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对CN ̄-在铜和银电极上的吸附性质进行了相对论密度泛函簇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电场微扰方法可以描述CN ̄-在铜和银电极上吸附的表面现象,电极势诱导的频率移动被理解为Stark效应所引起;内振动模式M-CN和C-N的耦合对电位诱导的C-N振动频率变化的大小起重要作用。计算所得的由Stark效应所引起C-N振动频率变化的斜率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
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和时间分辨SERS光谱(TRSERS)等技术首次研究了烯丙基硫脲(ATU)在HClO4、H2SO4和HNO3介质中与无机阴离子在银电极上的电化学共吸附行为.提出ATU很可能以S端与银电极表面形成化学吸附键,仲氨基相对伯氨基距离表面较近,整个分子偏向烯丙基一侧倾斜吸附在表面上.ClO-4、SO2-4和NO-3等弱吸附无机阴离子均能被ATU诱导共吸附在其质子化了的仲氨基上,这3种无机阴离子被ATU诱导共吸附的强弱顺序是ClO-4>SO2-4>NO-3.被诱导共吸附的无机阴离子对ATU在电极表面的化学吸附起到稳定剂的作用,有利于ATU在电极表面形成致密的吸附层  相似文献   

3.
用电化学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散射光谱研究了Fe(CN)^3-/4-6在金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过程及吸附行为,结果表明,Fe(CN)^3-6相对于Fe(CN)^4-6能更强烈地吸会在金电极表面上,并通过配体CN^-的N端吸附在电极表面。  相似文献   

4.
钟起玲  刘峰名 《电化学》1997,3(2):185-190
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HClO4介质中硫脲,一甲基硫脲和烯丙基硫脲在银电极表面的共吸附行为。首次报道了它们的混合物在银电极表面上竞争共吸附随电极电位变化的行以及在所研究的共吸附体系中作为支持电解的弱吸附ClO^-4离子被诱导物理共吸附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周光明  盛蓉生 《分析化学》1995,23(9):1022-1027
本文在银胶活性基质上获得了Cu(Ⅱ)的中位-四(4-N-氰甲基吡啶)卟啉络合物Cu(Ⅱ)NACN的表面增强喇曼光谱光谱,并与其RRS光谱作了比较,讨论了PH值和Cu(Ⅱ)NACN的复合物的SERS光谱的影响,研究了小牛胸腺双链DNA及其变性DNA与Cu(Ⅱ)NACN的复合物的SERS光谱,指出Cu(Ⅱ)NACN是通过吡啶氮和卟啉核共同与银胶作用的,Cu(Ⅱ)NACN是斜向吸附在银表面上的,最佳PH  相似文献   

6.
夏绍喜  肖丹 《分析化学》1994,22(9):892-895
合成了二硫化二(N,N-1,4-亚丁基)秋兰姆,以此为载体,制备了PVC膜铜离子敏感电极。结果表明,电极对铜离子具有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线性范围为8.0×10^-^7-1.0×10^-^2mol/L。实验发现有选定的底液条件下此电极对蛋白质蛮具有较好的响应,线性范围为12.5-200mg/L。讨论了电极有关性能。  相似文献   

7.
鸟嘌呤—铜配合物在汞电极表面上的电吸附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0.02mol/L NaHCO3-0.05mol/La2SO4介质中、用极谱法和伏安法研究表明,铜-乌嘌呤配合物在汞电极表面上的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测得其饱和吸附量Γm=1.1×10^-10mol/cm^2,吸附系数β=4.7×10^4,吸咐自由能△G°=-36.6kJ/mol。在8×10^-6mol/L Cu^2+离子存在下,可用示差脉冲阴极吸附溶出法测定8×10^-10~1×10^  相似文献   

8.
方书农  伏义路 《分子催化》1995,9(2):118-124
本文用等温动态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技术研究了NO与Cu-ZSM-5的相互作用,并根据还原预处理样品上NO吸、脱附循环的研究探讨了全过程样品所经历的氧化还原循环。在25℃等温吸附时,NO与Cu^+和/或Cu^0反应产生了N2、N2O和Cu^2+以及超晶格氧,同时在Cu^+上有许多可逆吸附的NO.NO吸附在Cu^2+上是稳定的。升高温度时,NO分为三种状态脱附,分别位于约100,180和400℃。后两种  相似文献   

9.
朱荣贵  赫春香 《分析化学》1996,24(2):158-160
本文将电子媒体甲苯胺蓝吸附在石墨电极上制备成修饰电极。在+0.2~0.5V(vs.SCE)范围内,吸附态的甲苯胺蓝呈现有两质子参与的可逆性两电子氧化还原行为,在pH5.5醋酸盐缓冲溶液中,其表面式量电位E^0为-0.22V,表观表面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为1.1S^-1,甲苯胺蓝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它能加速血红蛋白在固体电极上的电子传递,产生很好的电流响应。  相似文献   

10.
用氯离子选择电极同时分析水中Cl^—,Br^—,I^—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氯离子选择电极同时测定水中Cl^-,Br^-,I^-的方法。利用氯电极对Br^-,I^-的响应,用混合加入法测定,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计算求解。测定了实际体系中Br^-,I^-,在氯电极上的选择系娄,然后用多次标准加入法测定,迭代法同时计算各组份的分析结果,众而实现了用氯电极同时分析水中Cl^-,Br^-,I^-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硝酸甲酯与不同亲核试剂的SN2反应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从头计算和半经验分子轨道AM1方法分别对系列亲核试剂和硝酸甲酯的电子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气相SN2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揭示了反应过程中体系的结构,能量和电荷的递变规律,由反应活化能得了这些亲核试剂的亲核性次序为:OH^-〉F^-〉I^-〉NO^-3〉CN^-〉Br^-〉Cl^-〉N^-3。  相似文献   

12.
C2H2分子(X1∑g+,ν2”=1,J”)态mj定向布居及光学AC Stark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相干受激Raman抽运,选择性地激发C2H2分子单一振转态。在Raman泵浦与探测激光不同偏振条件下,获得紫外探测激光诱导的A^ ̄^1J(V′3=1)←-^ ̄Z^2Σ^+g,v′2=1,j″)荧光增益光谱,从而研究了C2H2分子单一振转态的光学AC Stark效应和mj的定向分布A0^(1),利用Stark线型加宽数值模型,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Raman线型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采用NMR方法考察了室温和低温(-78~-60℃)下Pd2X2(dpm)2(X=NCO^-,CH3CO^-2,SCN^-和NO^-3,dpm=Ph2PCH2PPh2)与H2S在CD2Cl2或CDCl3中的反应。结果表明,在X=NCO^-和CH3CO^-2的情况下,H2S优先与这些Pd配合物的阴离子作用生成相应的共轭酸HX和Pd2(SH)2(dpm)2,后者在H2S存在下又进一步转化为Pd2(SH)  相似文献   

14.
刘焕云  周清泽 《分析化学》1998,26(3):275-278
以碱性染料为活性物质制备20余种不同组分PVC膜Au(CN)2^-电极,确定较佳膜组成为乙基紫0.9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9.2%,PVC粉29.8%。该电极对Au(CN)2^-浓度在5.0×10^-7 ̄1.0×10^-2mol/L范围内接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5.7mV(30℃)。稳定性与选择性较好。该电极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已成功用于氰化镀金液中金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纳米阵列铂电极的样模法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双多孔氧化铝为样模,利用直流沉积法自组装纳米阵列Pt电极。该电极在Fe(CN)^4-6溶液中的线性扫描伏安图呈现S型稳态曲线,对甲醇的氧化具有很高的电催化活性。另外,以该电极作为表现增强拉曼散射的活性基底,现场研究甲醇的电化学氧化过程,检测出中间产物单端吸附的CO。  相似文献   

16.
四磺酸酞菁铜阴离子(CuPcTs^4-)在水溶液中可借助离子交换进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薄膜电极,从而形成CuPcTS^4--DDAB薄膜电极,循环伏安实验表明,在KBr溶液中,该薄膜电极有一对良好的还原氧化峰,阴阳极峤电位分别为-0.78V和-0.65V(vs.SCE).探讨了该薄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特别是对其各种卤代乙酸的电化学催化,对其机理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7.
谷胱甘肽能自组装吸附到金电极上形成单分子膜。该膜能阻止Fe(CN)6离子在金电极上还原,起离子闸门的作用。当溶液中加入La^3+或Ca^2+时,了穿透膜的能力得到改善。本课题应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在PH5.6的溶液中研究了La^3+的调控能力,与Ca^2+比较,发现在改变谷胱甘肽单分子膜的结构和Fe(CN)6离子的扩散系数方面,La^3+具有更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活性碳纤维ZnO—SACF的制备及其对Ag^+的氧化还原吸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了含有ZnO的活性碳纤维ZnO-SACF,借助AAS,WAXD和SEM探讨了ZnO-SACF对Ag^+的氧化还原吸附特性,并考察了ZnO在氧化还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ZnO-SACF比SACF具有对Ag^+更高的氧化还原吸附量。外加ZnO的实验发现,ZnO本身并不吸附Ag^+,但却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中和氧化还原体系所释放出的H^+,提高了体系的PH值,可以认为,PH值的提高有利于SACF电极电  相似文献   

19.
运用循环状安和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了碱性介质中乙二醇在铂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乙二醇的氧化与溶液酸碱性密切相关。除成功地检测到CH2OH-COO^-,^-OOC-COO^-等中间产物及CO2、CO^2-3等最终产物外,还发现乙二醇氧化过程中有乙烯中间体生成。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细胞色素C(Cyt.C)在一种新的电子转移促进剂4,6-二甲基-2-巯基嘧啶修饰微带金电极(DMMP/Au)上的氧化还原热力学;求得Cyt.C在DMMP/Au电极上反应的标准电极电位E^o,熵变△S^o,焓变△II^o及Gibbs自由能的改变△G10值分别为:0.272V(us.NHE),-123.7J.mol^-^1,-63.1kJ.mol.mol^-^1和-26.2kJ.mo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