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垂心有关的数学问题在前几年经常被选入各级各类竞赛试题中,随着当今高考试题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这类题目便出现在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中,特别是2003年,全国、北京、上海的高考试题都以大题的形武出现,充当"把关题"的重要角色.这类问题涉及知识面广,极富思考性和挑战性,学生求解起来颇感困难,考试时经常弃而不答,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2.
以能力立意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 ,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新特点和大方向 .与函数y =Asin(ωx +φ) +B有关的综合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闪亮登场” ,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考试题中 .由于这类题目涵盖知识点多且交汇性强 ,数学思想和方法考查充分 ,考生普遍感到难以下手 ,考试时经常弃而不答 ,令人惋惜 !函数y =Asin(ωx+φ) +B是一个联系广泛的知识点 ,它内联三角函数的性质、三角的恒等变形 ;外联一般函数的性质、图像变换和图像性态 ;还可以与解析几何、数列及实际问题等有机联系 .下面笔者从有关…  相似文献   

3.
综观近年高考试题、各地模拟试题及竞赛试题,常常出现这类在最大值中求最小值或在最小值中求最大值的问题.对于这种复合最值问题,如果是一元复合型,则考查的目标主要是数形结合,分段解析,观察取值;然而更多的复合最值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宁夏)卷第12题:已知函数f(x)=min{2x,x+2,10-x}(x≥0),求f(x)的最大值;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第12题:已知函数f(x)=max{|x+1|,|x-2|}(x∈R),求f(x)的最小值.综观近年高考试题、各地模拟试题及竞赛试题,常常出现这类在最大值中求最小值或在最小值中求最大值的问题.对于这种复合最值问题,如果是一元复合型,则考查的目标主要是数形结合,分段解析,观察取值;然而更多的复合最值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明 《数学通讯》2001,(17):9-11
探究性问题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问题之一 ,现结合历年高考试题与各地的模拟试题就探究性问题的求解策略作如下探讨 ,供读者参考 .策略一 :当给出了问题的结论 ,需要探究条件时 ,常运用分析法 .图 1 例 1图例 1  (1 998年全国高考试题 )如图 1 ,在直四棱柱A1B1C1D1AB CD中 ,当底面四边形ABCD满足条件时 ,有A1C⊥B1D1.(注 :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 ,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 )解 由条件A1B1C1D1ABCD是直四棱柱 ,有 :A1A⊥平面ABCD ,B1B平行且等于D1D ,则AC是A1C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 ,B1…  相似文献   

6.
有些立几问题 ,看似与截面无关 ,但若能恰当地作出截面 ,借用截面可使复杂问题得到简化、隐含条件得到显化 .以下举例说明 .1 妙用截面 实现体积转化1 997、1 999两届高考试题中都出现求多面体内部几何体的体积 ,大多数学生感到比较困难 .可巧作截面 ,借用截面实现体积转化 ,化为有一面在多面体表面的几何体体积 ,以达简化的目标 .例 1 如图 ,已知正四棱柱ABCD -A1 B1 C1 D1 ,点E在棱D1 D上 ,截面EAC ∥D1 B ,且面EAC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为 45°,AB =a ,求三棱锥B1 -EAC的体积 .( 1 999年全国高考题 )分析 …  相似文献   

7.
彭向阳 《数学通讯》2023,(11):22-25
在高考题及各种模拟试题中经常见到两条曲线的公切线的身影,或是直接考查如何求公切线,或是间接地利用公切线结合导数知识解决其他问题,且往往作为压轴小题出现,本文结合实例介绍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以能力立意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是高考命题的新特点和大方向,"数列"这部分内容,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近几年的高考数列试题,最显著的特点是加大了与相关知识交汇的力度,与数列交汇的数学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闪亮登场",频频出现在高考和各级各类的模拟试题之中,这类以数列为  相似文献   

9.
以能力立意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是高考命题的新特点和大方向。与数学期望交汇的综合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闪亮登场”,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考试题中。由于这类题目涵盖的知识点多且交汇性强,数学思想和方法考查充分,考生普遍感到难以下手,考试时经常弃而不答,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10.
袁启永 《数学通讯》2002,(11):19-20
所谓“多变元”问题是指这类题型的变元个数多 ,条件较为复杂 ,并且众多变元之间又具有相互制约关系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以多变元形式出现的题型时有出现 ,而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 ,因此归纳总结此类问题的求解策略 ,尤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消元所谓消元即是在众多的变元中 ,运用代入法、加减法 ,消去其中的部分变元 ,达到减少变元个数 ,直达解题目标的策略 .图 1 例 1图例 1 如图 1,已知梯形ABCD中 |AB| =3|CD | ,点E分有向线段AC所成的比为λ ,双曲线上C ,D ,E三点 ,且以A ,B为焦点 ,当 23≤λ≤34时 ,求双曲线离心率…  相似文献   

11.
董荣森 《数学通讯》2012,(Z4):13-16
在各地近几年的高考模拟试题中,频繁地出现这样三类问题:"向量"问题、"折线距离"问题及"面积"问题.每每遇到这类题学生往往不知所措,难以入手,所以非常容易出错.究其原因:一是问题本身新颖、知识点比较综合,对学生思维要求比较高;二是问题以能力立意为宗旨,问题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下面笔者就这三类问题  相似文献   

12.
周以宏 《数学通讯》2001,(10):31-32
纵观近几年全国高考及各地高考模拟试题,经常出现一类“绝对值不等式十二次函数”型的代数推理题,这类题的显著特点是立意新颖,抽象程度高,灵活性大,背景公平,因而倍受命题者青睐,鉴于同学们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本文就此略作探讨,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中考试题中求不规则图形面积问题 ,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 .如果学会运用剪切、组合、替换等方法 ,那么解决这类问题就会得心应手 .图 1例 1 如图 1,已知矩形ABCD中 ,AB =1cm ,BC =2cm ,以B为圆心 ,BC为半径作 14 圆弧交AD于F、交BA延长线于E ,求扇形BCE被矩形所截剩余部分的面积 . (甘肃 )分析 剪切梯形BCDF ,得到扇形BFE .在扇形BFE中 ,剪切 (减去 )三角形BFA ,所剩图形为所求 .即S阴影 =S扇形BFE-S△BFA.注 通过剪切 ,问题转化为求规则图形的面积 .图 2例 2 如图 2 ,阴影部分为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将简易逻辑与函数及不等式综合在一起的考题在高考中时有出现,且往往以小题压轴题的形式出现,这类题目已成为高考的热点及难点.这类试题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灵活多样.从知识目标看能考查高中数学核心概念,从能力目标看能考查学生的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化归转化、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能力.在推行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的今天此种类型倍受命题教师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纵观多年来的高考试题以及各地的模拟试题,有关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在试题中频繁出现.这类问题中往往包含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能够考查学生处理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然而,大多数学生在求解此类问题的时候,常常感到难以下手.现以近  相似文献   

16.
陈凌燕  蔡海涛 《数学通讯》2021,(3):20-21,35
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题型灵活多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其中有一类已知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的最值(或范围)问题,称为求不等式最佳系数问题.这类问题频频出现于高考、竞赛、质检试题中,综合性强,充分考查学生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本文以几道高考和竞赛试题为例,分析处理这类问题的常用策略,探寻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7.
<正>纵观2014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线性规划试题,在以能力为立意的基础上,大胆地深化创新,题型越来越活泼开放,从常规的线性规划发展到可与多块知识相交汇的非常规线性规划问题,这些题目已成为新的亮点和综合考查点.本文就2014年高考中的非常规线性规划问题予以透视、剖析,希望对读者能有所启发和帮助.一、面积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是先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根据区域的形状来求可行域的面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国高考及各省市数学竞赛试题中的立体几何题,几乎都涉及求二面角大小的问题;虽然有的数学杂志和复习资料对求解这类问题介绍了不少方法,但有些方法不十分理想,不是计算较繁琐,就是作辅助线较多,有的方法所引用的公式复杂难记;因此,本文给出一组求解公式,不仅公式的形式简单,而且计算简便,学生很容易掌握;公式1 如果三棱锥V-ABC中,侧棱VC⊥底面ABC,AC⊥BC;设二面角V-AB-C=φ,∠VAC=θ1,∠VBC=θ2,那么tg2φ=tg2θ1+tg2θ2.图1证明 在底面ABC内,过点C作CD…  相似文献   

19.
纵观近几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可以发现:立体几何中有关动点问题的试题越来越多,已逐渐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而不少学生对此类问题常感到束手无策.下面以高考试题为例,分别介绍解答这类问题的若干解题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同学们掌握解答动点问题的一般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使用一高考试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高考已经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来高考命题工作处在不断改革发展中 ,取得了社会公认的成绩 .笔者在实践中深切的体会到当今数学考题的一个显著特点———部分试题思维入手易 ,而完成全题难 ,即柔中带钢 .现通过使用的一个高考试图 1题揭示这一特点 .题目 (2 0 0 0年春季北京、安徽高考试题 )如图 1 ,设A和B为抛物线y2 =4px(p >0 )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 ,已知OA ⊥OB ,OM ⊥AB ,求点M的轨迹方程 ,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1 解题受阻情况展示思路 1 分别写出直线AB、OM的方程 ,消去有关参变量得轨迹方程 ,学生感觉入手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