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氨态氮和亚硝态氮是虾类养殖环境中最主要的污染物. 在1 mg/L 非离子氨态氮和1 mg/L 亚硝态氮的作用条件下, 罗氏沼虾血清、肝胰腺和肌肉中的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及酸性磷酸酶活力变化不同, 经1、4、7 及10 天处理后, 血清和肌肉酚氧化酶活力均有所降低, 而肝胰腺的酚氧化酶活力则略有增高;各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基本变化过程为, 先增高后降低;各组织的两种磷酸酶活力则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酚氧化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作为判断虾类免疫抗病能力的指标, 而两种磷酸酶活性则仅可作辅助参数.  相似文献   

2.
氨态氮、亚硝态氮对罗氏沼虾免疫相关酶类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氨态氮和亚硝态氮是虾类养殖环境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在1 mg/L非离子氨态氮和1 mg/L亚硝态氮的作用条件下,罗氏沼虾血清、肝胰腺和肌肉中的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及酸性磷酸酶活力变化不同,经1、4、7及10天处理后,血清和肌肉酚氧化酶活力均有所降低,而肝胰腺的酚氧化酶活力则略有增高;各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基本变化过程为,先增高后降低;各组织的两种磷酸酶活力则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酚氧化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作为判断虾类免疫抗病能力的指标,而两种磷酸酶活性则仅可作辅助参数.  相似文献   

3.
同步脱氮除硫工艺以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硫化物作为电子供体,通过以废治废,去除氮硫污染物。本文构建了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将同步脱氮除硫工艺与MFC相结合,在处理废水的同时生产电能。与化学对照组相比,该同步脱氮除硫MFC具有高基质去除性能和产电性能。当进水硝态氮和硫化物的浓度分别为95.54和540 mg·L-1,反应时间为20 h时,硝态氮和硫化物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6.50%和99.64%;最大电流密度达457.20 mA·m-2,稳定电流密度为30.33 mA·m-2。通过循环伏安法、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分析,探究了同步脱氮除硫MFC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同步脱氮除硫MFC电极上,同步发生了脱氮除硫反应,该MFC最大功率密度为75.70 mW·m-3,内阻约为2 474 Ω,其对同步脱氮除硫MFC电化学性能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赣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丰、枯水期对赣江主支和部分支流进行了水样采集,研究了赣江氮磷营养盐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赣江水体总氮含量较高,总磷含量较低,总氮、氨态氮、硝态氮和总磷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14~4.00、0.01~1.78、0.14~2.56、0.01~0.09mg·L-1,氮营养盐含量枯水期高于丰水期,硝态氮为氮的主要赋存形式,赣江总磷含量较低,整体低于Ⅱ类水质限值;城市污水排放和赣南稀土矿工业对赣江水体总氮浓度有较大的影响,赣江流经主要城镇总氮浓度平均上升1.13mg·L-1,赣南稀土矿工业废水排放对赣江总氮含量影响大于城镇污水排放;万安水库和峡江工程对赣江水体氮磷营养盐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对总氮浓度平均有42.4%的净化率,对总磷浓度平均有20.9%的净化率。  相似文献   

5.
化学因子对雨生红球藻诱变株虾青素积累的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温度为(20±1)℃,光照为40μEm-2s-1条件下对雨生红球藻经紫外诱变所得的藻株1号、藻株2号及对照株进行比较培养,结果表明:诱变株1号生长速率最快.进一步对诱变株1号进行缺氮、缺磷、缺铁、添加醋酸对其虾青素累积速率影响的试验以及氮、磷、铁的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其中氮试验中,分别设置0,1,2,3,4,5 mg/L 6个梯度进行实验.磷试验中分别设置0,0.5,2,4,8,10 mg/L 6个梯度进行实验.铁试验中,分别设置0,0.1,0.2,0.4,0.5,1 mg/L 6个梯度进行实验.添加醋酸试验分别设置0,0.5,1,1.5,2,2.5 mg/L 6个梯度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氮、磷、铁完全缺乏的情况下和醋酸浓度为2 mg/L下,红球藻的虾青素累积速率最高.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里表明氮、磷、铁3个因子对虾青素的累积都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氮磷、氮铁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氮胁迫能诱导雨生红球藻从绿色游动细胞转变成红色不动细胞,培养基中磷胁迫和醋酸钠刺激能大大加快这一转化的速率.  相似文献   

6.
饲料中添加30%鱼粉为对照组饲料和6组试验饲料(分别替代对照组中16.67%、33.33%和50.00%的鱼粉,同一鱼粉替代水平的2组分别添加晶体蛋氨酸和羟基蛋氨酸钙,使其蛋氨酸含量与对照组一致)喂养罗氏沼虾(初始体重为(0.29±0.04) g )10周,研究不同鱼粉替代水平下,分别添加晶体蛋氨酸和羟基蛋氨酸钙对罗氏沼虾幼虾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蛋白源替代对照组16.67%鱼粉并补充羟基蛋氨酸钙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鱼粉替代水平下,羟基蛋氨酸钙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晶体蛋氨酸组(P<0.05).血清生化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血清总蛋白含量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中同一替代水平下,饲料中添加羟基蛋氨酸钙组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低于添加晶体蛋氨酸组.由此可见,与晶体蛋氨酸相比,羟基蛋氨酸钙能更有效提高罗氏沼虾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n为正整数,讨论了模的短正合序列以及拉回图中态射的n-phantom性与n-Ext-phantom性。对正整数m?(m>n),研究了Torn-单态射与Torm-单态射以及Extn-满态射与Extm-满态射之间的关系;研究了Torn-单态射(Extn-满态射)与其示性态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患罗氏沼虾幼苗肌肉白浊病的幼虾体内分离到两种病毒颗粒,诺达病毒(MrNV)和直径只有15nm的小病毒颗粒(extrasmallvirus,XSV),本文通过建立病毒cDNA文库获得XSV基因组的部分序列,在此基础上合成探针,用从病虾组织中提取的总PNA进行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XSV基因组至少包括两条RNA片段.利用不同的方法对XSV的两端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定,分别得到了872、831和662bp3个相互重叠的序列片段,这3个序列的阅读框编码一个相同的大小在17×103左右的蛋白.  相似文献   

9.
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是常见的水产动物致病菌.为获得高效抗 L. anguillarum卵黄抗体(egg yolk antibodies, IgY),用纯培养的L. anguillarum制备抗原,免疫蛋鸡,联用乙酸-乙酸钠稀释、(NH4)2SO4与 Na2SO4盐析、透析法由蛋黄分离纯化 IgY.对制备的 IgY进行了体内、外抑菌与吞噬调理活性研究:分别将抗L. anguillarum 的IgY、由普通鸡蛋IgY与L. anguillarum (103 CFU·mL-1)等体积混合后注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计算成活率;分别将抗L. anguillarum的IgY、普通鸡蛋IgY与L. anguillarum (106 CFU·mL-1)及血细胞混合后,接种平板培养、计数.结果表明,提取的IgY浓度为8.93 mg·mL-1,每个鸡蛋可获得IgY约120 mg,抗体纯度较高,效价为1:20480;体外抑菌率为65%;能促进细胞吞噬L. anguillarum,相对吞噬率为75%;对克氏原螯虾的保护率为33.3%.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用稳定同位素15N标记生物絮团菌体蛋白, 研究了低盐度1.08±0.07)‰海水混养模式下生物絮团的营养成分对虾、鲫对生物絮团的摄食. 结果表明: 生物絮团能够将水体氨氮和亚硝氮固定为自身的有机氮; 生物絮团含有养殖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 而鲫和对虾可以固定生物絮团中的有机氮为自身蛋白, 即单位体重银鲫和凡纳滨对虾固定氮量分别为104.92±30.91)mg·kg-1和135.6±24.17)mg·kg-1, 相当于单位体重银鲫和凡纳滨对虾每天摄食的生物絮团为1907.36mg·kg-1和2465.1mg·kg-1, 且鱼虾混养能够促进对虾对生物絮团的摄食; 同时鲫对虾的生物排氮作用和生物絮团的固氮作用能够促进养殖池塘的氮循环; 实验组含量显著降低保持在0.03± 0.01)mg·L-1和0.325±0.035) mg·L-1.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咸肉中亚硝酸盐含量, 将具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发酵乳杆菌RC4应用于咸肉制作中, 研究其对咸肉亚硝酸盐含量、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 对添加发酵乳杆菌RC4的实验组咸肉制作工艺进行优化, 比较接菌组和未接菌发酵对照组在感官评分、亚硝酸盐含量、pH、色差、水分、硫代巴比妥值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 结果表明: 实验组咸肉亚硝酸盐含量降解显著, 降解率为78.60%; 实验组咸肉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2.0%(μL·mL-1)的发酵乳杆菌RC4菌液, 18℃发酵10d.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咸肉pH降低; 色差及水分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TBA值的变化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在鉴定出的87种挥发性物质中, 庚醛为RC4发酵产生, 苯甲醛等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这几种醛均为特征风味化合物. 由此可知, 在咸肉制备工艺中, 添加发酵乳杆菌RC4能显著降低咸肉的亚硝酸盐含量, 提高咸肉保质期, 增加其特征风味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12.
黑虎虾Crustin的克隆表达纯化及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黑虎虾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编码Crustin成熟肽的cDNA序列,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进行扩增,然后克隆到pET-32a(+)表达载体中,转化至E.coliOrigamiTM(DE3)中表达Crustin抗菌蛋白,后通过Ni2+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Crustin蛋白,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检测该蛋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罗氏沼虾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对20世纪70年代从马来西亚引进的7对罗氏沼虾后代的养殖群体(简称NY)和90年代从新加坡引进的天然群体的F1与养殖群体交配繁殖的后代(简称NX)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OPM组随机引物对两个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扩增的DNA片段大小在0.1~1.5kb之间.NY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simiIarity,S)为0.8819,NX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5)为0.5857.他们的遗传变异度(variability,V)分别是0.1181和0.4143.NY群体的变异度明显小于NX群体.这可能与NY群体长时期的近亲间或在小群体内繁殖导致种群退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3种多环芳烃和UV-B辐射对3种赤潮微藻生长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3种多环芳烃(菲、芘和蒽)对3种赤潮微藻(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菲、芘和蒽处理对3种赤潮微藻的生长都有刺激作用,而高浓度处理则显示出抑制作用.菲、芘和蒽处理对赤潮异弯藻生长96hEC50分别为0.059、0.071、0.078mg/L,对中肋骨条藻的96hEC50分别为0.079、0.097、0.112mg/L,对亚历山大藻的96hEC50分别为0.089、0.107、0.119mg/L.在菲、芘和蒽处理的同时,附加辐射剂量为0.3J/m^2的UV—B辐射处理,3种多环芳烃对3种赤潮微藻的生长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泥螺苗种消毒药物筛选及消毒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毒性试验结果,选取氯霉素(SC=47.55mg/L),福尔马林(SC=13.47mg/L),漂精片(SC=3.78mg/L)。敌百虫(SC=7.79mg/L)和高锰酸钾(SC=0.422mg/L)等5种药物,组合成20mg/L氯霉素 300mg/L福尔马林,5mg/L漂精片 20mg/L短短是虫,20mg/L氯霉素 20mg/L敌百虫,5mg/L漂精片 300mg/L福尔马林和10mg/L高锰酸钾5种溶液,进行泥螺苗种浸泡消毒试验,并对其消毒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各种组合药液均能在短时间内明显降低泥螺苗种体表的细菌总量,但对不同菌属细菌的杀灭效果不同,根据细菌数量统计及细菌菌群鉴定分析,认为5mg/L漂精片 20mg/L敌百虫组合为泥螺苗种的最佳消毒药物。  相似文献   

16.
羽衣甘蓝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羽衣甘蓝的花蕾、花茎和腋芽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花蕾、花茎消毒时间以5~7min为好,腋芽消毒时间以8 min为宜,以腋芽为外植体,以MS基础培养 6-苄基腺嘌呤(BA)2 mg 萘乙酸(NAA)0.2 mg 3%蔗糖进行培养较好,继代培养以MS基础培养 BA 3 mg NAA 0.2 mg 3%蔗糖增殖率最高;在生根阶段,以50%MS(1 L) NAA0.4 mg 1%蔗糖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4.79%;移栽基质以蛭石最好,羽衣甘蓝组培苗成活率达86.7%,且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7.
三唑磷和多效唑及其混合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三唑磷、多效唑及其混合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蝌蚪对三唑磷的24、48、72、和96h LG50分别为5.57、5.09、5.09和5.09mg/L。蝌蚪对多效唑的24、48、和72h LC50分别为60.12、40.50和34.32mg/L。蝌蚪对浓度比1:10混合液的24和48h的LG50分别为2.19(三唑磷)/21.88mg/L(多效唑)和1.84(三唑磷)/18.41mg/L(多效唑)。三唑磷和多效唑的混合物在24和48h时都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2个各水培有13棵/m~2水体而积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的净化槽(曝气、非曝气)的植物叶片叶绿素(Chla,Chlb)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最与根组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对应的净化槽水质,同时测定了植物根、茎、叶的长度与氮磷含量及生物量,研究了长期曝气下梭鱼草(P.cordata)的生理响应及水质的氮磷变化.另设空白槽对照(CK),结果表明:曝气影响了植物的生理特性,曝气槽植物的根、茎、叶长分别比非曝气槽植物短12.67,18.30,2.33 cm,根组织POD、CAT活性分别比非曝气槽根组织高0.028 3 U/(g·min),0.179 0 mg/(g·min),而非曝气槽叶片Chla、Chlb与SP含量分别比曝气槽叶片高0.314 2,0.118 4,15.75 mg/g;曝气影响植物组织的氮磷积累及生物量,曝气槽根、茎、叶组织的氮磷含量分别比非曝气槽根、茎、叶低5.04 g/kg与1.03 g/kg;6.57 g/kg与1.32 g/kg;8.67 g/kg与1.46 g/kg,根、茎、叶的生物最分别比非曝气槽植物低3.03,2.32,0.74 g/棵;曝气影响净化槽水质的氮磷浓度,TN、NH_4~+-N浓度比非曝气槽低11.22,7.81 mg/L,而TP、溶P浓度较非曝气槽高0.089,0.044 mg/L.  相似文献   

19.
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筛选适合分离纯化红旱莲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并确立纯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NKA-9型大孔吸附树脂是性能良好的红旱莲黄酮吸附剂,其最佳吸附条件为样液初始浓度3.5mg.mL-1,样液pH 6.0,吸附温度35℃;最佳解吸条件为解吸乙醇体积分数60%,解吸液料比101(60%乙醇溶液大孔吸附树脂,mL.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