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初中化学里所学习的化学基本概念主要有: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原子量、分子量、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化合价等;化学基本定律有:物质不灭定律和定组成定律。我在实际工作中感到初学化学的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有相当大的困难。如不能经常地去巩固那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就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关于这个问题我愿意提出以下几点体会,并希望同志们多加批评指正。一、教师要首先掌握基本概念、定律与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在全部初中化学教材中都贯穿着原  相似文献   

2.
(一) 新编的初中化学课本,在内容和安排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修改,使整个教材的逻辑性和科学系统性更趋完善了。就以物质不灭定律一课的位置来谈,旧教本将它安排在第五章。科学系统性是不够严密的,使学生在学习置换反应、分子式等内容时难以自觉地去掌握知识。而新课本把它排在原子-分子论之后,分子式、化学方程式之前,既能使前面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和印证,且能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原子-分子论等知识来解释所学得的新知识;同时为学习定组成定律、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章节打好理论基础。这样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符合用理论来探讨实际,从实践来丰富和印证理论的科学原则。再就该课的内在联系来看,它较之旧教材也更全面、系统和生动得多了。本课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反应物质与生成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论证原子-分子论的正确性,并借以巩固这一理论;另一方面使他们获得对自然变化的一般规律的正确概念,从而揭发宗教有神论的反动本质。为完成上述任务,新教材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即就学生对化  相似文献   

3.
Ⅰ第一章一、本章的教学法 [1]苏联中学七年级化学教学法简明指南,杜宾宁著,68~81页,人民教育出版社。本章的教导任务是根据学生早在自然课程和物理课程里获得的一些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使他们从化学上获得初步的物质概念,还要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界里发生着这样一些现象,发生这些现象以后生成了在成分上和特征上完全不同的另一些物质。此后还应当使学生知道,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常常是互相伴随着进行的。在这一章里,应根据学生已知的事实(物体的热胀冷缩,各种物质会扩散和互相混和等等)来讲授分子论,而在后面的各个章节里,应该利用原子——分子论来解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以便巩固学生已经学到的有关原子——分子论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通过前五章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关于原子-分子论的基本原理、重要的化学定律、一些化学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关于物质的初步知识,但学生对这些原理、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仅仅是初步的,教师还需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来加深和巩固,以期达到使学生自觉的牢固的掌握系统的化学基本知识的目的。一、本章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1)通过对几类典型化合物的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5.
化学实验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化学实验的探索研究,达到使学生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应用的有关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活动过程。化学实验不仅规定着化学学科本身的建立和发展,同时也是化学教学工作的基础。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探索知识,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经常地受到实验规律的启示,促使他们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常常问我,学习化学将来回到农村有何用等问题。我曾耐心地向学生讲解了化学在日常生活上和工农业生产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在教材的各个不同的地方,也联系了这些问题。但是,学生始终未能获得较深刻的印象。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便有计划、有目的地拟了些实习作业,让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时去完成它。在学生独立地循序完成了那些实习作业以后,他们再也没有向我提出上述的问题了。给学生布置一些实习作业,不仅可以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所遇到的许多问题,打破了他们学习化学将来回到农村没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1.本章在初中化学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中提到:“初中全部化学课程是以原子—分子论为基础的”。虽然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个理论,是通过全部化学课程的学习,随着他们自己知识的积累而逐步进行的。”但由於全部教材都要贯串这个理论,因此对原子—分子论的基本论点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化学对原子—分子论分做两章叙述,由於要讲清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再讲清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把分子论放在前面。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第一、二两章是初中全部化学的基础,则  相似文献   

8.
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有力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通过实验,直接观察物质的变化,动手操作,亲自实践,获得比较熟练的技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季文德 《化学教育》1992,13(6):11-12
中学化学科联系实际的问题,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教学联系实际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可以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本文谈两个问题,一是建国以来中学化学学科联系实际情况的回顾,一是中学化学学科如何联系实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氨的合成学生在学习“氮和磷”的课程中已熟悉从元素组成氨的反应,因而应该使他们得到工业上氨的合成的概念。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最好在上化学课时能进行演示,并且学生自己在他们的化学小组中做实验。学生在研究此项反应后,便能深化关于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以及使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的知识。所以我们最好利用这同一仪器装置不仅向学生显示直  相似文献   

11.
化学是一门非常广泛性的自然科学,是客观的自然现象,要使中学生能夠巩固地获得化学知识,必须以实物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里做示范实验并培养学生自己做化学实验,使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验,这样才能得到最巩固的知识。但是我们在教化学的时候,经常地遇到一种时间较长反应较慢的化学变化时困难就来了。如果在教室里做示范实验吧!时间不夠,给同学自己去做,同样地时间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化学课本第七章讨论到“重要的几种酸、硷、氧化物和盐”。通过前面六章教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课程。根据物质构成的变化,去判定物质的转变;由分子及原子观点说明物质的结构;又对分子原子学说,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定律等予以适当的讨论,也就是让学生把化学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首先由感性到理性地建立起来。初中化学课本前六章的教材内容,还包括了空气、氧、氢、水和溶液,这是具有两种意义的;一方面因为这些教材是属于应用最广的物质,在初中化学中必须讲述,另一方面的意义是通过这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三的化学教材中讲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时,只谈到得失电子的难易是决定于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我认为这样是不够完善的。如能使学生对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有所认识,了解原子(或离子)半径的大小和核电荷以及电子层数的关系,了解电子得失的难易还取决于原子(或离子)半径的大小,这就有助于他们深入的掌握化学知识。增加这部分内容是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的,我们只引导他们考虑,如几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层,核电荷较大的,则由于静电引力的缘故,它对核外电子的引力必较大,最外电子层的电子当然也被吸引,因此,原子  相似文献   

14.
郄禄和 《化学教育》1980,1(1):33-33
使学生准确地、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知识有多种途径,但对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从实验入手使他们手做,眼看、动脑,围绕实验提出一系列问题,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做做、想想,这对帮助学生澄清其模糊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他们驾驭知识的能力是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邓星汉 《化学教育》1991,12(6):23-27
美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产生着巨大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形象。美可以给人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使人感到舒适和愉快。凡是美的事物都易于而且乐于为人们所感知。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竭力去创造美、渲染美,使学生乐在其中,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塑造人格。化学教学只有达到美的境界,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教学美,应该成为化学教师特别是青年化学教师的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16.
王美文 《化学教育》1987,8(5):23-25
智育的实质和根本任务是“育智”,要培养和启迪学生去主动发现并猎取知识,要激发和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为此,我们根据初三化学的知识结构,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以实验组织教学的教改尝试,逐渐地打破了学生实验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界限,使化学实验由验证课堂的知识、理论转化为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手段,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7.
张恒  万长江 《化学教育》2015,36(1):77-80
在近几年的国际化学竞赛中,出现了涉及量子化学基础的赛题,特别是双原子体系这样比较容易被中学生理解的知识点颇受青睐.由于完整地学习双原子体系需要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知识作支撑;那么,如何简明地向高中生讲解相关知识,传授有关赛题的解题方法,便成了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1道IChO预备题和1道IChO原题的剖析,给出了化简分析双原子体系的思路,并指出物理意义上的类比迁移是使高中生理解复杂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锦秀 《化学教育》2001,22(7):32-3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一种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去攻读、去研究、去设想、去探索、去创新.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对人的智力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有着积极的功能.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而且是一学就懂.从初三开始,学生是抱着极大的热情来迎接化学这门课程的,他们向往奥秘神奇变化无穷的化学王国.白磷的自燃、试纸的变色、氢气的燃烧,五彩缤纷的颜色,一个个新鲜奇异的现象,不时掀起他们心头的层层浪花,推动思维的涟漪,引起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追求.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兴趣是从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产生出来的.化学知识掌握越多,对化学课的学习兴趣就越大.  相似文献   

19.
无机化学系列课程教学艺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教师不仅应该是化学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造诣,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表演艺术才华.通过基础无机化学、无机材料化学、高等无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获得无机化学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喜爱化学这门学科,并愿意为化学事业献身.为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在从事"高等无机化学"、"基础无机化学"、"无机材料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无机合成化学"等课程教学的同时,进行了无机化学教学艺术的研究.本文将着重介绍我们在新课的导入艺术、讲授艺术、变化艺术和强化艺术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解放后,在化学教学中,关于课本的采用上,已经有几次的改革。直到本年为止,我们感到,有的课本过于琐碎重复,有些死板板地把一些化学规律介绍给学生,使他们不能很好地明确化学是唯物地了解自然的科学,也不清楚人是怎样了解的自然,找出了自然的规律,而人却不能凭空创造规律,至于自然物的发展与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