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某实际钢结构连廊为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连廊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现场环境振动测试验证了文中连廊结构模型的合理性.针对这一较复杂结构的损伤识别问题,文中基于小波变换理论,构建了一种“变异放大系数”.本文的数值计算算例表明,利用这种“变异放大系数”曲线的峰值可以更有效地判别损伤位置,而“变异放大系数”峰值的大小则可较方便地判别结构的损伤程度.同时,文中探讨了不同小波函数和尺度伸缩因子对连廊结构单处和两处损伤的识别效果的影响,给出了小波函数和尺度伸缩因子的取值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航空重力梯度测量数据降噪处理中,传统低通滤波器存在需要选择最优滤波参数和对原始数据网格化的问题,提出应用地质统计学中的克里金分析方法进行重力梯度测量数据降噪.首先对重力梯度这一区域化变量进行结构分析,确定其变异函数是否具有各向同性的性质.接着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各向同性的变异函数套合拟合,分解出不同参数的变异函数....  相似文献   

3.
基于结构拓扑随机变异的水平集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结构拓扑导数的水平集优化方法,利用结构拓扑导数信息和通过不断减少结构体积的方式来确定需开孔的结构位置,需选用最大设计区域结构作为初始优化结构.该方法不适合求解结构体积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克服水平集方法不能在结构内产生新孔洞的困难,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拓扑随机变异的水平集优化方法.引进了以小概率随机方式进行结构拓扑变异的结构优化方案.设计了变异算子,讨论了提出方法的收敛性情况.最后,结合考虑结构最大设计区域限制的结构拓扑优化的水平集方法,建立了一套新的涉及结构柔顺度作为目标函数,体积作约束条件的水平集演化算法.给出的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碳纤维板增强钢筋砼梁开裂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碳纤维薄板增强钢筋混凝土三点弯曲缺口梁和无缺口梁的开裂性状及破坏规律进行探讨,分析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与无纤维板增强钢筋混凝土梁相比,碳纤维薄板增强钢筋混凝土三点弯曲梁的开裂性状和破坏模式更加复杂,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提高,刚度增加;2)与无缺口梁相比,缺口梁的开裂性状大致相同,但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都稍有下降,刚度增加;3)碳纤维薄板的粘贴长度对梁的开裂性状、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和刚度有较大的影响;4)按照梁的不同的开裂性状,提出了相应的力学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支撑位置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整数编码、实数编码、种群隔离机制、算术杂交、非均匀随机变异等新理论设计了一种广义遗传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结构支撑位置优化问题。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求解支撑具有弯曲刚度的结构支撑位置优化问题,对于一般支撑位置优化问题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何德伟  马东涛  吴杨 《力学学报》2008,16(2):283-288
敦煌莫高窟北区岩体长期以来在特殊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岩土性质、地质构造条件下,受人工开挖、重力、风蚀、雨蚀和洪水冲刷等共同作用,岩体发生风化、卸荷等变异以及崩塌、坍塌和危岩、开裂与裂隙(构造裂隙、卸荷裂隙)等多种变形,严重影响岩体的稳定和洞窟的安全。针对上述变异、变形破坏情况,采用PS材料加粉煤灰浆液灌浆封闭裂隙和岩面喷浆加固相结合的修复方法,有效地防止了岩体变异的进一步扩展和表面风化的加剧,减少了岩体变形和表面风化程度,使石窟得以保护和修复。该方法对黄土及干旱地区石窟保护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狄少丞  冯云田  瞿同明  于海龙 《力学学报》2021,53(10):2712-2723
颗粒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受颗粒组分等材料参数, 孔隙率、配位数等状态参数的影响, 同时又具备复杂的加载路径和加载历史相关性, 建立包含多个内变量以及各变量间相互关联的颗粒材料本构模型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难题. 不同于传统的基于屈服面、流动法则和硬化函数框架下的唯象本构模型, 本文基于颗粒物质力学的研究基础, 以颗粒材料平均孔隙率、细观组构参数和弹性刚度参数作为内变量, 结合深度学习方法建立以有向图表征的数据本构模型. 有向图中以不同的链接网络表示不同的内变量信息流动方向, 各个内变量间的映射关系采用循环神经网络来建立, 将各个神经网络相互组合, 形成包含不同内变量且具有不同预测能力的本构模型. 该本构模型的建立过程等价于在众多可能的内变量链接关系空间中寻找最能描述实际材料宏观应力应变行为的优化问题. 因此, 可将有向图本构模型的建立过程看作“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采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构建有向图的内变量链接组合优化过程, 具体采用AlphaGo Zero算法自动寻找最优的颗粒材料数据驱动本构模型建模路径.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有向图和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可建立起完全依靠“数据驱动”的颗粒材料应力?应变关系. 此外, 本方法提供了一种将不同理论模型从数据角度统一起来, 且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发展更优模型的研究思路, 可为相似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杨健鹏  王惠明 《力学学报》2019,51(4):1054-1063
作为一种新型智能材料,水凝胶具有特殊的化学力学耦合性能.采用功能梯度形式可使得水凝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可调控性.本研究中假设交联密度沿径向按幂函数规律变化,并基于水凝胶的大变形多场耦合一般理论,采用Flory-Huggins自由能函数,建立了功能梯度球形水凝胶在球对称情形的控制方程,并开展了功能梯度球形水凝胶在给定内压和化学势情行的非均匀大变形溶胀行为的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梯度指数的球形水凝胶的内压、内孔半径曲线和内压、内表面径向伸长率曲线均呈现出一段稳定区间和另一段不稳定区间,说明内压超出某临界值会发生失稳并导致水凝胶的最终破坏.内压的临界值随梯度指数的增大而增大.研究表明,功能梯度球形水凝胶的材料参数(梯度指数、亲疏水特性、交联密度和溶剂分子的体积)和环境化学势对水凝胶溶胀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给定内表面压力的情况下,功能梯度球形水凝胶内表面的径向位移随梯度指数的改变接近为线性变化,而随其他参数的影响都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本研究有助于实现水凝胶智能结构和器件在复杂条件下的精准调控.}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型智能材料,水凝胶具有特殊的化学力学耦合性能.采用功能梯度形式可使得水凝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可调控性.本研究中假设交联密度沿径向按幂函数规律变化,并基于水凝胶的大变形多场耦合一般理论,采用Flory-Huggins自由能函数,建立了功能梯度球形水凝胶在球对称情形的控制方程,并开展了功能梯度球形水凝胶在给定内压和化学势情行的非均匀大变形溶胀行为的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梯度指数的球形水凝胶的内压–内孔半径曲线和内压–内表面径向伸长率曲线均呈现出一段稳定区间和另一段不稳定区间,说明内压超出某临界值会发生失稳并导致水凝胶的最终破坏.内压的临界值随梯度指数的增大而增大.研究表明,功能梯度球形水凝胶的材料参数(梯度指数、亲疏水特性、交联密度和溶剂分子的体积)和环境化学势对水凝胶溶胀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给定内表面压力的情况下,功能梯度球形水凝胶内表面的径向位移随梯度指数的改变接近为线性变化,而随其他参数的影响都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本研究有助于实现水凝胶智能结构和器件在复杂条件下的精准调控.  相似文献   

10.
骨科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头10年工作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1972年,即有限元法引起工程力学中结构应力分析的革命后大约15年,这种“分析骨骼力学性状的新方法”(Brekelmans等1972)首次引入骨科文献。传统上,人们感兴趣的是涉及承载骨中应力和应变时,特别是涉及结构与承载功能间的关系时的骨科,以及与骨科   相似文献   

11.
和数学变分原理的意义不同,物理变分原理是物理界的客观规律,是基本规律.热力学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指任一自然过程的能量总是守恒的;但同时又是物理变分原理,指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无限接近的状态,在所有可能的稳定过程中,真实过程的能量取极小值,因而又是动量定律.特别是对于存在迁移变分的过程和偏离平衡态不大的不可逆过程,物理变分原理特别有效,可以用来推求连续介质的控制方程,且尚未完全研究透彻.本文对这一原理及其在电磁介质中的某些应用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巴东组地层的发育特征及其空间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量的野外实际观察、室内岩石标本的薄片鉴定及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作者详细论述了三峡库区巴东组地层(T2b)的发育特征及其空间变化的规律性。巴东组地层在秭归、巴东、巫山、奉节等4个地区的总厚度最小约为830m,最大约为1420m,自东而西地层总厚度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红色与灰色是巴东组地层的两大基本色调,红色系列的岩层(第二、四段),多见为碎屑或砂泥质岩类,而灰色系列的岩层(第一、三、五段),多见为碳酸盐岩类。由其发育特征可知,巴东组为典型的易滑岩组。  相似文献   

13.
VISAR测速中的信号丢失及丢失条纹数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论述了VISAR测速中信号频率与被测速度增量的关系和光电倍增管、数字示波器所能响应的最高速度增量。分析了信号丢失的原因,给出了丢失条纹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对VISAR应用中如何正确选择条纹常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数梯度材料泊松比不为零时的裂纹尖端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天护 《力学学报》2006,38(5):688-691
严格地求出了当泊松比不为零时对数梯度材料的裂纹尖端场. 虽然在本构方程中对数项为\exp(ax), 但严格地证明了在最后应力的表达式中, 它却变为\exp(ax/2+ak_{1}^{1 / 2}y/2-kr/2) 与\exp(ax/2-ak_{1}^{1/2} y/2-kr/2). 对于数值解法, 若考虑了此种严格关系, 将会很容易地解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杨重存  孙冠平 《力学学报》2005,13(3):310-315
国道212线甘肃段是甘肃省南北向的主要通道,在甘肃境内全长707km,公路沿线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区,特别是陇南市的宕昌—武都段是我国最主要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区之一。线路通过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迥异,造成滑坡、泥石流类型和性质有很大差别。本文分析了该区地形地貌时、时空规律性及其与滑坡、泥石流的关系,为未来的高速公路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椭圆孔口端点和裂纹端点处的变动态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椭圆孔口端点和裂纹端点处的变动态应力.在分析中,设带椭圆孔口的无限平板受远处应力作用,变动态应力分析指的是,令动点趋近于椭圆孔端点和椭圆孔变成裂纹这二个过程在各种相对关系下进行.在不同相对关系下,求出椭圆孔口或裂纹端点应力的极限值.分析表明,随着不同的变动状态,对于端点处的某些应力会得到不同的极限值.  相似文献   

17.
动力学分区变分原理及其广义变分原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伟长  卢文达 《力学学报》1989,21(3):300-306
  相似文献   

18.
耦合热弹性问题的分区变分原理及其广义变分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皓中 《力学学报》1991,23(2):236-243
本文在文献[1]和[2]的基础上建立并论证了耦合热弹性问题的分区变分原理及其分区广义变分原理  相似文献   

19.
汽车盘式制动器摩擦-振动耦合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针对9种具有不同厚薄差和端面跳动量组合的汽车盘式制动器,利用制动器惯性试验台在四种制动压力工况下进行了制动转矩和制动压力的测量,并通过阶次分析与小波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盘式制动器摩擦特性与制动压力波动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发现:制动盘的厚薄差和端面跳动会引起法向力的波动,进而引起摩擦系数的波动,并且摩擦系数、制动压力以及制动转矩的波动都与转速存在2阶的阶次关系;摩擦系数静态成分随着相对速度的减小和制动压力的减小而增大;摩擦系数动态部分随制动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且主要由制动盘厚薄差引起,端面跳动对其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the procedure for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body separation is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general laws of classical dynamics, the method for obtaining the velocity and the angular velocity of the remainder body during separation is developed. Due to the discontinual mass variation, the jump-like change of the velocity and the angular velocity of the body is evident. Various types of motion of the separated body are considered.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motion of the separated body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remainder body are obtained. As a special case the in-plane motion of the body before and after separation is considered. Th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re applied for the separation analysis of a rotor (a shaft-disc system). The transient motion of the body after separation is investigated. To prov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procedure suggested in the paper, the case when the mass and the moment of inertia of the separated body are infinitesimal is analyzed. The obtained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re the same as those previously ob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