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5个维度出发,构建了评估化学学业水平试题特征的分析框架,对4份浙江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在广度上基本涵盖了核心素养各维度的考查,在深度上对核心素养各维度的考查总体处于中游水平,“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维度的考查所占比重过小,核心素养各维度高水平层次要求的考查所占的比重较小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并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水平划分为依据,从核心素养水平、知识和认知等3个维度对高中化学不同版本教材“硫及其化合物”的课后习题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核心素养上,3版教材主要在核心素养的水平1和水平2上设计习题,突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在知识维度上更侧重“程序性知识”的考查;在认知维度上,3版教材聚焦于“理解”“运用”和“分析”层次,但是各有侧重。据此提出教材习题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前树 《化学教育》2016,37(21):4-8
化学核心素养包含了“化学”的素养、“核心”的素养、“人”的素养三重意蕴。基于对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分析和层次分析,提出其四维度结构模型。在4个维度中,“化学基本观念”是基础维度,“化学过程”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2个活化维度,“对化学的态度”是动力维度。化学核心素养为学术性化学素养和生活性化学素养的发展同时奠定了基础。把握3种化学素养在结构和具体维度上的差异有助于理解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也有助于把握中学化学课程中不同模块的教学定位。  相似文献   

4.
李开国  张文华 《化学教育》2019,40(21):48-55
通过借鉴和优化国内外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关系问卷,调查了武汉某中学220名高二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关系。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等,得出以下结论:(1)高中生化学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感均处于中上等水平,其中化学学习动机由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共同主导,学习效能感由学习能力效能感主导。(2)不同性别学生在内部动机和学习效能感及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表现为男生得分普遍高于女生;不同班级学生在化学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及各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3)高中生化学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和学习成绩及其各维度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4)高中生的学习效能感在化学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间有部分中介效应,具体效应值为0.132,且学习效能感2个维度中的学习能力效能感(效应为0.131)与学习行为效能感(效应为0.132)的中介效应相当。  相似文献   

5.
竺丽英 《化学教育》2008,29(12):49-51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浙江省新课程改革某样本学校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目前高中生的预习、复习、听课、作业、考试、元认知等化学学习习惯现状及差异,结果表明:被试的化学学习习惯总体表现不够理想,对学习习惯的自我认识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化学学习水平的学生不仅在学习习惯自我评价上差异极为显著,而且除了课前预习维度外,其他各方面习惯也均有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潘国全 《化学教育》2017,38(15):34-39
设计了《影响高中生化学有效学习因素调查问卷》,在具有代表性的普通中学进行大样本的问卷调查,调查数据经计算机统计处理,结果发现: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内容难度等3个维度对高中生有效学习具有显著影响,学习环境维度对高中生有效学习影响不明显;这4个维度对男女生的影响差别不是很大,但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影响度发生了变化。由此可以为中学一线化学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5个维度出发,参考2017年高考大纲修订内容,对3份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采用对核心素养进行赋分的方式进行统计。统计表明:高考全国卷试题基本涵盖对化学核心素养的考查,大部分试题实现对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维度考查的比重过小等。提出我国高中化学考试评价应落实核心素养要求, 5种化学核心素养的考查应保持合理比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秀娟 《化学教育》2019,40(19):18-21
以《化学反应原理》中“盖斯定律”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基于发展高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目的确立本课时教学目标,将“理解盖斯定律的本质”“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这2个问题的讨论作为重点,主要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2个维度,探讨如何在化学课堂上发展高中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探索素养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顾佳磊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19,40(13):59-64
基于绿色化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科学教育中“绿色应用”素养的理论框架,结合高中生化学学习特征开发测评工具,实施测量,分析处理测试数据,探查了高中生“绿色应用”素养的行为水平。研究发现,高中生“绿色应用”素养水平与其学科能力水平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存在性别差异。测评结果为绿色化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启发,以促进学生“绿色应用”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选取人教版新旧必修化学教材中的“硫及其化合物”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新课标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视角,明确了新课标对“硫及其化合物”的素养定位后,对新旧教材中该单元的引言、正文、栏目和插图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教材“硫及其化合物”的内容侧重“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培养,其次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而在素养水平上则侧重水平1和2维度的培养,符合新课标对该主题单元的学业要求和素养定位。  相似文献   

11.
李川  刘敬华 《化学教育》2021,42(11):49-59
化学系统性思维强调化学子系统之间,以及化学系统与其他学科系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习者整合、应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学现象、解决化学问题。内外交织的多个不同系统很容易让学生迷失在纷繁复杂的概念体系中,需要借助SOCME,OPM,BOTG,CLD,SFD等可视化图形工具厘清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以表征化学系统性思维。在明确化学系统性思维内涵的基础上,开展“化学平衡”教学改革,探索绿色化学课程建设,开展游戏化学习、服务性学习、深度学习、项目学习、工作坊或研讨会,有助于化学系统性思维培养实践的改革与落地。横向关联化学系统与其他学科系统的关系,纵向深入分析化学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进一步开展化学系统性思维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多学科的协同攻关,既要关注化学知识的社会应用,也要抓住化学学科本质和特征,才可以围绕化学概念和社会问题,建构纵横交织的多系统影响关系,促进学生化学系统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乔金锁 《化学教育》2015,36(12):63-66
调查显示, 不少师范生对信息加工理论不熟悉, 对化学知识的基础是语言知识、约定、规则和实验缺少认识, 不懂得为什么化学是自然科学中使用模糊语言最多的学科, 对不同类型化学知识学习的特点认识不足。化学教育专业教师,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特点, 渗透针对化学科学知识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教育, 把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提高师范生灵活地、科学地采用学习策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中,有机化学一直是竞赛内容的重要部分,其难度较大。因此,结合近年来全国高中化学竞赛试题阐述了基础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和有机化学反应历程3个模块的学习方法;总结了归纳法、逆推法、综合分析法等解答有机试题的技巧,从而帮助学生短时间内提高竞赛成绩。  相似文献   

14.
主要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康奈尔笔记法的研究现状以及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利用其学习化学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吴星  梅婷婷  吕琳 《化学教育》2016,37(1):45-51
运用问卷调查、测试和访谈等方法, 分析研究了江苏省部分高中生化学思维品质的发展情况。结果显示: (1)高中生化学思维品质处于中等偏下发展水平, 且思维的批判性品质和独创性品质发展水平较低;(2)化学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相关;(3)化学学业成绩与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相关;(4)男女生在化学思维品质发展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肖伟伟  胡志刚 《化学教育》2017,38(23):68-74
综合概述目前中学化学教育领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化学教师教学效能感2方面。其中,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是主要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主题包括其相关性研究、差异性研究、培养干预研究、测量研究。化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性与差异性2方面。未来对于化学教育领域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可以着重从4方面考虑:关注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研究,重视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测量工具的开发,探索培养持久有效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策略,开展具体情境的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学生视角简要介绍了钉钉、腾讯会议、腾讯课堂、中国大学MOOC、QQ群等多个在线学习平台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基于2020年第一学期高校开展线上教学的实践,通过对化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由于缺少纸质教材、师生互动不便、网络平稳性差、学生听课时自控力不好等原因,学生对居家线上课堂听讲情况、学习态度等的自我满意程度较在校学习时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线上专业学习的效果。基于调查结果,从专业教师和学生2个方面就提升线上教学效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无机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和采纳学生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互动和合作学习的无机化学教学模式。着重介绍了"分组互动、读书报告会、尝试讲课和评判纠错"互动和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这种互动和合作学习正是学生需要和喜欢的无机化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article, the topic of "chemical principles in warmer pad" is used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how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and case learning (CL) are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general chemistry. We take the advantages of PBL to arouse the studying interests of students in the casing learning atmosphere. Moreover, the teacher leads the discussion. By using these two teaching methods properly,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ability, the skills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as well as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y can be improved.  相似文献   

20.
Before teaching a course, the instructor must identify what she or he intends for the students to learn. For most analytical chemistry instructors, this usually involves an assessment of what methods and techniques to include and at what depth to cover them. There are many other skills, though, that will be important to students for their future success. Most college classe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 taught in a lecture format. Techniques that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that can occur during a lecture are described. An alternative to lecturing is the us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offers the potential to develop skills such as teamwork, communication, and problem-solving that are more difficult to impart in a lecture format. The laboratory component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courses is often an underutilized learning resource. More often than not, the lab is used to demonstrate fundamental wet and instrumental analysis techniques and develop rudimentary laboratory skills. The analytical lab should also be used to develop meaningful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to demonstrate and hav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entire analytical process. Ways of enhancing the analytical laboratory to include more global skills that are important to career success are described.Received January 12, 2003; accepted March 7, 2003 Published online July 16, 2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