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合物(Ⅰ)属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9.618(11)A,b=9.356(4)A,c=15.985(8)A,β=128.84(3)°=4。分子有C_2对称性。 化合物(Ⅱ)属空间群P21/a,晶胞参数:a=8.329(2)A,b=36.509(13)A,c=10.647(4)A,β=96.04(2)°,z=4,Zr—O—Zr非直线型161.1(9)°。Zr—O键有部分双键性质。 在两个化合物中,Ti原子和Zr原子均为d°电子构型。均以四面体取向与二个环戊二烯基环和二个O原子键合。对两个化合物中的M—O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芙蓉铀矿产于湖南西部下寒武系黑色碳质页老淋积型铀矿床的氧化带中,沿岩石裂隙呈脉状或不规则状产出,与绿磷铝石、多水高岭石、钙铀云母等共生。矿物为鲜艳黄色—柠檬黄色,半透明,玻璃光泽,呈放射扇状、板束状或隐晶致密状集合体. 显微镜下淡黄色,具多色性.一组极完全解理(111),二组完全解理)和;斜消光,干涉色二级,二轴晶负或正,2V=65°—80°.折光率:Ng=1.570—1.575,Nm=1.564—1.567,Np=1.543—1.549.比重2.82—2.90. 该矿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或,晶胞参数:a=17.87,b=14.18,c=12.18;α=67.8°,β=77.5°,γ=79.9°.粉末图的6条最强衍射线为:10.2(100),8.62(95),4.316(85),3.639(55),2.870(42),5.535(37).按矿物的晶胞大小、比重和百分含量计算,其化学式为: Al2[UO2][P4+]2[OH]2.8H2O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供了冀东迁西地区早太古代麻粒岩辉石、石榴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的大量新的湿化学分析结果。详细地讨论了共存铁镁矿物之间铁和镁的分配系数。辉石对的KD(Fe)值变化不大以及在Wo-En结上的交点十分接近,暗示达到了均一的平衡条件。根据岩相学观察和各种地质温度计和地质压力计的计算,在遭受地热梯度为18—23℃/公里的中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时,麻粒岩变质重结晶的P-T条件是11—13千巴和800—850℃。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量子力学微扰方法结合相干平均理论提出了有限脉冲宽度强脉冲条件下的相干平均理论。这种方法在处理有限脉宽问题及无窗口(脉冲之间无间隔)脉冲序列时,计算简便,物理意义清楚,结果也较为精确。在设计多脉冲序列时,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还讨论了这个方法在固体回波、固体宽带组合脉冲、WHH-4和MREV-8中的应用,并运用这个方法设计了无窗口固体回波脉冲序列PY(ω,τ)PY(ω,τ)PX(90°)—τ′和固体宽带组合π脉冲PX(90°)PY(90°)PX(90°)。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个脉冲序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应力途径、岩石的强度和体积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顒  姚孝新  耿乃光 《中国科学A辑》1979,22(11):1093-1100
在以下三种应力途径实验中,研究了济南辉长岩和房山花岗岩的强度和体积膨胀:A型——增加最大主应力σ1使岩石破坏;B型—从某一应力状态开始,保持σ1不变而减小围压,直至岩石破坏;C型——保持σ1不变增加围压,这时岩石不发生破坏,结果表明,岩石强度与体积膨胀及应力途径有关,在一定条件下,B型实验岩石强度较A型为低,与A型实验中岩石的体积膨胀相比较,B型实验中岩石处于一种过密状态,而在C型实验中处于一种超膨胀状态。  相似文献   

6.
在电子入射能量300 eV条件下,测量了氮分子在不同散射角下的12—14 eV能区的能量损失谱,散射角范围为2.75°—10.25°。得到了电子态b1u振动能级v’=1—4的散射微分截面和广义振子强度,并通过外推k~2至零的方法得到了b1u及其振动能级v’=1—4的散射微分截面和广义振子强度,并通过外推K~2主零的方法得到了b1u及其振动能级v’=1—4的光学振子强度。所得结果与已发的实验数据和理论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1—3J,150ps宽频带与窄频带Nd玻璃激光辐照平面铝靶,靶面功率密度1—3×1014W/cm2。当用窄频带激光打靶时,入射方向与靶面法线成24°,偏振在入射平面(即P偏振)在靶面法线方向放置Faraday筒,则观察到慢离子发射波形的双峰结构。如入射光的偏振改为垂直于入射平面(即S偏振),仍然有双峰结构,与P偏振略有差别;如入射光方向垂直于靶面,Faraday筒放置在偏下与靶面法线成30°位置,则双峰结构很不明显。若用宽频带激光进行同样试验,则双峰结构很不明显,文章分析了上述现象的物理机制,并用二组分等离子体绝热膨胀模型,计算了离子发射波形,与实验比较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楊旦 《中国科学A辑》1973,16(2):140-156
在15°、25°、35°和45℃下测定间硝基苯甲酸在不同浓度的LiCl、NaCl、KCl、LiBr、NaBr、KBr、SrCl_2和BaCl2的水溶液中的溶度。算出该酸的未离解分子在盐溶液中的活度系数γn它们在25℃下从盐溶液迁移到纯水溶液的克分子标准熵交化△S°。计算结果:△S°>0,△S°/ms=常数,即△S°和盐浓度ms成正比;△S°/ms的次序是BaCl2>SrCl2>KBr>NaBr>KCl>LiBr>NaCl>LiCl,表明对具有同离子的盐,△S°/ms随反电荷离子的价和晶体半径的增加而上升。用Frank和Evans的离子破坏水的结构来解释这些现象。从log fu(fu是体积克分子标度的该酸分子的活度系数)对Cs的图,得出盐析次序如下:SrCl2>BaCl2>LiCl>Nacl>LiBr>NaBr>KCl>KBr。用”局部水解”的假说解释这个次序。从log γu对t°的图发现KBr对该酸分子的盐析有一个转换温度,约为30℃;30℃以上是盐析,以下是盐溶。若用log fu对t°的图,转换温度变为≈23℃。总结出一个该酸分子在纯水中的组成和绝对温度关系的经验公式;有效范围是15—45℃。最后算出该酸在四个温度的微分溶解热。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晶化导向剂的作用下,研究了NaY沸石的晶核形成和晶体成长过程。在55°—100℃的温度区间内,计算了该沸石的晶核形成和晶体成长的表观活化能。研究了NaA沸石在NaY沸石的晶化条件下转变为NaY沸石的重新晶化——转晶过程。其过程可表示为: 无定形硅酸铝凝胶 NaA→NaY NaA→Nay并发现当凝胶晶化几乎完全时,NaA沸石才开始重新晶化。由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转晶动力学曲线表明,其机理包括NaA沸石晶体表面的“降阶”和溶解过程。NaY沸石的晶核形成和晶体成长是直接发生在NaA沸石的晶体表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3~6J,100微微秒N_d玻璃激光辐照平面铝靶,靶面功率密度~1015瓦/厘米2。改变激光偏振及靶面入射角,用盒式卞计测得了靶面的共振吸收曲线,极大值在22°附近,同时,用时间分辨谱仪拍得了二次谐波的时间分辨谱(S偏振及P偏振,入射角为0°,7°,22°)。用光谱仪拍摄了二次谐波的时间积分谱(S偏振及P偏振、各个角度),用X光线谱测定了电子温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角度由0°增加到22°,共振吸收也增加,P偏振分量产生的二次谐波谱加宽与S偏振分量产生的二次谐波谱加宽相比,愈来愈窄,而且二次谐波的发光时间最长达500微微秒之久。文中还对其中包含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A辑》1976,19(4):394-405
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针刺麻醉的实验研究,对针刺麻醉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对针麻抗痛御伤的物质基础及诱导期的重要意义提供实验证据;提出体液麻醉的概念和方法,以改进针刺麻醉的实验手术效果。本文试图对针刺麻醉给予一种中西医结合的理论解释,支持了“经络—皮层—内脏相关”假说。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制备了一种添加稀土氧化物的热压氮化硅陶瓷,其抗弯强度从室温到1300℃可保持在800—900 MPa,1400℃时为680 MPa,室温断裂韧性值为4.38—4.96 MPa m1/2。X光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及能量色散谱分析表明,这种材料由细小的β-Si3N4晶粒、α-Si3N4晶须、四方形含La晶体和含La玻璃相组成。对断口的观察发现这种陶瓷直到1400℃仍以穿晶断裂为主。此外,还就添加剂对强度和断裂韧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在F15(120°≤l≤180°,20°≤b≤40°)和NGW(0°≤l≤110°,60°≤b)选区,经 IRAS星系红移巡天所得样本选取了不同红外光度的体积限定的子样本进行分维分析。结果表明:红外星系在大子60 h50-1Mpc尺度上的分布仍然存在明显的结构;红外星系的分布形成多级分形结构。在一定尺度范围内有确定分维的分形结构。当尺度增加到某一转变尺度rc后,分布由原来的分形结构转变到有另一分维数的分形结构。更大尺度上的分形结构的分维数大于较小尺度上的分维数。这与较小尺度上分布的主要特征为星系的成团而更大尺度上分布以空洞为主要特征是一致的;分析还表明转变尺度随星系内禀红外流量增加而增大。本文对这些结果的含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智深  贺明霞 《中国科学A辑》1985,28(11):1014-1021
本文在海洋辐射传递研究中建立了变换辐射传递模型,引入了信息传输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光学信息处理、线性系统理论,较简洁地解决了与水中图象传输密切相关的海水光学传递函数、与海洋激光雷达密切相关的水中窄光束传输、与海洋光学遥感密切相关的海洋辐射传递逆问题、海洋深层特征辐射场分布等海洋光学目前所关注的问题。同时,在海洋光学实验测量方面,引入了光学信息处理方法,简便地完成了传统海洋光学所难以测定的海水小角度(0.05°—1°)散射、长距离海水光学传递函数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
梁敬魁  饶光辉 《中国科学A辑》1987,30(11):1154-1160
本文用绝热比热仪测定了LiIO3的α,β,ζ相的比热。用五次多项式最小二乘法拟合所得结果,求得了α,β,ζ相的熵、焓和自由能。根据自由能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判断了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低于200℃,α相是稳定相,高于300℃,β相是稳定相。ζ相的自由能在200—300℃分别与α,β相自由能接近。同时,从热力学和结构的观点,讨论了LiIO3的相变机制和LiIO3存在复杂多型性的热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6.
傅正民 《中国科学A辑》1990,33(11):1169-1178
本文用差热分析、X射线物相分析及点阵常数的精确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新化合物——Sr2CdWO6的相变,证明该化合物在807℃±5℃存在一级位移型相变.低温相a-Sr2CdWO6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mm2,室温时点阵常数为a=8.1673,b=5.7436,c=5.8188.测量密度Dm=7.01g/cm3,单位晶胞内具有2个化学式量.高温相β-Sr2CdWO6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Fm3m,在860℃时的点阵常数为a=8.201,z=4.本文还用X射线多晶衍射方法分别测定了上述a-Sr2CdWO6和β-Sr2CdWO6的晶体结构,并研究了相交机理和畸交度.  相似文献   

17.
侯光炯 《中国科学A辑》1975,18(5):511-518
土壤肥力的“生物-热力学”观点,是作者总结农民群众生产斗争经验的结果。这个观点的核心内容是:1.天时地气,息息相关。气候时刻不停地在变化着,土性也随之而产生时刻不停的变化。2.土壤肥力,万古常新。原因在于土壤具有代谢性和可塑性,是一种”类生物体”。土壤是肥是瘦,主要决定于象征代谢性和可塑性强弱的“体质”,而不取决于氮磷钾营养成份的含量。3.农作物细胞原生质是一种胶体,土壤中无机-有机-微生物复合体,也是一种胶体,这两种胶体都随太阳辐射热的时变化,起着相应的日周期和年周期变化。因此,和这两种胶体的活动密切相关的一切性质,包括土性在内,都呈现着日周期和年周期的变化。这就是气候、土壤、植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根源,也是看天、看地、看庄稼“三看”经验的基础。4.人类要想在生产斗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关键在于运用“三看”经验,分析天、地、人、物四者之间随时发生的矛盾,要尽全力加强土壤的“体质”,促成地面上下水热状态的稳定,使土性的周期性变化,朝着有利于作物健康成长的土壤-植物间供求谐调——即正常生理谐调——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了最近在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LF12激光装置上完成的复合泵浦类锂硅离子软X射线激光系统实验的结果,特别是第一次在较低激光辐照强度下同时观察到类锂硅离子5f—3d,5d—3p,6f—3d和6d—3p跃迁的显著自发发射放大(ASE),波长分别为88.84,87.28,75.83和74.64,测得的增益系数和增益-长度乘积分别在1—2cm-1和2.0—4.5之间。另外还给出了增益沿靶面法线方向的空间分布和随靶面激光辐照强度的变化。用Edlen半经验公式和Cowan原子结构编码计算的4条激光谱线波长值与实验测量值符合很好。本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泵浦类锂离子方案在将软X射线激光推进到“水窗”(43.8—23.3)波段中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以低沸点液体R11为工质,在竖直管内实现稳定湍流过冷膜沸腾的实验研究。获得在速度1.30—4.9m/s,过冷度16.2—32.5℃范围内湍流膜沸腾传热的实验数据,求得m=0.65。这与常压下去离子水的实验值m=0.68,理论值m=2/3都基本吻合,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改进的半经验理论以及m′=0.8作为通用常数的正确性。确定了该半经验理论式中的唯一待定经验常数值为C=5.4×105,或C1/5=14。与此同时,对经验系数k和k′也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球卫星激光测距资料的辅助分析中心之一,借助于上海天文台的SHOR-DE精密定轨程序,处理了国际地球自转主联测期间,LAGEOS卫星的全球激光测距数据。取得了如下的结果:(1)一个地球自转参数(ERP)的序列——ERP(SHA)85L01。它自1983年9月初起每隔五天给出了极移两分量xp,yp和日长变化DR的一组解。其内符精度为:xp——2.1mas,yp——2.2mas,DR——0.13ms。至于轨道拟合后观测的总体中误差等于14cm。(2)试验了用五天弧段同时检测极移变化率的能力,表明测定的实际误差是1mas/d。(3)探讨了极移序列的实际精度与内符精度之间的关系,求得两者之间的比例因子约为0.7—1.0。结论是利用LAGEOS卫星激光测距资料测定ERP的实际精度现巳接近10cm。当力学模型进一步完善,观测沿卫星轨道的分布更加均匀时,这个精度还可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