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状态空间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动情况进行研究,并且比较分析了资本、劳动的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此外,还分别对东、中、西部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变化进行了分阶段比较研究.作者发现,资本投入的增长仍然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投入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稳定,但水平相对较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时间变化明显;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不同阶段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教育经费投入对于提升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通过利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人力资本理论,运用2005-2011全国其中30个省级面板数据,对不同层次的教育经费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初等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对中国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均有显著作用,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作用显著,本科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矛盾.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岭回归、成长曲线、聚类分析综合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现银行贷款余额比率及广义货币发行量比率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经济增长不是广义货币发行量比率和银行贷款余额比率的格兰杰原因.工商业贷款余额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经济发展对工商业贷款的增长有一定的贡献.广义货币发行量比率和银行贷款余额比率对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贡献,前者略大,工商业贷款比率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银行贷款余额的成长曲线和经济增长是同步的,但是广义货币发行量在改革开放初期滞后于经济增长,近几年又快于经济增长,二者并不同步,主要与中国实行的投资为主的经济发展路径及过度的货币发行量有关.作者认为有3个原因导致不同学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矛盾的结果,一是金融发展的度量方法存在困难;二是短期研究数据难以获得;三是研究方法本身存在的偏误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包括煤炭)的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运用国际上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世界主要煤炭消费国家(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和南非)1981-2005的煤炭消费与GDP之间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经济政策不同,煤炭消费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不完全一致,中国、日本和南非存在经济增长对煤炭消费的因果关系,俄罗斯存在煤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而印度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则不存在因果关系.据此各国根据自身能源国情及国际比较形势,制定科学的能源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脉冲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脉冲响应分析,本文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东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利于自身,而且有利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继续加快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缩小中国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次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在技术进步视角下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通过利用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识别出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非线性信息,进一步运用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技术进步和经济...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根据中国经济增长的年度GDP建立了数学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率进行了预测,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能源对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结构、技术进步的变化以及其他要素对能源的替代作用,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性呈现出逐步减小的趋势。与以往文献注重静态或均衡分析不同,本文首次分析了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或非均衡关系。本文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模块:在多变量分析框架下,构建了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变参数模型;检验了变量的平稳性及协整关系;运用KALMAN滤波算法对状态空间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并对其大小和波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左林丽 《珠算》2008,(12):41-43
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过分依赖,全球金融风暴使中国的出口企业面临一次毁灭性打击,中国实体经济又怎能置身事外。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层线性模型对我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出口与行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对行业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同行业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相对而言,出口对行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外资比例高的行业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于检验中国对外出口、进口和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研究汇率及其汇率风险等外生政策因素对于中国对外出口的作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在所研究的11个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除作为城市经济体的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外,均存在上述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均衡关系因消费拉动型经济体(美国和欧盟)和出口拉动型经济体(新兴市场国家)而呈现不同特点;中国经济依靠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在汇率的外生解释中发现,汇率风险的放大会减少出口增速,汇率调整速度的加快,也会严重影响出口增速.因此,加速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步伐,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出口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首先采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运用Eviews软件对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而对于我国经济免受全球金融危机危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较为客观合理地评价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科学合理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评价模型,并对模型的结果给出其合理的经济学意义.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信息产业投入指标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同,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应对不同的信息产业投入指标要素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同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产业转移、人力资本和中部经济增长的假定假设,利用安徽省1990-2006年的时序数据和基于向量自回归的多元协整方法,对每个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不同程度的人力资本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存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取决与人力资本的积累;但是与理论分析不同的是,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高中和大学程度人力资本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与以往国内相关研究不同,本文首次把社会资本引入生产函数和福利函数,构造了一个四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运用动态最优化方法求解。模型解释了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之间的经济关系,阐明了实现经济稳态增长的内在机理。模型的求解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自然资本的替代作用,通过增加社会资本积累可以节约自然资本,实现稳态经济增长。文章还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本储量现状,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社会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对社会资本实施高度开发并保持合理增长以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政策建议。这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创新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大背景下,探究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依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各省(市)的老龄化状况以及通过回归模型定性分析老龄人口抚养比对GDP增长的影响.针对目前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在我国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应加快科技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合理开发老年人才资源等方法,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保持良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1983-2011年诉讼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数据,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对诉讼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诉讼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高的关联度,但不同类别案件的诉讼量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有所差异.在此基础上,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协整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诉讼量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民法院审理一审民事案件收案数和人民法院审理一审行政案件收案数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是一审民事案件收案数的Grange原因,其对人民法院审理一审民事案件收案数产生正向效应.民事诉讼案件数量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以及国家法治化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运用结构分解(SDA)技术测算了2012-2017年我国最终需求变动、进口变动及技术进步对中国数字经济部门总产出增长的影响.研究显示:1)国内最终需求是数字经济部门总产出增长的主要动力;2)进一步分解结果显示,技术进步中,数字技术进步是数字经济部门总产出增长的关键因素;国内最终需求中,需求水平是数字经济部门总产出增长的关键因素;3)数字经济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服务业的增长机制具有异质性,数字经济制造业主要依靠最终需求水平的拉动,数字经济服务业还受到最终需求结构的变动及技术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媛  陈晓春 《经济数学》2019,36(4):75-81
基于1997-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数据,建立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考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对不同分位水平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各分位点对外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为负,但仅在高分位点显著,并且对外贸易的减排效应表现出随碳排放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经济增长在50%分位点以外的其他分位点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只在低排放省份和高排放省份有效;进一步研究显示,对外贸易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对碳排放产生的正向间接影响大于负向直接影响,对外贸易总体上加剧了环境污染,验证了"污染天堂假说".  相似文献   

20.
周爱农 《经济数学》2011,28(2):81-84
利用面板协整方法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对1986~2008年问我国28省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调整系数为正,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会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但FDI与经济增长的这种长期均衡关系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