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析几何》第一章——直线,包括三大节:一、有向线段、定比分点;二、直线的方程;三、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本章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数学课本《代数》第四册、《几何》第二册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编写的。另外,增加了一节选学内容“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区域”。 全章必学内容的教学时数为22课时,选学内容为2课时(仅供参考)。 下面,我们分大节介绍编写的一些想法。 第一大节包括有向线段、两点的距离及定比分点两小书。这一节是解决研究解析几何的工具问题。  相似文献   

2.
《解析几何(平面)》第二章圆锥曲线共分五大节:曲线和方程、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除第五大节中“圆锥曲线的切线和法线”一小节为选学内容外,其他都是必学内容。全章共需30课时,如果不学选学内容,只需24课时。本章的主要内容和体系的安排与十年制高中数学第二册“二次曲线”一章基本相同。为了便于教学,这次编写只是在个别地方的叙述和要求上作了一些改动。下面把改动的情况做些说明,供老师们教学时参考。一、在十年制初、高中课本中,解析几何的内容分为两段讲授,其中直线和圆的标准方程放在初中,圆的一般方程放在高中二次曲线一章中。现在解析几何的主要内容都集中到高中二年级作为一门《解析几何》课程来学习,这样,我们就把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归到一起,作为一大节内容来学习。第二章第  相似文献   

3.
初级中学数学课本《代数》第二册(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七章“因式分解”,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二册(以下简称原教材)第七章“因式分解”的基础上改编的。下面对修改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因式分解这一内容,是初中代数教学的重点和难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立体几何》第三章“多面角和正多面体”共分两大节“多面角”、“正多面体、多面体变形”。本章全部是选学内容,与全日制十年制高中数学课本相比,增加了“多面角”这一大节内容,并且在第二大节“正多面体”的内容中,增加了正多面体只能有五种的证明。由于这本《立体几何《是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三种类型教学计划的共同教材,增加这些选学内容,就扩大了教材的适应性与伸缩性。这一章对于第一种类型的一般学生可以不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选学;对于侧重文科的第二种类型学生不必选学;对于侧重理科的第三种类型学生可以选学。这一章共需7课时,如不选学时,可将这7课时适当地分配给前两章,使前两章放慢一点速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几何第三册,是义务教育阶段《几何》教科书的最后一册,供初中三年级用。按规定,初中三年级代数、几何两科并进,几何每周3课时,三年级上学期授课周数为17周,下学期为15周,共32周,96课时,按规定留有10%的机动时间,这册书实际按86课时编写,上学期期末复习及考试,下学期的总复习和考试时间不包括在内。本册书的内容包括解直角三角形、圆、几种简单几何体三章。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一册书的内容、教学要求及编写特点。  相似文献   

6.
初级中学课本《代数》第一册(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和第四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一册(以下简称原教材)第三、四章的基础上修改的。章名与原教材一致,教学内容也基本一致。新教材第三章包括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方程的有关概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初中一年级几何课中的《平行线的判定》一节课.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初中三年制的《几何》第一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下面我分四部分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这就是“教材分析”、“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数学》第六册即将出版发行,开始试用。下面将这一册书作一简单介绍,并谈谈我们编写时的一些想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本册是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册,包括“函数及其图象”、“直线和圆的方程”、“统计初步”、“视图”(作为选学内容)四章。另外书末还有一个附录“初中阶段总复习参考题”,供复习整个初中阶段内容时参考选  相似文献   

9.
《代数与几何》第二册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编写,供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三年级侧重文科的班级使用。 下面,就《代数与几何》第二册各章简要地加以说明。 第六章圆锥曲线(续),主要内容是椭圆、双曲  相似文献   

10.
修订后的初级中学课本《代数》第三册(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九章《数的开方》,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三册(以下简称原教材)第一章《数的开方和二次根式》的第一单元“数的开方”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原教材《数的开方和二次根式》一章共包括两个单元,考虑到这两个  相似文献   

11.
修订后的初级中学数学课本《代数》第二册(以下简称新教材)的第六章“整式的乘除”,与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二册(以下简称原教材)的第六章“整式的乘除”比较,内容基本一致。在修订中,从便于教学出发,增加了一些  相似文献   

12.
初级中学课本《代数》第二册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数学》第二册第五章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参照多数教师和教研部门关于教材应相对稳定意见,修改时,没有对内容进行大的变动,只是修改了个别的例、习题,增加了一些文字叙述,力求做到易教易学,希望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本章主要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此外,也举例介绍了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解法。  相似文献   

13.
新编初中《数学》第三册,将在今秋开始试用,现简单介绍如下。 1.主要内容 按照大纲规定,初中《数学》第一、第二册,都是代数方面的内容。从本册开始,出现几何内容。前三章是“直线、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而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关于《现行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调整范围》一、将以下教学内容改为不作考试要求的选学内容1.《代数(上册)》第四章“4.6简单的三角方程”.2.《立体几何》第二章“2.6球冠”中的“球冠的面积”.3.《立体几何》第二章“2.12球缺的体积”.4.《...  相似文献   

15.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二册(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四章“行列式和线性方程组”,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三册(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第一章“线性方程组”的基础上改写的。新教材这一章共分八节:1.二阶行列式和二元线性方程组;2.三阶行列式;3.三阶  相似文献   

16.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二册(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一章“反三角函数和三角方程”,与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一册(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第四章的内容基本相同。原教材把这一章安排在高一上学期期末,使学习基本初等函数告一段落,便于高一下学期开始学习立体几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棱台的概念和性质》是高中《立体几何》(人教必修本)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棱台的基本概念、正棱台的概念和性质、利用棱台的概念与性质解决有关计算与证明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初中《几何》第二册(2002年3月)第6.5圆周角一节例4(P65)提到这样一道例题:  相似文献   

19.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二册(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三章“不等式”,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三册(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第二章“不等式的性质和证明”的基础上编写的。新教材把这一章安排在“数列与数学归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试用本,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一册的第四章“三角函数”,与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以下简称原教材)《数学》第一册中的相应内容基本一致。对于这一章,我们主要从更便于教、便于学的角度考虑,在原教材的基础上作了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