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利福平抗性及牛奶平板上产生的透明水解圈的大小作为选择标记,用钴60对本实验室筛选获得的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地衣芽孢杆菌C6进行诱变处理,筛选获得了一株酶产量大幅度提高的菌株L106,经发酵条件优化,其产酶活性稳定在19000U/mL左右,是出发菌株的1.9倍.与出发菌株相比,该菌的发酵周期也有所缩短,而产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保持不变,并保持了芽孢形成较少的优良特性,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诱变剂(亚硝基胍)对积累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蜡状芽孢杆菌产生菌13进行诱变处理,筛选突变株,通过比较PHB产量,获得了两株高产菌株分别命名为蜡状芽孢杆菌13(3)和13(5),其PHB产量分别为29.58,29.29g/L,与出发菌株相比较,PHB产量提高了17.8%和16.6%.对出发菌株13和突变菌株13(3)的生长曲线和产PHB进程曲线进行了测定,在37℃培养条件下出发菌株13和突变菌株13(3)的PHB产量均在16h时达到最大.在32℃培养条件下出发菌株13培养80h和诱变菌13(3)培养60h时PHB产量达到最大,该突变株在37℃比在32℃培养时发酵周期缩短了73.3%,而PHB的积累量相当.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突变菌株13(3)产生PHB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碳氮比为2∶1时,pH值为7.5,培养温度为37℃,发酵周期为16h.  相似文献   

3.
气单胞菌几丁质酶的性质与发酵条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浙江省土样中分离出一株产几丁质酶的好氧菌,经鉴定该菌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命名为CJ-5菌株.经研究发现,CJ-5菌产生的几丁质酶是一种诱导、分泌型酶,其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7.0,温度为30℃,几丁质底物质量浓度为2%~2.5%,培养基装量为三角烧瓶总体积的20%.在3 L发酵罐中进行了扩大培养,发酵液的最高几丁质酶活力为0.41 U·mL-1.该酶的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36℃,最适pH为7.0.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还发现CJ-5菌株是一株产双酶的菌株,既产几丁质酶,又产壳聚糖酶.  相似文献   

4.
同源重组法构建枯草芽孢杆菌核黄素操纵子突变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除核黄素合成的反馈调节和提高核黄素的产量,以受体菌的核黄素操纵子为同源重组的指导序列,构建了整合表达载体pB1和pB2,通过双交叉同源重组的方法将线性化的pB1和pB2分别整合到受体菌的染色体上.构建了核黄素操纵子的rfn框和启动子ribPl被pB9启动子替换,并在ribB与ribA基因之间引入PnprE启动子的枯草芽孢杆菌核黄素操纵子突变株GJ04和GJ05.通过PCR方法验证了同源重组的正确性.基因工程菌遗传稳定.能分泌产生核黄素.发酵摇瓶实验结果表明:同源重组突变后的菌株GJ04和GJ05的核黄素产量明显高于具有玫瑰黄素抗性标记的菌株GJ02,发酵72 h分别提高了8.6%和11.2%.  相似文献   

5.
以1株经自然分离的嗜酸乳杆菌经化学诱变筛选得到的产亚油酸异构酶高产突变株(Lac.Nb1)为出发菌株,以亚油酸底物为诱导剂,考察了培养条件对其产亚油酸异构酶的影响,得到最佳发酵培养条件:菌龄15 h,接种量2%,温度37℃,初始pH 5.5,装液量80 mL(250 mL三角瓶),摇床转速100 r·min-1,经发酵培养条件优化后其产量比优化前提高了38.8%.  相似文献   

6.
甲壳素脱乙酰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固体平板培养和液体发酵筛选产生甲壳素脱乙酰酶的真菌,并且研究了产酶条件.结果显示在42株真菌中有26株有甲壳素脱乙酰酶活性,最终确定了构巢曲霉和蓝色犁头霉两株产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它们产生的酶活性分别是343U.mL-1和289U.mL-1.不同的菌株的产酶培养基中的碳源均为含乙酰基的碳源,最适氮源分别为酵母粉和蛋白胨,产酶能力都受Mn2 和Co2 促进,受Cu2 、Fe2 、Fe3 的抑制;构巢曲霉的最适温度、最适pH分别为29℃,7.0~7.5,蓝色犁头霉的最适温度、最适pH分别为31℃,6.5~7.0,最适发酵时间均为96h.  相似文献   

7.
选用延胡索酸酶生产菌一黄色短杆菌(B1)为原始出发菌株,分别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进行诱变处理,经摇瓶复筛后,得到较(B1)酶活力高出23%的新突变菌株B4,并且具有稳定的产酶性状。  相似文献   

8.
分离得到产碱性果胶酶嗜碱芽孢杆菌NTT33,其聚半乳糖醛酸酶的产生强烈地受葡萄糖的代谢阻遏,对利福平敏感.通过抗利福平自然突变法,从出发菌株NTT33中筛选抗利福平突变株.采用透明圈法初步筛选出在含葡萄糖和不含葡萄糖果胶培养基上同时产生透明圈的菌株,进一步测定其产酶进程曲线,最后筛选出两株(NTT33-cs52,NTT33-cs301)产聚半乳糖醛酸酶活力高的菌株,其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50%~280%,并且在葡萄糖存在时,酶活力更高.可以认为这两株菌消除了葡萄糖的代谢阻遏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中部的四川喜德、普格地区以及陕西南部地区分别采集地表热泉和地下热水水样,采用培养方法分离得到47株中度嗜热细菌.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的分析和比对结果表明,采集地的嗜热细菌以芽孢杆菌为主,并且主要分布在Anoxybacillus和Geobacillus 2个属中.同时,通过平板法对分离的嗜热菌进行产酶定性实验,发现其在60℃或70℃条件下能够分泌多种耐热的水解酶类,其中60%的菌株能够利用吐温,38%的菌株分泌蛋白酶,29%的菌株能够降解木聚糖,38%的菌株产生淀粉酶.根据筛酶统计结果,所分离的菌株在种间和种内均存有显著的产酶差异.  相似文献   

10.
实验以从海洋环境中分离获得的一株琼胶酶产生菌Halomonas sp.DT-3为出发菌株,研究其发酵产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以琼胶、蛋白胨、酵母膏、NaCl、K2HPO4、MgSO4、CaCl2为考察因素,发酵液中琼胶酶活力为指标,通过SPSS软件设计L27(37)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正交实验得出菌株发酵产酶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琼胶0.5%、NaCl3.5%、蛋白胨0.3%、酵母膏0.2%、K2HPO4 0.1mmol·L-1、MgSO4 0.3mmol·L-1、CaCl2 1mmol·L-1,菌株发酵琼胶酶活力稳定在191U·mL-1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研究接种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SW5菌株对发酵鳀鱼鱼露品质的影响,以低值鳀鱼为原料,通过接种贝莱斯芽孢杆菌SW5菌株,并添加多种蛋白酶协同发酵鳀鱼鱼露.测定氨基酸态氮(AA-N)质量浓度、pH值和总酸质量浓度的变化,采用电子舌和色差仪测定鱼露发酵完成后发酵液的鲜味成分含量和色泽,与商品鱼露和酶解液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采用贝莱斯芽孢杆菌SW5菌株与中性蛋白酶协同发酵,发酵第7天AA-N质量浓度达到最高,为13.93 g·L-1,符合市售一级鱼露标准.3个处理组的色泽和鲜味成分含量与商品鱼露相近.综上所述,通过接种贝莱斯芽孢杆菌SW5菌株和蛋白酶对鳀鱼鱼露进行协同发酵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鱼露的产量以及AA-N和鲜味成分的含量.因此,该菌株可用作海洋蛋白源物质的发酵深加工.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发酵技术是提升海洋鱼产品加工副产物价值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而作为沙丁鱼加工副产物的鱼头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绝佳来源.本文拟利用从传统鱼露中分离筛选的具有多种蛋白酶活性的贝莱斯芽孢杆菌SW5发酵沙丁鱼下脚料鱼头制备抗氧化活性物质,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ANN-GA)相结合方法,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蛋白水解度(DH)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沙丁鱼下脚料抗氧化物质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42 h,发酵温度37℃,接种量3%,并在此条件下通过实验验证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1.26%.研究结果可为SW5菌株在海洋蛋白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功能性海洋食品生产应用上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经过对我国四株常用的酒精发酵菌株,K氏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nsen var.ellipsoideus(Hansen)Dekk)、1038(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nsen)、Rasse Ⅱ(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sanen)、Rasse Ⅻ(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nsen)的发酵效率和耐热性能等生理特性的分析比较,发现虽然1038的耐热性能比其它三个菌株强(42℃时发酵效率为77.16%),但鉴于它发酵效率下降幅度远大于K氏酵母(在40℃发酵效率下降13.53%,而K氏酵母下降9.21%),据此,从既具一定的耐热性,又具较高的产酒率这点出发,拟以K氏酵母菌株作为选育耐高温产酒酵母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14.
凝结芽孢杆菌作为产芽孢的乳酸菌,其抗逆性和益生作用备受关注。为获得优良凝结芽孢杆菌菌种,本研究通过热处理从芦花鸡粪便中分离鉴定出22株潜在优良的凝结芽孢杆菌,并对其抗逆性及益生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高温(90℃)、酸(pH=2.0)和胆盐(0.5%)条件下,菌株NCUBCG003、NCUBCG004和NCUBCG014存活率达85.0%以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可知,这三株凝结芽孢杆菌在高温和胃肠道环境下的综合耐受性强于其他凝结芽孢杆菌;其次,菌株NCUBCG003、NCUBCG004和NCUBCG014有较高的乳酸产量和胆固醇降解能力,乳酸产量达5.0 g·L-1以上,胆固醇去除率可达50.0%;最后,凝结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抗氧化活力,特别是菌株NCUBCG003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可达64.03 U·mL-1,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76.57%,而菌株NCUBCG014总抗氧化能力最突出,相当于3.52mM的FeSO4溶液。综上可知,菌株NCUBCG003、NCUBCG004、NCUBCG014综合益生性能强于其他凝结芽孢杆菌,且安全可靠,具备在人和动物体内发挥益生作用的潜力,可作为优良微生物菌种资源,为凝结芽孢杆菌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BOX-PCR指纹图谱、结合16S rRNA全序列分析对分离自四川和重庆紫色土的38株硅酸盐细菌和2株参比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和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BOX-PCR指纹分析结果表明,尽管都是分离自紫色土的硅酸盐细菌,但是其遗传多样性明显,分别在54%相似性水平上分为4遗传群,约50%的供试菌株与胶胨样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 VKPM 7519T聚在一群.对代表菌株K28和K38的16S rRNA全序列分析表明,K28与B.muculaginosus 180D的16S rRNA全序列相似性为95.9%,而K38则与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ATCC14579同源性高达99.9%,这是初次发现硅酸盐细菌在蜡质芽孢杆菌(B.cereus)中有分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用紫外线(ultra violet raps)、氯化今里(LiCI})处理K字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var. ellipsoideus)结合温度驯化等手段,选育适应高温生产高产酒率的酿酒酵母菌株,并模拟大生产的工艺条件对选育菌株进行初、复筛‘通过上述方法选有出了六株能在40℃正常生长,且发酵强度较好的菌株,其中E,-FE,-UV 1菌株发酵力比对照株K字酵母提高11.2%,劳萄糖利用率提高1300; E;一26-NS19-25菌株发酵力比对照株K字酵母提高8.7/,葡萄糖利用率提高17.5%,并且对选育株的某些发酵特性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和室外养殖试验,探讨饲料中添加复合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养殖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T1)和21‰(T2)的复合芽孢杆菌饲料组幼蟹的蜕壳率、成活率和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T0);摄食率随着芽孢杆菌浓度上升而呈现下降趋势;T1和T2组分别降低幼蟹饲料系数为15.38%和18.80%.芽孢杆菌添加显著影响胃、胰蛋白酶以及肝胰腺脂肪酶活性,但淀粉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室外池塘养殖结果表明:商品饲料中添加2‰复合芽孢杆菌的饲料组(D2)平均产量最高,比只投喂商品饲料组(D1)增产14.4%;D2组起捕时蟹平均壳宽比D1组大3.4%.饲料系数方面,D1组和D2组差异不大.认为三疣梭子蟹养殖饲料中添加2‰的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10L连续搅拌式罐式反应器(CSTR)中分离得到1株嗜温高效产氢菌株08-1.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结果分析,初步鉴定菌株08-1属于Clostridium sp..同时还进一步研究了温度、pH值控制、底物浓度和种类对菌株08-1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更适合利用蔗糖或成分复杂的生物质木薯粉以及废弃物厨余垃圾生长及产氢,最适产氢温度为40℃,产氢系统pH值控制在5.5时获得最大产氢量.在间歇发酵中,蔗糖浓度为20 g/L,控制温度40℃,pH值5.5,搅拌速度100 r/min时实现最大产氢速率为245 mL·(L·h)~(-1),最大产氢量达到3.06 mol.该菌株在生物制氢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胶质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单因子及正交实验对一株胶质芽孢杆菌NS01的培养基组成(C、N、生长因子、无机盐)及工艺条件(温度、起始pH、装液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比较理想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硫酸铵0.15,酵母膏0.01,KCl 0.01,MgSO4@7H2O 0.01,NaH2PO4 0.01,CaCO30.1.起始pH 7.5,培养温度36℃,装液量50 mL/250 mL锥形瓶.在此条件下活菌数可达6.5亿,是传统的胶质芽孢杆菌淀粉铵培养基下活菌数的260%.  相似文献   

20.
β-乳球蛋白是引起牛奶过敏最常见的物质.为降低其过敏原性,本实验将从新疆酸奶中筛选出的一株高产蛋白酶的发酵乳杆菌RA3用于制作酸奶.通过试验研究接种量、发酵时间、温度及后熟时间对降低牛奶中β-乳球蛋白抗原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7%,发酵时间18 h,发酵温度39℃时,在不影响酸奶风味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β-乳球蛋白抗原性,达75.2%.在此条件下发酵的酸奶和市售酸奶相比,总蛋白水解率较低,且过敏蛋白水解率较高,活菌数是其8倍,高达4.56×10~9cfu·mL~(-1).这株乳酸菌在酸奶发酵业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