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FT法研究分子筛催化trans-2-丁烯的双键异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个3T簇模型模拟分子筛催化剂的酸性位,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 B3LYP/6-31G(d, p)方法, 研究了分子筛催化1-丁烯双键异构为trans-2-丁烯的反应机理. 对反应各驻点进行了全优化, 经过零点能校正后, 得到了反应的活化能. 研究表明, 反应分三步进行:物理吸附→化学反应→物理脱附. 分子筛的酸性位OH基团首先吸附1-丁烯的双键形成了π配位复合物, 然后按协同反应机理发生双键异构反应, 生成吸附态的trans-2-丁烯, 最后脱附成产物. 计算得到的表观活化能为57.1 kJ•mol-1, 与实验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2.
DFT法研究离子液中EMIM+催化丁烯双键异构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密度泛函方法(DFT)分别在B3LYP/6-31G**和B3LYP/6-311++G**的计算水平上优化了离子液体中1-乙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EMIM+)催化丁烯双键异构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产物以及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分析了反应过程中键参数的变化.通过振动分析对平衡态和过渡态进行了验证,并得到了零点能.通过计算内禀反应坐标(IRC),确认了对应于过渡态的反应物和产物. 计算结果表明,EMIM+催化丁烯双键异构可以基元反应的方式一步完成,1-丁烯异构化为2-丁烯的活化能约为192 kJ•mol-1, 逆反应活化能约为208 kJ•mol-1, 可在室温或高于室温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3.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鄄31G(d,p)的计算水平上研究了离子液中1鄄乙基鄄3鄄甲基咪唑阳离子(EMIM )的4鄄H和5鄄H原子催化丁烯双键异构反应的可能途径,优化了反应体系的平衡态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分析了反应过程中键参数的变化,通过振动分析对平衡态和过渡态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离子液中的EMIM 首先通过4鄄H和5鄄H原子吸附丁烯,进而催化丁烯的双键异构反应,EMIM 的4鄄H和5鄄H催化1鄄丁烯异构为2鄄丁烯的正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04.2和207.3kJ·mol-1,逆反应活化能约为220.9和223.8kJ·mol-1,反应为基元反应.  相似文献   

4.
任元林  程博闻  张金树 《化学学报》2007,65(17):1892-1896
以TG-DTG为手段, 研究了N,N'-二(5,5-二甲基-2-磷杂-2-硫代-1,3-二噁烷-2-基)乙二胺(DPTDEDA)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动力学, 利用 Kissinger法、Flynn-Wall-Ozawa(FWO)法对DPTDEDA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求出了该物质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 同时利用Satava-Sestak法研究了该物质的热分解机理. 结果表明, Kissinger法所求得的表观活化能为137.37 kJ•mol-1, 指前因子ln A=28.00; Flynn-Wall-Ozawa法所求得的活化能为139.83 kJ•mol-1. DPTDEDA的热分解机理为相边界反应, 其动力学方程为G(α)=1-(1-α)4, 反应级数n=4.  相似文献   

5.
聚羟基丁酸-戊酸的非等温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非等温TG-DTA技术, 在5.0、10.0、15.0和20.0 K•min-1线性升温条件下, 研究聚羟基丁酸-戊酸(PHBV)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结果表明, 分解过程分三个阶段:分解初期、分解中期和分解后期. 分解初期的机理函数为Avrami-Erofeev方程(n=1/2), 对应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 表观活化能Ea(β→0)为69.44 kJ•mol-1, 指前因子A(β→0)为106.27 s-1;分解中期的机理函数为Avrami-Erofeev方程(n =2/5), 对应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 表观活化能Ea(β→0)为117.64 kJ•mol-1, 指前因子A(β→0)为1011.48 s-1;分解后期的机理函数为Mampel Power法则(n=1/3), 对应机理为幂函数法则, 表观活化能Ea(β→0)为116.64 kJ•mol-1, 指前因子A(β→0)为108.68 s-1.  相似文献   

6.
以TG-DTG为手段, 研究了N,N′-二(5,5-二甲基-2-磷杂-2-硫代-1,3-二噁烷-2-基)乙二胺(DPTDEDA)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动力学,利用Friedman法、Flynn-Wall-Ozawa(FWO)法对DPTDEDA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求出了该物质两个主要的热分解阶段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 同时利用Coats-Redfern法、Achar法研究了该物质的热分解机理. 结果表明, 用Friedman法所求得的两个热分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的平均值分别为128.03和92.59 kJ•mol-1; 而Flynn-Wall-Ozawa法所求得的两个热分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的平均值分别为138.75和106.78 kJ•mol-1. 由Coats-Redfern法、Achar法得出DPTDEDA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虽主要分为两段反应, 但经过推理其反应机理函数却是相同的, 为f(α)=3/2(1-α)4/3[(1-α)-1/3-1]-1.  相似文献   

7.
采用局域密度泛函理论(LDA)的VWN方法, 结合周期平板模型, 在DNP基组下, 研究了苯分子在Au(100)面的吸附情况. 构型优化的结果表明, 苯分子在穴位吸附活性最高, 吸附能为-184.8~-184.3 kJ•mol-1, 苯环发生扭曲, C—C键明显拉长, 出现了介于苯和1,4-环己二烯之间的船状构型, 船头的2个C原子从sp2杂化重新进行sp3杂化. 苯分子在桥位和顶位的吸附活性较低, 吸附能分别为-156.7~-145.3 kJ•mol-1、-116.5~-117.0 kJ•mol-1, 苯分子构型有稍微的改变. 轨道分析的结果还表明, 吸附之后苯分子的轨道简并度降低, 苯分子的LUMO轨道和邻近Au原子的dz2轨道叠加比较好, 两个对位的C原子以双σ形式连接到表面邻近的Au原子上.  相似文献   

8.
分子筛催化cis-2-丁烯的双键异构反应机理的DF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会英  蒲敏  陈标华 《化学学报》2006,64(16):1676-1680
基于含有两个Si和一个Al的分子筛3T簇模型, 利用密度泛函方法(DFT)研究了分子筛催化1-丁烯双键异构为cis-2-丁烯的反应机理. 在B3LYP/6-31G(d,p)计算水平上对反应各驻点进行了全优化, 并计算了反应的活化能. 研究发现, 分子筛上的酸性OH基团首先通过物理吸附靠近1-丁烯的双键, 形成了π配位复合物后, 丁烯双键的端基C原子逐渐抽取这个质子, 同时相邻酸性位的一个O原子也抽取丁烯碳链上的一个H原子, 形成吸附态的cis-2-丁烯, 最后通过脱附形成产物, 使分子筛复原, 反应按照协同反应机理发生. 计算得到的表观活化能是55.9 kJ/mol, 与实验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9.
CTAB对四磺酸基酞菁钴与Na2S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叶涛  郭荣 《物理化学学报》2005,21(7):763-768
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四磺酸基酞菁钴(CoTsPc)与Na2S反应的影响,发现在CTAB存在下CoTsPc与Na2S更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轴向配合物HSCo(I)TsPc. 讨论了CTAB对该反应的作用机理. 采用多波长、双系数法解析反应平衡混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计算了该反应生成物的组成和反应的平衡常数. 从温度对反应平衡常数影响,得到了该反应的热力学数据. 在CTAB浓度为8.36×10-3 mol•L-1及303 K时,反应的ΔGΘ、ΔHΘ和ΔSΘ分别为-17.28 kJ•mol-1、84.1 kJ•mol-1 和335 J•mol-1•K-1.  相似文献   

10.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煤炭燃烧过程中N2O的消除反应进行研究。选用6-311++G**和aug-cc-pVTZ基组,优化了反应通道上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预测了它们的热力学性质(总能量、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及其随温度的变化。预测N2O+CO反应的活化能为200 kJ·mol-1,与实验值193±8 kJ·mol-1较一致。计算了500~1 800 K 温度范围的反应速率常数。在N2O的分解中,N2O与H和CN自由基的反应为动力学优先进行的反应,其活化能为50~55 kJ·mol-1。在B3LYP/aug-cc-pVTZ level水平下,N2O+CN反应是热力学最有利的自发反应,其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407 kJ·mol-1。  相似文献   

1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9-氯-9-硼芴与NaBH4反应的机理, 优化得到了10个中间体和12个过渡态, 并确定了可能的反应通道. 计算结果表明: 主反应通道包含了6个中间体和5个过渡态, 决速步活化能为80.35 kJ•mol-1, 9-硼芴并非反应势能面上最稳定的中间体. 解释了实验上不能成功分离出稳定中间体9-硼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新型高能有机钾盐K(DNDZ)的晶体结构和热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新型高能有机钾盐2-(二硝基亚甲基)-1,3-二氮杂环戊烷钾盐[K(DNDZ)],并培养出单晶。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为:a=0.506 31(19) nm,b=1.336 2(5) nm,c=1.164 9(4) nm,β=99.860(6)°,V=0.776 5(5) nm3,Z=4,μ=0.674 mm-1,F(000)=432,Dc=1.815 g·cm-3。用非等温DSC法研究了K(DNDZ)的热行为,第一放热分解反应的放热焓、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444.75 kJ·mol-1,152.2 kJ·mol-1和1013.92 s-1。其热爆炸的临界温度为208.63 ℃。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设计合成了两种以聚吡唑硼酸盐、吡唑为配体的铜配合物Cu2[ μ-pz]2[HB(pz)3]2(1)和Cu[B(pz)4]2(2)(pz:吡唑(C3H4N2))。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X-ray衍射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表明:配合物1的热分解反应分两步,配合物2的热分解反应一步进行。通过计算,配合物1热分解的第一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成核与生长,n=1/4;第二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化学反应。其非等温动力学方程分别为:dα/dT=A/β e-E/RT·1/4(1-α)[-ln(1-α)]-3和dα/dT=A/β e-E/RT·(1-α)2。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是520.37 kJ·mol-1和149.65 kJ·mol-1;指前因子lnA分别是118.06 s-1和28.10 s-1。配合物2热分解的可能机理为化学反应。其非等温动力学方程为:dα/dT=A/β e-E/RT·(1-α)2。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是111.41 kJ·mol-1;指前因子lnA是21.20 s-1。  相似文献   

14.
杂多酸盐K7[PTi2W10O40]·6H2O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Under the imitated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of animal body, the interactions of heteropoly salt (PM-19)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ere investigated by fluorescence an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t was shown that this compound had a quite strong ability to quench the fluorescence launching from BSA. After analyzing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data according to Stern-Volmer equation and Lineweaver-Burk double-reciprocal equation, we found that BSA had reacted with PM-19 and formed a certain new compound. The quenching belonged to static fluorescence quenching. According to Lineweaver-Burk equation, the forming constants of the compound (298 K: 2.68 × 105 L·mol-1; 304 K: 2.19 × 105 L·mol-1; 310 K: 1.82 × 105 L·mol-1) and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ΔH=-24.72 kJ·mol-1; ΔS=20.97 J·mol-1·K-1 / 20.92 J·mol-1·K-1/ 20.97 J·mol-1·K-1; ΔG=-30.97 kJ·mol-1/ -31.08 kJ·mol-1/-31.22kJ·mol-1) at the corresponding temperatures were obtained. The latter shows that binding power between them is mainly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Based on F?rster′s non-radiation energy transfer mechanism, the binding locality (r=4.14 nm) was calculated between donor and accepter. The effect of PM-19 on the conformation of BSA was also analyzed by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相似文献   

15.
在298.15 K下利用等温环境溶解反应热量计测定了离子液体C3MIBF4(四氟硼酸1-甲基-3-丙基咪唑)和C5MIBF4(四氟硼酸1-甲基-3-戊基咪唑)不同浓度水溶液的摩尔溶解焓(ΔsHm). 借助Pitzer电解质溶液理论, 得到了它们的标准摩尔溶解焓 和Pitzer焓参数: 和 , 并计算了表观相对摩尔焓. 根据Glasser理论计算了离子液体晶格能, 进而估算了离子液体C5MIBF4和C3MIBF4中正离子的水化焓分别为-171 kJ•mol-1 (C5MI)和-207 kJ•mol-1 (C3MI).  相似文献   

16.
Aycan G&#  r 《无机化学学报》2008,24(3):467-473
对硬硼酸钙在硝酸铵水溶液的溶解在间歇式反应器中就搅拌速度、粒径大小、反应温度、固液比和溶液的浓度等参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解速度随温度、硝酸铵水溶液的浓度以及粒径和固液比的增加而增加,但搅拌速度对溶解速度无重要影响。硬硼酸钙在硝酸铵水溶液中可以高达100%。硬硼酸钙的溶解动力学根据多相和均相反应模型进行了检验。实验数据表明有高的活化能,说明基于多相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溶解速度可表达为:1-(1-X)1/3=3.28 ×104·D-0.653 7·C1.295 8·(S/L)-0.490 9·e-41.40/(RT)·t。反应过程的活化能为41.40 kJ·mol-1。  相似文献   

17.
应用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Ga/HZSM-5及Al/HZSM-5 分子筛上乙烯二聚生成1-丁烯的反应历程, 比较了分子筛酸性对反应能量的影响. 计算采用分为两层的76T簇模型, 应用量子力学和分子力学联合的 ONIOM2 (B3LYP/6-31G(d, p):UFF) 方法. 乙烯二聚过程可按照分步机理和协同机理进行, 均得到表面丁基烷氧中间产物. 计算结果表明, 与在Al/HZSM-5分子筛上的反应过程相比, 乙烯在 Ga/H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能低 20.62 kJ·mol-1, 但质子化反应的活化能只高出1.26 kJ·mol-1; 而乙基烷氧中间体与乙烯分子结合过程的活化能高出 62.55 kJ·mol-1, 原因是Ga 原子半径大, 降低了六元环过渡态的稳定性. 若按协同机理, 质子转移和C―C键聚合同时进行, 在 Ga/HZSM-5分子筛上的活化能较Al/HZSM-5的高16.44 kJ·mol-1. 因此乙烯二聚按照协同机理有利. 研究还表明, 表面丁基烷氧中间体脱质子, 生成1-丁烯并吸附在复原的分子筛酸性位上. 该反应在两种酸中心上的活化能几乎相同, 但明显高于其他各步的活化能, 因此成为整个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高氯酸镨和咪唑(C3H4N2), DL-α-丙氨酸(C3H7NO2)混配配合物晶体. 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Pr(C3H7NO2)2(C3H4N2)(H2O)](ClO4)3. 使用具有恒温环境的溶解-反应量热计, 以2.0 mol•L-1 HCl为量热溶剂, 在T=(298.150±0.001) K时测定出化学反应PrCl3•6H2O(s)+2C3H7NO2(s)+C3H4N2(s)+3NaClO4(s)=[Pr(C3H7NO2)2(C3H4N2)(H2O)](ClO4)3(s)+3NaCl(s)+5H2O(1)的标准摩尔反应焓为ΔrHmө=(39.26±0.11)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 计算出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ΔfHmө{[Pr(C3H7NO2)2(C3H4N2)(H2O)](ClO4)3(s), 298.150 K}=(-2424.2±3.3) kJ•mol-1. 采用TG-DTG技术研究了配合物在流动高纯氮气(99.99%)气氛中的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 运用微分法(Achar-Brindley-sharp和Kissinger法)和积分法(Satava-Sestak和Coats-Redfern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 求得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108.9 kJ•mol-1, 动力学方程式为dα/dt=2(5.90×108/3)(1-α)[-ln(1-α)]-1exp(-108.9×103/RT).  相似文献   

19.
十六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表面化学性质及胶团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滴体积法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 系统地研究了十六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C16-MADS)在不同温度(298.0~318.0 K)和不同NaCl浓度(0~0.50 mol•L-1)下的表面活性. 结果表明, 温度升高使C16-MADS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略有增大, 表面极限吸附量(Γ)降低. cmc随NaCl浓度的增大从1.45×10-4 mol•L-1降至4.10×10-5 mol•L-1, 但最低表面张力(γcmc)基本不受影响. 在298.0 K与303.0 K时, NaCl浓度的增大, Γ增大; 在308.0、313.0与318.0 K时, NaCl浓度的增大, 出现了Γ从2.27 μmol•m-2降低至1.41 μmol•m-2的“反常”现象. 胶团形成自由能(ΔGm0)随温度和NaCl浓度增加负值增大(-63.98~-76.20 kJ•mol-1), 胶团的形成主要是熵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NiCl2(bpy)3(bpy:2,2-联吡啶)在DMF中的电化学行为. 控制电位使电极过程处于扩散控制下, 采用计时电量法求得了29 ℃时NiCl2(bpy)3在DMF中的扩散系数为5.99×10-6 cm2•s-1, 不同温度下的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选择合适的电极电位, 使电极过程处于扩散和电化学混合控制下, 采用计时电量法求得了不同电极电位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f, 以及不同温度下的标准速率常数k0, 求得了表观活化能为14.4 kJ•mo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