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沈联东 《化学教育》2010,31(3):88-89
在高一化学教材《化学1(必修)》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章中,涉及氯气(Cl2)、二氧化硫(SO2)、氮的氧化物(NO、NO2)、氨气(NH3)等有毒气体的实验较多。这些气体实验,学生、教师都很担心中毒。在教学实践中,本人用一套普通的装置(见图1),多次在有毒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使用,有效地解决了有毒气体的污染问题(图中的试管可根据实验需要选用完好试管或底部破损有孔的试管)。  相似文献   

2.
取100×12.5mm铁片(可用仪器箱上的包装钢带代替)三块,其中两块两端折弯(见P35图1),用粗砂纸擦去铁锈,使成粗糙面,或用稀盐酸洗去铁锈亦可,洗净置于20毫升刻度试管中,在试管内注入普通水使管内保留空气约15毫升,滴加酚酞试液5滴,然后将试管倒置于盛水的500毫升烧杯中,在铁片下垫一根长约5厘米的玻璃管,使铁片上端伸向试管底部空气层中,并保留2厘米长的铁片浸在水层中,(若作定量观察,须在烧杯中加水,调节试管内水位与试管外水位相齐,保持试管内气体压强与大气压强相等),精确读出试管内空气体积数(见P35图2)。  相似文献   

3.
王志成 《化学教育》1984,5(4):40-40
将一支大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底部,在试口吹气,使其鼓出。再在试管中部加热,也使其鼓出(如图)。实验时,在试管底部凸处装KClO3,中部凸处装MnO2,并取配有平头滴管(内装MnO2伸入试管底部)和导气管的双孔橡胶塞,塞紧试管口。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后,于中部MnO2处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气管口检验,木条不能复燃,说明MnO2受热无氧气产生。然后将酒精灯移至KClO2处加热至溶化,再做检验,说明有少量氧气产生。  相似文献   

4.
岳金辉 《化学教育》1985,6(4):44-44
我们把证明MnO2在KClO3分解中起催化作用的三个演示实验(见初中化学课本第25页)合并为一个实验,简化了操作,效果较好。兹介绍如下。一、实验装置如附图1所示。图中A、C为试管,B为橡皮塞,D为尖咀玻璃管。二、操作步骤 1.在A中放入适量KClO3晶体,在C中放入少量MnO2粉末。  相似文献   

5.
段昌平 《化学教育》2006,27(6):59-60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2003年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三册第26页[实验3—2]有这样一段实验描述:“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铁粉,再加入约5mL稀硫酸,观察发生的现象,证明所产生的气体是H2。待反应完成后(铁粉略过量),将上层清液分别装入2支试管中(图3—4),在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溴水,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几滴浓硝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分析上述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  相似文献   

6.
胡巧北 《化学教育》1997,18(8):35-35
由于氢氧化亚铁难溶于水,所以一般都用可溶性的亚铁盐溶液和强碱溶液相互作用来制取的。但由于Fe2+具有还原性,尤其是在碱性环境中还原性更强。因而在空气中制取氢氧化亚铁时所得Fe(OH)2沉淀迅速被氧化,很难看到白色絮状沉淀的生成。我们采用下述方法制取Fe(OH)2,经过反复多次的实验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在较长时间内看到白色沉淀。1.用两支(18×180mm)的具支试管及其它仪器如图组装起来。2.铁屑和稀硝酸加入A管,氢氧化钠溶液加入B管。先打开夹1,H2通过夹]和玻璃管进入试管B,把NaOH溶液中溶解的空气以及清波上方的…  相似文献   

7.
陈锡恩 《化学教育》1999,20(6):34-35
试管是中学化学实验中一种常用的玻璃仪器,可做化学反应容器,具有用药量少,易于操作和观察等特点。具支试管可做气体洗涤器或微型气体发生器。如果将试管、具支试管进行简单加工,便可制成侧槽、侧孔、双叉、弯头试管等,如图1所示。这些不同形式的试管,我们统称之为改形试管。这些类型试管可完成许多化学实验,使实验的操作更加简便、科学,现象更加明显,还可节约实验药品。现分别说明改形试管的制法和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侧槽试管制作方法及应用取一支大试管(20mm×200mm),用胶塞堵塞管口,在距试管底部30mm处用…  相似文献   

8.
林泽璇 《化学教育》1983,4(5):47-47
为了解决在化学反应中需要同时、等量的加料问题,我们制作了以下两种教具。一、“化学反应速度演示实验装置”该装置分为三个部分(装置如图1): 1、同时、等量加料部分按图制作木架,将四支同型号试管用氢氟酸画上刻度,固定于活动板中;转动旋钮,四支试管中的反应物就同时加料。  相似文献   

9.
姚亮 《化学教育》1984,5(2):39-41
氢气在空气中爆炸实验初中课本中介绍的氢气爆炸实验,由于在实验过程中氢气很容易跑掉,往往使实验不能成功,现介绍一种较容易成功的实验装置。1.实验装置见图1、2。内套管取一支小试管(管径不超过1.5cm)用塞子塞住后,用酒精灯火焰穿过石棉网(或青瓦片)的小孔而成的尖火焰,加热小试管离试僻底2cm处处等烧红处开孔后,冷却之,在沙轮上将孔磨光。  相似文献   

10.
我们将破损的玻璃电极 ,经简单处理改制成银电极 ,应用于自来水中氯的测定 ,和市售 MC型号银电极相比 ,电位滴定误差在 1 %以内 ,可用于教学实验中氯含量的测定。1 试剂和仪器Ag NO3标准溶液 :0 .0 50 0 mol/L 水溶液 ,用Na Cl溶液 ,按常规方法标定 ;p HS- 2型酸度计 ,双盐桥 (内充 1 0 % KNO3)饱和甘汞电极。2 改制处理银电极将破损的玻璃电极下端的柱管 ,修饰成型 ,如图 ,用浓氨水浸泡 2 0 min,洗去银丝上的 Ag Cl干固物 [1] ,用滤纸擦干 ,浸泡在蒸馏水中。改制的银电极3 实验方法  将改制的银电极与双盐桥饱和甘汞电极插入2 5…  相似文献   

11.
田园 《化学教育》1988,9(2):35-36
一、简易气体发生装置1。装置如图12。制作(1)找一废彩卷塑料盒(最好是无色透明的),弃盖。如图1-②所示,用木螺丝将该塑料盒固定于一方形木板上作底座用。(2)找一粗(内径一般为17mm 左右)一细(内径约为5mm 左右)无色透明聚乙烯软管(不能太软)。  相似文献   

12.
实验6.氢的制备及其性质准备:制备氢的装置如图8。试管尖嘴玻璃管,橡皮塞,锌粒盐酸,(1%)氧化铜,酒精灯。实验目的:1)氯的制法及其性质的介绍。氧化,还原反应举例。2)练习纯氢的检验方法。实验步骤: 1 氢的制备在试管 a.中放入2—5粒锌,再加入约占试管体积1/5的盐酸用带导管的橡皮塞把试管  相似文献   

13.
高中化学第一册卤素的一章里,讲到做氢与氯的爆炸实验要用胶质保险玻璃遮住,以防危险。由于可能发生危险,过去我们一直没有做过这个实验。本学期来,我们经过多次的试验,才得到一种做氢氯爆炸比较安全的方法。我们觉得这种方法既可节省材料,又可避免危险,并且很能说明问题。现简单介绍如下。做法: 1.在实验室找两个质厚、口径相等并且大约等长的坏试管,用钳子将试管破碎的一端略为钳得齐平(如图1)。 2.在两只破试管之间配上一只双孔橡皮塞(如图2)。  相似文献   

14.
王东方 《化学教育》2011,32(9):70-70
1实验准备如图1,取一口径2 cm、高度20 cm的支管试管,向试管中加入0.2 g粉末状KMnO4固体,把吸入1.5 mL浓盐酸的弯成直角状的胶头滴管通过橡胶管连接到支管上,用装有0.3 g细小Zn粒的大小合适的小气球封住试管的管口(小气球不充气装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发现当电极电位处于双层区时,三种分子在Au(111)电极表面均可形成高度有序的吸附结构.TTF与TCNQ分子有序吸附层的单胞结构分别为(6×3)和(4×7),如图1中的模型所示,分子均是以平躺的方式吸附在Au(111)电极表面.而当电极电位向负方向移至0.08V(RHE)时,TCNQ分子的吸附结构发生了相转变,形成了一种单胞为(3√3×12)的新型结构.这是由于在较负的电位下,TCNQ分子与金电极之间的作用减弱,而相邻分子之间的排斥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使得相邻分子间的角度由原来的60°增大至90°,单胞结构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电荷转移复合物TTF-TCNQ在Au(111)表面则构筑了层状吸附结构,而且分子不再以平躺形式进行吸附,而是采取肩并肩站立的方式堆积成有序结构,与单纯两种分子在吸附结构和吸附方式上均不相同,如图2所示.此时π-π堆积作用在分子的组装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该堆积方式与TTF-TCNQ单晶和薄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王建平 《化学教育》1988,9(5):44-44
操作方法:如图安装仪器。加热,控制甲酸流量,产生 CO 气体。在空气中先点燃 CO 气体,然后开启空气(氧气更好)贮气瓶的进水活塞,将带玻璃尖嘴管的橡皮塞盖在 T 型管左端(注意尖嘴伸入的位置,如无适宜的 T 型管最好用具支试管截掉一部分后所剩部分代替)。燃烧完毕,盖上集气瓶塞振荡,石灰水变混浊。优点:1.用石灰水作燃烧前后对比,可加深学生对产物的理解。2.用本装置,尖嘴管进 CO,支管进氧气(空气),学生更能理解是 CO 与 O2反应,加深记忆。3.生成的 CO2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可达复习之目的。4.现象很明显,全班学生都可看到。  相似文献   

17.
王金龙  佘兴庆 《化学教育》2010,31(10):69-70
人教版高中 《化学2(必修)》教科书有关石蜡裂化反应,以石蜡油代替石蜡, 变换药品、试管放置方式的实验设计(如图1所示)[1],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熊进之 《化学教育》1985,6(6):35-35
利用如下图的装置演示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效果较好。图中2是一支玻璃管,φ15mm左右,长50~60mm。可用废试管制作。预先在玻璃管底部铺上一薄层玻璃棉或棉花;演示时在其中装入过氧化钠粉末2~3cm厚。向盛有碳酸钙的大试管1中倒入稀盐酸,立即连接2和1,15秒钟后即可演示检验氧气的生成(用木条余烬枪验),效果显著。最后,将玻璃管中的固体投入盛稀盐酸的试管中,有气体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证明白色固体是碳酸钠。本演示要注意: 1.制二氧化碳时,稀盐酸的浓度以1—1.5N为宜,以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速度。  相似文献   

19.
刘念杰 《化学教育》1985,6(6):34-35
初中化学课本中电解水的装置是霍夫曼电解器,这种仪器目前不够普及,而其它一些简易装置又有不同的弊病。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下述装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装置如右图所示。 1.试管:15×150mm 2.电极:不锈钢片(手表链节)或镍铬丝(电炉丝)。  相似文献   

20.
易敏汉 《化学教育》1984,5(2):45-45
制作1.选用长约15cm×12cm的玻璃板(或有机玻璃)一块,铝质塑料皮导线一段(弯成烧杯形状);将电池碳芯棒用锉刀锉成扁平状作电极(其厚度应小于铝质塑料皮导线之直径);然后用万能胶或白胶将它们粘结在玻璃板上,待完全干结后,配上两只带导线的鳄鱼夹,便于连接电极。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