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采取水热合成方法,利用二元羧酸和含氮杂环配体作为混合配体设计合成了一个二维Mn(Ⅱ)配合物[Mn(mip)(NDC)]n(1)(mip=2-(3-methoxyphenyl)-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NDC=naphthalene-1,4-dicarboxylicacid),并对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失重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n群,其晶胞参数如下:a=1.24580(7)nm,b=1.47450(9)nm,c=1.36544(8)nm,β=97.6440(1)°。在1中,金属锰(Ⅱ)与来自3个NDC配体的4个O原子和来自1个mip配体的2个N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1呈现二维(4,4)拓扑构型。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1的分解经历了两个阶段,并且该配合物的结构是比较稳定的。我们初步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1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1可以做为潜在的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2.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d(PhCOO)2(bmix)]n(1)和{[Cd(chdc)(bmix)].C2H5OH}n(2)(bmix=1,4-双(2-甲基咪唑基-1-甲基)苯,H2chdc=1,4-环己二酸)。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一维锯齿状链结构平行于[001]平面;配合物2为层状结构,镉原子通过双配体桥连形成四连接的二维(4,4)网络。两个配合物中镉原子均具有6配位的畸变八面体几何构型,另外,测定了两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M(nbqa)(NO3)(H2O)2]NO3(M=Ni,1;Zn,2;nbqa=N-苄基-2-(8-喹啉氧基)乙酰胺)。在配合物1和2中,金属离子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来自配体nbqa的1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来自硝酸根的1个氧原子及来自2个配位水分子的氧原子和中心金属离子配位。乙腈溶液中配合物2在430 nm有强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4.
用水热法合成得到2个Cd(Ⅱ)配合物,[Cd(L)(4,4′-bipy)0.5(H2O)2]n(1)和[Cd(L)(bpp)(H2O)]n·2nH2O(2)(L=3-氧乙酸基苯丙烯酸,4,4′-bipy=4,4′-联吡啶,bpp=1,3-二吡啶基丙烷),并测定了他们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L配体连接Cd(Ⅱ)中心形成一维[CdL]n链,4,4′-联吡啶配体进一步桥联形成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2是一个二重穿插的二维层状结构。此外,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能测试表明,它们在绿光区域有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5.
在混合溶剂热条件下,以4-[(羧甲基)硫代]-苯甲酸(CMTB)为配体合成了[Pb(CMTB)H2O]n(1)和[Cd(CMTB)]n(2)两个配位聚合物,并用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为a=0.645 08(13)nm,b=0.847 83(17)nm,c=0.956 30(19)nm,α=90.37(3)°,β=92.75(3)°,γ=106.40(3)°,Z=2;化合物1具有二维层状结构,每1个Pb(Ⅱ)与来自4个配体的5个氧原子以及1个来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1个变形八面体的几何构型。化合物2为单斜晶系,空间群是P21,晶胞参数为a=0.786 27(16)nm,b=0.600 55(12)nm,c=1.001 3(2)nm,β=91.14(3)°,Z=2。化合物2是一个二维层状化合物,Cd(Ⅱ)与5个氧原子和1个硫原子配位形成了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同时,我们对两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Mn(C2O4)(bimb)]n.0.25nH2O(H2C2O4=草酸,bimb=1,4-双(咪唑基-1-基)丁烷)。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晶体结构中,锰原子为六配位与来自2个不同的C2O42-配体上的4个羧基氧原子和来自2个bimb配体上的2个氮原子配位,呈现畸变的八面体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由2种不同金属盐和MOPIP(MOPIP=2-(4-methoxyphenyl)-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配体合成了2种新型零维配合物[Cd(MOPIP)3(H2O)9]4n(1)和[Mn(MOPIP)3(H2O)6]2n(2),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热失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果表明,每个金属中心离子与来自3个不同MOPIP分子上的6个氮原子进行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脲热合成法合成了2个金属配位聚合物[Mn3(Hidc)3(DMI)2]n(1)(H3idc=4,5-咪唑二羧酸,DMI=1,3-二甲基-2-咪唑啉酮),[Co(tbip)(DMPU)]n(2)(H2tbip=5-叔丁基间苯二甲酸,DMPU=N,N-二甲基丙烯基脲)。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该配合物以DMI为模板剂,通过H3idc与Mn(Ⅱ)构筑成三维四方孔道结构,DMI填充在孔道中。配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该配合物以DMPU为模板剂,通过H_2tbip与Co(Ⅱ)构筑成二维网状结构,DMPU分子通过与Co(Ⅱ)配位填充在网格中。固体荧光性能测试表明配合物1在462 nm处存在较强的荧光发射峰,说明具有良好的蓝光性质。  相似文献   

9.
以3-苯氧基甲基-4-(4-甲基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L)为配体分别合成了2个金属配合物即[Cu2L2Cl4]·2H2O(1)和[Cd3L2(μ2-Cl)6]n·2n CH3CN(2),对其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和晶体结构等表征。配合物1和2都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都为P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中心铜( Ⅱ)原子具有畸变三角双锥构型[Cu N3Cl2];配合物2是配位聚合物,每个重复单元有3个Cd( Ⅱ)原子和2个不同的Cd( Ⅱ)配位中心,Cd1( Ⅱ)原子具有中心对称的畸变八面体构型Cd Cl4N2,Cd2( Ⅱ)原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构型Cd Cl4N2。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锌(Ⅱ)与2,2'-联吡啶胺(dpa)和3-苯丙酸(HPPr)混配配合物[Zn(dpa)(PPr)2]·2H2O,并测定其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541(1)nm,b=11.333(1)nm,c=11.698(1)nm,α=91.00(1)°,β=90.96(1)°,γ=88.38(1)°,Z=2,2个PPr-1羧基上的4个氧原子、1个dpa上的2个氮原子分别与中心离子Zn(Ⅱ)配位,构型为畸变八面体.2个结晶水与配体间可能存在着分子内氢键.通过元素分析、IR、摩尔电导和热重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以3-苯氧基甲基-4-(4-甲基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L)为配体分别合成了2个金属配合物即[Cu2L2Cl4]·2H2O(1)和[Cd3L2(μ2-Cl)6]n·2n CH3CN(2),对其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和晶体结构等表征。配合物1和2都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都为P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中心铜( Ⅱ)原子具有畸变三角双锥构型[Cu N3Cl2];配合物2是配位聚合物,每个重复单元有3个Cd( Ⅱ)原子和2个不同的Cd( Ⅱ)配位中心,Cd1( Ⅱ)原子具有中心对称的畸变八面体构型Cd Cl4N2,Cd2( Ⅱ)原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构型Cd Cl4N2。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Co(PDC)(bix)(H2O)]n(H2PDC=2,4-吡啶二甲酸,bix=1,4-双(咪唑基-1-甲基)苯)。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热重、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体学数据:a=2.5255(4),b=1.31898(19),c=1.4415(2)nm,β=118.656(2)°,V=4.213 5(11)nm3,C21H19CoN5O5,Mr=480.34,Dc=1.514 g.cm-3,μ(Mo Kα)=0.857 9 mm-1,F(000)=1 976,Z=8,残差因子R=0.030 5,wR=0.067 4。在晶体结构中,钴原子为六配位与来自2个不同的PDC配体上的2个羧基氧原子和来自2个bix配体上的2个氮原子、来自PDC配体上的1个氮原子以及1个配位水分子配位,呈现畸变的八面体几何构型。而且该配合物通过氢键作用扩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二维稀土Sm(Ⅲ)的配位聚合物[Sm(1,4-bda)1.5(phen)(H2O)]n(1)(1,4-H2bda=对苯二甲酸,phen=1,10-邻菲啰啉),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Sm(Ⅲ)离子与6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配位。其中5个氧原子来自1,4-bda配体的羧基氧原子,1个来自配位水分子;2个氮原子来自邻菲啰啉分子。每个Sm(Ⅲ)离子与1个邻菲啰啉分子螯合配位,1,4-bda配体在配合物中有两种不同的配位方式。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30 72(6)nm,b=1.086 75(7)nm,c=1.139 83(8)nm,α=107.759(6)°,β=91.886(5)°,γ=112.878(6)°。该配合物在波长为345 nm紫外光的激发下显示出较好的光致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BBPY)和2,6-吡啶二羧酸(DPA)的锌髤配合物[Zn(BBPY)(DPA)].H2O(1)及镍髤配合物[Ni(BBPY)2]SO4(2)。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晶胞参数a=1.6945(12)nm,b=1.2721(9)nm,c=1.0658(7)nm,β=92.506(12)°。配体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中的3个氮原子与2,6-吡啶二羧酸中的1个氮和2个羧基氧原子与锌髤配位,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配合物2也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35(8)nm,b=1.3838(8)nm,c=2.0270(11)nm,β=106.133(10)°。配体中每个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中的3个氮原子与镍髤配位,也形成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合物1在428.9 nm(λmax)处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2个异双核金属Salamo型配合物[Cu(L)Nd(NO_3)_3(C_2H_5OH)](1)和[Zn(L)(OAc)Ce(NO_3)_2(CH_3OH)](2)(H_2L=O,O′-(ethane-1,2-diyl)bis(1-(3-ethoxy-2-hydroxyphenyl)-3-ethoxy-2-hydroxybenzaldehyde oxime)),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荧光光谱和X射线晶体学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是不对称的双核结构,其中Cu(Ⅱ)原子为五配位具有稍微扭曲的四方锥几何构型,而钕(Ⅲ)原子是十配位具有一种扭曲的双帽十二面几何构型。配合物2也是不对称的双核结构,其Zn(Ⅱ)原子为五配位具有一种介于四方锥和三角双锥体之间的几何构型,Ce(Ⅲ)原子为十配位采用了一种扭曲的双面十二面几何构型。与配体相比,在激发波长为318 nm时配合物1发生了荧光淬灭,而配合物2表现出荧光增强。  相似文献   

16.
水热条件下,以1,4-双(咪唑基-1-甲基)苯(bix)及方酸阴离子(C4O42-)为配体,合成了新的镉的配位聚合物[Cd(C4O4)(bix)(H2O)2]n(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二维层状结构,镉中心为六配位八面体结构,赤道平面上4个配位原子分别来自方酸和bix配体,轴向2个配位原子来自配位水分子,镉原子通过双配体桥连形成四连接的二维(4,4)网络。同时,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7.
以4-酰基吡唑啉酮衍生物为配体合成了2个Mn(Ⅱ)配合物[Mn2L2(μ-CH3OH)2(CH3OH)2](1)和{[Mn L(μ-CH3OH)]·CH3OH·CHCl3}n(2)(H2L=N-(1-苯基-3-苄基-4-丙烯基-5-吡唑啉酮)-异烟酰肼),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的p H值影响配体的配位方式,所得配合物1为双核结构,而2为2D网状结构。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1的稳定性高于配合物2的。  相似文献   

18.
以1,10-菲咯啉衍生物和H2DDA为混合配体,合成了2种Pb(II)金属-有机配合物,即:[Pb(TCPP)(DDA)0.5(NO3)]n(1)和[Pb(TCPB)(DDA)0.5]n(2)(TCPP=2-(1H-1,3,7,8-环戊二烯并[l]四氮杂菲-2-基)苯酚,TCPB=2-(1H-1,3,7,8-环戊二烯并[l]四氮杂菲-2-基)苯甲酸,H2DDA=1,12-十二烷二酸),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配合物1呈现(6,3)连接的二维网状结构,通过π-π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是由TCPB和DDA配体连接Pb(Ⅱ)原子构筑的具有(4,4)连接的二维层状结构。此外,配合物1和2在室温下具有绿色的荧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合成了1个二维层状磺酸银配位聚合物[Ag2(HL)(MeCN)]n,(H3L=2-羟基-3-羧基-5-溴苯磺酸),并且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热重、荧光、粉末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表征及研究。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702 71(14)nm,b=0.828 98(17)nm,c=1.233 1(3)nm,α=84.32(3)°,β=73.90(3)°,γ=67.26(3)°,V=0.636 5(2)nm3,Z=2,R=0.056 5。Ag1离子分别与来自3个不同HL2-配体的4个氧原子和1个乙腈分子中的氮原子配位,展示出扭曲的四方锥几何构型,而Ag2离子则分别与来自4个不同HL2-配体的6个氧原子配位,展示出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相邻的银离子间通过磺酸基氧原子、羟基氧原子连接形成一维带状结构,该一维带进一步通过羧基氧桥联成二维层状结构。此外,该配合物在室温下具有较强的蓝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个配合物[Zn(OBimB)Cl2].DMF.H2O(OBimB为1,2-双(2-苯并咪唑基)苯),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51 22(9)nm,b=1.039 80(7)nm,c=1.827 94(11)nm,β=95.508(2)°,V=2.367 2(3)nm3,Z=4,Dc=1.509 g.cm-3。最后精修结果为:R1=0.043 0,wR2=0.093 9。在配合物结构中每个Zn(Ⅱ)原子分别与2个来自V构型OBimB配体的N原子、2个氯离子进行配位,形成了1个扭曲的四面体结构。配体和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测试显示光发射属于配体的分子内荧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