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淀粉-SMAS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淀粉、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主要原料,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合成了淀粉/甲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St-SMAS)。并进行了制备条件的优选实验,得出最佳条件为:m(淀粉):m(SMAS)=1:1,引发剂浓度为6.7 mmol/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4 h,在上述工艺条件下,淀粉-SMAS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104.0%,接枝效率可达86.7%。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St-SMAS接枝共聚物中除含有淀粉本身的特征基团外,还有磺酸基团,说明淀粉与甲基丙烯磺酸钠发生接枝反应。生活污泥脱水实验表明,St-SMAS脱水综合性能优于PAM。  相似文献   

2.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合成阳离子淀粉(CS)-壳聚糖(CTS)-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物,讨论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壳聚糖用量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中葡萄糖环浓度(cAGU)为0.20 mol/L,mCTS/mCS=1/6,cAM=1.0mol/L,cCe4 =5 mmol/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 h时,转化率和接枝效率可分别达到88%和92%以上;转化率随mCTS/mCS增大而增大,接枝效率则随着CTS用量增大降低,CTS的存在使AM均聚的几率增大。  相似文献   

3.
双变性淀粉吸附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环氧氯丙烷、交联化淀粉和丙烯腈为原料,水为溶剂,硝酸铈铵为引发剂,通过接枝反应合成了双变性淀粉吸附剂。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是交联化淀粉2g,硝酸铈铵浓度0.004mol/L,丙烯腈浓度0.3774mol/L,接枝温度35℃,接枝时间240min,料液比1:10(W/V)。对制得的双变性淀粉进行金属离子吸附性能评价,发现Cr6 吸附时使溶液处于中性或微酸性环境下,Cu2 吸附时使溶液处于弱碱性环境下,Cu2 的吸附率达到86.3%,Cr6 吸附率达78.2%,Cu2 吸附效果大于Cr6 。  相似文献   

4.
两性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就地制备和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糊化淀粉经阳离子试剂醚化后再直接与丙烯酸钠(AA-Na)/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制得具有两性的淀粉接枝共聚物。并对淀粉的阳离子试剂醚化、淀粉与AA-Na/AM接枝共聚的接枝率、单体转化率、接枝效率及淀粉的糊化方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工厂就地生产和应用两性淀粉接枝共聚物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淀粉接枝丙烯酸甲酯与乙二胺合成高分子螯合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春红  吕彤  张远 《应用化学》2007,24(6):716-0
以淀粉为原料,接枝丙烯酸甲酯,然后与乙二胺反应,合成了具有多个酰胺基和胺基的螯合淀粉(SMAEN)。接枝淀粉(SMA)的接枝率(GP)和接枝效率(GE)分别为44.14%和18.42%。由凯式定氮法测得此螯合淀粉的含氮量为2.86%。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已经成功地被接枝和螯合。将螯合淀粉用于对铜离子和银离子的吸附,结果表明,对铜离子和银离子的吸附量分别为:3.328和1.667 mmol/g。  相似文献   

6.
通过淀粉纳米晶与苯乙烯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苯乙烯接枝淀粉纳米晶并用FTIR和1HNMR进行了表征;制备了不同接枝聚苯乙烯单体与淀粉纳米晶的物质的量之比(MS)的聚苯乙烯接枝淀粉纳米晶,在苯乙烯单体和淀粉纳米晶摩尔比(M/SN)为2,反应时间为5~12h条件下,所得MS为0.15~0.67.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接枝聚苯乙烯几乎不会改变淀粉纳米晶的晶型,但结晶度随着MS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7.
淀粉糊化对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糊化前后的淀粉结构形态及它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反应速率、接枝率、支链分子量的变化及接枝物结构形态的差异。淀粉糊化后,团粒结构解体、润胀和水合成较均匀的糊状胶体,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活性点多,初期反应速率较大,接枝率高,支链分子量较低。来糊化淀粉和丙烯酰胺接枝聚合仅发生在淀粉团粒表面,所以初期反应速度低,接枝率低。但从后期聚合速率上升和凝胶加速出现说明淀粉表面对丙烯酰胺聚合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焦磷酸络锰三价离子引发淀粉-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带有极性基团的乙烯类单体通过化学接枝到淀粉或纤维素之类的天然多糖上,可作为絮凝剂、脱除剂和粘接剂[1~3],近来已发展为高吸水性材料和石油分离剂[4]。用Ce4+引发乙烯类单体接枝到淀粉和纤维素类已有报道[5]。Rayonier用Mn3+的焦磷酸盐络合物引发接枝乙烯类单体至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上[6];Cenita等用Mn3+引发MMA、AN接枝淀粉[7]。本文以焦磷酸络锰离子(Mn3+)作引发剂、丙烯酰胺(AM)为单体、淀粉为接枝基体进行接枝共聚,这一工作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王清岭  胡应模  边静 《应用化学》2012,29(3):256-259
以氧化锌为催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淀粉/乳酸接枝共聚物。由FT-IR、1H NMR、XRD和SEM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且讨论了反应温度、淀粉与乳酸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淀粉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95℃,淀粉与乳酸质量比为1∶5,催化剂用量为乳酸质量的1.0%,反应时间11 h时,产物的接枝率可达到14.20%。  相似文献   

10.
淀粉-丙烯酸钠接枝共聚物的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通过测量13C魔角旋转/交叉极化(CP/MAS)谱、1H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及旋转坐标系中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ρ,对一系列淀粉-丙烯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相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与淀粉、均聚丙烯酸钠及两者共混物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接枝共聚导致了淀粉结晶度的明显降低;在共混物和接枝共聚物中,淀粉和聚丙烯酸钠组分都具有纳米尺度的相容性,由于接枝的效应,接枝共聚物中两个组分表现出比共混物更高的相容水平.  相似文献   

11.
用KMnO4作引发刺对魔芋粉(KGM)与丙烯酰胺(AM)进行了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引发剂浓度、接枝单体浓度、体系酸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KGM预氧化时间等条件对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接枝效率可达90%以上,并且接枝物的水溶性与增稠性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田大听  谢洪泉 《合成化学》2002,10(6):493-497
用高锰酸钾/硫脲为引发剂,引发魔芋粉(KGM)与丙烯酰胺(AM)的接枝共聚。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酸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介质以及KGM预处理方式等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产物的水溶性及增稠性,并探讨了接枝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KMnO4引发魔芋粉-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大听 《合成化学》2003,11(4):327-330
以KMnO4为引发剂进行魔芋粉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魔芋粉预氧化时间、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酸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物加料方式等聚合条件对接枝效率的影响,并对接枝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使用微波辐照,在水溶液中以K2S2O8/NaHSO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上的乳液接枝聚合。讨论了微波辐照下反应时间、单体用量、引发剂浓度、pH值对接枝率的影响,并与水浴条件下的接枝共聚进行了比较。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溶解性,结果表明接枝物具有良好的抗有机溶剂以及强酸、强碱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硝酸铈铵引发了羟乙基纤维素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接枝反应.通过红外光谱和1H-NMR谱证明了接枝反应是成功的讨论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动态激光光散射仪。研究了接枝产物的溶液性质,证明了接枝产物具有温敏性。  相似文献   

16.
壳多糖与丙烯酸丁酯的乳液接枝共聚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研究了壳多糖与丙烯酸丁醋的乳液共聚合,结果表明当[K2S2O8]=[NaHSO3]=2.57×10-3mol·1-1,[BA]=0.68mol.1-1,[Chitosan]=19.2g·l-1,在70℃下反应5小时,共聚反应的接技率和接枝效率均较高.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接技共聚物进行了表征,此外测试了共聚物胶乳成膜的机械性能,表明用丙烯酸丁酯对壳多糖进行接枝改性,可提高壳多糖的韧性,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尼龙-66与衣康酸的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钾/硫酸为引发剂,使尼龙-66纤维与衣康酸进行接枝共聚。研究了尼龙-66纤维接枝率与硫酸浓度、过硫酸钾浓度、衣康酸浓度、反应温度、时间和预处理时间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硫酸浓度为0.5mol/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0h时,接枝率较高,预处理时间对接枝率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钻井液用交联-接枝淀粉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丹  刘祥  吕伟 《应用化学》2011,28(5):510-515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溶剂法”工艺合成了高粘度抗剪切丙烯酸钠接枝淀粉(St),考察了单体、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合成交联丙烯酸钠接枝淀粉糊液粘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其优化反应条件为:m(淀粉)∶m(丙烯酸)=1∶1.5,乙醇质量分数为80%,过硫酸铵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交联剂为单体总质量的0.6%,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为55 ℃,丙烯酸中和度为70%。 该交联接枝淀粉糊液具有良好的触变性,在4%盐水泥浆中的添加量为14.0 g/L时,表观粘度为26.0 mPa·s,滤失量为7.2 mL;在饱和盐水泥浆中添加量为23.5 g/L时,表观粘度为54.5 mPa·s,滤失量为3.1 mL;在80 ℃高温下老化16 h其表观粘度及滤失量等性能基本保持不变,表现出良好的增粘、降失水作用和抗盐、抗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methacrylate (EMA) onto soy protein concentrate (SPC) was carried-out using ascorbic acid/potassium persulphate as redox initiator under microwave radiations. Different reaction parameters like reaction time, solvent amount, initiator ratio, pH and monomer concentration were optimized to get maximum graft yield (78.8%). The graft copolymer formed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XRD, SEM, TGA, DTA and DTG techniques. Graft copolymer showed higher moisture resistance along with increased chemical and thermal stability. TGA, DTA and DTG studies could reveal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EMA onto S-S linkages of soy protein concentrat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s in addition to grafting at peptide linkages, which were further supported by FT-IR studies.  相似文献   

20.
铬酸引发丙烯酸正丁酯与淀粉接枝共聚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淀粉改性方法之一 ,不饱和酸及其酯与淀粉接枝共聚反应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 ,其中以 Ce4 +离子作为引发剂的较多[1,2 ] ,也有用Mn3+-H2 SO4 体系 [3]和 Mn[( H2 P2 O7) 3]3-引发体系的[4 ] 。铬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 ,虽然它单独存在时并不引发乙烯类单体的聚合 ,有报道[5] 铬酸可以引发丙烯腈与苎麻纤维素接枝共聚 ,淀粉和纤维素同属于碳水化合物。本文对铬酸引发丙烯酸正丁酯与淀粉接枝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1 实验部分1 .1 原料可溶性淀粉 (北京奥特生物技术责任有限公司 ) ,丙烯酸正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