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大学有机化学“强理念、重思维、活课堂、共育人、乐钻研”五维度教学新策略的内涵与实践。以线下教学为主,腾讯会议和慕课为辅助,践行“有机化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的教学理念;采用多循环“疑探式”教学方式,辨析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的多样性;注重培养学生多种科学思维的综合运用;强化“文献预习”“练习讲解”“综合作业”“师生互动”等多个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人文素养、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2.
汪英 《化学教育》2017,38(1):52-56
为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并感知盐溶液的酸碱性,设计并实践了一节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验教学课。运用“Camtasia Studio”软件自制微视频作为“盐溶液酸碱性”教学课的导入,然后学生仿照推测2种盐溶液的酸碱性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教师用ipad抓拍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择时利用iTools的“苹果录屏大师”技术通过电脑投影呈现、分析,引导教学深入。微视频的使用缩略了实验过程、提升了课堂效率,也便于学生的二次学习;抓拍和实时投影技术及时定格或放大实验现象,便于回顾细究实验或清晰呈现实验进程;学生通过设计和亲历实验,体会到实验方案选择的重要性,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3.
将翻转课堂应用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通过课下微视频、课堂研讨、答疑、总结等方式成功实现。根据课程性质,创建翻转课堂模式,设计学习任务单,以教材中第4章“对映异构体”为例进行教学实践,引入了先学后教、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自助化学习、PBL学习等教学新思维。结果表明,该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式学习能力,让“教”与“学”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机共生体。  相似文献   

4.
周娟  秦春生 《化学教育》2019,40(5):50-54
采用“中学化学课堂环境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深圳市、长春市、佳木斯市等3个地区的4所高中861名学生的化学课堂环境进行调查,并进行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对化学课堂环境的总体感知较好,7个维度中“学生凝聚力”“平等”“任务取向”“合作”等4个维度的平均分大于3.4,“教师支持”和“参与”维度的平均分在3.0~3.4,只有“探究”维度的平均分小于3.0。城市高中生对课堂环境的感知明显好于乡镇高中生,学生心目中所期待的化学课堂比实际的化学课堂更积极。  相似文献   

5.
丁韫  秦春生 《化学教育》2021,42(7):79-84
基于弗雷泽建构主义课堂环境理论构架,采用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编制了中学化学建构主义课堂环境量表(SCCLES),并运用SCCLES测量了625名中学生对建构主义化学课堂环境的感知状况。研究结果表明:SCCLES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是较为经济、实用、有效的过程性课堂评价工具;中学化学课堂环境存在“传统型”“中间型”和“建构型”等3种类型;不同课堂环境类型的学生在“学生声音”“个人相关”“合作”“任务取向”等维度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刘杰  魏影  魏标  苗慧  杨松  陈水生 《化学教育》2022,43(8):86-90
针对当前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依托“云班课”,重构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实验“三三三”翻转教学新模式,即将实验教学划分为“三个课堂”:自学课堂、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等;理论课堂里包含“三个环节”:个人汇报、小组活动和测试点评等;学习效果评判有“三个评价”:自学评价、参与评价和动手评价等。以有机化学实验中“环己烯的合成”为例,采用该新的教学模式开展了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不仅体现了“以学定教、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也能发挥出线下传统课堂的优势,实现了将“知识内化”的时间拉长,达到对学生线上自学“知识传授”掌握度的有力检验的目的,更有时间和空间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完成在知识传播中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7.
梁俊  肖锡林  刘婧靖 《化学教育》2021,42(16):33-37
基于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为主和“腾讯课堂”为辅的双平台联用组合,将“雨课堂”优秀的教学互动和全周期记录学习活动表现的功能与“腾讯课堂”网络直播高峰期画面卡顿少、师生可以语音互动的优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探讨了有机化学课程的线上教学设计,并在教学班级中进行了广泛实践。实践证明,“雨课堂”直播为主和“腾讯课堂”为辅的双平台联用教学模式能保证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鹤 《化学教育》2019,40(1):31-34
以常见的阴、阳离子的检验为例,研究了如何实施基于标准的教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为标准、教材、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提供保障;以学生应知的和能做的驱动课堂活动;根据达成标准应有怎样的质量表现,试卷编制先于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学”双方都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提供多种策略来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要,如提供工具,搭建脚手架,并以“微”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进步空间。  相似文献   

9.
李斌  李继良 《化学教育》2020,41(3):52-60
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借助表现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根据“表现性评价”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内涵,从“获取推理证据”“基于证据推理”“建立认知模型” “基于模型认知”等4个维度提出表现性评价量规,以 “空气”第1课时教学内容为例,设计表现性任务。介绍了在“空气”第1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基于表现性评价观测学生课堂表现,并根据学生素养达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展开“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从《物理化学(上册)》的首个教学章节“热力学第一定律”出发,以“雨课堂”和“腾讯课堂”为教学平台,分析了学生应该如何适应从“线下教学”到“线上教学”的转变,扮演好“学生”在网络教学中的角色,并以学生的这些注意事项为切入点,论述了教师应该做出的相应转变,以求引导学生更高效地完成线上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1.
王寿红 《化学教育》2019,40(13):41-46
以“果蔬维生素C大比拼”科学实践活动为例,阐述了科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活动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实施策略以及活动效果。说明科学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独特作用,指出教师应重视科学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开发,并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王群  吴晓宏  秦伟 《化学教育》2019,40(20):23-26
火星题材的电影和科学研究中,水一直是一个热度不减的课题。最新Science报道火星南极冰盖下存有液态水,结合物理化学中的相图,三相点和冰点区别,克拉贝龙方程,稀溶液凝固点降低公式等知识点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献报道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科研热点和知识点结合的模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In chemistry and other sciences, hype has become commonplace, compounded by the hypocrisy of those who tolerate or encourage it while disapproving of the consequences. This reduces the credibility and trust upon which all science depends for support. Hype and hypocrisy are but first steps down a slippery slope towards falsification of results and dissemination of fake science. Systemic drivers in the contemporary structure of the science establishment encourage exaggeration and may lure the individual into further steps along the hype‐hypocrisy‐falsification‐fakery continuum. Collective, concerted intervention is required to effectively discourage entry to this dangerous pathway and to restore and protect the probity and reputation of the science system. Chemists must play and active role in this effort.  相似文献   

15.
任红艳  桑晓 《化学教育》2019,40(20):59-63
论证教学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教学的热点领域。论文采用准实验设计,使用混合研究方法,在“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中对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过程。实验组开展论证式教学的实践活动,并采用GR编码方式细致地分析学生科学论证活动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论证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化学师范生的科学论证能力,并提高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高薛琴  吴永才 《化学教育》2022,43(13):66-71
基于Parsel理念,以二氧化碳为载体,正确定位教学目标,改变教学环节,转变教学策略,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重视评价反馈,引导学生在情境感知、问题解决和探究实践中有效提升科学素养。研究发现,基于Parsel理念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应关注3个方面:应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吸引学生;以高质量的问题引发思考;以多样化的活动助推探究实践。  相似文献   

17.
王健霞 《化学教育》2019,40(21):15-19
以“金属和金属材料”为例,通过对课标、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确定了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通过真假黄金鉴别方案的创新设计和不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落实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学会基于证据的推理并建构探究不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模型,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内容的梳理,拓展深化学生已有认知,树立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解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制订计划”的有效性,在课堂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制订计划”系统分析量表,并结合具体化学课堂探究教学,从计划制订的主体、计划制订的过程、计划内容本身等3个方面解析了“制订计划”环节。结果启示: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制订计划”系统分析量表能科学有效地指导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特别是其“制订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周仕东 《化学教育》2005,26(8):15-17
“科学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要素,并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在教学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科学问题都需要去探究,而应该选择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