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假设夸克的快度分布是四动量守恒限制下的均匀分布,通过Monte-Carlo计算,得到了轻夸克喷注中末态强子的半单举分布以及不同快度区间内的多重数分布,讨论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并与现有的平均喷注实验数据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文献[1]给出的模型中,进一步赋给夸克简单的四动量分布,通过Monte-Carlo计算,不但得到了与实验符合得很好的轻夸克喷注事例末态强子快度分布等,还给出了与实验基本一致的末态重子反重子之间的快度和角度关联.  相似文献   

3.
详细讨论了快度近关联的组合规则,给出了在此规则下N个夸克和N个反夸克快度随机排列时,组合成介子和重子的平均数公式多重数分布的图谱.利用谱适的和模型无关的能量和平均夸克对数的关系式,计算了e+e湮没中的平均介子数,平均质子数的能量的关系,计算了三个能量下的多重数分布.并且和实验及负二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刘希明  吴华友 《中国物理 C》1990,14(11):1001-1006
本文假定e+e湮没时产生的胶子的强子化,胶子首先劈裂成一对等效的夸克、反夸克对.夸克之间的色相互作用,碎裂成末态强子.由此计算的e+e→3jet事例中的带电粒子多重数,胶子与夸克jet中多重数比率,以及e+e三胶子事例中的重子比率,都与实验结果一致.解释了e+e→3jet末态粒子的角分布.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 夸克组合中快度近关联与QCD的要求一致, 并与慢强子先产生原则一起, 完全确定夸克组合律, 并自动排除重子偶素的产生. 给出了N对夸克随机组成介子、重子与反重子的计算公式. 把它用于e+e湮灭, 根本不需另引入双夸克对的真空激发等假定, 即自然解释了重子的显著产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的两种非线性效应—次级粒子的相互作用以及不等核过程的核内级联;分析了它们对末态粒子分布,特别是末态分布对靶核依赖性影响;用流体力学模型具体计算了快度分布的靶核依赖因子,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e+e 湮没中多重数的实验分布, 指出可能是夸克数目服从四动量守恒限制下的Poisson分布, 加上组合过程影响的结果. 并利用一种在其他方面取得明显成功的夸克组合律作了计算, 得到与实验符合的结果. 还对轻夸克jet作了单独讨论.  相似文献   

8.
将核子-核子碰撞末态带电粒子的生成源分为二元核子 核子碰撞与带头粒子两部分, 给出了末态带电粒子的赝快度分布与入射能量间的解析关系。 以此为基础, 将核 核碰撞末态带电粒子的生成源分为二元核子-核子碰撞、 带头粒子与旁观者3部分, 建立起了以碰撞参数与束流能量为自变量的末态带电粒子的赝快度分布, 并用其分析了BNL-RHIC-PHOBOS合作组在sNN=200 GeV的不同d+Au对心度碰撞中所做的实验测量。 所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 We divide the particle generating sources in nucleon-nucleon collisions into two parts: binary collisions and leading particles, and present the analytical relation between charged particle pseudorapidity distributions and incident energy. On the basis of this work, we classify the particle generating sources in nucleus-nucleus collisions into three parts:binary collisions,leading particles and spectators,and formulate the charged particle pseudorapidity distributions as the function of incident energy and impact parameter. We then analyze with the model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in d+Au collisions at sNN=200 GeV.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well consist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9.
利用Glauber模型,给出了核-核碰撞中的参与者数及二元核子-核子碰撞数与碰撞参数的解析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在考虑到参与者由于多重碰撞而引起的能量损失效应后,通过有效二元核子-核子碰撞末态带电粒子赝快度分布的加权叠加,建立起了以碰撞参数为自变量的核-核碰撞末态带电粒子的赝快度分布函数,并用其分析了RHIC-PHOBOS合作组在不同能量与不同对心度的Cu+Cu碰撞中所做的实验测量。所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液体动力学模型与状态方程,分析讨论了高能重离子碰撞过程中是否发生相变以及相变的级次对末态分布的影响.由于集体效应随入射能量和核质量的增加而加强,预计对于RHIC(每对核子能量S=100+100GeV)上进行的197Au-197Au碰撞,快度分布有可能作为夸克物质形成的信号.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相互作用胶子模型,采用更严格的高能p-A过程的几何学,并考虑到N-N过程中末态的碎裂效应,计算了100GeV p+Ag碰撞中末态领头粒子的快度分布,并跟实验数据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能很好地符合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详细讨论了快度近关联的组合规则,给出了在此规则下N个夸克和N个反夸克快度随机排列时,组合成介子和重子的平均数公式及重数分布的图谱.利用普适的和模型无关的能量和平均夸克对数的关系式,计算了e~+e~-湮没中的平均介子数,平均质子数和能量的关系,计算了三个能量下的多重数分布.并且和实验及负二项分布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的两种非线性效应——次级粒子的相互作用以及不等核过程的核内级联;分析了它们对末态粒子分布,特别是未态分布对靶核依赖性的影响;用流体力学模型具体计算了快度分布的靶核依赖因子,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4.
基于相互作用胶子模型,采用更严格的高能p-A过程的几何学,并考虑到N-N过程中末态的碎裂效应,计算了100GeVp+Ag碰撞中末态领头粒子的快度分布,并跟实验数据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能很好地符合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5.
用相对论输运模型模拟了束流动能为520MeV/u的238U+238U碰撞实验. 研究了在两种极端对撞方位的UU碰撞中, 末态核子和π介子椭圆流v2与碰撞参数、快度以及横动量的依赖关系. 研究表明, 由于挤压(squeeze-out)效应, 末态核子和π具有负的椭圆流; 体-体UU中心碰撞事件具有最大初始坐标空间形变, 因而具有最大的负的椭圆流, 约12%; 在最小无偏事件样本下, 体-体和头-头碰撞, 中央快度平台上的核子椭圆流大小相当, 而前者π椭圆流略大于后者; 在中央快度平台, 低横动量核子和π主要由反应后期Δ衰变得到, 而高横动量主要是参与核子再散射生成, 因而在低横动量区它们具有相似的流, 而在较高横动量区(>0.3GeV/c)由于旁观核子的再散射和吸收效应, 它们的椭圆流有明显压低.  相似文献   

16.
阎占元  段春贵  何祯民 《中国物理 C》2001,25(12):1147-1151
利用推广x重标度模型给出的胶子分布函数计算并讨论了重夸克偶素的色八重态对p-Fe碰撞中J/ψ和γ协同产生过程微分截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色八重态的贡献不可以忽略.本文的计算结果与未来实验数据的比较,可以对重夸克偶素的色八重态产生机制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7.
如果将来的实验证实五夸克态Θ+ 5与Ξ- - 5的JP=12+ ,在一些理论模型中,JP=32+ 与JP=12+ 的五夸克态必然同时出现.这些态有可能很快会发现.我们在不同理论模型中计算了JP=32+ 的五夸克态的磁矩.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在文章[1]中给出的强子的价夸克分布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我们讨论了电生过程的非单态分量, Fep-Fen, 标度性破坏参数Fep(x, Q2), 以及一些其它的量. 文中也给出了与实验数据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以微扰QCD方法计算了质子与C、Be、Al、Cu和Pb核散射截面的横动量分布、快度分布及末态介子产额.在800GeV高能区对原子核的EMC效应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其横动量分布截面的理论结果与目前的实验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0.
刘波  赵维勤 《中国物理 C》1994,18(5):443-447
本文用胶子结构函数的遮蔽效应和末态作用分析了在p-A碰撞中粲偶素和b夸克偶素产额压低的实验数据,较好地描述了粲偶素和b夸克偶素产额的压低与A和X2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