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大环双核铜(Ⅱ)配合物由N,N′-二甲基-N,N′-二(3-甲酰基-5-氯水杨醛)乙二胺和1,3-丙二胺,与铜(Ⅱ)反应形成的,经过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a=0.871 05(16) nm,b=0.957 78(18) nm,c=1.810 4(3) nm,β=100.761(18)°,V=1.483 8(5) nm3,Z=2,Dc=1.762 Mg·m-3,μ=1.85 mm-1,F(000)=796,and final R1=0.061,wR2=0.126。晶体结构表明:两个铜离子位于双核大环中间,与大环的胺、亚胺以及酚羟基的氧进行配位。磁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为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2.
以1,8-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为原料,以N,N'-二叔丁氧羰基-2-甲璜酰氧基-1,3-二氨基丙烷为烷基化试剂,合成了cyclam衍生物:1,8-二(N,N'-二叔丁氧羰基-1,3-二氨基异丙基)-4,11-二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L1);及其对应的系列单核金属配合物,Zn(L1)Cl2 (1),Ni(L1)Cl2 (2)和Cu(L1)Cl2 (3);核磁结果表明,L1为C2对称结构,且cyclam环上每一个亚甲基碳上的2个氢化学不等价;利用2D[1H,15N]HSQC对比配体配位前后N-H化学位移的变化,确定配合物的结构是金属与配体cyclam环上的4个氮原子配位;利用变温核磁1H NMR和13C NMR,结合2D[1H,15N]HSQC核磁共振波谱表明,配合物1在溶液中主要以两种构型并存,并主要以trans-Ⅲ构型存在。此外,用凝胶电泳研究了配体与单核金属配合物对超螺旋pBR322质粒DNA切割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3在抗坏血酸存在的条件下具有核酸酶活性,而配体(L1),配合物1和配合物2在实验条件下,无论是氧化切割还是水解切割都显阴性。  相似文献   

3.
稀土配合物[Nd(o-NO2-C6H4COO)3(DMF)2]2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丽芳  陈亚芍 《化学学报》2007,65(8):667-672
合成了一种新的双核倒反中心的稀土钕配合物[Nd(o-NO2-C6H4COO)3(DMF)2]2. 通过元素分析, 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热重分析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的结构. 钕配合物[Nd(o- NO2-C6H4COO)3(DMF)2]2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a=1.18652(12) nm, b=1.24784(13) nm, c=1.29958(13) nm, α=64.220 (1)°, β=66.306 (1)°, γ=71.825 (1)°, V=1.5645 (3) nm3, Dc=2.167 mg/m3, Z=2, μ=3.415 mm-1, F(000)=986. 配合物中每个Nd(Ш)被4个邻硝基苯甲酸根桥联, Nd(Ш)的配位数为8, 配位原子分别来自于5个邻硝基苯甲酸羧酸根的6个氧原子和2个DMF的羰基氧原子. 配合物中的氢键和ππ 堆积作用使其成为三维立体结构. 同时发现了标题配合物固体具有光致发光现象, 发光性能测试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4.
武望婷  胡怀明  王尧宇  史启祯 《化学学报》2005,63(22):2032-2036
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中, 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C10H10N2O4)、2,2-联吡啶(C10H8N2, 简写bipy)与Eu(NO3)3•4H2O反应, 首次培养出黄色单晶[Eu(C10H9N2O4)(C10H8N2O4)(H2O)3]•0.5bipy•3H2O.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 晶胞参数a=0.93392(16) nm, b=1.3100(2) nm, c=1.3895(2) nm, α=97.205(3)°, β=105.411(2)°, γ=106.364(2)°, V=15.35(2) nm3, Z=2, μ=2.118 mm-1, Dc=1.686 Mg/m3, F(000)=786, R=0.0116, wR=0.0507, GOF=0.995. 晶体测试结果表明, 该单晶结构为铕的9配位配合物, 两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分别以负一价和负二价酮式和三个水分子同时参与配位; 每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中的羧基氧、酰胺基中的羰基氧和C=N中的氮与Eu3+配位, 形成两个共边的稳定五元环, 另三个配位原子则分别来自三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 该配合物在空间呈扭曲的单帽四方反棱柱, 而在不对称单位中还有游离的一个2,2-联吡啶分子和三个水分子, 这些游离分子与配位分子之间存在大量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 整个分子在空间呈三维网状结构. 发光性能测试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5.
蔡正洪  唐瑜  谭民裕  郁开北 《化学学报》2005,63(15):1465-1468
通过硝酸镧和双-单齿芳香酰胺型配体L {L=1,4-双[(2'-苄胺甲酰基苯氧基)-甲基]苯}之间的反应得到了配位聚合物{[La(NO3)3]2•L3}n, 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配合物为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a=1.1298(2) nm, b=1.2689(1) nm, c=2.1030(3) nm, α=81.189(9)°, β=80.95(1)°, γ=65.832(9)°, V=2.7032(6) nm3, Z=2, R=0.0267, wR=0.0679, La3+为9配位, 呈变形的三帽三角棱柱配位构型. 配合物通过配体的桥联作用形成一维环链相间的配位聚合结构, 由于相邻链间不存在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 所以配合物是以单链形式堆积排列.  相似文献   

6.
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配合物,[Cu(nphth)(phen)(H2O)]2·2H2O(nphth=3-硝基邻苯二甲酸阴离子,phen=邻菲 咯啉),经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结构参数:a=0.999 8(1) nm,b=1.044 5(1) nm,c=1.820 6(1) nm,β=91.423(1)°,V=1.900 7(2) nm3,Z=2,R=0.039 4,wR=0.096 5。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为分立环状二核结构,并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作用扩展为二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7.
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中, 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C10H10N2O4)、2,2-联吡啶(C10H8N2, 简写bipy)与Eu(NO3)3•4H2O反应, 首次培养出黄色单晶[Eu(C10H9N2O4)(C10H8N2O4)(H2O)3]•0.5bipy•3H2O.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 晶胞参数a=0.93392(16) nm, b=1.3100(2) nm, c=1.3895(2) nm, α=97.205(3)°, β=105.411(2)°, γ=106.364(2)°, V=15.35(2) nm3, Z=2, μ=2.118 mm-1, Dc=1.686 Mg/m3, F(000)=786, R=0.0116, wR=0.0507, GOF=0.995. 晶体测试结果表明, 该单晶结构为铕的9配位配合物, 两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分别以负一价和负二价酮式和三个水分子同时参与配位; 每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中的羧基氧、酰胺基中的羰基氧和C=N中的氮与Eu3+配位, 形成两个共边的稳定五元环, 另三个配位原子则分别来自三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 该配合物在空间呈扭曲的单帽四方反棱柱, 而在不对称单位中还有游离的一个2,2-联吡啶分子和三个水分子, 这些游离分子与配位分子之间存在大量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 整个分子在空间呈三维网状结构. 发光性能测试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8.
芳基与烷基亚砜钯(II)配合物π反馈效应的DF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DFT方法对二苯基亚砜(DPSO)和二己基亚砜(DHSO)的钯(II)配合物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中心金属钯与亚砜之间存在d*反馈键,而且二苯基亚砜钯(II)配合物中的π反馈键比二己基亚砜钯(II)配合物强,即亚砜的取代基对其钯(II)配合物的π反馈键有显著的影响。以BHandH/6-31+G**(Pd,3-21G*)//BHandH/6-31G*(Pd,3-21G*)方法对相应的亚砜钯(II)配合物进行单点计算时,配合物trans-PdCl2(DPSO)2 的π反馈键轨道能为-10.695 eV,而trans-PdCl2(DHSO)2的π反馈键轨道能量为-10.320 eV。利用电子给体NH3或电子受体CO配位体置换亚砜钯(II)配合物里的一个亚砜配体后,Pd(II)-DHSO配合物的Pd-S配位键长的变化明显小于Pd(II)-DPSO配合物的Pd-S配位键长变化值,进一步说明在Pd-DPSO配合物中的π反馈效应强于相应的Pd-DHSO配合物。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类以立体位阻樟脑基衍生物作为辅助配体的环金属铂(II)配合物并对它们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 这类新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ppyPt(O^O), ppy表示主配体(2-苯基吡啶), O^O表示在樟脑基3位上具有不同乙酰取代基团的位阻β-二酮. 单晶结构研究表明, 虽然这些配合物同其他具有简单β-二酮(如乙酰丙酮等)的环金属铂(II)配合物一样具有正方形的平面构形, 同时配合物分子间也具有平面堆积模式, 但是, 由于配合物中的樟脑基团具有很大的空间位阻, 致使配合物的分子平面之间产生相互错动, 配合物分子中的芳香环基团不能产生有效的重叠, 所以这些配合物具有非常弱的π-π 相互作用. 分子平面的相互错动也使得金属铂之间产生很大的距离(Pt-Pt最短距离超过6 Å). 这些结果都表明在β-二酮中引入樟脑基团能够有效降低分子间π-π 相互作用和Pt-Pt 相互作用. 溶液发光光谱的研究表明, 除配合物2外, 这些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磷光效率. 同时, 这些配合物的固体发光光谱具有结构发射特征, 最大发射波长仅比相应的溶液发光光谱相差几个纳米, 表明分子间没有激基复合物产生. 分子间非常弱的π-π 相互作用、有结构的固体发光性质和较高的磷光效率表明在掺杂磷光发光器件甚至在非掺磷光发光杂器件中, 这类磷光材料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硝酸镧和双-单齿芳香酰胺型配体L {L=1,4-双[(2'-苄胺甲酰基苯氧基)-甲基]苯}之间的反应得到了配位聚合物{[La(NO3)3]2•L3}n, 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配合物为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a=1.1298(2) nm, b=1.2689(1) nm, c=2.1030(3) nm, α=81.189(9)°, β=80.95(1)°, γ=65.832(9)°, V=2.7032(6) nm3, Z=2, R=0.0267, wR=0.0679, La3+为9配位, 呈变形的三帽三角棱柱配位构型. 配合物通过配体的桥联作用形成一维环链相间的配位聚合结构, 由于相邻链间不存在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 所以配合物是以单链形式堆积排列.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6种钨硅杂多配合物异构体α、βi-M3H2[SiW11(NbO2)O39]·H2O(M=Me4N+(TMA),Bu4N+(TBA),Et4N+(TEA);βi123)。IR光谱、UV光谱、极谱、I--S2O32-滴定证明合成的杂多配合物中有NbO2基存在, 183W NMR光谱证明其阴离子具有Keggin结构,催化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对烯烃环氧化反应具有催化活性,且过氧杂多配合物的催化活性高于非过氧杂多配合物,β异构体的催化活性高于α。  相似文献   

12.
用水热法以5-硝基间苯二甲酸和吡啶为配体合成并培养了Co(nip)2(py)2(H2O)2的单晶. 对单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差热分析和热重-微商热重分析. 该配合物晶体为单斜晶系, 属于P2(1)/c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1.1662(3) nm, b=1.7734(4) nm, c=0.6988(2) nm, β=102.46(4)°, V=1.4112(6) nm3, Z=2, Dc=1.585 Mg/m3, μ(Mo Kα)=0.688 mm-1. 所有晶体数据的R因子为: R1=0.1064, wR2=0.1270; 最终R因子[I>2σ(I)]为: R1=0.0467, wR2=0.1008.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的结果表明, 依靠分子内氢键、分子间氢键、硝基氧之间的弱相互作用以及π-π堆积作用, 配合物分子被连成二维无限平面结构. 根据配合物的热分析结果, 配合物及热分析各阶段残渣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我们推测出了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 B3LYP方法对含有噻吩环的吡啶Ru(II)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NLO)性质进行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 配合物[RuII(NH3)5L]2+(L为含噻吩环的有机基团)中, 配位原子与中心金属离子间没有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但存在较强的供体-受体(D-A)相互作用; NH3被羰基(CO)取代后, Ru-C间形成了稳定的σ-π配键, 降低了受体的空轨道能级. 噻吩环的增加增大了体系的共轭程度, 有利于分子内电荷转移, 使配合物的极化率α和一阶超极化率β明显增加. 结合配合物的前线分子轨道分析发现, 电荷转移过程中, 对体系二阶NLO系数贡献较大的是配体内电荷转移(ILCT)和配体间电荷转移(LLCT)跃迁, 羰基引入后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LMCT)使配合物[RuII(CO)5L]2+比对应的配合物[RuII(NH3)5L]2+的β值增大约7倍.  相似文献   

14.
设计合成了4种含不同芳香取代基团的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配体(2-乙酰基吡啶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L1-H)、2-甲酰基吡啶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L2-H)、2-甲酰基噻吩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L3-H)、2-甲酰基水杨醛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L4-H))的镓配合物,对它们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试,并讨论了配体分子中不同芳香取代基对配合物抑菌活性的影响。在模拟生理条件下,L与Ga3+生成较稳定的单核配合物[Ga(L12]NO31)、[Ga(L22]NO32)、[Ga(L32]NO33)、[Ga(L42]NO34),各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表现出比Ga(NO33·9H2O强的抑制活性,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高于大肠杆菌,其中,12的活性比相应配体高,其余2个配合物与其配体之间无明显活性差异。L1和L2分子中吡啶基的较强吸电子效应可能是12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主要原因。4种配合物抑制黑曲霉生长的活性同样高于Ga(NO33·9H2O,其中3最强,并显著高于L3,其余配合物与相应配体间无活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甲醇中三苯基氢氧化锡与9-蒽甲酸反应,合成了有机锡配合物[PH3Sn(O2CC14H9)(MeOH)]2·MeOH,经IR、1H和13C-NM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心锡原子为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晶体中,配合物分子的羰基氧与近邻的甲醇氧、两相邻的甲醇氧间分别形成O-H…O氢键,组成一维S形链;经链内蒽环H与另一蒽环的C-H…π作用,进一步连接成梯状结构。两相邻梯状链间,通过配位甲醇的甲基H与另链苯环发生C-H…π作用扩展成二维网状。室温下,配合物在460 nm处有较强的荧光发射(λex=360 nm)。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在240 ℃以下能稳定存在。利用量子化学G03W软件,在LANL2DZ基组对配合物的稳定性、前沿分子轨道组成及能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徐艳  刘照文  崔磊 《无机化学学报》2023,39(8):1628-1636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2例由O—P—O单元桥联的锰-席夫碱(SB)新型三核配合物,即[Mn3(salen)3(L)]ClO4·H2O (1)和[Mn3(salpn)3(L)]ClO4(2),其中salen2-=N,N''-乙二胺缩双水杨醛,salpn2-=N,N''-丙二胺缩双水杨醛,H2L=(5-(乙氧基羰基)萘-1-基)膦酸。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2是同构的,均是由膦酸酯配体中的O—P—O桥联3个[Mn (SB)]+构成一个三核结构单元[Mn3(SB)3(L)]+,一个无序的ClO4-作为平衡阴离子存在。这些[Mn3(SB)3(L)]+三聚体通过π-π相互作用和相邻的分子形成超分子一维波形链。配合物12的磁性研究表明,不对称结构中的3个Mn(Ⅲ)离子分别是2个高自旋和1个低自旋,而Mn(Ⅲ)离子之间主要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8-羟基喹啉(银、铂)(AgQ、PtQ2)金属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理论计算研究. 结果表明: 引入取代基使铂配合物的最强吸收波长产生较大红移. 最低能量跃迁吸收来自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到最低空分子轨道(LUMO)的d→π*和π→π*跃迁, 属于金属配体电荷转移(MLCT)与配体配体电荷转移(LLCT). 金属银和铂掺杂8-羟基喹啉使其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γ值明显增大, 并且在配合物上引入―Ph, ―PhOCH3, ―PhF2, ―PhF5基团将进一步增大γ值. 引入基团的供电子性越强, γ值增大的幅度越大, 引入基团的吸电子性越强, γ值增大的幅度越小.  相似文献   

18.
利用4-吡啶-3-苯甲酸(4,3-pybz)和醋酸铅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金属配合物[Pb(4,3-pybz)2]n(1),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表征、X 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为正交晶系,Pccn空间群,a=1.070 74(7) nm,b=2.138 03(13) nm, c=0.865 65(5) nm,V=1.981 7(2) nm3,Z=4,Dc=2.023 Mg·m-3,F(000)=1 152,GOF=1.050,μ=8.549 mm-1,残差因子R1=0.013 9,wR2=0.032 4。该配合物展现了一个具有(4,4)拓扑二维波浪状网络结构,进而通过弱的π-π相互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体系。此外,室温下配合物1展现了弱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9.
芳酰基硫脲受体的合成及对阴离子识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达清  王海营  杨芳  李小跃 《化学学报》2007,65(16):1713-1717
设计合成了3种芳酰基硫脲受体分子.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其与F, Cl, Br, AcO, HSO4, H2PO4等阴离子的作用. 结果表明该类受体分子与阴离子形成氢键配合物. 加入F, AcO时, 溶液立刻由无色变为黄色, 而加入其它阴离子则无变化, 从而实现对这两种阴离子的裸眼识别. 结果表明受体分子与阴离子间形成1∶1型的配合物. 1H NMR滴定及质子溶剂效应为受体分子与阴离子间的氢键作用本质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20.
[Cd(CHZ)3](ClO4)2的制备和分子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高氯酸三碳酰肼合镉(Ⅱ)的制备方法和分子结构。该配合物结构式为[Cd(CHZ)3](ClO4)2。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体学参数为:a=1.0281(1) nm, b=0.8617(1) nm, c=2.1360(1) nm,β=100.53°, V=1.8604(3) nm3; Z=4, Dc=2.076 g·cm-3, μ(Mo, Kα)=15.43 cm-1。经全矩最小二乘法对非氢原子坐标和温度因子进行修正。最终偏离因子R=0.0296。在该配合物中,碳酰肼(CHZ)分子作为双齿配体,由羰基氧原子和1位氮原子与Cd配位,形成五员平面螯合环,配合物分子中共有三个这样的螯合环,中心离子为六配位八面体构型;配合物的外界是两个高氯酸根离子,通过库仑力与内界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