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于ICF的新型单色退偏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种三元结构的双折射型退偏器,将两个这样的退偏器组合使用(两退偏器光轴成45°)对单色线偏光进行退偏,无论是用洛匈棱镜和红外感光卡对退偏效果进行观察,还是用偏振分析仪对退偏光束进行偏振分析,所得的结果表明退偏效果很好,且退偏效果对入射线偏光的偏振方向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陈西园  单明 《光学技术》2006,32(2):280-283
给出了洛匈棱镜正、反向使用时分束角的精确表达式。从理论上证明,对任意合理的结构角及主折射率值来说,洛匈棱镜反向使用时的分束角小于正向使用时的分束角。研究了在锥光入射条件下洛匈棱镜中的e光和o光的传播方向、折射率、主平面、偏振方向等问题。证明了洛匈棱镜正向使用时第二块晶体中无偏折的光波只含有o光,参考圆圆周上各点光波的主平面相互平行,通过一个检偏器后可以实现消光;洛匈棱镜反向使用时,第二块晶体无偏折的光波同时包含了o光和e光,参考圆圆周上各点光波的主平面沿参考圆的径向,e光和o光的偏振方向分别沿径向和垂直于径向,通过检偏器后形成锥光干涉现象,不能消光。  相似文献   

3.
适用于单色脉冲光的新型双光楔晶体退偏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单色脉冲光的退偏振应用,对传统双折射晶体退偏器存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光楔晶体退偏器。此退偏器由2个光轴互相成π4并设计成特殊楔形的石英晶体光楔组成,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此退偏器能对单色脉冲光完全退偏。基于光学设计软件(A SAP)对所设计的退偏器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经此退偏器退偏后的出射光偏振度P0.001 26。此退偏器的特点是对于任意偏振态的单色入射光都能实现有效的退偏,也适用于对准单色光进行退偏,且退偏效果与时域无关。  相似文献   

4.
几种散射介质散射光解偏度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散射光解偏度的测量方法,对于不同偏振态的入射光通过改变探测器前检偏器的检偏特性,测量16组不同态的散射光能量,经过计算可得到该散射介质的解偏振度.实验测量了水体和光学玻璃的透射光、铜、铝、标准反射板的反射光以及有机玻璃不同位置透射光的解偏振度,并进行了比较,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现象相符合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O436.32007010090喇曼泵浦光源退偏技术研究=Study of depolarization of Raman pump source[刊,中]/罗勇(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74)),孙军强…//光通信研究.—2006,(3).—54-57利用琼斯(Jones)矩阵和斯托克斯参量分别对几种喇曼泵浦光源退偏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实际的激光器光谱进行了偏振度的数值计算。在采用基于偏振合光(PBC)的方法进行退偏时,只有当两激光器的光功率相同时才可以得到最小的偏振度;在采用偏振合光加双折射晶体退偏(PBCD)时,计算表明,随着晶体长度的变化,偏振合波后的偏振度总小于单只激光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光束相干合成中偏振态的特性,取理想矩形光束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改变偏振态的退偏率、偏振态夹角、参与合成的子束数目等,观察光场在远场叠加的合成效果。讨论了这些因素对远场合成效果的光强分布、峰值功率密度、光束质量因子等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当退偏率小于10%、偏振态夹角小于18时,合成后光束质量因子小于1.1。  相似文献   

7.
偏振和衍射双重效应影响的Schmidt棱镜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束偏振光经过Schmidt棱镜的两个不同路径,成为两个不同的偏振状态,使得出射光束的偏振态呈现非均匀分布.为了探索偏振态非均匀分布对Schmidt棱镜传光质量的影响机理,将两个路径对应的光波函数引入屋脊衍射积分方程,得到了偏振效应影响的屋脊衍射场强分布.场强分布的数字计算表明:在偏振效应和衍射效应的双重影响下,经Schmidt棱镜出射的光场分布出现了严重变形;对应同一入射线偏振光出现的P、S两分量位相差的差异,使得P、S分量的屋脊衍射光强分布IP、IS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入射线偏振光方位角为0°和90°时达到最大;而合光波的衍射光强IP+IS是分裂为有一定空间间距的多峰分布,但多峰分布随入射线偏振光方位角的变化比较小.实验拍摄了He-Ne激光经Schmidt棱镜衍射后出射光强分布图.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一致性表明:Schmidt棱镜中的偏振效应和屋脊衍射效应导致了一束入射线偏振光分裂为有一定空间间距的多峰光束,严重破坏了Schmidt棱镜的传光特性.  相似文献   

8.
杨爱林  林强 《物理学报》2014,63(20):204101-204101
研究了部分相干Airy光束在湍流大气中传输时的偏振特性,偏振保持度作为衡量偏振传输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结果表明:部分相干Airy光束在湍流大气中传输足够远时,其偏振度会变回到初始值;而在自由空间中传输,光束的偏振度会保持在某一个特定值;在湍流大气中,当光束传输距离不是很远时,光束对称轴上的偏振度分布为Airy函数,但是当传输足够远时,该偏振度分布逐渐趋向于类高斯状;光束的束腰半径越大,相干长度越长,越有利于光束传输后偏振的保持;存在一个指数截断因子,使得光束的偏振保持度很差.这些结论对于Airy光束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多层涂层目标的偏振探测需求,基于一阶矢量扰动理论,结合偏振传输矩阵,建立微粗糙基底上多层涂层的光散射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研究多因素影响下两种典型涂层目标,单层减反射涂层和多层高反射涂层的光散射偏振特性,结果表明单层减反射涂层目标的偏振度受观测位置影响,峰值左侧的偏振度较之裸基底增大,右侧反之,探测不同观测角下的偏振度可区分无涂层和涂层目标。不同观测角和入射波长下,多层高反射涂层目标的偏振度与涂层层数和涂层光学厚度显著相关,层数增加,多层涂层在镜反射附近具有去偏作用。仿真结果符合测量数据,验证了多涂层目标散射偏振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为实现多涂层目标偏振探测和反射隐身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光纤陀螺消偏结构与偏振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在光源出端加单段保偏光纤和在消偏器后端加Loyt消偏器,可以使进入光纤线圈的光的偏振度降到10-3数量级,降低了因外界因素对线圈中光偏振态的影响而产生的光纤陀螺偏振误差.并用琼斯矩阵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光路中四个胶合角与偏振度的关系及每个角度的取值范围.最后探讨了工艺上胶合角度测量与实现.  相似文献   

11.
研究讨论了法拉弟效应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光纤偏振模色散对信号偏振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目光  李唐军  简水生 《物理学报》2003,52(11):2818-2824
采用一种简化的线路传输模型,详细讨论了在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线路偏振模色散(PMD ),尤其是二阶PMD、输入信号偏振态等对信号偏振度(DOP)的影响,并指出以信号DOP做 反馈控制信号适合于一阶PMD优化补偿系统,但在较大二阶PMD的影响下,将增加控制算法的 复杂性,使系统可能陷入局部最优解. 关键词: 信号偏振度 偏振模色散 信号偏振态  相似文献   

13.
张晓光  郑远 《中国物理 B》2008,17(7):2509-2513
Using two typical types of polarization controller, this paper analyses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the fac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at least three instead of two waveplates in order to transform any state of polarization to any other output covering the entire Poincar\'{e} spher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exa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t has corrected the conventional and inaccurate point of view that two waveplates of a polarization controller are adequate to comple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ate of polarization.  相似文献   

14.
电介质的极化与电场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宏 《物理与工程》2007,17(6):13-13,18
建立了电介质极化过程的物理模型,并讨论了均匀电场与各向同性电介质极化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尧  张淳民  杜娟  赵葆常 《物理学报》2010,59(6):3863-3870
提出了一种采用基于视场补偿型Savart偏光镜的新型偏振干涉成像光谱仪对二维目标偏振信息进行空间遥感探测的新原理和新方法.在新型偏振干涉成像光谱仪光学系统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旋转偏振干涉仪分别测出了三个不同角度下像面上各像点的光强值,反演出了二维面目标的斯托克斯矢量,并给出了各像点偏振度和偏振方向的理论表达式.采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对该探测原理和方法进行了验证,所得结果与理论完全符合.从理论和实践上扩展了干涉成像光谱仪的探测功能,与目前国内外所研究的成像光谱仪相比,该成像光谱仪既能同时探测目标二维空间信息和一维光谱信息,又提供了一种获得目标偏振信息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二氧化硅微粒样品作散射粒子场,寻求测量散射光偏振度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用线偏振光分两次测量的偏振叠加法,比传统用自然光入射,偏振片作检偏器测量偏振度的方法更优越,不但节省了测量成本,而且提高了测量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基于Lyot型光纤消偏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延凤平  姚毅  简水生 《光学学报》1996,16(6):848-852
在对Lyot型光纤消偏器的特性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推导出并讨论了其偏振度与相应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实际制作了偏振度为2.0%的Lyot型光纤消偏器,并由此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偏振度作为反馈信号进行偏振模色散补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Gb/s光纤通信中归零码和非归零码光脉冲的偏振度随二阶偏振模色散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由于二阶偏振模色散的影响,偏振度的变化趋势呈现出震荡性,二阶偏振模色散对归零码的偏振度要比非归零码的偏振度影响明显;同时搭建了偏振模色散补偿系统,对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所得到的结果都表明,以偏振度作为反馈信号,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作搜索算法能够有效地对归零码和非归零码系统的一阶及高阶偏振模色散进行自适应补偿。  相似文献   

19.
孙经俨 《光学技术》2000,26(2):99-100
分析了色偏振的光谱与d(no-ne)的关系曲线 ,得出了色偏振现象的一些规律和应用。同时 ,指出由色偏振理论可以改变透射光的色调和饱和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光信号偏振度的偏振模色散补偿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偏振模色散已成为当前发展高速长距离光纤传输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理论上分析了光纤一阶偏振膜色散效应对高速伪随机非归零码/归零码光信号偏振度的影响,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信号不同输入偏振态以及高阶偏振膜色散效应对非归零码光信号偏振度的影响。最后对利用信号偏振度作为反馈控制信号的自适应偏振膜色散补偿系统的补偿性能进行了分析,大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于10Gbit/s的非归零码光纤传输系统,当传输线路的平均偏振膜色散值小于43ps时,利用极大化输出信号偏振度的偏振膜色散补偿系统对信号眼图的补偿概率可以达到9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