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希雅  石宝峰 《运筹与管理》2022,31(11):186-193
2018年以来中国债券市场违约规模攀升,累计违约金额超2900亿元。债券违约后的负面影响受到投资者、发行人乃至监管部门关注。本文以北京、上海、辽宁等八个辖区为例,选取2016~2019年债券违约及债券发行数据,通过构建违约事件对债券发行价格影响因素模型,分析了债券违约的区域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债券违约引发的信用风险存在区域传染性,主要体现为债券发行前若发行人所属辖区存在违约事件将推升债券融资成本;区域内的传染效应与违约时间距离负相关,当时间距离增长时,传染效应变弱,甚至消失;债券违约风险对不同性质企业的传染效应不同,民营企业受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如何衡量违约风险乃至违约相依性是债务抵押债券定价的主要问题.运用PairCopula刻划信用资产组合违约时刻的相依结构,通过Pair Copula分解得到资产组合违约时刻的联合密度,利用Monte Carlo模拟估算CDO各系列的公平价差,进而分析各系列公平价差对回收率的敏感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Pair Copula能有效捕捉信用资产组合的违约相依性,各系列公平价差随着回收率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传染模型研究了可违约债券和含有对手风险的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我们在约化模型中引入具有违约相关性的传染模型,该模型假设违约过程的强度依赖于由随机微分方程驱动的随机利率过程和交易对手的违约过程.本文模型可视为Jarrow和Yu(2001)及Hao和Ye(2011)中模型的推广.进一步地,我们利用随机指数的性质导出了可违约债券和含有对手风险的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公式并进行了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4.
Copula方法与相依违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信用风险研究的重点已经从单笔债务的违约概率研究转移到多笔债务的相依违约(Dependent Defaults)研究。Copula方法是研究相依违约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是最近几年才被应用到信用领域研究中的一种新方法。本结合代表性献对Copula方法在相依违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探讨的内容包括Copula方法被应用于相依违约研究的原因、该方法对于相依违约建模理论的改进以及在实证应用中使用Copula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在风险相依模型下具有延迟和违约风险的鲁棒最优投资再保险策略.假设模糊厌恶型保险人的财富过程有两类相依的保险业务并且余额可以投资于无风险资产、可违约债券和价格过程遵循Heston模型的风险资产.利用动态规划原则,我们分别建立了违约后和违约前的鲁棒HJB方程.另外,通过最大化终端财富的期望指数效用,我们得到了最优投资和再保险策略以及相应的值函数.最后,通过一些数值例子说明了某些模型参数对鲁棒最优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简约化模型框架下,考虑担保机构的违约对集合发债融资的中小企业有违约传染的影响,通过引进一个几何双曲线衰减函数,得到了集合票据的定价公式,在此基础上对担保集合票据所隐含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担保机构的存在能显著降低集合票据的信用利差,提高其市场发行价格;且有担保下,担保机构的违约传染风险因子越大,相应的集合票据价格就越低,违约概率越大,信用利差越高,担保价值越低.  相似文献   

7.
在回收率非零的情况下,研究了信用违约互换的参照资产和保护卖方有传染违约相关时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问题.相关传染违约结构由双方相关的违约强度描述,即一方的违约会导致另一方的违约强度的增加.利用参照资产与保护卖方违约停时的联合概率分布,得到了信用违约互换价格的精确表达式,并且分析了清算期和回收率对清算风险价格和替换成本的影响.数值化的结果说明,在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中,不仅不能忽视参照资产对保护卖方违约的影响,还不能忽视清算期和回收率对信用违约互换价格的影响.如果在定价信用违约互换时不考虑回收率,即假定回收率为零时,会严重高估信用违约互换的价格.  相似文献   

8.
徐亚娟 《经济数学》2013,30(2):36-40
在约化模型中研究了含有对手风险的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问题.通过构建信用违约互换买方、卖方和参考资产之间的衰减传染结构,借助于测度变换的方法分别导出了含有单边和双边对手风险的信用违约的定价表达式.  相似文献   

9.
刘久彪 《经济数学》2017,34(2):89-94
基于平均域模型,将信用组合分为几个同质的子组合,假设组合中各公司的违约强度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状况,而且依赖于这些子组合中违约公司的数目,以刻画不同公司间的违约相互作用;并据此建模组合违约过程为连续时间马尔可夫链,借助Kolmogorov微分方程求解信用组合损失分布;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传染现象对组合损失分布、风险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KMV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KM V框架的基础上对股权价值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改进后的方法,计算出1999年至2006年各年所有上市公司的违约距离、理论违约率、企业价值、股权价值等指标数据.从分析的结果来看,上市公司规模对信用风险有一定影响,上市公司规模越大,信用风险越小,公司规模越小,信用风险越大.从违约风险的变化情况看,2003—2006年上市公司的违约距离呈下降态势,说明近年来上市公司的违约风险加大.对比沪深300上市公司股改前和股改后信用状况,发现股改前后信用状况有显著不同,股改后上市公司的违约风险变大.通过违约距离的敏感性分析,认为股权价值波动率对违约距离最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