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合成La(Ⅲ)、Gd(Ⅲ)、Tb(Ⅲ)8-羟基喹啉固体配合物,通过对其光声光谱的分析,研究了8-羟基喹啉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和驰豫过程。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金属离子Mn(Ⅲ),Fe(Ⅲ),Rh(Ⅲ)和Pd(Ⅱ)原卟啉Ⅸ-二甲酯(PP)和四苯基卟啉(TPP)配合物及Pd(Ⅱ)间氯四苯基卟啉(TPPm-cl)配合物的共振拉曼光谱。利用金属离子外层d电子与卟啉环的作用,解释了配合物结构灵敏带的变化规律,同时讨论了不同卟啉及卟啉环上取代基团对结构灵敏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1HNMR和~13CNMR对La(HSal)_2·hq(镧-水杨酸-8羟基喹啉)和La(NoA)_2·hq(镧-萘氧乙酸-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的研究结果表明:La(HSal)_2·hq中La~(3+)与Hhq上的O、N配位,同时H_2Sal中羧基失去质子,与La~(3+)配位,而H_2Sal中羟基未参与配位;La(NOA)_2·hq中La~(3+)与Hhq上的O、N配位,并且使HNOA中羧基失去质子,与La(2+)配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氨基葡萄糖及羧甲基氨基葡萄糖分别与铁(Ⅱ)、锌(Ⅱ)、钴(Ⅱ)、铜(Ⅱ)形成配合物的UV,IR和^1H-NMR光谱特征。配合物紫外的λmax发生了明显紫移;在IR谱中,配合物的面外振动峰655cm^-1较未配位的氨基葡萄糖中的面外振动峰670cm^-1低,且在990cm^-1附近出现新的吸收峰;在^1H-NMR谱中,配合物C3上羟基中的质子化学位移较未配位的均移向高场,氨基上质子的化学位移较未配位的也移向高场,其他碳上羟基中的质子化学位移值不变,从而初步证实了配合物中的氨-金属(N-M)键的形成。本文还研究了羧甲基氨基葡萄糖及其与铁(Ⅱ)、钴(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其配合物的IR谱线较未配位的IR谱线并没增多,指出这种反常现象是糖环的刚性所致。它们的IR和UV光谱均证实了分子中不存在游离的羰基峰,并证实了它们分子中内盐的存在,配合物的IR谱中出现新的一组吸收峰:433.1和408.9cm^-1(O-Fe),507.1和495.0cm^-1(O-Co),403.1和389.0cm^-1(O-Cu),证实了配合物中的氧-金属键(O-M)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铟(Ⅲ)-8-羟基喹啉-核酸三元荧光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核酸对铟(Ⅲ)-8-羟基喹啉配合物的荧光增强作用,应用铟(Ⅲ)-8-羟基喹啉为荧光探针,研究了铟(Ⅲ)-8-羟基喹啉与核酸的作用,建立了新的核酸测定方法。在最佳条件下,ctDNA、hsDNA、smDNA和yRN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0-1.40μg/mL、0.20-1.60μg/mL、0.10—1.40μg/mL、0.20—1.20μg/mL。检出限(3o/K)分别为0.004μg/mL,0.002μg/mL,0.002μg/mL,0.002μg/mL;测定实际样品,回收率为90.9%-103.5%。  相似文献   

6.
双8-羟基喹啉-席夫碱-锌高分子配合物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5-甲酰基-8-羟基喹啉分别与对苯二胺、联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砜反应,得到了三种双8-羟基喹啉-席夫碱配体,然后与锌离子配位,制得了一类新型的双8-羟基喹啉-席夫碱-锌高分子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元素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高分子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Eu(Ⅲ)与烟酸(HL)及邻菲咯啉(Phen)形成的三元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谱分析和摩尔电导确定其化学组成为RE(Phen)L3,并利用红外、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了吐温-80水溶液中硫氰酸铋配合物的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λmax=335nm,其摩尔吸光系数ε335=2.61×10^4,与PAR、偶氮胂(Ⅲ)与铋(Ⅲ)的配合物的ε610=2.70×10^4相近,性 种新的三元配合物,并用解释在吐温-80水溶液中硫氰酸铋为一种灵敏的显色反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试剂8-喹啉偶氮槲皮素的合成方法及其理化性质,显色性能和与Fe(Ⅲ)的显色反应条件,在TweeN-80存在下,PH=10.3的NH3-NH4Cl缓冲介质中,Fe(Ⅲ)与8-QAQ的络合物在500nm处有最大吸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6×10^5L·mol^-1·cm^-1,Fe(Ⅲ)含量在0-2.6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在室温下,络合物至少稳定15h,络合比为1:3  相似文献   

10.
1,3-二苯基-4-酰基-5-吡唑酮Eu(Ⅲ)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四种1,3-二苯基-4-酰基-5-吡唑酮(酰基分别为苯甲酰基、苯乙酰基、丁酰基和氯乙酰基,化合物以DPBZP、DPPAP、DPBTP和DPCAP表示)为配体,合成了Eu(Ⅲ)的二元和三元配合物。通过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过FTIR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发射Eu(Ⅲ)的特征荧光;配合物荧光;配合物荧光强度与配体吡唑环4-位酰基上的取代基团密切相关,荧光强度随配体不同的变化顺序为DPBZP<DPPAP<DPCAP;第二配体邻菲罗啉具有较为明显的荧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对苯二甲酸根(TPHA)为桥合成了三个双核铁(Ⅲ)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穆斯堡尔谱等方法推定配合物具对苯二甲酸根桥联结构,Fe(Ⅲ)的配位环境粉入面体构型。配合物的低温(78K)穆斯堡尔谱显示两组不同的双峰,说明Fe(Ⅲ(具有自旋交叉现象。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金属离子Mn(Ⅲ),Fe(Ⅲ),Rh(Ⅲ)和Pd(Ⅱ)原卟啉Ⅸ-二甲酯(PP)和四苯基卟啉(TPP)配合物及Pd(Ⅱ)间氯四苯基卟啉(TPPm-cl)配合物的共振拉曼光谱。利用金属离子外层d电子与卟啉环的作用,解释了配合物结构灵敏带的变化规律,同时讨论了不同卟啉及卟啉环上取代基团对结构灵敏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试剂洋茉莉基荧光酮与铁(Ⅲ)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洋茉莉基荧光酮(PIF)光度法测定铁的新方法。在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PIF与铁(Ⅲ)形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35nm。配合物中铁(Ⅲ)与PIF的组成比为1∶2。铁的浓度在0.00—0.24μg·mL-1呈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35=1.26×105L·mol-1·cm-1。方法用于某些化学试剂中微量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协同显色反应测定粮食中铝(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6.5醋酸铵-醋酸缓冲液中,在OP存在下,铝(Ⅲ)和邻苯二酚紫与罗丹明6G形成紫红色离子缔合物。最大吸收波长λm ax = 580 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 6.8×104 L·m ol- 1 ·cm - 1 。铝(Ⅲ)在0~7 μg/25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粮食中微量铝(Ⅲ)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在非水体系中首次合成了Y(Ⅲ)、Nd(Ⅲ)与双希夫碱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缩联苯胺的固体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方法研究其组成、一般性质和结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7-碘-8-羟基喹啉-5-磺酸(H2QSI)在乙醇存在下分光光度法测定钒(V)的最佳条件。在乙醇存在下pH4的硫酸介质中,(H2QSI)与V(V)形成了红棕色配合物,最大吸收位于506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max=2.9×10^3L·mol^-1·cm^-1,有色配合物组成为V(V):(H2QSI)=1:3。钒(V)在0-14μg/25mL符合比耳定律。本法用于钢样中的测定,结果满意。H2QSI是光度分析中的一种显色剂,近年来,8-羟基喹啉类试剂用于钒(V)的测定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V(V)与H2QSI的显色反应条件及组成,在pH4的乙醇介质中,V(V)与H2QSI生成红棕色配合物,ε506nm=2.910^3L·mol^-1·cm^-1。本方法用于低碳合金钢中钒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化合物1-8属于近似结构的齐墩果烷型三萜,它们分别为:β-amyrin(1);3-氧,Δ11,13(18)-齐墩果二烯(2);3β-羟基,Δ11,13(18)-齐墩果二烯(3);3β,24-二羟基,Δ11,13(18)-齐墩果二烯(4);3,11-二氧,Δ12-齐墩果烯(5);3-氧,Δ9(11),12-齐墩果二烯(6);3-氧,11α-羟基,Δ12-齐墩果烯(7);3β,11α-二羟基,Δ12-齐墩果烯(8).它们的13CNMR化学位移归属已确定,并通过了DEPT谱的验证.按结构特点分为三组:2~4为第一组,1,5,7,8为第二组,6为第三组.本文重点讨论了它们的13CNMR化学位移由其结构特点引起的变化,得到了化学位移与结构相关的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配合物Eu2(DBM)64,4'-BIPY.IR和Raman光谱都证实了配合物的生成.77K下激光激发高分辨激发光谱和离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存在5D0能级能量差别为15cm-1的两种Eu(Ⅲ)格位,两种Eu(Ⅲ)离子均不位于对称中心.由5D0→7F0、1、2跃迁荧光光谱峰数判断,两种Eu(Ⅲ)格位的区域对称性均为C1或C2或C2.两种格位Eu(Ⅲ)离子的发光寿命分别为0.37ms和0.32ms.  相似文献   

19.
合成并表征了5-{2-[4-(2-氨基苯并咪唑)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及其铁(Ⅲ)、锰(Ⅲ)、钴(Ⅱ)和锌(Ⅱ)配合物,研究了它们的UV-Vis,IR,FAB,MS及^1H NMR谱,结果表明表明该类配合物中尾端基团配位于金属中心,且这类配合物在过氧化氢存在下,可催化烯烃的氧化。  相似文献   

20.
赵为  张志林 《发光学报》1998,19(4):342-347
通过方酸菁与卟啉相互作用的研究证实,方酸菁可以作为很好的能量受体发红光利用这一原理,用方酸菁掺杂于8-羟基喹啉铝作为发光层,获得了红光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为了说明相关的机理,我们考察了方酸菁和8-羟基喹啉铝在固体膜中相互作用的情况,把光致发光光谱和电致发光光光结合起来,证实该器件的发光机制与激发态的8-羟基喹啉铝到掺杂剂方酸菁的能量传递过程有关,在驱动电压的作用下,TPD(一种有机材料)传输的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