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获得了几种铜-锡合金,特别是熔融法不易获得的η-Cu6Sn5,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球磨使各样品纳米化,并形成包含确定合金相的固溶体,穆斯堡尔谱表明,各固溶体中除包含合金相外,还存在富锡相及富铜相,提出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首先铜和锡纳米化,然后两种原子相互扩散形成包含合金相、富α-锡相和富fcc铜相的固溶体。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手段研究机械合金化Ni,Zr混合粉形成非晶Ni35Zr65合金的过程,揭示了内应力在机械合金化非晶化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其在球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和解释。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4.
获得非晶态块状合金的新方法—固态反应及机械合金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膺善 《物理》1989,18(3):161-162
本文简介了近年来发展的两种获得块状非晶态合金的方法,即固态反应法及机械合金化方法,包括工艺过程,基本特性及与液态快淬法非晶化的比较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积分变换法求解了在激光束辐照下涂层和基体材料中的热传导方程,并在一定的近似条件下,给出了温度场的三维、瞬时分布。以Cr—ZG45钢系统为例,进行了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6.
7.
机械合金化合金相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方新  董远达 《物理》1994,23(10):599-604
机械合金化是制备难熔金属的非晶合金,不互溶金属的过饱和固溶体和纳米多晶的新方法,简单综述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合金相形成的机制。除了亚稳平衡下的层扩散机制外,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多晶型约束以及自助放热反应也会控制相的形成和产生。  相似文献   

8.
张恒  张邦维  吴力军  万志齐 《物理学报》1994,43(10):1638-1647
运用Miedema参数和尺寸因子R分别构成Miedema参数坐标和三维化学坐标成功地研究机械合金化二元过渡金属非晶合金的形成规律。基于实验事实所确定的机械合金化二元非晶的形成条件分别是见原文,以上两判据区分机械合金化非晶态合金形成与否的准确度分别为80%和88%。从微观原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固态反应非晶化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以上参数在描述机械合金化二元过渡族合金体系非晶形成规律的内在物理涵义以及与固态反应非晶化实现所需条件的联系。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在紧束缚框架下用Recursion方法计算了高Co-Ni二次硬化钢的电子结构,替位和间隙固溶元素的局域态密度通过总态密度的积分计算了体系的费米能及原子间相互作用的键级积分,讨论了替位和间隙溶元素对合金网物理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机械合金化与FexAl100-x非晶态粉末的形成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FexAl100-x系列非晶态粉末样品是通过不同时间的球磨而制备的。磁性及X射线衍射测量表明:该系列样品的非晶态形成能力随铁含量的不同而不同,x=50时,最容易由晶态粉末球磨成非晶态粉末,即Fe50Al50的非晶态形成能力最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蒋钊  陈学康 《物理学报》2015,64(21):216802-216802
针对航天器用MEMS热控百叶窗存在的柔性薄膜应力问题, 开展界面合金化控制薄膜应力技术研究. 通过给柔性Al/PI薄膜体系添加中间层Sn, 使其合金化, 使晶格产生膨胀畸变, 来引入相反的应力与已经存在的本征压应力相抗衡, 可获得低表观应力的薄膜. 用SEM和EDS剖面分析验证了Sn原子发生了明显的扩散现象, 形成了Al-Sn合金层. 这种方法可作为控制薄膜应力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机械合金化Fe-Si合金的微结构与磁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不同成分的Fe-Si合金.其晶粒具有α-Fe结构,粒径为十几到几十纳米,且晶格存在严重畸变.它们的饱和磁化强度σs与Si含量近似成线性关系,只是稍小于相应的单晶和多晶Fe-Si合金,而其矫顽力Hc和有效各向异性常数Keff却远大于相应的单晶和多晶Fe-Si合金.它们的磁谱除Fe75Si25外都是弛豫型的,其磁导率的大小与相应的铁氧体复合材料差不多.在它们的磁化过程中,畴壁位移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Al3)75Zr25和(FeAl3)50Zr50非晶态合金,用X射线衍射仪和热分析仪对制备的非晶态合金的结构特性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对(FeAl3)75Zr25和(FeAl3)50Zr50混合粉末在机械球磨过程中的磁性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晶化产物及其晶化后合金的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eAl3)75Zr25的晶化产物为Fe3Zr和Al1.65Fe0.33Zr;(FeAl3)50Zr50非晶态合金的晶化产物为FeZr2和AlZr2。(FeAl3)75Zr25混合粉末的矫顽力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其饱和磁化强度和剩磁均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而下降。而(FeAl3)50Zr50混合粉末的矫顽力、饱和磁化强度和剩磁均随球磨时间的变化则没有类似的规律性。晶化后(FeAl3)75Zr25粉末与(FeAl3)50Zr50粉末相比,前者矫顽力小,但饱和磁化强度和剩磁大。  相似文献   

14.
机械合金化Fe—Cu系统的EXAF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韦世强  殷士龙 《物理学报》1994,43(10):1630-1637
EXAFS研究Fe-Cu系二元金属的Fe和Cu配位环境随球磨时间及组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方法能扩展Fe和Cu金属的固溶范围并形成纳米尺寸的非平衡亚稳态合金晶粒,Fe30Cu20(160h)中Cu的K吸收谱和RSF出现bcc结构的下,其Fe-Cu的合昌粒为bcc结构;Fe60Cu40(160h)中Cu和Fe的RSF都为fcc结构,其合金晶粒的结构与Fe30Cu20的不同,为fcc结构,但  相似文献   

15.
用Co和Sb作为初始原料,通过机械合金化(mechanical alloying,MA)的方法合成了CoSb3,并系统研究了MA转速和MA时间对MA过程中固相反应的影响.XRD结果表明,相同MA转速下,CoSb3的量随MA时间的延长而增多,但是MA时间过长会导致大量CoSb2的生成,甚至诱发CoSb3分解为CoSb2和非晶态Sb.而提高MA转速,只能缩短固相反应的发生时间,而不会改变整个固相反应趋势.对于特定的状态所对应的MA转速和MA时间满足ω3.8t=C(常数)关系,这种MA转速和MA时间的等效性,说明MA过程中能量的积累.并从非平衡热力学的角度,解释了MA过程的固相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磁控溅射镀金银膜,长时间热处理合金化制备前驱体合金,以渐进浓度的硝酸自由腐蚀去合金化成功制备出具有自支撑结构的纳米多孔金薄膜。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去合金腐蚀前后样品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0℃,36h的热处理使得薄膜样品完全合金化,获得了结晶致密的Au42Ag58合金膜;渐进浓度的自由腐蚀避免了薄膜的完全开裂,获得了样品尺寸大于15mm×15mm、厚度400~500nm、孔隙率约56%、具有自支撑结构的纳米多孔金薄膜,其微观结构为连续的三维多孔结构,系带尺寸40~140nm,80~100nm的系带达58%。  相似文献   

17.
机械合金化Fe100-xCux体系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方法研究机械合金化制备的Fe100-xCux(x=0,10,20,40,60,70,80,100,x为原子百分比)合金中Fe和Cu原子的局域环境结构.对于Fe100-xCux(x≥40)二元混合物,球磨160h后,Fe原子的近邻配位结构从bcc转变为fcc,但Cu原子的近邻结构保持其fcc不变.与之相反,在Fe80Cu20和Fe90Cu10(x≤20)合金中,Fe原子的近邻配位保持其bcc结构而Cu原子的近邻配位结构从fcc转变为bcc结构.XAFS结果还表明,fcc结构的Fe100-xCux样品中Fe的无序因子σ(0.0099nm)比bcc结构的Fe100-xCux中的σ(0.0081nm)大得多;并且在机械合金化Fe100-xCux(x≥40)样品中Fe原子的σ(0.0099nm)比其Cu原子的σ(0.0089nm)大.这表明机械合金化Fe100-xCux样品中Fe和Cu原子可以有相同的局域结构环境但不是均匀的过饱和固溶体,而是由Fe富集区和Cu富集区组成的合金.我们提出互扩散和诱导相变机理来解释在球磨过程中Fe100-xCux合金产生从bcc到fcc和从fcc到bcc变化的结构相变 关键词: XAFS 100-xCux合金')" href="#">Fe100-xCux合金 机械合金化  相似文献   

18.
19.
对镁基复合储氢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并对镁基储氢材料进行了分类 ,比较现有制备镁基复合储氢材料的技术手段以及对储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百秦  聂矗 《物理学报》2000,49(1):155-159
测量了Cu Al混合粉末经过不同时间球磨后的27Al核磁共振(NMR)谱,分析了27AlNMR谱的特征参量随球磨时间的变化.根据27AlNMR谱所提供的信息,研究了Cu Al混合粉末机械合金化反应的微观过程.Cu Al混合粉末的27AlKnight位移随球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对于Cu Al混合粉末,球磨不仅改变了27Al附近的化学短程序,而且也直接地影响了27Al的外层电子态,后者使传导电子的s态成分减小.实验结果表明,Cu Al混合粉末在球磨过程中发生了真正的合金化反应;经过90h球磨完成了合金化反应;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