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磁光型记录介质疲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成韬  张鹰  高正平  李言荣 《应用光学》2001,22(4):11-13,16
本文对单层结构和多层结构磁光型记录介质的疲劳特性进行研究,并对记录介质化学稳定性、记录介质循环擦写后记录磁畴物理特性及磁光记录动态特性载噪比和误码率进行分析,最后对磁光型记录介质的疲劳特性和信息记录可靠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进入本世纪以来,磁存储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信息存储设备提出了高密度、大容量、小体积和低成本的要求,而磁记录方式在进一步提高记录密度方面受到了局限。  相似文献   

3.
王荫君 《物理》1993,22(9):531-535
从未来微型计算机对磁存储器应具有超高存储密度的要求出发,讨论了磁存储材料的未来发展.并指出,最有希望的材料是沿用传统模式纵向记录的薄膜磁介质和新型的磁光存储薄膜.对于如何实现此超高密度的磁和磁光存储,文章还讨论了各自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相关的信息存储和读出技术.  相似文献   

4.
 光盘是激光技术在信息记录、存储、提取、传输等方面的重要应用,是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自70年代诞生以来,由于其高密度、大容量的信息存储优势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其推广和应用日趋活跃,并迅疾形成一个专门的信息产业。微光存储的基本原理光盘是利用激光相干性好的特点,将光束聚焦到直径1μm以下的焦斑上,使处在该区域内的记录介质受高功率密度光的烧蚀形成小孔,或产生其他改变物质性质的影响。光束受欲存储的信息调制,于是在介质上便记录下这种信息。为了操作方便,记录介质基层都制成圆盘形状,故得名光盘,英文Com-pactOpticalDisk,简称CD。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对存储介质的存储密度和存储容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然而传统的信息存储方法已几乎接近物理极限,于是寻找新的存储介质和存储方法就成为近年来信息科学的研究热点。光存储技术是继磁存储技术之后的又一新兴技术,它利用光改变物质物理或者化学性质存储信息,近年来不仅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而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现在以光盘为代表的光学数字数据存储技术已成为信息存储中不可缺少的载体。与以往的磁存储相比,光盘存储的优点是存储容量大、密度高、寿命长、信息的信噪比高,可以非接触式读写和擦除等。  相似文献   

6.
王现英  张约品  沈德芳  干福熹 《物理》2002,31(12):779-783
短波长(蓝光)磁光存储,磁光超分辨近场结构光存储(Super-RENS)、混合记录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大容量磁光存储技术,文章介绍了这些技术用于超高密度磁光存储的原理,并对其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作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7.
周勇  杜腾达 《光学学报》1995,15(11):560-1563
用热分解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Cu添加的Bi,Al:DyIG磁光薄膜,对其静态读、写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Cu添加的薄膜可获得高的矫顽力和好的矩形化,对记录畸起着稳定的作用。同时,适量Cu的添加可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对减少晶界噪声有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计算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半导体器件在小型化、节能和散热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亟需寻找一种全新的信息载体代替电子进行信息传输与处理.自旋波是磁矩进动的集体激发,其量子化的准粒子称为磁子.磁子的传播不依赖于传导电子的运动,因此不会产生焦耳热,能够克服日益显著的器件发热问题,因此磁子器件在低功耗信息存储与计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磁子学近年来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自旋波的手性传播,自旋波与磁孤子非线性散射导致的磁子频率梳,磁孤子的拓扑边界态和高阶角态,以及磁子量子态、基于磁子的混合量子体系和腔磁子学.最后,对磁子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磁光盘反射率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在磁光盘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测试。本文首先介绍了反射率测试的典型方法,然后结合磁光盘磁光特性伺服测试系统提出了一种测试磁光盘反射率的实用有效的方法,使磁光盘磁光特性测试仪既能测试克尔角又能测试反射率。最后对该方法测试反射率的误差进行了评估,并给出了测试实例。  相似文献   

10.
杨成韬  张鹰  高正平  李言荣 《应用光学》2002,23(3):14-17,22
采用高温和湿热交变加速应力条件对磁光盘可靠性寿命进行研究。通过对磁光盘在加速应力条件下的动态性能分析,提出了以威布尔分布来处理磁光盘失效的理论模型,并得到了较好的拟合,对磁光盘的可靠性寿命进行了评估,得到了磁光盘的可靠性寿命以及威布尔寿命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11.
 数字光盘是现代信息存储技术的结晶,但当今正在被广泛应用的一次只读(ROM)式光盘或一次写入(WORM)式光盘,由于不能写入或多次写入,所以在应用上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局限性。而近几年开发出来的可擦重写(EDAW)式光盘就从根本上克服了这种缺陷,理论上可以无数次改写,给信息激光存储技术带来了很大的进步。在实现了实用化的可擦重写式光盘中,磁光型光盘是一个典型代表,它主导着目前可擦重写式盘片的领域,具有存储容量大、密度高、可靠性好、信息位价格低等优点,重要的是它应用的是一种独特的近乎全新的数据存取技术。  相似文献   

12.
光存贮技术     
光存贮技术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光学信息存贮的新技术。目前,这种技术是光学、光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中十分活跃的领域。本文综合介绍了光盘存贮器的结构及分类;比较了光盘、磁盘、磁带、半导体存贮器的记录密度和存取时间;论证了光盘具有高密度记录、非接触记录与再生、抗损伤和灰尘的能力强、再生方式的多样性及随机存取等特征。本文还简要地介绍了光盘存贮系统,其中重点说明了激光器、存贮材料及光学头。最后展望了只读式光盘、追记式光盘及可逆式光盘的应用,预测了到2000年时,计算机领域中将是磁存贮与光存贮相并存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光学》2013,(1):124-125
随着闪存电子存储技术的发展,业界开始讨论光盘存储技术什么时候将消失。然而最近富土胶片公司在光盘存储技术上的一项突破,使得光盘技术重新获得了希望。据日本《日经电子》报道,富士胶片开发出了利用双光子吸收热量的新型光盘记录方式,现已确认可实现每层25GB的记录密度,与蓝光光盘相同,并且该技术有可能实现多达20层的多层化。  相似文献   

14.
蓝光磁光盘的优化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bFeCo作为蓝光磁光盘的记录介质,需要对传统磁光盘热、光学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载噪比。利用光学特征导纳矩阵法对改进结构的磁光盘膜层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较好的匹配结果;并通过热学计算得到了记录膜体温度分布,从理论上证明了新结构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近年来CD光盘的发展,综合介绍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磁光存储和全光存储的膜系材料、存储原理。并对光存储今后的发展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波导近场馈热混合磁光记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又新  黄浩  裴先登 《光学技术》2003,29(4):396-398
混合记录可用来克服超顺磁极限。介质矫顽力依赖于温度,激光可用来降低材料矫顽力从而提高记录密度。提出了矩形波导近场加热混合磁光记录技术,并对矩形波导的能量传输效率、矩形波导近场光斑及其在盘片径向上的加热范围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采用矩形波导近场光斑加热磁记录写入,利用GMR磁头读取,可以克服磁记录材料的超顺磁极限,提高了存储密度,是一个极具有潜力的存储方案。  相似文献   

17.
根据振幅调制的静磁波对导波光的磁光Bragg衍射调制作用,描述了空间积分磁光相关器的工作原理,得到了衍射光检测输出的带通信号包络以及归一化相关积分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微波信号强度对空间积分磁光相关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小信号范围内,相关输出的归一化包络的峰值较小,近似与驱动功率成正比,此时可实现严格的磁光相关,其处理增益可达20 dB。  相似文献   

18.
超分辨技术在光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进延  干福熹 《物理》2002,31(1):22-26
超分辨技术是一种无需用减小波长或增大数值孔径的方法减小记录点尺寸而能读出超过衍射极限信号从而有效增加存储密度的一种方法,超分辨可以通过调整光学系统或者调整光盘的结构来实现,在超分辨光盘中,超分辨是基于掩膜的光学性质随入射激光强度的非线性变化而实现的,在磁光盘中第一次引入超分辨技术后,超分辨技术的应用有了很大发展,在目前是提高光盘存储密度的有效方法,在各类光盘中都有良好的应用,近场超分辨技术的出现使相变光盘的超高密度记录和读出成为可能,文章综述了超分辨光盘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GdFeCo/AlN/TbFeCo静磁耦合多层薄膜。振动样品磁强计和克尔磁滞回线测试装置的测试结果表明 :2 5℃不加外磁场时GdFeCo/AlN/TbFeCo静磁耦合多层薄膜读出层 (GdFeCo)的极向克尔角为零 ,读出层呈平面磁化 ;12 5℃不加外场时读出层的克尔角最大 (0 .5 4°) ,读出层的磁化方向为垂直磁化 ;随着温度增高 ,读出层由平面磁化转变为垂直磁化 ,在 75℃到 12 5℃温度范围内读出层磁化方向很快从平面磁化转变为垂直磁化。对磁化过程的机理研究表明 :饱和磁化强度和有效各向异性常量影响读出层磁化方向的转变过程 ,但主要受读出层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 ;在较高温度时读出层的磁化强度较小 ,退磁场能较小 ,在静磁耦合作用下 ,使GdFeCo读出层的磁化方向发生转变。制备的GdFeCo/AlN/TbFeCo静磁耦合多层薄膜适合作CAD MSR记录介质  相似文献   

20.
将磁光效应作为微扰, 采用耦合模理论分析了磁光薄膜波导中微波静磁波对线性啁啾光脉冲的磁光Bragg衍射作用, 得到了传统磁化时磁光共线和非共线作用下的衍射光脉冲复振幅的解析表达式。在静磁波频率和波数相同的前提下, 通过对实际波导结构的计算表明, 基于静磁表面波的磁光共线作用比基于静磁正向体波的非共线作用更易于实现光脉冲压缩; 衍射光脉冲的半极大全宽度(FWHM)对失配斜率的依赖较为敏感。因此, 选用磁光共线作用和优化相位失配因子的频率变化率有助于改善磁光Bragg脉冲压缩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