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锥体体积教学的一次尝试龚卫东(湖北省远安县114信箱444200)一、基本设想在教学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正确引导其思维,使之愉快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体现:1.直观性原则数学的抽象性使相当...  相似文献   

2.
运用心理规律,改进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心理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湖北电建技校徐崇才刚入技校的学生,由干新颖的学校生活和学习内容的吸引,他们中绝大多数对学习数学是有欲望的,有的甚至有一定的兴趣.但是这种愿望和兴趣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保持下来.为了使新生尽快适应技校数学教学,保持一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范丽 《数学之友》2017,(8):60-61
数学课程是目前高中课程里面比较受关注的一门学科,一方面是由于数学分数在高考总分里所占比承大,另一方面,由于很多高中生畏惧数学,导致数学教学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高中数学与小学、初中数学不同之处就在于,课堂内容更加紧凑,对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要求提高.因此,想要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就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来学习数学原理,探讨数学问题,全身心融入到高中数学课堂中.  相似文献   

4.
陈云 《高等数学研究》2008,11(4):113-116
要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有必要就微积分课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探讨.介绍数学史、揭示数学美、强调应用、注重课堂多样性等,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最重要手段.很多有成就的科学家之所以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其原因不仅在于他们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而首先在于他们有良好的观察能力作为数学教学,观察能力既是教学目的之一,又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因为观察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认识,加深对数学概念、定义、定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观察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观察能力包括观察的条理性、敏锐性、精确性等主要品质,这些品质的形成与数学教学是密切相关的因为众所周知,数学教学的中心是问题教学,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离不开上述观察…  相似文献   

6.
玻利亚认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德式的严谨科学,从这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是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近年兴起的数学实验体现了动态的数学教学观,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数学实验教学使学生从教学的旁观者成为参与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活动经验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长期以来,数学课是学生花时最多的一门课,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笔者前不久听过这样一节数学课,教师上课非常努力,讲解详细,重点突出,教态自然,有讲有练,但是课堂气氛沉闷,不少学生埋头自己看书或做习题,个别学生甚至睡觉,数学课堂毫无生气.如何改变数学教学这种被动局面?数学课堂靠什么来吸引学生?笔者从如下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教育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好的学习者.美国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认为数学只不过是一些空洞的符号和逻辑推理,毫无实用价值,因此觉得学习数学没多大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吸引学生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如何使学生认识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和现实世界的联系,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成为美国数学教学不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只会从纸上推导定义、定理以及演算的结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使学习由过去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本文就数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如何挖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科研意识与创造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与《中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应注意的几个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学数学教学论》(以下简称教学论)是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教学技能,搞好教育实习工作以及今后的谋职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给这门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通过我们两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我校数学专业的课程改革,笔者认为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变化.  相似文献   

11.
传授知识 培养兴趣 提高能力──数学教学艺术浅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授知识培养兴趣提高能力──数学教学艺术浅谈陈光亭,章道镛(杭州电子工学院)数学是工科大学生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通过几门数学课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应有的数学知识,为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是一门神奇有趣的学科,但是数学课堂却给人一种抽象、高深的印象,许多学生惧怕数学,逃避数学,这样的状态就不可能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数学的学习首先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教师在必要的学习环境下,根据学情和课标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3.
华志远 《数学通报》2004,10(11):12-14
在我市一次区域性的学生调查中,78.6%的学生认为最难学的科目是数学.究原因,学生的回答是数学很抽象,但数学如何抽象呢?就连一些老师也难说出个所以然来,数学抽象似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由于教师对此缺乏深刻的认识,教学中就难以做到高屋建瓴,教学行为便会产生随意性,这种随意性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受到直接影响,数学成绩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分析数学问题的形式结构、暴露获解思维过程的教学.中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往往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由于教学中缺乏对一题多解思维发散方向的分析及解题策略的左右逢源的内在结构的剖析,当要学生解数学题时仍常束手无策.本文浅析一题多解的思维发散方向,以利于教学过程中促进对数学知识(问题)结构与学生认知(思维)结构的和谐统一.1不同介质形式,形成不同发散点任何数学问题都有相应的问题情境和设问形式.问题题设和题断中提供的研究对象、材料、元素和关系就是…  相似文献   

15.
周超 《数学通讯》2007,(8):48-48,F0003
近年来,数学游戏在数学教学中颇为流行.其原因自二:一是计算机的动画功能为编制各种数学游戏提供了方便;二是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许多游戏“玩”的味道较重,而“数学”的味道却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本文对一个错排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如何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志培 《数学通报》2005,44(6):20-21
1提供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 1.1形象的感性材料 有些教师仅仅把数学概念看作一个名词,往往是举个例子,进行“一次性归纳”,或者直接把概念提出来,作出解释,使学生能理解、记住.对于抽象程度很高的数学学习来说,这样的一种教学活动会扼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学习畏惧、没有兴趣.究其根源,学生对数学概念难以理解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背景知识的欠缺,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好比无源之水,日见其竭,无根之木,日见其枯.数学是一门开阔和提高人的智力的重要学科,学生对数学不能产生兴趣,就难以进入数学大门.正如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者都要依赖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兴趣在学生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通过桥梁进入数学大门,才能研究,探索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讲评课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它对于纠正偏差,预防错误,巩固基础,强化技能以及提高学生智力等颇具功效.但讲评课教学机械地采用对答案、改错误和讲解法,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现就高中数学讲评课教学的注意点浅述如下,欢迎指正.1注意让学生主动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克服变相注入或以教代学等错误作法,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讲评课的效益.1.1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在讲评课教学中,要因势利导,抓住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创设认知“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解题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很多学生都有可能在解题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出现错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获得更满意的学习成绩,教师需要针对数学解题教学展开全面优化和完善.教师需要立足于当下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紧随教学节奏;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核心素养作为引导,架构形象、真实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形成较高的纠错能力那么,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