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化学教育类期刊关于化学概念的研究文章,及一些和社会、生活、技术、环境直接相关的化学概念的研究文章,发现对于基础的、抽象的化学概念学习和教学有比较多的研究;对和生活有直接联系的化学概念的学习和教学则很少关注,或者只是关注概念含义的解释,很少关注学生头脑中对这些和社会、生活、技术、环境直接相关的化学概念的认识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2.
国外"化学概念教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秀玲  钱扬义 《化学教育》2004,25(11):60-64
通过查阅《美国化学教育》(JCE)1995年7月至2003年7月有关化学概念教学的文章,对国外化学概念教学研究的新进展作一概述,列举了提出的关于化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并列举了“电子构型”和“分子模型”2个概念案例。另外,通过访谈国内先进教师和查阅国内相关教育期刊,对国内化学概念教学研究也作了一般概括。比较了国内外化学概念教学研究在主题的选择、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上的差异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陈燕  连娴姬 《化学教育》2010,31(11):59-61
了解学生化学概念学习中存在的错误或模糊认识有利于提高概念教学的成效。选取了一些与环境化学相关的概念进行调查,从中找出学生存在的模糊认识,客观分析了学生环境化学迷思概念的成因,并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游戏”和“访谈”方法,对高一学生“8电子稳定结构”化学概念学习的“相异构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常生活概念“平均”对科学概念“8电子稳定结构”学习产生了负迁移,同时高一学生对相关的化学微观概念产生了很多的相异构想;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一套中学化学微观概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方婷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08,29(5):20-23
从3个方面对国外"物质的量"概念的研究进行了分析:(1)关于"物质的量"相异概念心理机制的研究;(2)关于学生"物质的量"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的研究;(3)关于学生对"摩尔"的直观认识的培养研究。同时,结合国内"物质的量"概念教学研究的现状,通过比较得出了一些有借鉴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连接化学"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环境的化学学习课程,它通过设置多个操作变量和窗口,向学生呈现微观粒子的运动、具体反应的变化曲线以及化学符号等,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3者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深刻理解.介绍了"连接化学"课程的界面、操作和特点,并分析了基于"连接化学"的概念学习框架.  相似文献   

7.
何彩霞 《化学教育》2010,31(9):30-32
化学概念是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化学概念的教学不应只关注具体概念内涵的识记和辨析,而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教给学生科学加工的方法,使之成为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思想工具。本文以“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教学为例,对案例中的教学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并从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明确学生化学概念学习水平和认识发展目标、创设经历思维过程的学习活动3个方面阐述了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概念教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陈婷  罗秀玲 《化学教育》2018,39(7):32-35
以“原电池”及其相关概念为例,探讨论证式教学对高中生化学概念学习的影响。研究对象为131名高二年级学生,其中对照组64人,实验组67人。教学前后,分别对学生的“原电池”概念学习情况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表明论证式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对“原电池”概念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对论证式教学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9.
杨东移  沈理明  王苏丽 《化学教育》2012,33(5):31-33,40
进行了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学习环的研究,选取苏教版高中《化学1(必修)》专题1的第一单元进行学习环教学设计,并在中学实施了为期一个月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究参与研究的学生化学概念学习方法的改变,“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单元的概念掌握情况,参与研究的学生对学习环教学的反馈,以及学习环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应对策略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际科学概念学习研究显示了从“概念转变”到“概念理解”的转向。通过分析概念转变教学研究的结果,得出影响概念转变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阐释了概念理解的内涵、特征,探讨了概念理解与高级思维的关系、概念理解水平、概念理解的教学和评价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杨东移  沈理明 《化学教育》2011,32(10):65-68
为了了解中学生化学概念的学习状况,采用编制问卷对苏州和无锡8所中学的初三、高一和高二的一千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化学概念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大部分学生能辨析概念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主要通过举例和自己琢磨习得化学概念,预习和类比方法运用不够,期望借助实验、多媒体学习化学概念;保持化学概念的方法中常用的是划线、分类和比较,画图表、复述和复习运用得不够。化学概念学习中存在着过度练习和轻视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况。对此,提出了改进化学概念学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中生有关物质结构的前科学概念的探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王磊  黄燕宁 《化学教育》2002,23(5):12-14
1 引言现代化学教育的着眼点不是看学生学会了哪些化学知识 ,而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核心概念 ,形成化学认识 ,发展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解释力。化学概念众多 ,哪些是核心概念呢 ?目前普遍认为化学核心概念至少包括以下几类 :(1)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2 )微粒间的作用———化学键 ;(3)分子构型———三维化学 ;(4)动力学理论 ;(5 )化学反应 ;(6 )现代化学的新进展。这 6类概念均与对物质结构的微观认识相联系 ,可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质结构微观认识是很重要的任务。然而 ,由于微观世界看不到 ,摸不着 ,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也就形式…  相似文献   

13.
张笑言  郑长龙 《化学教育》2020,41(17):54-59
为在教学中切实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从“学科”角度切入,针对教学内容探究教师如何进行学科理解。以乙醛课题为载体通过扎根理论分析专家团队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学内容研讨过程,发现学科理解的对象主要是化学概念,在不同层级的概念理解中融汇化学学科思想方法。以核心概念羰基的理解过程为例,经历以下4个步骤:(1)比较烃类,确定乙醛的特殊性在于羰基;(2)基于乙醛特质挖掘本原性问题:如何基于结构认识羰基的性质;(3)运用比较分类逻辑方法抽提羰基的认识视角:极性多重键;(4)利用原子的杂化方式、电负性认识羰基结构特征,宏微结合发展认识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刘瑞东 《化学教育》2006,27(8):44-47,61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之后,仍然对化学平衡中的5大中心概念问题:(1)动态平衡的判断;(2)浓度、温度、压强(体积)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浓度、温度、压强(体积)等对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的影响;(4)盐类对溶解平衡的影响;(5)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存在大量的迷思概念。在此基础上论文汇总了学生在化学平衡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重要迷思概念以及对重要迷思概念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传统的教学很难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  相似文献   

15.
意义建构是概念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概念教学中建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对概念较深刻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学习属性出发,分析了它在教学中应建构的意义,并从概念的科学研究角度进入新课程学习,以分类概念学习原理为构建概念的教学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设计教学过程,并进行了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6.
陈德成  黄琦  钱扬义 《化学教育》2022,43(23):16-21
从课标、概念组织结构、教学资料对新旧人教版选修“反应热”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新课标在内容上更加强调“反应热”概念的学科理解,渗透变化观与守恒观等基本观念,突出学习素材的重要性;(2)新教材在内容组织上厘清了“反应热”“焓变”“能量转化”等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重视对“反应热”内容的结构化认识;(3)新教材在图片、实验、习题增强了情境性与科学性。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增进对“反应热”的学科理解,运用概念构图策略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化,创设真实情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谢兆贵 《化学教育》2011,32(11):25-27
从心理表征的角度看,“化学概念的理解”就是学习者对化学概念形成了恰当的心理表征。通过调查高三学生“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表征发现,学生对化学概念存在多重外部表征,但并非关于概念的真正理解。本文运用DeFT(Design,Functions,Task)概念框架建构教学,设计多重媒体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吕琳  王佳  吴星  许竹青 《化学教育》2011,32(4):35-37
研究了"适当分块策略"的内涵,并以化学概念教学为载体,对该策略的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策略具有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化学学习效率的作用,且对女生和中等学业成绩的学生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化学概念发展水平测查结果表明,学生化学概念发展中存在2个问题:(1)认识角度尚待丰富;(2)认识水平尚需提高。当前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概念教学"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设计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将认识方式发展目标落实到具体内容的"过程与方法"维度教学目标当中,为解决学生概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2个问题及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玲  李广洲 《化学教育》2010,31(8):35-39
基于对被试的细致考察设计了概念学习方案,追踪其学习过程并收集到系列概念图;剖析概念图节点、命题、层级的变化趋势以及组块的成长轨迹,动态、细致地呈现了被试对21个化学概念的学习,揭示并解释了其概念建构、重构的认知变化过程与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