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美国埃里克森学院PCK量化工具为研究基础设计调查问卷,选取离子反应第1课时的电离概念教学片断,以河北某高校学科教学(化学)专业37名教育硕士为研究对象,要求被试者在对视频片断进行观摩的基础上作答9个开放性问题。研究发现:全日制化学教育硕士PCK整体和各维度知识处于“基本的”水平,在教学内容知识维度表现最佳,在学生知识、教学策略知识维度稍差一些,在把握概念关系、调整教学策略等能力活动上的表现有待发展。针对研究发现,结合化学教育硕士的专业属性及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干预化学教育硕士PCK结构的改善;依托教学案例情境载体功能,帮助化学教育硕士进行PCK的深度建构;开展基于研究性反思的教学实践,促进化学教育硕士PCK螺旋式提升等3条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需求及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背景下,探讨了化学教学论学科面临的新使命:为培养师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基础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引领和指导。分析了达成新使命所面临的新挑战:增进对化学学科内容的理解,提升化学专业对话的能力;融通化学教育、教育心理学、科学哲学等领域,明晰化学教育的理论基础;深度反思与融通国内外化学教育研究成果,明晰化学教学论学科的学术性及独特优势;融通化学教育研究与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弥合二者之间的隔阂;加强化学教育研究成果与化学教师教育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升化学教学论学科的外部认同等。  相似文献   

3.
详细阐述了综合性大学本科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绿色化学"的课程建设、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通过对教学侧重点的细致化、课程难易程度的普适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考评机制的合理化改革,大大激发了各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了公选课的教学效果,既明确了"绿色化学"作为各专业通识教育课程的总体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也为其他化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桂花  李远蓉  王强 《化学教育》2020,41(12):79-85
为在宏观上了解化学教育类硕士是否具有进行有效技术整合所必需的知识,基于TPACK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国230名化学教育类硕士的TPACK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化学教育类硕士TPACK呈中等偏上水平;学术型硕士的TPACK水平高于专业型硕士;学习经历和实践经历对TPACK各要素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学习能力对TPACK的发展无显著影响;TPK、TCK和CK是影响TPACK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TPACK水平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有效利用高校的科研和人才资源优势,依托陕西省"工科化学"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创建主要面向中小学生的化学科普平台。通过在科研团队基础上建设以研究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科普团队,并打造集知识学习、实践探索及兵器特色于一体的"ABC"科普课程体系,开设各类趣味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实践项目,促进公众正确理解和认识化学,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进而提高科学素养。同时,参与科普工作也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了他们从事科研的兴趣,也为研究生的培养开拓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杨承印  高双军 《化学教育》2016,37(10):44-48
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为背景,从顺应科学教育范式转变和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发展2方面分析了化学教师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以培养"卓越化学教师"为目标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问题。着重论述了化学教师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出要从关注条块分割的知识体系培养转变为关注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培养,并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科学与技术哲学、化学教师教育实践等方面进行课程优化,促进职前卓越化学教师既懂化学科学,又懂化学教育,还懂化学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7.
胡久华  王璇 《化学教育》2018,39(2):43-49
针对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明确教育硕士培养的核心能力是化学教学能力,构建了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能力为核心的化学教学能力构成模型,并开发了测评工具。在教学能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并实施了教学能力导向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全程一体化培养模式,具体探讨了以化学教学设计课程为主的课程建设与实施,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基于实践取向的研究论文的全程一体化指导模式。构建并实施了在培养的不同阶段,实现教育教学理论与观念、实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研究能力得到螺旋发展的具体培养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培养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突出的卓越化学教师,探索了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整体设计、分段考核、连续培养的一体化模式,建立了与地方政府、中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通过师德教育的实践体系、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和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完善与优化,并整合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强化招收就业环节等措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卓越中学化学教师。  相似文献   

9.
收集3位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在中学实践过程中文本、视频等资料,采用个案研究、文本分析、课堂观察的质化方法,利用化学课堂教学系统构造模型对专业学习共同体多元成员的干预以及实践过程中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课堂教学在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干预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构造模型中的各个教学要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专业学习共同体中不同成员对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的干预内容、作用效果、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学变化模型。多元成员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教学发展,为教育硕士的培养改革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实践干预范式。  相似文献   

10.
朱玉军  王香凤  王磊 《化学教育》2018,39(10):55-60
基于学科的教育研究人才的培养对于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美国6所大学的化学教育专业博士培养方案,分析了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科研要求、教学实践要求等方面的特点。结果发现:其培养目标既指向基础教育又指向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强调化学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三位一体;科研要求注重科学研究态度的培养和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教学实践要求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结合与其相对应的我国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培养方案,提出了明确并扩展培养目标、提高化学专业课程要求、强化研究方法课程、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等启示。  相似文献   

11.
钟晓媛  王晶 《化学教育》2020,41(17):21-25
人教版新高中化学教科书对安全教育内容进行了整体设计,呈现出注重形象化、注意多角度、突出适切性和体现观念性等鲜明特点。建议教师能对教科书中实验安全图标的研制,内容的集中与分散、外显与内隐的呈现方式,以及定量与法规意识的考虑等加以关注,同时,在教学中重视安全教育内容的挖掘、利用及评价。  相似文献   

12.
杨承印  马丽梅 《化学教育》2017,38(20):46-50
以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本,针对参加化学教师资格考试人群提出备考建议。以样本院校化学专业职前教师培养方案为基础,提出该学科调整课程结构,调整学科教育类课程比例,调整课程开设时间,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设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学科教育课程,促进化学专业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能与“国考”有效对接,以适应制度创新带来的新变化,提高化学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葛彦君  陈凯 《化学教育》2016,37(10):49-54
基于职前教师教育视角,师范院校的化学教学论教师和化学师范生共同围绕一线名师保志明的课堂提问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其教学设计、教学视频截取精彩提问设计,从课堂的导入、关注科学概念、化学实验教学、关注微观视角的化学原理等多角度进行研究,从中体会基于学科观念的化学课堂提问设计意图,提供职前化学教师学习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专题式复习教学法对高职有机化学进行教学。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分为专题问题、专题导读、专题讨论、专题总结、专题升华等5个步骤。结果显示效果良好,并能使学生建立化学观念,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李慧敏  鲁静  张文华 《化学教育》2019,40(17):31-37
对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Ⅱ卷、Ⅲ卷中化学实验题的题型、内容分布、试题呈现形式、内容难度、考查的学科能力、核心素养水平以及命题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材料类专业选修课现存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教学改革方向,包括明晰学生的选课目的、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多重教学模式提高师生互动和多角度考核方式等提高学生能力素质达成情况。本文以柔性材料与器件课程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3个方面的具体改进建议和措施,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完善了面向材料类专业选修课的可行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刘知新 《化学教育》2008,29(11):10-16
梳理最近50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学教学论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依随时间先后分为3个阶段进行了反思、研讨,提出了某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水的净化”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认知层次较浅,难以体会水净化的实践和内涵;教师认知程度不够,难以体会水净化的价值和意义。提出在教学中应融合“水文明”变迁史,通过开展“看、动、做、品”等4个方面的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理解水的净化过程,真正体会到化学学科的价值,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文荣  陈玲 《化学教育》2021,42(7):43-49
在分析了“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内容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科知识而淡化学科价值的渗透,过分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而忽视真实情境下利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过分注重习题的反复操练而忽视化学实验的真实体验等值得关注和改进的问题,以“阳光动力2号”为主题情境,通过分析材料、能源和环境的过去和现在,畅想材料、能源和环境的未来,促进学生重构材料、能源、环保的知识体系,体悟化学学科的本体价值及对生活、社会和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学科理解的学习任务是精细化教学研究的切入点,是核心素养的落脚点。基于分析学习任务的内容、方法、情境要素,结合原电池教学案例,提出以下设计策略:对教学内容本原性、结构化地理解;分析学生认知基础和学习困难,确定学习任务着力点;任务以本原问题体现,显化认识视角;注重学习任务的教学逻辑;活动指向学生的素养发展;创造真实适切的任务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