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光谱学方法对总胆固醇含量不同的高胆固醇血症血清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正常人血清和高胆固醇血症血清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λex=407 nm), 并讨论了二者的谱线特征与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高胆固醇血症血清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不同于正常人血清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高胆固醇血症血清不仅是吸收率和荧光强度高于正常人血清的相应值,而且还有新的吸收峰和荧光峰出现.由此可见,通过比较待测血清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可以初步判定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是否异常.这为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的检测提供了光谱学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孙世菊  滕枫  徐征  张延芬  侯延冰 《物理学报》2004,53(11):3934-3939
研究了Alq3与聚乙烯基咔唑(PVK)按不同比例的混合体系制备的薄膜的发光特性.通过对混合薄膜的吸收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分析,研究了PVK与Alq3之间的 能量传递规律.当Alq3与PVK的质量比为1∶7时,能量传递效率最高.用一个由单链模 型扩展到包括杂质的哈密顿量对实验进行模拟,发现该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有关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 吸收光谱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3.
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的血浆泄漏监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饶程  邹建  蔡绍皙  袁祥辉 《光子学报》2005,34(2):315-318
介绍了血液体外循环治疗仪工作原理. 对含不同浓度血浆的血液体外循环治疗仪废弃液进行了紫外吸收光谱的实验研究, 发现此混合液在278 nm左右存在明显的吸收峰. 在血浆紫外吸收光谱的实验基础上, 开发出了与血液体外循环治疗仪配套的血浆泄漏监测系统. 血浆浓度在0~0.06 ml/ml连续变化的废弃液的监测实验结果表明此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在血浆浓度为0 ml/ml、0.015 ml/ml、0.03 ml/ml时的连续监测实验结果显示此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结论表明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的血浆泄漏监测系统用于血液体外循环治疗仪治疗过程中的血浆泄漏监测是完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血液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开展红外光谱法的应用研究,对促进光测技术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血液的红外光谱分析这一重要课题,提出了血液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新技术,通过对正常与异常血液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测量,分析并比较不同血液红外吸收光谱之间的差异,即可判断血样是否正常,其实验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文中分析了正常血样和异常血样的红外吸收光谱之间的差别,并给出了人的正常全血和血清与高糖全血的红外吸收光谱及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用于疾病诊断提供了实验依据。其研究结果对血液红外光谱分析并用于疾病诊断有重要价值。本文的研究为红外吸收光谱的测量及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LED光源痕量二氧化氮气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吸收光谱法是检测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NO2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文章将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选择发光光谱范围处于NO2强吸收峰位置的发光二极管,通过测虽含有NO2污染物的吸收光谱,利用最小二乘法,将实验得到的吸收光谱与标准谱作拟合运算,反演计算出污染物浓度.分析了检测的幕本原理,研究了光谱分析过程,包括实验光谱与标准光谱的拟合、浓度的反演计算等数据处理过程.具体利用NO2在300~500 nm光谱范围内有强吸收的特点,测量了样品中NO2的浓度.实验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使检测变得方便快捷,实验装置便于携带,可以随时对待测场所实现高精度的实时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6.
芘四磺酸四钠盐光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志斌  邓湘君 《发光学报》1997,18(2):161-165
本文利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研究芘四磺酸四钠盐的光物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芘四磺酸四钠盐在水溶液中的荧光量子产额高达0.54.在纳秒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研究中发现芘四磺酸四钠盐具有很长的三重态寿命(3.5ms),这有利于将其作为光敏化分子把激发能传给其它受体分子;芘四磺酸四钠盐被光激发后,可能发生双光子吸收过程并产生芘四磺酸四钠盐阳离子,其吸收峰为460nm和505nm.由实验结果,我们给出了其动力学过程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利用可调谐激光二极管吸收光谱技术进行气体检测时,波长调制伴随的光强幅度调制,会使解调出的谐波谱线发生畸变.在傅里叶分析的基础上对可调谐激光二极管吸收光谱任意调制幅度的波长调制光谱信号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光强幅度调制引起吸收谱线畸变的理论解释.提出了在波长调制过程中进行旧步平抑幅度调制的方法来消除谱线畸变,设计了实验方案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弹性蛋白酶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分析比较了发酵液吸收光谱的变化与细菌生长以及发酵产酶过程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弹性蛋白酶发酵液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与菌体生长以及弹性蛋白产酶过程存在密切联系.紫外吸收光谱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发酵液中有机氮源消耗以及弹性蛋白酶的产生等动态变化,研究为检测弹性蛋白酶发酵的动态过程提供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为建立紫外光谱技术在线检测发酵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激光吸收光谱乙炔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炔作为有机化工产品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中,但易燃易爆,在储存和工业生产中有必要对其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快速响应等特点,在痕量气体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研究了乙炔气体在近红外波段的吸收线分布特征,详细地讨论了基于近红外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乙炔在线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建立了实验测量系统,研究了信号检测方法和浓度反演算法,对长度10 cm的样品池和已知标准浓度乙炔气体配制的不同浓度乙炔气体进行检测,检测限可以达到1.46 cm3·m-3;进行了动态检测实验,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分析表明系统设计方案可行,由此发展的乙炔在线监测系统可用于乙炔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泄漏报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硫化铟双原子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硫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实验,确定了硫化铟双原子分子吸收光谱法测硫的最佳操作条件,并对某些实际样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野生型细菌视紫红质薄膜光谱响应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视紫红质 (Bacteriorhodopsin ,简称BR)是嗜盐菌细胞膜内的一种光敏蛋白质。BR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循环特性和光致变色特性 ,在光信息处理领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通过紫外 可见光光纤光谱仪测试野生型细菌视紫红质 (BRWT)在经过 5 32nm的YAG激光的泵浦激励后 ,薄膜对探测光的吸收光谱变化情况来着重讨论BRWT的光谱响应特性。采用的样品基态 (B态 )最大吸收波长均为 5 6 2nm ,光密度分别为OD(WT1) 562nm=2 0 4 ,OD(WT2 ) 562nm =1 37。实验结果表明 ,在 5 5 0~ 6 5 0nm波长范围内 ,两个BRWT分子膜对探测光随着探测时间的延长均出现吸收增强的现象。利用双e指数曲线拟合方法分析出 5 5 0~ 6 5 0nm吸收增强的变化过程分为快过程和慢过程 ,其对应的时间常数BRWT1分别约为 11ms和 6 0s ,BRWT2 分别约为 2 4ms和 35s。  相似文献   

12.
李鹏马红  马国宏 《光子学报》2014,39(7):1223-1228
利用开孔Z扫描技术研究了吸收峰分别为553 nm和503 nm的两种尺寸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溶液的非线性吸收性质.对于532 nm,6 ns激光脉冲,两种材料均表现出饱和吸收向反饱和吸收转化的现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吸收峰波长大于激光波长时,饱和吸收过程由快、慢两种机制组成,分别对应基态载流子被激发至不同的激发态,而强光下的反饱和吸收与快过程相关;当吸收峰波长小于激光波长时,饱和吸收主要由快过程机制引起,强光下的反饱和吸收源自激发态吸收和双光子吸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半导体量子点是研制光开关和光限制器件的理想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13.
冯晓强  侯洵  杨文正  杨青  陈烽 《物理学报》2003,52(11):2803-2806
研究了基于细菌视紫红质(简称BR或菌紫质)变种材料D96N的3种光逻辑操作.在633nm激发光照射下,菌紫质分子会被激发到M态,处于M态的菌紫质对412nm的紫光呈较大吸收,会抑制同时入射的紫光.选择合适的紫光强度,通过CCD观测被抑制的412nm检测光透射强度分布,模拟了“非”、“或非”、“与非”几种基本的光子逻辑操作. 关键词: 细菌视紫红质 光子逻辑门 互补抑制  相似文献   

14.
A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of HITC dissolved in methanol has been made using the method of ultrafast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with a streak camera. Samples were excited by picosecond pulses of a mode-locked ruby laser. Analysis of time-resolved spectra yielded non-exponential decay kinetics consisting of a fast (τ variable) and a slow (τ=1.13±0.08 ns) component. The excited state absorption spectrum has its maximum at 493 nm and shoulders at 415 and 540 nm. The excited state absorption cross section was determined by simulataneous measurement of the bleaching of ground state absorption taking polarization of excitation and probe light and excited state absorption at the laser wavelength into account. A value of σ1 (493 nm)=1.0·10?16 cm2 was found.  相似文献   

15.
报道HCl+Xe掺杂CO矩阵晶体中,在308nm激光的激发下,首次观测到准分子Xe+2Cl-的特征辐射荧光谱。双光子诱导电荷转移合作吸收反应:Xe+HCl+2hν→αXe+(HCl)-中,双光子吸收截面大于5×10-42cm4s[6]。  相似文献   

16.
利用飞行时间质谱仪在超声射流冷却条件下探讨了532 nm激光作用下CH3I分子的多光子电离(MPI)解离过程和机制,得到了分子的飞行时间质谱,质谱中包含较强的I 、CH3 离子信号和较弱的CH3I 、CHn (n≤2)、C 、H 离子信号.不同激光能量下的质谱信号在排布上相似,但在强度上有差别.在532 nm激光作用下CH3I分子的多光子电离包括两个过程:一是CH3I分子由双光子激发到A带解离,生成I原子和CH3基团,然后再吸收光子实现中性碎片电离;另一通道是CH3I分子由三光子共振激发到里德堡C态,处于激发态的母体分子继续吸收两个光子电离形成母体离子,碎片离子可由母体离子解离形成.  相似文献   

17.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吸收光谱测量技术.利用宽带可调谐窄线宽光源进行吸收光谱测量的超光谱吸收技术可以在单次扫描中获取一段连续光谱的所有吸收数据,可大大提高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数据信息容量和光谱诊断能力.分析了在2μm波段对水进行超光谱吸收测量时对激光器输出线宽的具体要求.利用掺铥光纤在2μm波段较宽的发射谱,采用可调谐法布里-珀罗滤波器和光纤可饱和吸收体相结合的技术方案搭建了一台宽带调谐窄线宽的2μm光纤激光器.获得了1840—1900 nm约60 nm范围的调谐光谱输出,激光器静态线宽仅为0.05 nm.利用该光源对空气中水在2μm波段的吸收光谱数据进行了超光谱吸收测量,在1856—1886 nm约30 nm的光谱范围内分辨了35条水的吸收谱线.通过对不同线宽条件下1870—1880 nm范围内的理论吸收光谱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测量数据无法有效分辨分别位于1873 nm和1877 nm处与强吸收线相邻的两条吸收谱线,且测量结果与激光线宽在0.08 nm条件下的HITRAN2012光谱数据库最为接近.这表明,在动态扫描过程中激光器的线宽得到了展宽.  相似文献   

18.
叶绿体延迟荧光中730nm成分产生机理的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绿体685 nm延迟荧光成分被认为源于PSⅡ作用中心的电荷复合。利用多种光谱学测量手段研究了叶绿体延迟荧光光谱中730 nm峰的产生机制。不同浓度下叶绿体延迟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初始随浓度的增加,延迟荧光光谱中685和730 nm成分强度均增强;当浓度增加到7.8 μg·mL-1时,685 nm成分强度达最大,730 nm成分强度继续上升;当浓度增加到31.2 μg·mL-1时,延迟荧光光谱中730 nm成分强度达最大,而685 nm成分已明显下降。吸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A685/A730在叶绿体浓度增加的过程中几乎不变。叶绿体730 nm荧光成分的激发光谱实验结果表明:685 nm光对730 nm荧光有较高的激发效率。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叶绿体延迟荧光光谱中730 nm峰是由PSⅡ所发685 nm成分激发PSⅠ所产生的荧光。同一浓度下叶绿体延迟荧光光谱波形随延迟时间(1~9 s)的不变性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9.
Ultraviolet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ic experiments with thin films of 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 are reported. During the incubation with 248 nm excimer laser light or continuous (cw) UV light sources PMMA exhibits a rapidly increasing, broad UV absorption. This is caused by the production of unsaturated species, which are detected in the infrared spectrum of irradiated PMMA films. The spectral data explain the incubation process preceding the ablation of PMMA at 248 nm.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increased UV absorption, cw light incubated PMMA films can be selectively ablated by standard 308 nm excimer laser pulses.  相似文献   

20.
陈连春  徐叙rong 《发光学报》1991,12(2):173-180
采用激发样品表层和样品中心两种激发方式,在300K和77K温度下研究叶绿素A(Chla)的较高激发行为,观测到峰值位于493、520和580nm三条新的荧光发射带.分别测量它们的荧光激发光谱,证明这三条新的荧光带属于Chla的第二激发单线态向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的辐射跃迁发光.最后提出电子跃迁模型,同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