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测定了三种氮氧自由基与环糊精相互作用的EPR波谱,计算了波谱参数. 结果表明:与环糊精作用后,自由基的超精细分裂常数(an) 值及旋转相关时间(τc)都有规律变化,由此探讨了氮氧自由基与环糊精相互作用位点及作用力大小.  相似文献   

2.
刘芳 《波谱学杂志》1989,6(3):341-346
本文首次制备了胰岛素氮氧自由基,研究了胰岛素探针与其受体结合过程中ESR波谱参数的动力学变化.实验表明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前后,膜蛋白质的构象、胰岛素分子的旋转相关时间(τc)和胰岛素氮氧自由基的ESR波谱振幅(h0)均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均与胰岛素-受体的内噬现象有关系.当封闭受体上的巯基、氨基或羟基时,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能力便受到一定的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3.
系统研究了咪唑类氮氧自由基作为pH自旋探针的ESR波谱特性。用量子化学方法AM1研究了pH自旋探针分子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及电子自旋密度分布,aN理论值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得到了pka值与电子密度关系曲线,指出它们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维及二维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了β-环糊精与二茂铁之间的化学计量比、结合常数及空间作用位点,还原态二茂铁的氢原子与β-环糊精H_3和H_5原子存在NOE效应,证明二茂铁能够较为深入的结合到β-环糊精的空腔内部;而氧化态的二茂铁分子与β-环糊精几乎不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系统研究了咪唑类氮氧自由基作为pH自旋探针的ESR波谱特性.用量子化学方法AM1研究了pH自旋探针分子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及电子自旋密度分布.aN理论值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得到了pka值与电子密度关系曲线.指出了它们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不同PH和去氧对数种哌啶系氮氧自由基在溶液中的ESR波谱的影响。其中两种水溶性自由基在PH为3-12的缓冲液内,有较高稳定性。对固态自由基,去氧并不影响其ESR特性,但在自由基溶液中,溶剂极性对如何显现去氧效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低极性溶液中,去氧使波谱显著变窄及增强,14N超精细三峰分裂的完善程度大大提高;而在水溶液中,去氧效应甚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卟啉类敏化剂的光致激发态能量转移和电子转移问题,本文基于紫外可见光谱仪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构建了以锌卟啉为研究对象的"锌卟啉-稳态自由基-二甲苯"实验体系.锌卟啉的紫外可见光谱显示,在可见光谱的B带和Q带出现明显的特征峰,是锌卟啉分子中电子由基态能级跃迁至激发态能级产生的.低温条件下受紫外可见光辐照的实验体系的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检测到了稳态自由基四甲基哌啶氧化物的增强吸收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根据分子激发态相关理论、光化学物理反应理论和化学诱导电子自旋极化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甲基哌啶氧化物稳态自由基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的增强吸收对应于锌卟啉光致激发态的能量转移和电子转移;四甲基哌啶氧化物在低温(143 K)下的电子顺磁共振波谱表现出的各向异性特征现象来源于氮氧自由基电子与氮核的各向异性超精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合成和使用自旋标记的血卟啉氮氧自由基,研究了人参皂甙对HPD光敏作用的影响。发现在含水或含有人血清白蛋白的体系中,人参皂甙均具有明显的抑制HPD光氧化作用和促进HPD光还原氮氧自由基的作用。这可能与人参皂甙具有阻断或者清扫HPD敏化产生的1O2有关系。因此,人参皂甙在缓解HPD光敏毒性,保护正常组织不受损伤方面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光解杜醌/氢给体均相体系的CIDEP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杜醌为光敏剂,用高时间分辨电子自旋共振 (TRESR)波谱仪研究了杜醌/乙二醇体系、杜醌/氮氧自由基/乙二醇体系的化学诱导动态电子自旋极化(CIDEP).实验表明,紫外激光照射下,在杜醌/乙二醇溶液中得到以三重态机理极化为主的中性杜半醌自由基DQH*和以碳为中心的乙二醇碳自由基R*(OH)2的极化信号,而加入氮氧自由基 TEMPO后,则只观测到极化的TEMPO的E+E/A极化谱,其产生机理属于以四重态为先驱的自由基-三重态对极化机理(QP-RTPM),结合极化强度的理论计算对该体系的极化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具立体阻碍的自旋捕捉剂2,4,6-三-特丁基亚硝基苯(TBN)与ESR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十种烷烃及四种芳烃与二苯甲酮光化夺氢反应中产生的活泼自由基。结果表明,R3R2R1Ċ和TBN形成烷氧苯胺自由基加合物。R-ĊH-R'与TBN形成烷氧苯胺自由基加合物和氮氧自由基加合物。TBN可用于区分有、无空间位阻的烷烃,芳烃自由基。自旋加合物的ESR波谱可表明自由基中未偶电子所在碳原子附近的有效质子数目。  相似文献   

11.
在化学、生物学中识别手性氨基酸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目标。利用具有荧光的氮掺杂碳点与β-环糊精复合材料利用多种光谱法对色氨酸的手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氮掺杂的碳点与β-环糊精复合材料对色氨酸具有很好的手性识别能力,能将两者区分开。利用紫外、圆二色光谱法和荧光寿命法研究了对于D型与L型色氨酸的区分。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氮掺杂的碳点与β-环糊精复合材料能够识别手性的色氨酸分子,这个方法也为今后利用纳米结构复合材料识别手性氨基酸提供了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吸收型自由基-三重态对的电子极化强度理论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光照射荧光蒽/氮氧自由基/苯体系可得到氮氧自由基的A+A/E吸收型CIDEP信号,以自由基与三重态分子相互作用为模型,以自由基-三重态对的二重自旋态优先等量布居为初始条件,用二阶微扰理论和密矩阵运动方程计算了该体系的CIDEP。  相似文献   

13.
环糊精—表面活性剂包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表面张力方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包结作用,研究了不同温度下β-CD对SDBS表面活性的影响以及脂肪醇加入β-CD包结SDBS表面活性的影响,求得了不同温度下β-CD包结SDBS的平衡常数K,并用^1HNMR波谱探讨了包结物β-CD/SDBS的分子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三种抗癌嘌呤类化合物与环糊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荧光光度法 ,在考察了时间、酸度以及温度对包合物形成的影响后 ,利用荧光双倒数法分别计算出了巯嘌呤、硫唑嘌呤和 8 氮杂鸟嘌呤与 β 环糊精及羟丙基 β 环糊精的包合常数。实验表明 :时间和酸度对它们的包合有显著影响。β 环糊精形成稳定包合物的时间约在 3h左右 ,而羟丙基 β 环糊精的包合时间大约在 2h左右。最佳酸度在弱碱性范围 (pH =7 7)左右。它们的最大激发波长都在 2 76~ 2 85nm之间 ,最大发射波长较长 ,在 32 8~ 35 3nm之间。随着环糊精浓度增大 ,包合物的荧光都有增加趋势 ,且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结物的增强更为显著一些。3种黄嘌呤类衍生物与环糊精的包结物的包结比均为 1∶1。  相似文献   

15.
刘利  丛建波 《波谱学杂志》1997,14(2):173-178
根据咪唑类氮氧自由基的结构特性合成了一系列的pH自旅探针,其ESR波谱参数均在一定范围内与介质的酸性呈明显的相关性.可望为较精确地测量化学胶束、细胞等微观体系的pH值开辟一个新的途径.本文研究了灵敏变化的pH范围与取代基的关系,得到了5种自旅探针的ESR参数-pH曲线、pKa值以及Hanmmett相关图,分析了如何通过改变取代基合成出不同pH变化范围并适用于不同生物和化学体系的pH自旅探针,最终达到付诸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咪唑类氮氧自由基的结构特性合成了一系列的pH自旅探针,其ESR波谱参数均在一定范围内与介质的酸性呈明显的相关性.可望为较精确地测量化学胶束、细胞等微观体系的pH值开辟一个新的途径.本文研究了灵敏变化的pH范围与取代基的关系,得到了5种自旅探针的ESR参数-pH曲线、pKa值以及Hanmmett相关图,分析了如何通过改变取代基合成出不同pH变化范围并适用于不同生物和化学体系的pH自旅探针,最终达到付诸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详细研究了香豆素-1在环己烷-醇、1,4-二氧六环-水二元溶剂及环糊精,表面活性剂溶液体系中的荧光光谱。通过溶剂-溶质分子间氢键作用及对其非荧光性的TICT态形成的影响。讨论了这种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对环境极性非常敏感的原因,测定了它与环糊精的包结常数和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结合常数。  相似文献   

18.
用量子化学方法AM1(Austin Model 1)研究了一系列有一氧化氮活性的咪唑类氮氧自由基及其反应中间体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电子自旋密度分布及其相对能量的关系.对这类氮氧自由基的取代基效应和捕捉NO的反应历程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诺氟沙星与β-环糊精(简称β-CD)及其两种衍生物羟丙基-β-环糊精(简称Hp-β-CD)、甲基-β-环糊精(简称Me-β-CD)形成的超分子体系.利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超分子体系的包结常数和包结比,及其热力学参数.诺氟沙星与3种环糊精均形成1∶1稳定的包合物,诺氟沙星与β-CD、Me-β-CD及Hp-β-CD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波谱学杂志》1999,16(6):C6
用量子化学方法AM1(Austin Model 1)研究了一系列有一氧化氮活性的咪唑类氮氧自由基及其反应中间体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电子自旋密度分布及其相对能量的关系.对这类氮氧自由基的取代基效应和捕捉NO的反应历程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