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个风靡世界有趣的"问题",人人都会演算,但要证明它却像对付坚硬的磐石,它似乎能轻而易举地挫去你智慧的锋芒。这就是尚未解决的数学难题之一——3x+1问题(也称角谷猜想、克拉茨问题、叙拉古问题)。"角谷猜想"又称"冰雹猜想"。它首先流传于美国,不久便传到欧洲,后来一位名叫角谷的日本人又把它带到亚洲,因而人们就顺势把它叫做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五次对称群S5与三阶循环群C3直积的整群环的正规化挠单位.作为应用,证明了S5×C3满足Zassenhaus猜想.  相似文献   

3.
任玉杰 《大学数学》2004,20(2):87-88
提出了一种证明"四色猜想"的新思路.证明了"四色猜想"的一部分,即不含K3的平面图最多是-4可着色的,指出了另一部分的证明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文 [1 ]中提出猜想 :当 n≡ 0 (mod2 )时 ,n· C 3是优美图 .本文证明了这个猜想 .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唯一可3边着色图的一些性质,从而否定了[2]中提出的两个猜想.一个是Fiovini和Wilson提出的,另一个是Greenwell和Kronk提出的.文中运用的概念和记号,除特别提到的外,一般都引自[1、2]. 唯一可k边着色问题,只剩下k=3时的情形了(见[2]).为此,[2]中指出了下述三个猜想:  相似文献   

6.
关于有向图n·(C)3是优美图的一个猜想的证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文[1]中提出猜想:当n≡0(mod2)时,n·(C)3是优美图. 本文证明了这个猜想.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门科学如果没有了猜想 ,没有了合情推理 ,就不可能发展 .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合情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 ,通过直觉猜想、类比、联想、推理去洞察事物 ,探索和发展问题的本质 ,对事物的发展趋向具有前瞻性、预见性的高层次思维 .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大胆猜想 ,合理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和预见性没有猜想就不会有创新 ,没有了合情思维更会迷失方向 ,猜想的提出是建立在合情合理的思维基础之上 .没有合情的猜想只能是盲目的猜想 ,对于解决问题是不利的 .例如 :已知∠ABC =90°,BD垂直A…  相似文献   

8.
观察、探求、猜想、证明是一种由特殊出发,经过探求或归纳,猜想出可能的结果或方法,再加以论证的解题方法。猜想可使我们跃过常规思维的步骤,直接感知那些未曾出现过的东西,找到解题方法。因此动手解题前,或解题过程中思维受阻另壁途径时,不妨先猜想问题的规律、解题方法或问题的结果等,根据这种解题方法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  相似文献   

9.
“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引导学生探索与猜想,是把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统一起来的有效措施,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条件,让他们去探索、去猜想,在探索猜想中掌握知识,在探索猜想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本文旨在提出几种培养学生探索与猜想能力的途径与读者探讨。一、在学习新知识中大胆培养探索与猜想能力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通病是,只注重数学结论的证明和应用,而轻视其探索发现的过程,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从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出发,在备课中对结论的探  相似文献   

10.
完善了1992年以来提出的研究乘子猜想的特征标方法, 从而对n = 3n1情形的乘子猜想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概略地说, 证明了:在n = 3I>n1的情形, 用( n1 ,λ) = 1代替 I>n1>λ, 第二乘子定理仍然成立. 进而证明了:在n = 3pr的情形, 把p>λ的条件去掉, 第一乘子定理仍然成立. 即, 设D是abel群G的一个(v,k,λ)-差集, n = 3pr , p是素数, 且(p, v)=1, 则p是D的数值乘子.  相似文献   

11.
从五个方面入手对高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包括: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动手实验;验证规律或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反思、体验、提高.  相似文献   

12.
猜想是一种合情推理,是带有一定直觉的高级认识过程。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言:“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敬的,是负责的态度,请允许我在此向教授所有班级的数学教师呼吁:让我们教猜想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这种猜想的非逻辑方法。事实上,猜想是解很多数学题的思维起点,通过猜想获得解题的机智与灵感,通过猜想去捕捉解题的思路与方法,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那么,合理猜想从何获得?本文结合例子加以分类探析。  相似文献   

13.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Zarankiewicz猜想完全2-部图Km,n(m≤n)的交叉数为[m/2][m-1/2][n/2][n-1/2](对任意实数x,[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目前这一猜想的正确只证明了当m≤6时成立.本文主要证明了若Zarankiewicz猜想对m=7成立,则完全3-部图K1,6,n的交叉数为9[n/2][n-1/2] 6[n/2].  相似文献   

14.
证明当n=3时,全纯幂幺Jacobian猜想成立.  相似文献   

15.
完全3-部图K_(1,10,n)的交叉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Zarankiewicz猜想完全2-部图Km,m(m≤n)的交叉数为[m/2][m-1/2][n/2][n-1/2](对任意实数x,[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目前只证明了当m ≤ 6时,Zarankiewicz猜想是正确的.假定Zarankiewicz猜想对m=11的情形成立,本文确定完全3-部图K1,10,n的交叉数.  相似文献   

16.
从现有的经典物理光学理论和专业实验结果出发,运用数学思维,综合光子理论,建立了基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猜想的四种数学模型.针对光微子碰撞猜想,建立了基于光子碰撞后概率分布的模型.针对光子作为电磁场自我旋转的猜想,分别从专业证明和数学模型分析方面建立了电磁场偏转模型和光子旋转模型.最后建立了我们自己的猜想模型——光子蜂窝网络模型.该模型引入了"光子域"、"光子电力"、"光子磁力"、"光子键"等概念,从五个子模型出发,定性解释了四个光学现象,合理回答了题目提出的三大问题,并定量证明了衍射光强分布.  相似文献   

17.
文[1]给出了一个关于kn的不等式猜想,文[2]指出该猜想的右侧不等式,即对于正整数n,k>1,不等式kn2时成立.本文研究了该猜想的左侧不等式,对于正整数n,k>1,不等式kn (k-2)k 1kn-k(n-1) (k-2)k 1kn-1相似文献   

18.
于海波 《中学数学》2012,(14):81-82
近几年来,为了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在中考中出现了很多猜想类试题,这类题目的解答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下面通过归纳猜想类的试题的分析,谈谈这类问题的解法.所谓"归纳猜想"就是当一个问题涉及到相当多的乃至无穷多的情形时,可从问题的简单情形或特形情况入手,通过简单的情形或特殊情形的试验,从中发现一般规律,或作出某种猜想,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归纳猜想法  相似文献   

19.
用一类特殊形式的有限阶元素表出了局部域的K2群的有限阶子群,从而使得由Moore,Carroll,Tate和Merkurjev证明的一个著名定理进一步明确化,同时否定了Browkin的一个猜想.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学者猜想单个光子只有左旋光子、右旋光子两种.一个左旋光子与一个右旋光子可以组成一个线性偏振光子对.在合理假设基础上,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认识出发,基于这种猜想分别对双缝干涉、单缝衍射、多缝衍射等实验建立光子的运动方程,利用复数积分法得到相应的光强分布模型.并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学仿真,得到猜想的实验结果与波恩的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