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磷钼钒杂多酸掺杂聚苯胺(PMo(12-n)VnO10—PAn/GC膜修饰电极,研究了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膜电极在硫酸水溶液中扫描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对酸性水溶液中的H2O2,NO2,Fe(3+),BrO3,IO3等物质有较好的电催化还原作用,并初步探讨了电催化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2.
负载型La—Sr—Mn—O催化剂二甲苯氧化的催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浸渍法制备了La-Sr-Mn-O系负载型燃烧催化剂,XRD相分析结果得到多在孔陶瓷载体表面形成了钙钛矿型氧化物La0.8Sr0.2MnO3,负载型和非负载型纯钙钛矿相催化剂二甲苯完全氧化活性数据表明,La0.8Sr0.2MnO3复合氧化物负载子多孔陶瓷上,不仅改善了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共燃烧活性也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GaN单晶薄膜的湿法化学刻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CVD用高压汞灯对n-GaN处延层进行了辐照湿法化学刻蚀研究,这种外延怪是在Al2O3衬底上用MOCVD方法生长的。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照下,n-GaN层在25%的KOH水溶液中腐蚀较有效。这种腐蚀很可能是通过紫外光增强氧化和还原反应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SPEPt电极以及SPEAu-Pt电极上还原态CO2的电化学氧化行为研究表明,此类电极的电化学特性与光滑Pt电极一致:CO2在氢原子吸附电位区0~250mV(vs.RHE)处,可与电极上化学吸附的氢反应,生成还原态的CO2,通过线性扫描,还原态CO2即发生一不可逆电化学氧化过程(阳极剥离).在SPEPt系列及SPEAu-Pt系列上CO2的电化学行为表明,当SPEPt系列上Pt的载量为2.5mL的0.01mol·L-1H2PtCl6的Pt时,对还原态CO2的电催化活性最好,当Pt的载量相同时,在SPEAu-Pt上,催化剂对还原态CO2的电化学氧化行为比SPEPt电极更强,这是由于预先沉积的Au对后沉积的Pt有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比表面NiMo-RuO_2复合催化层析氢电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NiMo-RuO2复合催化层的制备方法、电极的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因子、RuO2含量对析氢过电位的影响、电极的稳态阴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电极在含Fe3+离子的碱溶液中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NiMo合金中引入RuO2微粒增大了电极的真实反应面积,改善了电极的催化活性和抵抗Fe3+离子去活性作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研究了Ag2O掺杂SnO2气体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并叙述传感器的烧结的制作技术,测试电路以及气敏特性等。试验结果表明,Ag2O-SnO2气敏元件对城市煤气有很高的灵敏度,而对乙醇蒸气,NH3和丁烷的灵敏度很小。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6-二茂铁基-2,2-联吡啶(fcbpy)配体和4-二茂铁基-2,2,6,2″-联三吡啶(fctpy))的Mn(I)配合物1([Mn(II)(fctpy)2](ClO4)2·2H2O)的晶体结构.电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联多吡啶取代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使二茂铁部分的氧化电位发生了明显的正移.而配体fctpy与其配合物1的结构比较表明:Mn(I)离子的引入对配体部分的键长却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就非电活性气体CO2检测所遇到的若干电化学问题,诸如CO2电还原和直接电流法测定、O2的干扰以及CO2和O2气体的同时检测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先后提出并建立了微电流法、耗尽电解除氧法、调制电位脉冲-电流/库仑法等电化学测量方法,最终实现了常温下CO2和O2气体的快速电化学方法联合检测,既消除了O2的干扰,又无需CO2在电极上直接还原.  相似文献   

9.
用EHMO方法优化AG-Al_2O_3电极催化剂的构型,计算指出Ag-Al之间距离为0.23nm时体系总能量最低.Ag-Al2O3对O2有端基、侧基和桥式吸附三种方式,结果表明以端基吸附最稳定,桥式吸附次之,用吸附前后重叠集居数的变化和空成键轨道能级阐明了该催化剂改善电极性能、提高电流密度的原因.此外,还讨论了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CaO—SnO2薄膜乙醇气敏元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真空镀锡膜,锡膜氧化,浸泡掺杂的方法研制了掺CaO的SnO2薄膜气膜气敏元件。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6个以DDQ-(2,3-二氯-5,6-二腈基对苯醌自由基阴离子)和bipyO2(2,2’-联吡啶N,N’-二氧化物)为配体的轻稀土混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摩尔电导和固体电导的测量及差热一热量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并研究其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的分子式为Ln(bipyO2)2(DDQ)3·nH2O(Ln=Y,La,Sm,Eu,Gd,n=1;Ln=Nd,n=2),其中bipy-O2通过两个氧原子,DDQ-通过氮原子及氧原子与稀土配位;除钇配合物为1:2型电解质外,其他均为1:1型电解质;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TiO2调变对催化剂MoO3/γ—Al2O3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流动吸附法制TiO2/γ-Al2O3复合载体,浸渍法担载一定量MoO3。用XRD,TPR方法考察MoO3的分散状态,中压固定床反应装置测定催化剂的噻吩加氢脱硫和环己烯加氢活性,结果表明,TiO2的加入能减弱MoO3与γ-Al2O3间的相互作用,促进MoO3的还原,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13.
氯酸钠氧化Mn^2+沉积化学MnO2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nCl2.4H2O与(NH4)2CO3在控温、控酸度条件下制得MnCO3后,用浓NHO3溶解,再以氯酸钠氧化Mn^2+沉积的化学MnO2对其进行MnO2含量、视比重,肼指数、磁化率、放电性能以及红外与差热分析。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次黄嘌呤(Hxa)在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发现,以1.96×10-3~4×10-4mol·L-1NaOH作支持电解质时,在-0.25~-0.40V的电位范围内有一灵敏的阴极峰,它是吸附于铜电极表面的Hxa与Cu+络合物的溶出伏安峰.在选择的实验条件下,峰高与Hxa的浓度在1.46×10-6~2×10-3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5.6×10-8mol·L-1,可用于痕量的Hx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在相转移催化剂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存在下,2,3,4,6-四-O-乙酰基-α-D-溴代吡喃型葡萄糖和2,3,4,6-四-O-乙酰基-α-D-溴代吡喃型半乳糖与苯甲酸衍生物、呋喃甲酸反应,合成了糖酯。经元素分析,IR.^1H-NMR,^13C-NMR,MS谱确证了其中8个未知物的结构,产物具有高度的立体选择性,并皆被证实为β-端基异构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XRD、XPS、TPR和TG等技术研究了ZrO2的改性对CuO/γ-Al2O3催化剂的结构及还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ZrO2对γ-Al2O3的改性会削弱表面铜物种与γ-Al2O3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γ-Al2O3表面的活性铜物种的数目增加,并有效地促进该铜物种的还原,从而提高了CuO/γ-Al2O3催化剂对CO的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利用相转移方法由多乙酰基-1-溴代糖合成三个硫代双糖-双(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基)硫(1),双硫(2),和硫(3)的结果。产物1,2与文献中所记载的该化合物物理常数吻合,但产率远高于前人的结果、产物3在文献中未见报道,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核磁氢谱等给予证实。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FT-IR研究了不同组成的KBBF与B2O3的红外谱图,得出了B2O3含量对有关谱线强度比的定量曲线,这对KBBF晶体的制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  相似文献   

19.
通过联苯甲酰双缩肼(L)与不同金属乙酸盐[M(OAc)2]及2,3-二氯-5,6-二氰基对苯醌自由基离子(DDQ-·)反应,合成了3个分子式为(ML)2+(DDQ-·)2(M=Mn、Zn、Cd)的三元配合物及2个分子式为(ML)2+(DDQ-·)(OAc-)(M=Ni、Pb)的四元配合物.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组成,经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摩尔电导的测定对其配位情况进行了讨论.另将丁二酮双缩肼(L)与不同金属乙酸盐[M(OAc)2],及中性DDQ反应,合成了分子式分别为(ML)2+(DDQ-·)(OAc-)(M=Cu、Cd)、(ML)2+(DDQ)(OAc-)2(M=Co、Ni)及(HgL)2+(DDQ)1.5(OAc-)2的五个四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固体电导的测定结果表明,含中性DDQ的配合物均属半导体范畴,其中Hg配合物的室温粉末固体电导率达3.7×10-4Ω-1cm-1.  相似文献   

20.
无氰体系中电沉积光亮铜锡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无氰电沉积光亮铜锡合金的新工艺.其溶液组成及操作条件为:Na3C6H5O7·2H2O90~120,Na2EDTA·2H2O25~35,稳定剂WDZ-94310~15,CuSO4·5H2O20~40,SnCl2·2H2O20~40g·L-1;溶液的pH=5~6,Dk=10~150A·m-2,T=50~60℃.在上述条件下可获得含锡量为5%~15%的光亮、细致、均匀的铜锡合金沉积层.还讨论了溶液的温度、阴极电流密度对合金沉积层中锡量以及阴极电流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