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科学A辑》1977,20(2):162-172
本文对一种新的长期数值天气预报方法的物理基础作了探讨。在考虑了各种热源(汇)的参数化形式后,建立了海-气联合系统中的闭合运动方程组。对这组方程的频率分析指出,存在两类在性质上完全相异的运动形式,其中一类是振荡周期为几天的短期波,它本质上是Rossby行波;另一类则是时间尺度为月的长期波。在非绝热作用下,这两类波可以是发展的(不稳定)。为了避免短期波以及误差所造成的虚拟过程的强烈发展,而把作为预报对象的、振幅较小的长期波的演变给掩盖掉,作者认为,在方法论上可以把短期波看成是一种“干扰”长期波的“噪音”而滤掉它。文中给出了一种滤掉短期波的方法。最后,分析了海洋的表层温度和大气运动之间的相互适应过程,指出,对于长周期运动,大气运动主要向初始的海温场适应。这就进一步为滤波后的长期预报方法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激波风洞-激波管组合设备。作为它的应用,文中还给出了在常规设备上所难以进行的三项实验:“运动激波在射流边界上的折射”,“波前有流动情况下的激波绕射”和“运动激波-头激波干扰”,并对所观察到的一些新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研究了大系统的结构,引入了“最小强相联”子系统的概念,指出可将大系统分解为多层结构,每层均为由最小强相联子系统组成的,只有最高层是由“简相联”子系统组成的。然后在研究大系统稳定性时,引入子系统的“稳定性强度”和子系统间的“联接性强度”的概念,使多层结构大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形式简单,且有明显的物理概念。文中最后讨论了用局部反馈的分散镇定问题。  相似文献   

4.
天气数值预报中使用过去资料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丑纪范 《中国科学A辑》1974,17(6):635-644
本文从微分方程只是近似的描述了大气中的物理过程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在数值天气预报中使用历史资料来考虑场演变的时间连续性问题。 通过将微分方程定解问题变为等价的泛函极值问题——变分问题的途径,推广了微分方程的解的概念,引进了新型“广义解”,并利用希尔伯特空间的理论,论证了“广义解”比原来意义下的“正规解”更接近方程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的“实况”。 文中对无辐散正压模式和准地转斜压模式,推导出使用多时刻观测资料的预报方程式,并且证明使用500毫巴的多时刻观测资料可以预报出大气的斜压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中介公理集合论MS中有关“两种谓词的划分与定义”、“集合的运算”、“谓词与集合”、“小集与巨集”、“MS与ZFC的关系”、“逻辑数学悖论在MS中的解释方法”等文中的定义、引理和定理。  相似文献   

6.
用高灵敏、高时空分辨的软X图象反演系统研究了HT-6B TOKAMAK装置中3个运行区的磁面结构,形成锯齿放电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在中心区出现有效的加热作用,锯齿区存在5个发展阶段,出现同心、偏心、双心、“MHD型”和“超MHD型”5种磁面结构,MHD振荡区有稳定的“MHD型”磁岛结构,它由弯月形“热芯”和圆形“冷泡”组成,并沿电子逆磁方向旋转,共振区中共振螺旋场改善了加热状况,抑制了MHD扰动,使单一“MHD型”磁面转变为锯齿型磁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A辑》1975,18(5):519-526
1974年4月,苏修两个御用刊物一起出动,打着“科学”幌子,抬出了沙俄间谍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自然》杂志拼凑了此人九十年前率队第四次窜人我国西部地区收集情报时,给沙俄总参谋部的一些呈文、书信和电报,加上精心泡制的按语,直接用普尔热瓦尔斯基的名字发表”。《星火》杂志则让一个“历史学家”出面,利用这些“新资料”大做文章。两刊一唱一和,给这个沙俄军官戴上了什么“亚洲中部的第一个考察者”、“卓越的探险家”、“勇敢的旅行家”、“西藏的哥伦布”等等桂冠,吹嘘他“功勋巨大”,有“许多重大的地理发现”,把这个亡灵捧上了九天!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我国大量油田和地质、地球化学资料,从古气候、含盐量、沉积水动力、大地构造等各方面,论证了“陆相潮湿拗陷”是陆相油气形成的基本规律.指出:潮湿-半潮湿气候、地壳长期稳定下陷、淡水-微咸水介质、湖泊环流中心水动力平静区是油气形成比较有利的地带.并从中、新生代“陆相潮湿拗陷”的形成和发展,探讨了中国陆相油气田分布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了验证文献[1]和[2]中提出的全球面大气的旋转适应过程理论,本文将先考虑半球问题时的情况,并作了大量数值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完全相符:当半球上只有一个位涡度中心时,流场趋向于带状纬圈环流;若有二个或多个中心存在时,所有位涡度中心都始终存在,流场不趋向于带状纬圈环流.数值试验还给出低指数环流向高指数环流转变时期流场结构的一般特点,并给出旋转适应过程的特征时间依赖于扰动的尺度,一般为四天至半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0.
曾庆存 《中国科学A辑》1978,21(5):552-559
本文介绍了大气遥感理论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文中论证了两类典型问题——气温遥感和大气成分的垂直分布遥感以及两类最基本的遥感方式——频谱法和扫描法所对应的遥感方程的适定性问题(本文建议用“遥感方程”一词将各种遥感问题统一起来,以便进行数学物理研究).本文提出了“最佳信息层”的概念,在这基础上给出选择遥感通道的可靠方法;由此还推出在卫星上利用红外法不能测准近地面层大气的水汽分布.文中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反演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1.
浅海风暴潮动力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浅海中特别有利于风暴潮的发展,因而浅海风暴潮的研究对于容易遭受风暴潮灾害的沿岸国家和地区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依据浅海风暴潮的动力学基本特征,导出了浅海三维风暴潮的无因次方程组,给出了衡量惯性振荡效应和非线性效应的特征参数。指出浅海风暴潮理论可划分为普通浅海理论和“超浅海”理论,并给出了这种划分的动力学条件。作为实例,文中还指出渤海风暴潮的研究应归属于“超浅海”理论的范畴。文中给出了渤海风暴潮三维问题的零阶模型和一阶模型,并导出了相应的风暴潮位和风暴潮流的预报方程。又针对大陆架情形,获得了相应的风暴潮位和风暴潮流的解析表达式,并作了分析。本文还研究了在风应力的作用下,“超浅海”流场和压强场之间的相互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讨论了热过程起重要作用时的流动问题,得到了流管截面积随温度变化的近似表示式,并讨论了热流动的某些基本性质。例如在不同传热条件下流线束的“热斥冷吸”或“热吸冷斥”现象,声连点从流管最小截面处的“偏移”等。  相似文献   

13.
新兵 《中国科学A辑》1975,18(3):330-334
毛主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新民主主义论》)当前,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内外交困,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这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必然反映在他们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文化上。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思想、伪科学,充斥于两个超级大国的科学技术领域。“科学”与宗教结合产生出的一个怪胎,“公开帮助剥削者用更为卑鄙龌龊的新的宗教偏见来代替陈旧腐朽的宗教偏见”(列宁:《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的“教会科学”——“心灵学”的泛滥,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例。  相似文献   

14.
湍流运动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如气象、水利、航空、喷气技术、化工、受控热核反应和大气污染等领域中普遍出现的流体运动。几十年来,湍流实验技术有很大进展,但理论研究却遇到很大困难。过去,我们曾提出:必须直接从粘性流体运动方程解得的小轴对称涡旋作为随机地组成均匀各向同性湍流运动的湍流元的统计观点,并分别用相似性条件得出衰变后期的运动解和初期运动的一些结果。但这两种涡旋结构的相似性统一不起来。在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鼓舞下,根据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导,我们对过去的统计观点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多年来在实践中反复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作为湍流元的涡旋的结构并不服从简单的相似性规律,它在涡旋衰变过程中产生一种伸缩现象。为此,我们首先提出一个涡旋尺度-涡旋雷诺数关系;其次引进准相似性解的概念,它包括一般相似性作为特例。在小涡旋雷诺数流动情况下,我们计算得到的,包括从衰变初期到后期的整个范围内的湍能衰变规律、湍流微尺度和二元速度关联,都和实验符合得很好。我们还计算了能谱交换函数。  相似文献   

15.
侯振挺 《中国科学A辑》1975,18(3):259-266
研究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性质的难易,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样本函数的繁简。本文首先从一切过程中区分出样本函数结构最简单的“最小过程”,然后区分出较简单的一类所谓“一阶过程”,而后证明(定理5.1和定理5.2)任一过程的样本函数是一列一阶过程的样本函数的极限。这样,对过程性质的研究按如下程序进行:先研究“最小过程”,继而研究“一阶过程”,最后,依据定理5.1和定理5.2用极限过渡法研究任意的过程。本文是作者在资料[6]中所提出的“齐次可列马尔可夫过程中的概率-分析法”的概率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文献[1]所得扰动引力势的结果,通过积分变换,求得了基态引力势的积分表达式.文中采用Toomre的“星系旋转模型2”,求得了旋涡星系在z=0(盘对称面)上的基态引力势的严格解;若采用Toomre旋转模型“N”,可求得相应的基态引力势的近似解。并以银河系为例,算出了在r=10千秒差距处的引力势值,此值与观测值的结果很接近。  相似文献   

17.
严宗毅 《中国科学A辑》1981,24(10):1273-1283
本文采用Galerkin方法以及数值平滑技巧,获得了毛细血管中介于红细胞间的“团流”近似解,并详尽讨论了红细胞直径与毛细管直径之比λ和红细胞同血管壁间的润滑层中回漏流量参数Q对于“团流”的影响。 文中还纠正了以往关于边界条件的不合理提法,使“团流”解同润滑层中流动相衔接。与其它理论计算相比较,结果是一致的。它为计算红细胞变形提供了正确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8.
群星 《中国科学A辑》1975,18(1):34-37
在石油勘探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唯心论的先验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条认识路线的激烈斗争。林彪为了实现其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目的,在认识论上极力宣扬:“脑髓产生思想”、“头脑制造法则”、“办事情要由主观到客观”等唯心论的先验论。一些外国资产阶级学者曾经认为:“华北没有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海相沉积,又广泛分布着火威岩和变质岩,不可能有油。中国的东北地区,也和华北一样不会含有大量石油。中国  相似文献   

19.
高产稳产的大寨田,是大寨贫下中农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天换地,辛勤劳动的结晶。本文介绍了大寨田建设的三个发展阶段:修建水平梯田和沟坝地,变“三跑田”为“三保田”;采取增施有机肥料、“三深”耕作、客土改良等一整套措施,把“三保田”培肥成“海绵田”;搬山填沟,人造平原,为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园田化创造条件,培育适应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需要的“海绵园田”。总结了大寨田的主要肥力特征:活土层厚,结构好,蓄水保墒性能强,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高,高产稳产。建设大寨田的实践表明,劳动人民是土壤科学的主人,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以改造自然,定向培肥土壤,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土壤就能越种越肥。这就有力地批驳了林彪、孔老二鼓吹的反动“天命观”、“上智下愚”和资产阶级的“土壤肥力递减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初等坐标变换方法讨论了用状态反馈实现系统的稳定抗干扰性的问题。文中提出了对状态反馈“绝对能观”的概念,给出了用初等坐标变换确定“绝对能观”子系统的方法。并用这方法给出了实现稳定的抗干扰性的充分必要条件。当此条件满足时,给出了所需的状态反馈阵。文中这些方法都是构造性的,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