为主,其它中等长度侧链脂肪酸盐复合物则为多种结晶形式共存.随着碳链长度n的增加,侧链结晶熔点Tm升高,n≥16的长碳链复合物表现出随温度变化的可逆结晶相态变化.且这类聚紫精-表面活性剂复合物表现出高于200℃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测定了原生态聚乙烯粒子样品的固体核磁宽线氢谱,并应用三组分(晶相、无定形相以及两者的界面相)分析的方法对谱图进行了分解,从而得到各相质量分率以及相区内分子运动性的信息。对谱图进行三组分解析的依据是:1)结晶相内大分子链运动受阻,对谱线的贡献可用高斯函数描述;2)无定形相内分子运动具有类似液体中的性质因而对谱线的贡献用洛仑兹函数描述;3)两者的界面相内亚甲基绕C-C键的转动部分受阻,用高斯和洛仑兹函数的组合函数进行描述。所选取的聚乙烯粒子包括改变聚合条件的系列单峰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双峰高密度聚乙烯以及双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研究发现,核磁结晶度与WAXD方法所测得的结晶度较为吻合并大大高于DSC方法所测得的结晶度,表明核磁结晶度中仍包含非晶区分子链的贡献。对于改变聚合条件所得到的同一组系列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其固体核磁相结构受聚合条件的影响不大,然而核磁结晶相中的“缺陷区”含量受到聚合条件的影响较大。通过单峰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和双峰高密度聚乙烯的三相结构对比,发现核磁界面相的性质与晶区间系带分子的含量联系紧密,因此将对聚合物的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含硝基偶氮苯侧基的丙烯酸酯液晶聚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DSC、WAXD、偏光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分子结构对侧链液晶聚合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酯类液晶聚合物的晶区是由介晶基团的规整排列形成的,大分子主链和柔性间隔基不参与结晶.随着柔性间隔基长度的增加,晶区分子排列有序性提高,结晶度增大;非晶共聚组分MA含量的增加,限制了介晶基团的有序排列,当MA含量超过83%后,只得到非晶共聚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